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成大事者,都懂得“取一舍九”

成大事者,都懂得“取一舍九”

公众号新闻

《更新书堂》·第373 篇
内容来源 |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书籍
《取一舍九》
李践 著
责编 | 金木研
 7617 篇深度好文:4833 字 | 12 分钟阅读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是指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去,回归简单,用智慧化繁为简,找到事物的第一本质。


企业经营也是同理,制胜的关键就在于懂得“取舍之道”,找到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第一本质,取一招,学一招,练一招,用一招,舍九招。


企业经营者做决策的过程就是在做取舍;经营企业的过程,就是不断权衡、取舍的过程。企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经营者的取舍。


取舍不同,结果天壤之别。


一、为什么要懂得“取舍之道”?


经营企业为什么要取一招,舍九招?很多人认为实施多元化战略,确保东方不亮西方亮,企业发展才会更快。而产品和用户,更是越多越好。真的是这样吗?


很抱歉,世间安得双全法。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想做好,往往哪样都做不好;看似什么都有,往往是一无所有。经营企业为什么要取一舍九?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1.所有的动作都是成本


企业经营最大的成本,不是装修办公场地的费用,不是给员工多发一些工资的支出,也不是提高产品标准的支出,而是来自经营者的决策失误。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旦企业经营者决策失误,所有的动作、所有人的努力都白费。


企业每分每秒都在花钱,产品研发、人员工资、土地和厂房的租赁或购买、生产线设置、市场开发都是成本。决策一失误,成本增三倍。


企业经营者做出的错误决策,会导致企业在战略、价值创造、产品等方面的成本增三倍——方向错了,企业经营者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被浪费了,企业挖错了“坑”,要把“坑”填平,导致企业人力、物力也被浪费了。要重新找方向,重新出发,重新配置资源,这都在无形中增加成本。


企业里真正的降低成本不是大刀阔斧地削减支出,而是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把钱花在“刀刃”上。


2.有限对无限


任何企业都面临一个经营难题:有限对无限。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认知是有限的,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是有限的;而市场竞争是无限的,用户是无限的,管理也是无限的。


企业经营者要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面对无限的市场竞争、用户和管理等,而且还要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学会有效地分配时间、精力和资源,让每一分钟、每一分钱、每一个最小单元、每一个动作都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要做到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就要找到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第一本质,集中资源,“毕其功于一役”,同时主动舍弃其余的“九”。


二、战略的取舍:只取战略的第一本质


战略是一种选择或取舍。“战”是做或取,解决的是“企业选择做什么或取什么”的问题。“略”是不做或舍弃,解决的是“企业选择不做什么或舍弃什么”的问题。


对于当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战略的选择更是决定生死。大企业往往具备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即使出现战略失误也有调整或者弥补的空间。


比如,可口可乐、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这些大企业都曾经出现过战略失误,但不至于让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问题。


而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这么幸运。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无论资金实力、人才、资源还是技术能力都不够强大。这时,企业经营者的一个错误决策就能将企业推入万丈深渊。


战略之难,难在哪里?


战略之难,难在选择。更进一步,战略之难,难在选择做什么。企业经营者在战略上要想清楚选择做什么才是正确的,从而确保企业前进的方向是对的。


选择的动作看似简单,技术含量却很高,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赢的策略上。


选择之难,又难在哪里?


选择之难,难在人性中的“贪”和“怕”。“贪”是指企业经营者看到什么机会都想取,什么都不想放弃,什么钱都想赚,“眉毛胡子一把抓”;“怕”是指企业经营者害怕失去,不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做事追求不偏不倚,四平八稳。


商业世界的诱惑无处不在,战略的取舍要求企业经营者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只取战略的第一本质,放弃非第一本质的其他所有战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经营者做战略的过程,就是战胜人性中的贪、怕、急功近利等弱点的过程。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做所有想做的事情。


因此,一个好战略往往能做到取一舍九,找到战略的第一本质,然后把所有的精力、时间和资源都聚焦在第一本质上。


战略的最高境界是取一舍九,战术的最高境界是力出一孔。只有战略上取一舍九,战术上才能力出一孔。两个“一”融合,企业才能打赢市场战,打赢全球竞争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价值创造的取舍:打造绝对差异化


战略和价值创造的关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战略解决的是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落地战略。



战略落地的第一步是把战略变成企业的价值。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价值是人们愿意为产品或服务付出的一切。


“创造价值”四个字中,“创”是最重要的。这里的“创”指“创新”,它并非指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指差异化。


差异化的力度还不够,我们还要在前面加上“绝对”二字—绝对差异化,是别人无法复制、不可替代的。


1.“十全十美”可能是“全军覆没”


以一家物流公司为例,当问及“用户为什么选择你”这个问题时,这家企业的经营者答“用户买的是我们的高效、安全、稳定、多元化。”乍一听很好听,是一家十全十美的公司,但用户并不会选择他们的服务,为什么?


很多人觉得“全”是面面俱到和万无一失,殊不知,“全”也可能意味着“全军覆没”。


当这位企业经营者说出“高效、安全、稳定、多元化”时,这几个词其实是自相矛盾的。稳定可能就没有那么高效,高效可能就没有那么安全,安全就不得不舍弃多元化。


人无完人,企业也是如此。迄今为止,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当一家企业想把“高效、安全、稳定、多元化”等所有的用户价值都做到极致时,这意味着它一个都做不好。因为时间、精力和资源有限,样样通等于样样松。


2.警惕割喉式的价格战


绝对差异化的反面是什么?是“你有我也有,你卖我也卖”。企业用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用户价值来争夺有限的市场。


无论身处什么时代,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只要有利益就有商业,有利益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价格战。我们产品主打的功能卖点,别人也可以有;我们的产品颜值高,下个月市场上就有一模一样的……


打到最后就只能变成价格战:你卖 50 元,那我卖 49 元;你卖 49 元,我就卖 45 元……价格战永无止境。哪怕做到了世界第一,同样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发起挑战。


企业如果没有价值创新,没有做绝对差异化,一旦陷入价格战,就会想全身而退可又无路可退。


在西方的管理哲学中有一个说法,叫作“降价必死”。一旦企业卷入价格战,就进入了一片“死海”。


表面上看,企业降价的行为降低了用户的购买成本,但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种“断自己后路”的恶性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更会“累死”自己,“坑死”上下游,“饿死”同行。


价格战这把“屠刀”非常锋利,基本上“格杀勿论”。企业一旦没有做价值创新,没有做绝对差异化,就是拿起了价格战这把“屠刀”。


3.构建外部视角


上述物流企业的经营者对自己的企业信心满满,用户听起来却乏善可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核心原因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用户价值,是在“向内看”。


“向内看”对企业的发展是致命的。很多企业经营者提起自己企业的产品、商业模式时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却说不清自己的产品对用户有什么样的价值,商业模式有何局限。


“向内看”的思维方式会蒙蔽我们的眼睛,麻痹我们的认知,让我们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脱离了外部环境,企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一场空。企业经营者要想找到企业的绝对差异化价值点,就要构建外部视角,学会“向外看”。


“外部视角”是指企业在思考用户价值的问题时,不是站在企业自身的视角,而是站在用户和竞争对手的视角看待用户价值,是“向外看”。


向外看,看的是风险。政策的变化、商业环境的变化、用户需求的变化、技术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海啸”,都是一次“洗牌”。


如果看不到这些变化,我们定的战略、做的产品就只能是“自嗨”。曾经的相机霸主柯达就是因为沉迷于胶片给自己带来的荣光,没有及时做价值创新,待数码时代到来时,自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后只能黯然退场。


向外看,看的是机会。彼得·德鲁克指出:“所有的创新机会都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机会,藏在变化里。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无数互联网企业倒下了,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却在此时确立了互联网巨头地位。企业经营者要永远记住一句话:阻碍你取得成功的,从来不是能力,而是目光的狭隘。向外看,看得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企业要想找到绝对差异化价值点,进行价值创新,就要构建外部视角,把眼睛从“向内看”转向“向外看”。内部视角是坐井观天、自我设限;外部视角才是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四、组织的取舍:成就用户


企业“开门三件事”:做战略、找价值、搭组织。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创造用户价值。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说:“一个企业真正的伟大,不是某个人的伟大,不是某个产品的伟大,而是组织的伟大。”


伟大的组织,该如何做取舍?答案是:不为股东而战,不为员工而战,不为企业经营者而战,只为用户而战。你的脑袋对着谁,就会从哪里收获结果。


“为谁而战”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为股东而战、为员工而战、为企业经营者而战是最普遍的三种认知。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三种认知,看看为什么要舍弃它们。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最应该关注股东利益,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中心。这一观点明确了企业要为股东而战。在美国,很多企业最看重的是股东价值。


股东价值代表资本,代表利润,所以,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奉行短期主义,资本指哪里,企业就打哪里。摩托罗拉、思科就奉行了为股东而战的价值观,最后却为资本所伤,轰然倒下。


为员工而战看似是利他的,实则存在很多弊端。在欧洲国家和日本,很多企业对员工非常好,强调以员工为中心,给员工提供高工资、高福利、高保障的就业环境,以为员工的幸福感提升了,自然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但实践证明,围着员工转的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不升反降。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不会激发人的斗志,只会温水煮青蛙,让员工越来越惰怠。



任正非对这一点早有洞察:“我们希望员工像谷歌员工一样快乐,但我们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因为员工不是客户,否则就是高成本。”


为企业经营者而战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现状。在这样的企业里,处在 1 号位的人就是“天”。员工把工作视为“给领导打工”,企业发展得好与不好,员工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能不能按月领到工资,这样一来,他们就很难有工作积极性。


其实,无论如何变革,都不能丢失组织的第一本质: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而战。


企业所有的改变,都是为用户而变,所有的进击,都是为用户而战,说得再具体一点儿,是为提升用户价值而战。


只有不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激发组织的活力,使组织真正具有生命力,在不断提升用户价值的过程中提升组织的价值。


为用户而战在组织上的抓手是共同的使命感驱使所有人面向用户。企业的愿景或使命当以用户为中心,聚焦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上。


以谷歌的使命为例:“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它的使命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使用户受益之后,营收和利润自然源源不断。


反之,如果企业确立的是“每年实现利润翻番”这样的愿景和使命就决定了企业一切朝钱看,眼里根本没有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谈何利润?


结语:做一只不一样的“鹰”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企业经营者无论是选择做大事业还是做小生意,从选择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布局“人、财、物、供、产、销、研、服”等,一个环节也少不了。


大事和小事都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带来挑战和心理压力,但目标不同,结果可能千差万别。


做一只不一样的“鹰”吧,学会取舍之道,学会取一招,舍九招,找回商业最简单的本质,打造一个最丰富的整体!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第二届智能新商业大会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懂得降低期待随便说点最近诡异的事,但我劝你要懂得“看破不说破”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不懂得“放手”再议吉林浮桥案:谁是滋事者,谁是摆渡人沁园春 曙光疫情让英国家长觉得“人生苦短”,孩子去上学变得“可有可无”?这……真正高明的人,都懂得“三思”后行再登哈林峰 - Ha Ling Peak房市真的冷却,多伦多“金九”成交量月跌12%!列治文山独立屋月跌$14w重磅喜讯!恭喜丽格学子收获顶尖美高Kent School录取一枚!能成大事者,都有这三个共性红绿灯懂得“看车放行”:襄阳建了个能掐会算的车联网“留学生是受害者,不是肇事者!”加拿大政府曝光留学生项目黑幕,表示将严打黑中介!吴军:成大事者,擅长用数学思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房企销售探底,政策连续大招,“金九”能否有所起色?千秋岁 爱琴海词四首优秀的职场人士,都懂得分配利益火车卧铺同性拼团服务火了:坐过3男1女夜间卧铺车厢的人,都懂那种尴尬…成大事者:沉得住气,低得下头下次预告| 好东西都留在最后,都懂吧?!司马懿:做好小事,熬过难事,静成大事火车卧铺同性拼团火了:坐过3男1女夜间车厢的人,都懂那种尴尬…[预约] 厉害的人都懂得做减法坐过3男1女夜间卧铺车厢的人,都懂那种尴尬…忆秦娥:东篱偏隅,种植花卉每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懂得闭嘴的妈妈!冯唐:真正成大事的人,他对人间没有太多期待中年以后最正确的活法,懂得“有效休息”吴军:成大事者,擅长用这种思维沙漠中的動物舒適圈尼采:既不懂得爱,也不懂得恨的女人是平庸的懂得都懂!多伦多展览“私人飞机”:100%还原!拍照发圈太出片了!曾国藩: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时刻谨记了这16个字超50条楼市政策加码,“金九”能否爆火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