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李佳琦,谁还在买蕉下
本文授权转载自“盐财经”
ID: nfc-yancaijing
作者:李含章 编辑:宝珠
李佳琦直播间里的常客,蕉下是其中之一。
从2020年开始,李佳琦就与蕉下展开了紧密的长期合作,他曾在2021年的某一个月为蕉下带货三次,销售额约2880万元。
〓 李佳琦在直播间内为蕉下口罩带货/图源:直播截图
李佳琦是蕉下的贵人,贵到什么程度?在蕉下递交的招股书中,蕉下透露近三年排首位的KOL单人贡献约2.8亿元,占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蕉下总营收的7.8%。
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此人就是“直播带货一哥”李佳琦。
但这也传递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失去李佳琦,蕉下还能怎么活?
〓 蕉下防晒衣也数次出现在李佳琦直播间/图源:直播截图
尽管蕉下的营收三年翻了6倍,但资本市场仍然对蕉下保持警惕。2022年4月和2022年10月,蕉下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上市之路,但始终都以失败告终。
刚从蕉下离职的雯雯记得,去年四五月份时,老板就常去参加上市路演,她对盐财经记者说,“没想到现在也没上市成功”。
冬天夏天钱都赚
据雯雯所述,蕉下的用户画像为30岁至35岁的精致妈妈,比刚进入社会的女大学生有钱,又对防晒有所追求,是其精准的用户定位。
广州天河区的蕉下门店内,身背GUCCI包的中年女性,在买了一件防晒服后,结账时又顺手买了把遮阳伞带走。一对年轻情侣试戴了帽子和墨镜,店员热情地在一旁做推销,称产品使用了黑科技,可以阻挡96%以上的紫外线……
遮阳伞已不再是店内最显眼的物品。
在蕉下门店中,盐财经记者发现,除了遮阳伞外,墨镜、鞋子、遮阳帽、防晒衣等在店内都有大比例地做陈列。二月底时,甚至一家门店里还有未下架的棉服、摇粒绒外套等保暖产品。
〓 蕉下门店摆放的广告牌/盐财经记者 摄
卖防晒的蕉下,居然还卖保暖产品?看似怪诞但其实与蕉下近几年的发力点有关——跨界城市户外,夏天冬天的钱都赚。
自2013年双层小黑伞出圈后,为摆脱对单一伞具产品的依赖,蕉下在2017年开始推出帽子、袖套等防晒配饰产品,2019年更是开拓了防晒服品类。
不到三年时间,蕉下服装业务的营收占比,就从2019年的0.8%增长至2021年的29.5%,2022年上半年更是达到35.8%,成功跃升为蕉下目前营收占比最高的品类。
千亿女装市场,比刚过百亿的防晒市场要大得多,不外乎蕉下要进军鞋服领域。但墨镜、口罩等其他配饰的营收增长也不容小觑。其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5.3%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7.3%,成为蕉下的第二支柱品类。
〓 蕉下各品类营收占比/图源:盐财经根据蕉下招股书整理
多样化的产品矩阵成为蕉下吸金的关键因素。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分别实现营收3.8亿元、7.9亿元、24.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50.1%;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968万,3941万及1.3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42%。
三年时间,营收净利翻6倍。
高营收与高定价不无关系。在蕉下的店铺中,遮阳伞的售价在179元至369元之间,而天堂牌遮阳伞的定价在30元至50元左右。整整高出后者6到10倍。
同时拥有蕉下与天堂遮阳伞的宇鑫告诉盐财经,她觉得这两个品牌的遮阳伞在防晒力上并无差异。只是售价上蕉下得卖199元,天堂伞不到50元。“太不划算了,之后不会再购买蕉下产品。”
〓 蕉下遮阳伞的售价普遍在179元起,天堂牌遮阳伞的定价多数在30元至50元左右
蕉下伞具的代工厂也向盐财经记者透露,如果是达到蕉下同品质的遮阳伞,代工厂的售价约在50元左右,但无法做到产品一模一样。
在蕉下所属的减字科技公司申请的专利中,多数为外观设计专利。
盐财经通过专利搜索引擎SooPAT整理发现,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减字科技共提交了50份专利申请。包括伞骨、太阳镜、易折叠帽檐的帽子等专利,实际与面料相关的专利,仅有2成占比。
蕉下在天猫旗舰店、抖音直播间等平台,以“原纱防晒科技”“2D科技纤维”“吸湿速干科技”等名词打造自己产品的“科技感”,并在产品介绍中第三方检测认证等信息。
〓 蕉下在广告宣传中强调“科技感” /图源:蕉下天猫旗舰店
在从业超30年的服饰行业品牌管理专家杨大筠看来,防晒服的技术门槛比较低,并不具有什么“黑科技”。其本质都是通过在面料上附着一些涂层或制剂,通过折射阳光达到防晒效果。
根据杨大筠观察,防晒服的涂层技术已经非常普及,技术含量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技术检测只能证明产品达标,不能证明是比其他品牌同类产品更好。
盐财经对比市面上其他品牌的防晒衣,如Oh!Sunny和solosunny等品牌,防晒服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也均大于50,与蕉下一模一样。不过在售价上,它们却是蕉下防晒服最便宜款的60%~80%。
刚下单蕉下防晒衣的95后女生姜渝,收货后迫不及待地打开试穿。她说不出便宜的防晒服与蕉下的哪个更好,但姜渝觉得,蕉下的款式与价格,让自己心理层面会觉得更好一些。
摸着完美日记过河
一个出道仅10年的新品牌,如何打败国民品牌天堂伞,走上IPO上市之路?
相较于传统消费品牌,一方面蕉下的产品设计感强、毛利润高;另一方面,蕉下的成功离不开流量明星与网红们的合作代言。
〓 打开短视频软件搜索防晒帽,各路明星、KOL都戴着一顶蕉下的贝壳帽/从左到右分别为:深夜徐老师、李佳琦、毛晓彤
仅2021年,蕉下就在社交平台上与近600位的KOL进行合作,这些KOL在主流社交媒体共有14亿关注者,其中,超过199个KOL拥有超百万关注者,这为蕉下带来45亿浏览量。
2022年上半年,蕉下与KOL合作数量进一步上升至1577位,呈现翻倍式增长。招股书显示,这些意见领袖为蕉下贡献约2亿元收入,占上半年总营收的9.3%。
除了进直播间以及与网红合作,蕉下还签约当红女星赵露思为代言人。有品牌公关曾向媒体透露,赵露思在小红书的广告报价一条是80万元。蕉下签约赵露思做代言,价格必定不菲。与蕉下合作的艺人,还有迪丽热巴、欧阳娜娜等流量女星。
〓 部分与蕉下合作过的艺人,从左到右分别为赵露思、迪丽热巴、欧阳娜娜/图源:蕉下官微及艺人微博
蕉下与明星、网红的合作营销,让其迅速成功出圈,也让文温、宇鑫等“95后”重度社交媒体使用者,被成功“种草”。
羊毛出在羊身上,高昂的营销费用,必定要消费者来买单。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和11.0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2.4%、40.7%及45.9%。
以2021年为例,当年单广告营销费用就花掉约5.86亿元,占总营收比的24.4%。相当于蕉下每卖出一件商品,就有2成多是花在了广告投放上面。
〓 2019年至2021年,蕉下分销及销售开支情况/图源:蕉下招股书
尽管蕉下的毛利率非常高,已超过备受中产女性追捧的“瑜伽界爱马仕”——lululemon,但是由于过度依赖明星与网红带货的线上营销方式,高居不下的营销费用进一步蚕食了蕉下的利润空间。
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毛利率分别为50%、57.4%和59.1%。但这三年的经营利润,仅占总收入的5.6%、5.7%和6.1%。
净利润几乎只占毛利润的一成。也就是说尽管社交平台上炒的火热,但蕉下几乎没太赚到多少钱。
与蕉下走类似烧钱营销模式的,还有曾经“国货美妆第一股”完美日记。
凭借网红KOL的社交平台“种草”以及巨额营销费用,完美日记曾登上2018年天猫双11彩妆销售破亿的榜单,是唯一一个国货品牌。
〓 2019年,完美日记与Discovery探索频道跨界合作推出联名款眼影系列“动物眼影”火出圈/图源:完美日记官微
乘着市场东风,2020年11月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纽交所正式上市,高位时估价曾达到每股25.74美元,总市值160亿美元,约合1112.6亿人民币。
创立仅4年就上市的完美日记,市值最高时甚至相当于二分之一个格力电器或三分之一个比亚迪。
然而,二级市场接不住一级市场的泡沫。
完美日记上市不到3年,市值蒸发千亿。上市后暴跌超95%的完美日记,在挤出“水分”后,早已失去资本的青睐与光环。
与明星网红、KOL绑定,以社交电商、直播等方式获取流量的道路,虽能拥有短期红利,但没有自己品牌“护城河”,极易被模仿与取代。
〓 赵露思也是完美日记的品牌代言人/图源:完美日记官微
也许完美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即便在美股成功上市,却也走到了退市边缘。
摸着完美日记过河,如若没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仅靠营销砸钱炒热度,很难说蕉下在上市后会不会走上完美日记的老路?
越来越难复制的万能公式
与完美日记一样,蕉下没有自建工厂,产品均采用OEM模式,也就是代工贴牌的方式生产。
截止2021年,蕉下与166家合约制造商达成合作。这些代工厂家的合作不具有独家性,很多都是一年一签。
蕉下招商加盟的工作人员曾对媒体表示,代工厂可以降低高资产投入,公司不会将宝完全压在一家工厂做生产。
上述人士称,代工厂只有代理制造权,没有销售权。核心技术在总部,代工厂生产的产品也会由公司品控部、采购部严格把关。并表示“工厂重要吗?我们品类这么多,全部自己工厂量产您也不信吧?”
〓 蕉下商品品类繁多/图源:蕉下官微
蕉下前员工雯雯也向盐财经记者表示,蕉下虽然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但具体在生产上,会将面料等原材料分给不同代工厂加工,最后成品组装再由另外的代工厂完成。“生产工序不会在一家工厂全部完成。”
蕉下选择代工厂时,不会倾向于给阿迪、耐克代工的大厂,而是能给蕉下话语权最大的小厂。她表示,大的代工厂品质不好把控,总耗会比较多,蕉下对小厂的把控会更好一些。
代工贴牌的生产模式确实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很难构筑品牌自己的核心壁垒,同时品控问题难以把关。
有关蕉下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的吐槽也不少。有称买了不到一个月伞骨歪斜的,正常佩戴贝壳遮阳帽却断裂的,售后换了两把伞都伞骨坏了的,还有外面下大雨伞内下小雨的……
〓 图源: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发布的产品质量“吐槽”帖
不乏一些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向蕉下呼吁,少花钱营销铺广告,多把控生产把质量搞好。
产品的质量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与复购率。对于消费者的恨铁不成钢,蕉下却并未建立自有工厂,也未将重心放到研发,没有技术壁垒。
近三年来,蕉下的研发投入比出现持续走低的趋势。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和7160万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5.3%、4.6%和3.0%。
低研发、高营销,代工厂多品控力弱等问题,都为蕉下上市埋下隐忧与困境。
在流量红利下滑的今日,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智。曾经“新消费品牌=5000条小红书+2000篇知乎问答+薇娅李佳琦直播带货”的万能公式,也越来越难以复制。
IPO不是新消费品牌的良方与解药,品牌若想经久不衰,还需为长远利益考虑。
(应受访者要求,文内雯雯、姜渝为化名)
盐财经,南风窗旗下唯一财经号
关注它,看新鲜热辣的财经讯息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 ★ 为了更好的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