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躺平就躺平吧”,这是现在大部分投资人内心最真实的心声。
-----------------------
VC/PE圈正在上演投资人组团消失的一幕。
一部分是那些北清复交等名校毕业,在2014年左右,双创浪潮之下集体涌入创投行业,投身市场搜罗、关注TMT领域项目的一群人;
一部分是那些腰部及以下投资机构,怀揣投资理想,领着高于同龄人的薪资,期待年底到手的丰厚Carry,渴望实现个人财富快速积累的一群人。
在这个突然膨胀又骤然紧缩的大资管时代,学习知识的速度追不上风口转换的速度,投资的速度追不上行业“消失”的速度,投资人的各种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离开的各有各的选择
以下为我们整理的一些投资人的“故事”:
01 萌妹投资人 小伍
“被优化”之前我率先撤退了,我的业余爱好是在B站分享彩妆、穿搭。
目前有20多万粉丝,已签约了B站,签约后的我不定期可以接到广告投放需求,月收入5万持续稳定。
“比起来‘卷’在VC/PE看项目,我选择做起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02 某投资机构投资经理 Bill
我从投资人的阵地“逃出来”,选择了抖音。
主要做创业导师,每周三、周五开直播课程,教创业者如何写BP、讲融资话术、做商业模型、如何触达VC,偶尔还穿插案例分享,其核心是卖一套完整的TO VC课程。
由于目标受众是中小企业,课程入门价格为199,私人教练辅导价格为1999元。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我是自降身段去‘创业’,但我靠卖课、创业营,年收入过百万。”
03 某早期VC投资人 90后
我主投的赛道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寒冬,后来,我尝试转型做视频。
我只负责输出内容,剩下的全外包。每个月我会跟短视频团队见1-2次,围绕我擅长的投资话题,每次集中聊1-2个小时。团队会把整个聊天过程拍下来,后期选精彩的片段,剪出来每天发一段。
很快, 2022年春节之后,我的账号就做起来了。抖音粉丝50万,视频号5万粉。其中有一些企业家有获取信息的需求,我就帮他们创造圈子、共享信息,现在有1000多个企业家参与,一年下来能有上百万的收入。
“说实话,我创业就是为了挣钱,没给自己立特别高的flag。”
04 95后投资人 姚姚
现在做投资太内卷了,找项目卷、找LP也卷。每个投资人都非常勤奋和敏锐,不遗余力要找到最优秀的项目和人。
但说实话,现在的年轻投资人想投到伟大的公司,像当年孙正义投资阿里、龚虹嘉投资海康威视,直白点说,这概率不亚于出门捡到一个亿,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我要清楚自己的优势,有独特的打法。我选择的打法就是做B站。
我现在每个月更新一两期,总播放量有145.5万。粉丝有3万,主要是25-40岁,对创业、投资有热情的年轻人。
“对于90后这一代来说,想要获得财富,必须充分利用杠杆效应,媒体是最好的一种边际成本为零的杠杆。B站看似非主流,但本质是创造了一个生态,没准就能让一个年轻人投到伟大的公司。”
05 某投资机构合伙人 Nacy
我曾经是一家小型投资机构的合伙人,现在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合伙人,我很看好东南亚市场。
理由是,既然自己投不到好项目,看到合适赛道不如自己下场创业。当然,偶尔也会看一些项目,做做FA。
“现在除了头部大基金有钱,像我们很难募到钱,还是稳一点,先活着比较好。”
06 某腰部机构投资经理 翟先生
失业两个月后,我决定成为一名外卖骑手。
我之前主要看互联网赛道。两个月前,我所在的小组“全军覆没”。公司还算厚道,给了我们“N+1”的补偿。
我没有给自己放个假喘口气,而是马不停蹄踏开始找工作。“连大厂都缩减了HC(人员编制),投资机构肯定没有大厂有钱,养不了闲人”,所以我想尽快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但我没有预想到会这么困难——几乎所有还在招人的投资机构我都投递了简历,但未收到回复;想去大厂做商业分析师,可是大厂也没有“坑”;要不回老家考公务员,但一想到公务员的收入,还是放弃了。
“除了做投资,我突然发现我好像什么都不会。”
07 某企业战投部投资经理 COCO
我今年40岁了,已经从老东家离职三个月了。
我发现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投资机构可能并不喜欢像我这样的从业履历。
很多机构一看我的年龄,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我。因为机构清楚的知道,这个年龄阶段存在一些限制,即使你经验丰富,但这丝毫不会加分。
我从老东家辞职以后就想过可能想再找一份投资经理的工作会很难,之前的外企从业经验对投资工作不会有多大帮助。一方面市场不允许,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不适合再继续冲在一线做投资。
“我现在不太着急找工作,身为母亲更希望能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留下来的做了“更好”的选择
硬科技时代,CVC成了VC从业者退一步的“避难所”,也被称为有“编制”的VC。甚至有消息称:从美元基金出来的投资人降薪去了CVC。
“产业CVC有它的好处,就是让你不再是一个‘追风者’,而是明确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已转去CVC的原某知名风投机构的投资经理邵洋说。
但从VC到CVC也是有落差的。
首先是薪资收入的落差,VC行业初级岗位的分析师2万起,有一定经验的3万起,去CVC薪资就要打个8折、7折。
其次是工作环境的落差,从出入写字楼,变成出入新能源、半导体类的工厂尽调,有的厂子地理位置偏远,居住条件也差,那一刻感觉自己和‘厂工’没什么区别。
再次,在CVC个人能出手投项目的概率比VC还低,这取决于CVC的组织架构。
CVC的“投决会”由集团公司一把手、战略投资部一把手、财务部一把手、法务部一把手、各个业务部一把手,等成员组成,他们才是决策的参与者,投不投和投资经理基本没什么关系。
大多数时候,投资经理要接受一个事实,自己在CVC的工作大多是徒劳无功,只是缓解老板的焦虑罢了,帮助老板了解外面新的商业世界,探索新的商业物种,为老板思考组织内部的业务创新提供支持,重新定位自己,做好一个Sourcer。
那么,那些留下来,“逃去” CVC的意义又在哪里?
已经转入CVC的李奥认为,“CVC能为一个新入硬科技行业的人丰翼羽毛,自带实验场景、行业资源、行业人脉、行业理论与实践之间顺滑衔接。多向业务负责人请教学习,即使投不出项目,也会让你在硬科技时代,比同在VC的投资人更具有‘含金量’,对于打一份工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为下一份工作加分。”
除此之外,更大的不同在于:VC工作很简单,受人之托,拿钱办事。CVC完全一个大的人际场,情商高、擅于社交的人更能吃得开。
投资天生是一个风险游戏,投资人是风口的最佳捕手。今年,除了转行的,去了CVC的,还有大部分投资人转了赛道,从消费、互联网到科技、元宇宙、Web3。
一位投资人表示,现在投资真的很惨,只有看Web3的在扩编。
但科技、元宇宙、Web3并没有想象中光鲜。一位FA表示,去年曾向一知名机构合伙人推荐过元宇宙的项目,但对方的回答是,“项目太多了太乱了,我们暂时不出手了”。
不出手意味着不会失误,也意味着可以将投资机构日常的开支降到最低,因为投资经理不用每天到处“飞”,做访谈和尽调了。
“能躺平就躺平吧”,这是现在大部分投资人内心最真实的心声。
END
欢迎全国各地以及境外科技、消费、地产、医疗、农业、能源、环保、教育、文化、投行、基金、券商、信托、银行、保险、租赁、投资等产业及金融精英,寻找优质项目、资金及获得全球顶级金融圈层请联系Cathy,或者在菜单中点击【合作】——>【青投服务】,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青投创新,新型科创产业服务平台,以科技、人才、资本为核心,通过内容出版、数据支持、产业咨询、科技转化等业务,为科技人才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及加速赋能服务,助力国家科技兴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