Redian新闻
>
青春期孩子厌学,未必是坏事

青春期孩子厌学,未必是坏事

育儿



前几天,学堂发布了文章《永远不要对孩子做这3件事,除非你希望他厌恶学习》,不少父母在后台给我们私信留言。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父母都问了同样的问题:青春期孩子厌学怎么办?


比如:


老师好,我是个初一男生的家长,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这几个月厌学情绪特别强烈,问原因也不说,问多了就说我不可能理解他。我就纳闷了,我一个大人有啥不理解小孩的?


明明小学的时候,又乖又听话,成绩好也不惹事,怎么上了初中就跟换了个人一样!我都没批评他成绩下降,他倒跟我说不想学习了!他不学习以后哪还有出路?要怎么跟孩子说,他才能好好学习?



确实,现在的孩子教育资源这么好,物质这么丰富,几乎没有任何生存压力,为什么会有厌学情绪呢?难道真是青春叛逆期吗?


表面看,这是孩子自身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孩子厌学,是单纯讨厌学习吗?


可能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是装病?还是真病?


一个女孩,11岁,是老师父母口中乖巧听话、勤奋刻苦的好孩子。


这个学期也不知道怎么了,频繁地生病,父母很着急,就带女孩去医院检查。


来来回回检查了很多次,都没有查出得了什么病,每次医生都说孩子身体一切正常。


可是女孩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


刚开始,只是“肚子特别疼”“嗓子堵得慌”,每周还能坚持上三四天学,之后发展到,几乎一天也上不了,天天说脑袋疼得厉害,气也喘不过来。


细心的妈妈发现,女儿在家的时候,哪里都不难受,一说要去上学,马上就开始头晕耳鸣,全身难受。


这不就是装病逃避学习吗?


一想到女儿竟然学会撒谎骗人还厌学,父母气就不打一处来,直接把女儿叫到跟前,劈头盖脸一顿批评:


“你为什么装病?小小年纪就学会撒谎了?你是不是因为成绩下降,就不想努力了?你太脆弱了,一点儿小打击都扛不住!”


女孩委屈地崩溃大哭:“我就是难受,想到要去学校就喘不过气,胸口疼得厉害!我没有装病!”


女孩是在装病吗?


其实不是。



从女孩一年级开始,父母就要求女儿端正学习态度,原话是:“学不学得会是能力问题,粗心糊弄是态度问题。”


所以,但凡女孩写出来的字,必须干净工整且正确。


在父母的严格监督下,女孩养成了认真的态度,作业和试卷几乎没有一点错误,成绩名列前茅,字迹异常工整,经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在女孩升入高年级后,学习慢慢开始吃力。只习惯把每一个字写工整的女孩,不擅长深度思考,解不出复杂多变的题目,面对日益增加的作业,也只能用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慢慢写,往往做到后半夜。


做不了难题,再加上精力不足,女孩的成绩大幅度下滑,她再也不是老师和父母眼中最好的学生了。


想想,一个宁愿熬夜,也要把每个字写得工工整整的孩子,怎么可能接受“态度越认真,成绩越差”的事实呢?


女孩开始有了厌学情绪,害怕去学校,但她没法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知道只要说了,得到的只能是无时无刻的说教,父母是绝不可能允许她不去学校的,只有她身体不舒服,才能暂时逃离那个环境。


于是,每到上学的时间,她的身体就“生病”了。



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躯体化”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某种情绪或意愿,父母不允许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就只能用身体来表达。


女孩用“生病”的方式告诉父母“我学习压力太大了”。同时,这也是女孩自我保护的方式,因为如果她继续硬撑下去,很可能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眼中的“装病厌学”真的不是一件坏事。


它告诉我们,孩子在成长中遇到了困难;也提醒我们,也许过去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了太多扰乱和压力,是时候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允许孩子表达自己了。



当孩子沉迷某样事物时

他到底在“沉迷”什么?


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用“躯体化”的方式“厌学”,有的孩子,会选择沉溺于电子设备。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10岁的男孩天天在家看电视和手机,妈妈劝儿子学习,他也不听。爸爸情急之下直接把电视给砸了。


事后,爸爸表示自己行为虽然有点过激,但总比孩子“废掉”要好,如果砸掉一个电视机,能让儿子改掉坏习惯,那就是值得的。



这位爸爸可谓用心良苦。


但不得不说,孩子可能会因为爸爸的这个行为短暂回归学习,但时间久了,很可能再次沉迷电子设备,电视没了,那就沉迷手机、电脑、平板。如果家里把这些也砸了,那他可能就会去网吧看。


是不是觉得这孩子不可救药了?


事实上,这个男孩沉迷电子设备,恰恰是在自救。


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必定要在成长中获得三种需求:镜映需求、理想化需求和孪生需求


镜映需求,就如同通过照镜子看到自己一样,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感到被承认、被接受、被理解、被关爱,他才会有被重视感和自我价值感。


理想化需,是孩子要有一个情绪的“安全岛”,在孩子受到挫折时给予安慰和平复,给孩子力量和安全感。


孪生需,指的是归属感和参与感的需要,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呆在一个认同自己的群体里。



如果学习成为孩子满足这三种需求,最重要或者唯一的途径,你能想象成绩不好的孩子,会经历什么吗?


他在父母那,得不到认可;学习受挫时,得不到安慰;跟同伴相处,得不到喜欢。


换言之,他在学习这件事上,感受不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只有被要求、被批评、被挑剔,他的自尊和自信被剥夺了。


这时候,如果孩子想要好好“活”下去,就要重新找一个能满足他这三种需求的客体关系,进行自我补偿。


于是,父母看到孩子,沉迷电视了,沉迷手机了,沉迷游戏了,沉迷小说了……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问题:是这些事物害得孩子厌学的吗?


不,是这些事物拯救了孩子。


因为,如果连这些都不被允许去做,孩子就真的一点儿办法没有,只能走向枯萎毁灭了。


孩子厌学

往往呈现的是家庭的状态


曾经,在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公众号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初中女生因厌学、抑郁去做咨询,做了几次后,突然对着咨询师嚎啕大哭,她说:“对不起老师,这几天我特别难受害怕,看到您就忍不住哭了。”


咨询师问她害怕什么,女生说“我觉得我快要好了,不那么抑郁,能看进书了,又想回学校上课了。”


咨询师很好奇,对女生说:“快好了应该感觉高兴啊!”


女生又哭了出来:“我一点儿也不高兴,觉得很糟糕。”


接着,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女生说出了原因:“如果我好了,我爸妈又要逼我学习;如果我好了,他们又要开始指责我;如果我好了,他们又要吵架闹离婚。之前我生病,他们就不吵架,也不提离婚。”


最后女生有些彷徨地问:“我想好起来,又怕好起来,该怎么办?”


显然,咨询师很难给出答案。


因为这个女生察觉到父母之间的关系有裂痕,她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不愿意看到家庭分崩离析。


孩子不愿意学习、情绪抑郁、不去学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如果家里没有她,这个家庭就破裂了。


也就是说,她把自己填进了父母关系的裂痕里,成了整个家庭的粘合剂。


在这种状况下,孩子怎么可能积蓄出强大的力量,正常成长呢?


此时的问题,已经不是“孩子能不能好好学习”,而是“父母能不能重新调整好关系,不要进一步给孩子压力”了。



无意谴责这对父母,可这件事确实值得我们所有父母深思。


有时候孩子厌学,并不是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而是孩子潜意识里觉得,家里有些不好的情绪和关系,需要他来拯救和弥合。


同时,孩子也是在用“厌学提醒父母:这个家出了问题,想让我好起来,你们就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要让我替你们负担。


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的困境并加以修整,孩子的厌学,就不再是个问题。



厌学是孩子给我们发的信号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把青春期孩子厌学的问题,单纯归咎于家庭,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厌学不是孩子的个人问题,而是孩子释放的信号,提醒我们,孩子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


那我们如何帮助呢?


▶ 允许孩子进行自我调整


教育家杜威说过:“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任何人都是从粗糙和失误开始的,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不断总结出经验,进行自我调整,越做越好。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如果父母把粗糙和失误看成大问题,一次次批评,一次次不满,一次次纠正,就会禁锢孩子的思维和能力。时间长了,孩子就完全丧失自我修正的力量了。


一个被父母驱动、毫无主见的孩子,极有可能出现厌学情绪。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父母的角色,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自然而然地发展。我们淡定了,孩子才能不焦虑,才能专注于探究世界和自我完善。



▶ 给予孩子需要的喜爱、信任、关注、理解


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感。


想要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只靠他自己是不行的,他需要感受到外界给予他的喜爱、信任、关注、理解,也就是要获得足够的心理滋养。


如果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得不到滋养,他就会靠沉迷某件事物,回避内心的痛苦和挫败,寻求一种对自己的掌控感。


看似孩子在手机、游戏、小说中建立了自我认同感,但这相当于饮鸩止渴,最后,他仍然可能会陷入到绝望的无价值感之中。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成长所需的心理养分给足、给够,让他相信,他所需要的那些爱和支持,从父母这里都可以得到。


▶ 做孩子的容器,而不是让孩子承担父母的伤痛


想起黄仕明老师的一段话:


“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更像是一个‘容器’的作用,通过看到和涵容孩子的焦虑,孩子焦虑的这部分内容被接住和转化,孩子得以成长。


可是,在现实中,情况往往是反的。


我们非常无意识地让孩子去承担我们的伤痛,去背负我们的焦虑。于是‘父母焦虑—想要控制—孩子糟糕—父母更焦虑’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当孩子自动连接了父母和家庭的创伤,他就会通过牺牲自己,去“疗愈”创伤。


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些,然后去解决自己的人生课题,才能把孩子解放出来,给予他正向积极的引导,让他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最后,想对所有父母说一句话:


孩子和孩子是一样的,又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打造一个在学习和生活上无所不能的孩子,而是看见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健全地发展自己。


这比什么都重要,共勉。



厌学

不是一个突发事件

而是一个隐秘已久的过程

邀您加入7天好妈妈成长营

学习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别急,让我们慢慢来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加入↓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晴川,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编辑,育儿学习者、观察者、分享者。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美最高指挥官:俄军已经陷入“一战模式”,未必能拿下乌东准备好和青春期神兽过招了吗?拿命的那种!基因甲基化到底有什么用?还在鼓吹成功学的人,不是蠢就是坏向佐出轨,郭碧婷未必是输家坏事了,坏事了 !!!他叫李华,让我不再讨厌学数学当青春期遇上油痘肌[摩托] 最后一辆油车何必是四轮上半年近4700家线下门店关闭,但不一定是坏事《原神》开启动画化,游戏"出圈"又何必是游戏?《我的县长父亲》获一等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经济学家:美国明年将陷入“特大型”衰退,原因未必是利率上升个子太高,未必有益健康1981年邓小平的一次谈话现在孩子青春期普遍提早2年?你做好“知识储备”了吗?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芝加哥大学就读体验来啦!是好是坏,一看便知~那些被青春期娃热爱过的糟心发型遇到偏心的老板,是好事还是坏事?睡不好,变社恐!Nature:青春期睡眠不足,成年后容易出现社交障碍青春期的大脑“真有病”?看了脑科学最新研究,被孩子折磨哭的我终于不焦虑了加州女孩青春期叛逆去变性!如今后悔摧残身体,想嫁人却无法怀孕,还可能早逝屠杀在6月2日过了青春期,脸上还长痘,原来是这四个原因。《英国主教罕见发声支持普京》首相被刺,也许是坏的开始通胀周报:美国政府究竟是无能还是坏?当青春期遇上ADHD,我通过正确认知走出焦虑这一次,“牛市旗手”牵着的未必是牛弯曲的青春期在七仙女来到疫情时代之后对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严艺家:如何陪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办法在这8个字里哪个人教会了你青春期的爱情?罗援:以青春烈焰,点燃青春中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