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看到一句话,深受感触:
我们这一辈子呐,好像都泡在水里。
求学、升学,求职、升职,结婚、生子......
我们不断从一个水坑,游到另一个水坑。
在水里拼命赶着、追着,内心祈祷着:
“无论如何,这一次,我一定要上岸!”
与生俱来的压力,掐在我们人生中的每个关键节点。
所以喘不过气,不堪重负,内耗严重。
尽管,我们总能想到办法“安慰”自己:
“等熬过这一阵子,我就......”
殊不知,熬过这一阵子,还有下一阵子。
一项心理学研究调查了成年人对压力的感知程度,发现59%的人都曾陷入疲惫、易怒、情绪低落、麻木,甚至不想活下去......
这些消极感,其实都和一系列弥散在我们周围的“有毒压力”有关。
如果不及时排解,就会使人的身心都陷入非常糟糕的状态。
我想起莫言对coco李玟说过的一句话:
“除了生病之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所带来的,并不真实存在。”
一个人开始放过自己,继续前进,从卸下“有毒压力”开始。
那么,现实中的有毒压力是怎么产生的?怎样才能有效地应对有毒压力?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正在压垮无数人的“有毒压力”。
心理学家们在对压力进行分级时发现:
有些压力是可以接受的,而有些则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一般来说,压力可以被分为3类:
正向压力(positive stress):就是压力来临的时候,我们具备勇气去抓住机会。例如准备一次面试,或和陌生人交谈,成功之后得到奖赏的感觉。
可承受压力(tolerable stress):当某些坏事发生时,例如丢掉一份工作,或者恋人离开了你,我们可以通过个体的资源和内部的支持系统来渡过难关。
而让我们无法承受的,则是“毒性压力(toxic stress)”,一般是那些靠个体难以解决,或者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
比如:
每天被逼着做不喜欢的事,还必须做好,长时间都无法快乐起来;
和父母的矛盾,一直无法缓和,得不到支持和理解;
在一段关系里面不断内耗着,很痛苦,但又没有勇气离开.....
如果压力源严重且持续存在,你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感受:一项针对2300多名成年人的研究表明,压力暴露与失眠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当一个人经历有毒压力时,思想就会不堪重负,影响入睡和保持睡眠的能力。对很多之前觉得正常,甚至开心的事,都开始有莫名的抵触情绪,不想社交,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因此会变得习惯性拖延,任何事都要拖到不得不做时,才不情愿地着手处理,经常耽误要事。一项针对816名女性的压力研究表明,持续性的压力会增加重度抑郁发作的风险。有研究调查了30至60岁之间的就业成年人,结果显示:工作和家庭压力,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最明显的是,变得烦躁、易怒,与他人相处时容易敏感,过度解读别人的话;也会变得比较“负能量”,整个人十分消极,总忍不住以负面的态度思考所有事情。那就真的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已经深陷有毒压力的牢笼里。这种压力使得人们无法安心地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长此以往,身体也将收到危险信号。根据英国健康与安全执行委员会(HSE)的数据,在过去的2年里,所有「病假」中,有57%是源于压力导致的抑郁或焦虑。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压力在变得有毒之前,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压力实际上培养了我们的忍耐性、力量,并且从长远来讲,能让我们更快乐。这是因为当人们受到压力时,作为对压力的反应,脑垂体会释放一种压力性激素,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催产素(oxytocin)”。另外,催产素还可以很好地调节大脑的社交本能,促使人们与他人交往。而且,催产素让人们渴望得到朋友或家人的拥抱或接触(又被称为拥抱激素)。它甚至会促使人们,去主动帮助和关心那些你在乎的人。当你对处于压力状态中的人施以援手时,无论是对于寻求帮助的ta,还是对帮助ta的你自己,你们体内都会释放出更多的催产素。如此一来,你对压力的反应会变得更健康,也能从压力中迅速恢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有毒压力的本质不在于压力本身,而在于你怎么看待压力。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Kelly McGonigal,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的人。相反,他们是那些压力很大,但把压力看作朋友的人。这样的压力,是生活的动力,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Kelly开展了一项历时8年的研究,追踪了3万名成年人。8年后,研究人员查看了公开的死亡记录数据,并找出了那些已经去世的参与者。那些相信压力有害健康的参与者,会经常失眠、内分泌失调,并且诱发癌症或心脏病,最终使得死亡的风险增加了43%,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但是,如果承受极大压力的人,不认为压力有害,死亡的风险就不会升高,甚至比压力较小的参与者死亡风险更低。研究人员还估计,在追踪死亡案例的8年中,有超过18.2万人过早离世的原因,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认为压力有害这个想法。当你改变对压力的看法时,你便能改变身体对于压力的反应。带着这层对“压力”的全新认知,你不仅不会害怕,也不会逃避压力。改变压力思维模式,将“有毒压力”逆转成“正向压力”。那些认为压力有害的人,感受到压力时,会企图用逃避来应对压力。而认为压力有益的人,则会主动积极地应对压力,迎难而上。这样就强化了应对压力的资源,对生活的挑战更有自信,还会建立和维持更亲密的社交关系。因此,当你以这种方式看待压力时,你不仅能够在压力下做得更好,还能达到一个更高深的境界:首先要了解你的压力思维,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对于压力的反应,然后通过以下三步进行改变:也就是说,当你感受到压力时,不逃避它,允许自己感知到压力,包括它是如何影响身体的。意识到压力是你对在意的事物的反应,并联结到压力背后的积极动机。不要试图耗费时间管理压力,而是思考你现在可以做什么来应对压力。你也会更擅长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状况会更少,你会更加健康和幸福。我们很多人认为,有些问题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无能为力。压力本身不可避免,但你遇见压力,也就收获了一个利用压力的机会。是否只要大家相信可以解决好压力,就应该选有压力的工作呢?Kelly教授说:比起对不安的逃避,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才是身心健康的不二法则。虽说没有人喜欢充满压力的生活,但是一个人如果完全没有压力,可能会陷入另外一种极端状态——空心。空心感,会让人对一切失去热情,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最好是选择那些对你生活有意义的事情,然后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伴随而来的压力。例如,艺术家、运动员、医生、音乐家、作家......当ta们专注于艺术或技能中时,这些领域高手都表现出明显的“挑战反应”迹象。该反应使ta们获取到更多的脑力和身体资源,让ta们处于一种很享受、完全沉浸其中的心流状态。但如果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如此,也没关系,不要强迫自己。但是当你咬着牙把房子买了后,又开始关注下一件事,然后说:“等我再赚多点钱,我觉得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你的大脑,永远会给自己找下一个挑战,没有给自己休息和恢复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从“马拉松运动员”变为“短跑运动员”。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以专注1小时,有些人可以持续2小时。"短跑"之后,休息15分钟,可以是冥想,可以听我们最喜欢的音乐,也可以是去健身。如此我们就能维持高水平的精力,做更多的工作,并且更快乐。那个阁楼里没有电,不通电的好处就是不需要照明,这样他晚上就绝对不会工作,一定是在白天日光充足的时候工作。深入地思考和写作两个小时之后,他会进行冥想,或者外出散步。我们要学会与压力共处,但在压力过大时,也要记得给自己安排休整期。以后,当我们再遇到压力爆棚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相信自己能完成好这个挑战,如果不能,我就下一次再完成。此外,当我们再看到需要帮助、处于压力中的人时,也可以告诉自己:虽然我无法帮你解决掉所有压力,但至少,希望我们都能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压力的机会。[1]《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 —— 积极应对压力,韧性野蛮成长!》作者:读饭;来源:简书。
[2] McGonigal, K. (2015). The upside of stress: Why stress is good for you. New York, NY: Penguin/RandomHouse.
[3] Kate Torgovnick May on Ideas.TED.com. 7 ways stress does your mind and body good (2014).
活得轻盈的人并不是毫无压力,而是懂得与压力共舞,能够运用自己的心理力量,把压力转变为幸福路上的垫脚石。如果你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常常感觉自己喘不过气,深陷抑郁、焦虑等情绪,不妨试试专业的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耐心倾听你的困扰,为你理清问题,给你有力、坚定的陪伴。通过心理咨询,你可以缓解焦虑,提升心理弹性,调整认知模式。愿你也能疗愈自己,走向轻盈、充实的人生。为了鼓励大家体验心理咨询,壹心理推出改善情绪的主题咨询,为你甄选擅长相关领域的资深咨询师。原价600元/次的心理咨询,首次咨询仅需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