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喜欢委屈自己的人,建议疯狂做这4件事

喜欢委屈自己的人,建议疯狂做这4件事

健康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TA总是不敢享乐,不知道该如何对自己好;

就算有人示好,也会表现冷淡或者干脆拒绝;

对自己本身的优点和成就,并不认可;

喜欢让自己处于委屈、受苦的环境中,一放松就自责......

这类人,其实具备“自我挫败型人格”的特质。

精神分析学家Wilhelm Reich在进行人格研究的时候,定义了这个人格类型。

具备这种性格的人,甘愿受苦、跟自己过不去,习惯自我伤害和自我贬低。

小到看恐怖片、吃变态辣,大到伤害身体。

在外人看来,TA们一直在做着伤害自己的事情。

但比起改善这种处境,TA们更喜欢沉浸其中,认为这会带来一种特殊的鲜活和真实感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种特质?

有办法改变吗?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聊聊:自我挫败型人格(Self-defeating personality disorder)


据统计,54%的人喜欢吃“痛”。

味觉上,爱吃辣椒,越辣越上瘾;

衍生到视觉上,热衷于恐怖元素,越可怕越欲罢不能;

触觉上,爱玩极限运动,享受心跳砰砰加速;

听觉上,喜欢听悲情音乐,让自己难过而流泪……

这些司空见惯的“自虐”行为,无伤大雅。

就是做多了,会让人自我怀疑:

莫非,我真是一个以“折磨自己”为乐的人?

过去,《DSM-Ⅲ》就对这些“自虐行为”进行过分类:

1、专挑错的选择,爱做一些注定会失败的事;

2、总是让别人失望,或者让别人白费功夫;

3、眼看快要成功时,总要搞点事情来搞砸;

4、不自觉激怒别人,招来拒绝、羞辱和攻击。

对号入座一下,是不是感觉自己“躺枪”了?

虽然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诊断,但如果4条都中了,就需要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名叫“自虐”,但TA们不一定是自己虐自己

还可能是,让别人虐自己

前者是外人所看到的“A面”,而后者是被隐藏的“B面”。

自我挫败型人格者,通常在关系中会有这些表现:

A.亲密关系

第一,用自虐来产生“活着的感觉”。

比如,明明很累还是过度付出、热衷于和伴侣吵架、故意激怒伴侣和自己起冲突等。

其中一个动机,就是得到一种“心潮澎湃”的满足感。

这种感觉会让人特别鲜明地感到:

我活着,我存在着

第二,通过自虐来威胁另一半妥协。

不止一位来访者表达过,自己或者自己的父母曾有过自虐行为。

比如,父母吵架,母亲要离婚,父亲用烟头烫自己,逼母亲收回离婚的话;

另一半要分手,自己脑子一热,锤墙、撞头,逼另一半不要分手。

这类自虐动机,是想

通过伤害自己,要求另一半听话,达成TA们的目的。

B.亲子关系

第一,用自虐来得到父母的同情赞赏。

“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自虐:

孩子牺牲自己的利益,把梨子让出去,被大人视为一种美德,赞赏有加。

但这会给孩子刻下一个认知:

想要讨父母开心,就要掏空自己、付出讨好

第二,用自虐来释放关系中的压力。

“记得因为和父母争吵,握着铅笔芯,想了很久,还是没敢吃下去。”

知乎这名网友吐露的感受,其实很多人都有过。

被爸爸/妈妈骂了,特别怄气,又不可能对父母怎样,就只能伤害自己。

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习惯:

一生气就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缓解内心压力

第三,自虐能让TA们感到自己“被爱着”。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做鬼脸逗乐父亲,其实也是一种自虐。

做不愿意做的事,来博父母一笑,看到父母难得的笑脸,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爱着。

这种自虐动机,几乎是每个孩子的本能

C.人际关系

第一,用自虐来阻止一定会到来的痛苦。

例如:

为了不被骂,主动贬低自己;

为了不被拒绝,主动拒绝别人;

为了不被伤害,主动摆出攻击性很强的样子。

第二,甩锅,占据道德制高点。

“我就差跪下求你原谅了,你还想我怎样!”

明明自己做得不好,却用自虐来撇清责任,甚至倒打一耙,让对方无话可说。

第三,获取优越感、满足感。

某女明星面对记者追问时,曾经自扇巴掌,轰动一时。

她不在乎其他人尴不尴尬,只想用这种方式来让记者别问了,顺便出一下风头。


综合以上表现,可能有人已经发现了:自虐,似乎可以带来一些好的感觉

比如:被爱,减压,轻松,控制,愉悦……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自虐是一种理想化,将对方捧上云端,将自己贬入泥土。”

而理想化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防御”。

比如:感受到不被爱的恐惧、压力很大的负担、苦闷抑郁的情绪......

找不到别的方法缓解时,虐一下自己,就能解决问题、达成目的。

这种防御是如何形成的?

学者Gabriel等人认为:

自虐是为了修复早年的创伤记忆

比如,小时候被虐过的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贬低自己,也把自我贬低当成一种缓解痛苦的途径。

长大后,TA们就更倾向于在关系中伤害自己、伤害别人

“别离开我,否则我就伤害自己”;

“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要伤害自己来惩罚她”。

我有一位来访者说:

“一想到男友可能不需要我,就觉得心里发慌,我不能接受自己不被需要。”

小时候,她的妈妈把她丢给老人,一个月只来看两三次。每次妈妈走,她都有这种“不被需要”的恐慌感

如今,她找了个身无分文的男友,月月贴钱给他花,累了一天下班回家还要给他做饭。

这段关系让她很痛苦,但又很难离开

她为男友做的这一切,其实是在重演小时候被母亲抛弃时的反应。

比起找一个好的伴侣,疗愈被抛弃的恐慌感,对她来说才是第一位的。

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自虐,虽然在表面上帮她缓解了痛苦。

但随着男友越来越不思进取,她付出再多也没有用,越来越痛苦。

来访者一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开始心理咨询之后,她才转变思路:

“哪怕换一个男人,自己也会继续自虐。

真的想要结束痛苦,就不要想着摆脱恐慌感,而是接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

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结束痛苦,还是得从疗愈自我、升级内在下手


如果你的自虐开始产生痛苦,不妨参考这5个改善方法:

1、尝试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

告诉自己:

“我只是为了感觉好一点,不是真的想伤害自己”;

“我只是想让自己舒服起来,这个初衷并没有错”;

“我是为了自我保护,只是方法用错了”;

慢慢探索自己行为背后的内心真实想法,而不是一味批判和嫌弃自己,才有可能做下一步的改变。

2、接纳自己过往中有很多自我伤害的部分。

放弃自我较劲,承认并接纳自己有过糟糕的经历。

我们无法告别糟糕经历,但可以净化这些糟糕的部分。

认清和接纳自己糟糕的部分,不是要逼自己改变。

因为光是认清、看到,就已经是疗愈的开始,不一定非要求一个结果。

然后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加一点点“更新换代”就好。

3、练习“有效自虐”,来帮助自己“更新换代”。

其实,有些自虐是良性的。

比如,把想哭的冲动,转化为让自己很煎熬的运动健身,这不失为一种有助于自我提升的有效自虐。

良性的有效自虐,其实可以保留。

然后正确培养良性自虐的习惯,更多角度地理性看待自己:

哪些自虐是恶性的,哪些是良性的?

哪些恶性自虐,其实可以转变成良性自虐?

只要找对了方法,就等于好好爱自己。

4、照顾好内在爱自己的部分。

就像前面说的:自虐,其实是为了保护我们,是“爱自己”的一部分。

放大并看到这一部分,自我伤害的冲动就会慢慢淡化,从不受控制,变得可以被理智干预。

当我们可以灵活选择用什么行为对待自己时,其实就具备好好爱自己的能力了。


如果,你身边正有一个“自虐者”,而你很不幸的,正处于被伤害的一方。

比如:对方用自我伤害来绑住你、控制你;总是刺激你发怒

日积月累的相处,也会给你带来不少压力。

作为受害者,我们可以这样来调节自己:

第一,情绪个体化。

牢记一句话:TA的情绪是他的,我的情绪是我的。

收起泛滥的同情心,别过度共情,别想着为别人的言行负责,其实就不会被严重影响。

第二,认清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

千万别被对方牵着鼻子走,TA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这会让你非常内耗。

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观点,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第三,不要妄图改变对方,但可以改变关系质量和生活环境。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关系是打开一切的钥匙。

我们再努力也无法改变一个人,但好的关系可以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TA虐自己,你就更加积极地爱自己;

TA操控你,你就更加灵活地做自己;

TA很脆弱,你就更加投入地提升自己。

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力量,无论对方怎么“作”,你都能接得住。

慢慢地,对方也会从关系中得到力量,有所改变。

当然,也存在对方“死不悔改”的情况。

如果无论你怎么做,TA都越来越过分,可以及时止损,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俗话说得好:小虐怡情,大虐伤身。

小虐,就是给自己80%的爱,20%的虐,好的部分多过坏的部分。

生活就是这样一棵树,总伴随着修修剪剪,只要好的多过坏的,就已经比很多人都强大。

但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自虐的“度”,别伤害到身边的人。

若你正在被自虐者伤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你或许都会经历挣扎。

但这份挣扎,最终都会指向幸福。

最后,我想和你分享一句话,来自马修·托马斯《不属于我们的世纪》:

“我要开始与自己赛跑了,终点线上没有花环在等待我,也没有获胜者的名字需要被宣读,我的奖励就是离开这样的生活。”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真实姓名:李心洁。

编辑:一颗多肉、笛子

责编:Jessica

图源:pexels


每一个自虐者都曾是柔软、温和的,只是曾经受到的伤害,让他们不得不变成一个“小刺猬”,将刺对准自己和他人。

如果你也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认可,想要摆脱恐慌与不安,却受困于反复、难以抑制的自虐行为,不妨尝试一下专业的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耐心倾听你痛苦,给你温柔、有力的支持。通过心理咨询,你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升心理弹性,找回安全感,最终疗愈自己,走向轻盈、自爱的人生。

为了鼓励更多人体验心理咨询,壹心理推出半价咨询优惠,原价400~1000的首次心理咨询,现在低至200元/次!

点击下方海报,立即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总是睡不好、睡不着的人,建议你多做这3件事节后上班第一天,建议打工人都做这一件事!一日慢丨人生苦短,不能委屈自己我不懂这精神内核和诡异画风《今天是你的生日》&《需要人陪》一个孩子童年最大的幸福:被允许做这4件“无用的事”性格太软、讨好型人格,建议疯狂做这几件事35岁妈妈第一次做这件事,重新美回20多岁?想要变美显年轻,建议赶紧安排上(不是医美)25岁后,狂做这1件事,少走5年弯路入职前一定要跟公司确认这4件事离职前确认好这4件事,避免无效跳槽!自己的一些原创idea被leader拿去邀功了,很委屈怎么办移民生活(17)冯姥姥伤心落泪为那般不管夫妻还是情人,千万不要主动做这4件事,一主动你就输了李玫瑾: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而是这4件事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而是这4件事快来抄作业!陪娃上学5年,总结出这4件事只能爸爸来做→别把这4件事看得太重,否则苦的是自己好的父母从不会炫耀孩子的这4件事|国庆伴读想远离心血管疾病,这4件事不要做真正爱自己的美人,懂得用珍珠装点自己的与众不同中国男人不必再为了体面委屈自己人品好的女人,最喜欢在微信上做这4件事,看看你有没有人品差的女人,最喜欢在微信上做这4件事,看看你有没过了五十岁,对这4件事感兴趣,证明你还很年轻【健康】30岁后,为了健康,这4件事要赶紧做当妈后,常做这4件事,幸福指数直线飙升!华人夫妇在澳洲敛财$900万! 疯狂做这种事被逮捕, 刑满后被驱逐学习自觉、有后劲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做对了这4件事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建议你反复做这3件事2023年,建议你多做这一手准备!木心与陈丹青好的父母从不会炫耀孩子的这4件事|伴读当一个女性开始不刮腋毛,她会经历这4件事被水洗过的音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