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们仍然在寻找家园:第二届译文双年选主题沙龙第二场精彩回顾

我们仍然在寻找家园:第二届译文双年选主题沙龙第二场精彩回顾

文化

8月17日,第二届译文双年选颁奖典礼暨主题沙龙在上海世纪出版园举办。郑体武翻译的《我独自一人面对严寒——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全集》和刘象愚翻译的《尤利西斯》获得了这一届“译文双年选”。译文双年选旨在回顾近年来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在翻译史上卓有成就的外国译作,表彰优秀译者。本届译文双年选评审团由李敬泽领衔,并召集八位来自文坛译界的专家,他们的专业领域横跨中文写作与英、法、德、日语文学翻译。

译文双年选为业内同仁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研讨与交流平台,当日李敬泽、毕飞宇、刘文飞、陆大鹏、毛尖、魏育青、袁筱一、邹波等作家、翻译家齐聚一堂,就“文学翻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来了三场精彩的分享。主题沙龙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外国文艺》主编黄昱宁主持,八位嘉宾分三组登场,展开热烈讨论,思想火花四溅,妙言高见贯穿,堪称一场大咖云集的年度文学盛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现场嘉宾的精彩发言,感受他们对于文学翻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吧。

第二组讨论的三位嘉宾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华语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副院长袁筱一,著名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毛尖,复旦大学日语系教授邹波。袁筱一老师首先回应了关于文学潮流的问题,探讨了诺贝尔文学奖等大奖影响力式微的现象。


我们仍然在寻找家园

点击观看精彩片段

👇

主持人黄昱宁(下简称黄):下面我们来聊聊文学翻译的现在。其实对于外国文学的关注程度,我觉得并没有像以前那么高,注意力是有分散的。在现在的世界文学到底发生了什么?它的潮流和趋势,我觉得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从袁筱一开始吧。

袁筱一:好,听你的。我需要回答潮流的问题吗?

黄:一些文学奖项,比方像诺奖什么,我觉得关注度不能算很高,大家都知道(这些奖项),但对于实际上到底他们在写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很清楚。

袁筱一:这个问题很清楚,但是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前面有经典了,经典和现代的永远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译者,我还是蛮幸运的,我们是属于跨时代的。因为20世纪既可以说是我们同时代的,也可以说是我们前时代的。

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是个分水岭,一般我们会把20世纪当作现代的开始。如果说19世纪是分水岭,我觉得这个当中可能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觉得已经在《包法利夫人》当中发生了(刚才因为正好毕老师也提到了《包法利夫人》),但直到今天,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还是在福楼拜的这个谜语里,其实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他这么讨厌资产阶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20世纪和我们称之为经典或者说古典的19世纪相比,其实差别就在于,20世纪的文学或者说现代的文学,它可能更转向日常生活,转向非英雄的人。但是非英雄的人,大家会说我们都是人,为什么20世纪的文学转向非英雄的人?实际上可能因为人有不同,包括这次我们阅读的整个译文双年选短名单里面的作品,比如说像《尤利西斯》,它并不是第一个译本,它本身就是重译了。

黄:是《华人世界》的第三个译本。

袁筱一:这不是第一个译本,但它还能进入这样的名单,其实很说明问题。所有的象征已经在这里了,尤利西斯没有家园,所以他要寻找。我觉得现代文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差不多在20世纪初,这一新文学,可能就给我们归了一个问题,就是寻找或者说失去家园的人,失去身份的人,所以你可以看到不断的放逐。

当然,大家可能会问,世界发生了一些什么?我前两天正好和清华大学的一个文学教授赵燚在一起,她说我们大学里面做文学研究的,都去研究族裔文学了。我自己确实也有点(这个倾向),最近的研究重点其实也是在非洲法语文学。这种现象并不是说我们猎奇了,而是说其实族裔文学和我们书写的内容,和我们现在所有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不管你离开也好,或者你不离开也好,族裔文学里面有显见的主题,比如说放逐、流浪、难民或者身份,意味着你来到陌生的地方,但是(即使)我们现在身处自己家中,你也会觉得自己家很陌生。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人的命运实际上是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这也是为什么语言的边界变得模糊化,现在没有这么强烈的民族文学概念了,就是说它这个边界变得模糊了。即使我们都处在熟悉的环境,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但是我们依然是没有家园的人,我们还是问我们自己是谁?这是个大问题,而在这之前,19世纪以前,大家是很有信心的,人家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黄:刚才讲的是法语,西方的情况。东方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以日语为代表的东方的(情况),我们请邹波老师来聊一聊。

邹波:前段时间我正好在上海翻译一部电影,新海诚的《铃芽之旅》,里面出现了蚯蚓怪兽,只要蚯蚓冲出土就会地震。另外有一部短片,里面讲了非常类似的故事,讲蚯蚓是藏在地下的,如果被惊醒之后,就会造成地震。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写村上和日本民族学的关系,我发现他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所接触的日本传统文学的东西,后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化入,然后又间接地影响到包括像新海诚电影这样的一些作品。

这样一种经典的力量是怎样传续下去的?不管翻译也好,创作也好,可能这个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日本民族学一般是经典的一些作品,大部分都有中译本,我发现里面有一些日本的民间传说,我作为一个中国读者,从中国读者角度来看的话,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一些民间故事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这些经典作品的出版,我觉得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而且这种阅读体验也会在现代延续下去。

黄:您的意思,是不是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在往前,在翻以前的作品?以前的作品也能够有现代性。

邹波:黄老师提到潮流的问题,刚才您也提到所谓多元,一方面会有一部分的作家,会往世界性的方向去发展,包括像日本的村上春树,但是有一些是很本土化的,甚至会往传统那个方向去回溯。这部分作家他预设是自己母语的使用者,这部分(作家的作品)我觉得以后通过翻译,也可以拓展文学新的一种可能性。其实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一方面想看到类似于流行文学,像村上、东野圭吾这些作家,也有一些想看到更有日本特色的。终归会往两极发展,反而是中不溜的不太会出色。

黄:接下来问一下毛尖,读文学的人,可能现在读文学的人和看影视的人比较起来,坦率地说少一些。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欧美最有文学性的这些人才都跑影视圈去了。就是文学作为比较古老的行业,和影视这一当下比较热门的行业,这两者之间的转化,或者某种程度上也是融合,或者说对抗,它们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样的体会?你是站哪边的?

毛尖:在哪边都特别难说,今天不能乱说。但是看影视的肯定是多过看小说的了,在小说那一块,比如说名字四个字头的,肯定比名字三个字头的卖得好,像南派三叔。网络时代对经典没有那么有权威感,我们今天批评短视频,但是里面包含一个事实,即经典已经被制造,被随意拆解。(毕飞宇老师的新作)《欢迎来到人间》,三分钟很快就读完。这个是影视或者视频时代,或者网络媒体时代对文学的改造。

另外一方面,在影视这边看确实是好事情。以前我们谈影视,会说是不是忠实于原著?其实忠实于原著是有问题的,没有话语权。比如说像毕飞宇这么重要的作品出来,我们饭桌上不是经常在谈的,我们饭桌上在谈《长相思》,杨紫挺好看的,那么多美男,我们饭桌上在谈这些东西。我觉得这对影视是好事情,不用说忠实不忠实了。像王家卫买了一个版权,我们更看到的是里面一个意象,包括买那个《花样年华》,他买了那个作家叫什么?港台的作家,他只是其中的一个意象而已,他就是改编你,大家觉得被王家卫改编特别荣幸。你可以说是好事情,当然它里面也包含非常多的危险,比如我在学校里,我是教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的,我每次都要学生看奥斯汀,学生说我不要看《傲慢与偏见》,他说看过一部同名电影,就说看过了。如果你让他读原著,他根本不会去看。

黄:他们现在还看吗?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还是看小说?

毛尖:他们看1995年版的,BBC版的《傲慢与偏见》,我觉得也蛮好了。

黄:会不会有人看15分钟的?

毛尖:也会。

袁筱一:写作业的时候。

毛尖:这是一个影视把文学打掉的时代。

黄:反过来说影视里面的文学性,还存在吗?我有的时候反而觉得一些很好的电视剧里面,我看到文学的元素是存在的,因为它们的容量比较大,也有足够的钱,读者看到时就会回应、代入。

毛尖:就像你刚刚说的,好的人才都跑到影视圈里面,现在影视台词越写越好了,我不说很多烂剧。我们看电视剧《继承人》里面有很多莎士比亚的台词,这个出自理查三世,这个出自里尔王什么的,它带着你读一点点莎士比亚,我觉得也是好事。这就是个特别可怜的时代,那能怎么办呢?

我不是在这里特意说这个话,但我觉得译文可能真的是最后一个“堡垒”了。虽然今天作协主席在这里,但大家都知道主流文学已经被打得一塌糊涂了。现在年轻人更要看的是校园文学,或者悬疑剧什么,很类型化的一些东西,比如盗墓小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译文社还是有它的权威性的。因为主流已经被打到没有什么地盘的位置上去了,如果要“死”的话,译文社可能是“死”得最晚的一个。因为你们不管怎么样,还是在翻译全世界最好的东西,这个东西在读者心中享有的权威感,我觉得一下子“死”不掉的。我们的新文化是从译文这里起步的,很多作家都是从这里拿到自己的文风和译法的,从翻译那里拿到自己的口吻和声音。这一点我觉得全国的读者也还是意识到的。

- END -

第二届译文双年选获奖作品

《我独自面对严寒——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全集》

👉 点击购买纸质书

[俄]曼德尔施塔姆 著
郑体武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尤利西斯》

👉 点击购买纸质书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著
刘象愚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新
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
点亮文末
“🌸在看”
或进入公众号主页将上海译文设为“⭐️星标”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书展在即,上海译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韩卫东特别推荐这些译文好书今夜圆桌派,嘉宾孙孟晋、胡桑这样点评“译文双年选”入围好书……【高级产品经理特训营第二十期】丨港大ICB专题沙龙今夜圆桌派,嘉宾渡边、btr这样点评“译文双年选”入围好书……今夜圆桌派,嘉宾王京、赵松这样点评“译文双年选”入围好书……详细议程|「新消费时代 解锁IP联名无限可能」主题沙龙报名进行中EMQ & 亚马逊云科技联合主题沙龙:新经济周期下企业出海的数字化引擎译文双年选决选作品《我独自一人面对严寒——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全集》介绍:个体生命经历与世界文化的相会交融嘉宾官宣|「新消费时代 解锁IP联名无限可能」主题沙龙报名启动纽约夏天免费的露天电影活动译文双年选决选作品《血清素》介绍:直指现代社会孤独与虚无的杰作活动报名:阳光未来,美好予你艺术慈善主题沙龙UAD@CADE上海站!浙大院专题展及主题沙龙火热收官树立业界标杆,深耕翻译志业——第二届“译文双年选”奖项授予《我独自一人面对严寒》(郑体武译)与《尤利西斯》(刘象愚译)在悉尼住了26年的房子,却被政府一纸驱逐!澳男坚守家园:我不介意闹到高等法院稳坐还是死了活动招募 | 女性财富主题沙龙今夜圆桌派,嘉宾杨早、曹廷这样点评“译文双年选”入围好书……我们仍然选择相信书籍,用古老的方式去获得宁静译文双年选决选作品《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介绍:一部妙笔生花的现代生活指南精彩回顾 | 第七届美国移民月完美收官新时代会孕育属于它自己的文学形式:第二届译文双年选主题沙龙第三场精彩回顾长周末多伦多Yorkdale卡地亚愉快购物冷却的不止季节(87)— 疑惑离乡进城何处是家园:你能接受与父母同住吗?“没有翻译文学,写作就不成立”:第二届译文双年选主题沙龙第一场精彩回顾我们仍然生活在冷战的延长线上 | 理想家沙龙万圣节线下活动精彩回顾 | 雨中走秀,精彩犹在!西索动态|第二届学术教育研讨会精彩回顾20余场新生见面会无忧赴美|留明助力备战24申请季!| 留明教育2023年七月精彩回顾译文双年选决选作品《寻味东西》介绍:跨越东西饮食版图,打破舌尖上的偏见译文双年选决选作品《尤利西斯》介绍:现代主义小说的巅峰译文双年选决选作品《海边》介绍:诺奖作家笔下气势磅礴的家族史诗硅谷人工智能创新之旅精彩回顾 | 与世界顶尖科技企业交流,探索人工智能创新之谜清华大学的名字是黄蓉取的-六神磊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