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尼古拉”作者桑贝去世:别了,用画笔治愈童年的艺术大师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我们今天看到的《小尼古拉》(Le Petit Nicolas)是一本漫画故事书。故事的男主角小尼古拉是个法国小学生,八九岁的样子,头发乌黑,眼睛大大的,个子小小的。小尼古拉总是穿着一件红色的羊毛衫,下身穿着蓝色的制服短裤,中间露出一截白色的衬衣,这让他显得很……不,不是邋遢,他只是很散漫,像所有同龄的孩子那样。
小尼古拉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巴黎,那是一个对生活很专注的年代。欧洲人刚刚摆脱了战争的纷扰,社会渐渐复苏。尼古拉夫妇对生活保持着认真的态度,爸爸努力工作,妈妈盘算着每一份开销的合理性;爸爸盼着能给家里买台电视机,妈妈在院子里种了些秋海棠。他们偶尔会买些便宜的花瓶、装饰物取悦自己,偶尔也会请朋友来喝杯咖啡,吃点心。在漫画中,他们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家长,他们对小尼古拉只是偶尔严厉,常常任由他任性,这给了小尼古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
小尼古拉像他的父母一样善良,他敏感,喜欢幻想,在班级中是最小的孩子,但似乎只有在学校里,他才能执着于友谊,因为在那里,他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具体地说,那更像是个小帮派——淘气帮。亚三(Alceste)是小尼古拉最好的朋友,他是个胖子,总在不停地吃东西;欧多(Eudes)是班里最壮的男孩,他喜欢打架,自认为是淘气帮的老大;科豆是班里表现最差的学生,他总被老师叫去罚站;乔方(Geoffroy)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每天都有管家开车送他上下学;麦星星(Maixent)是他们中跑得最快的;若奇(Joachim)刚刚当了哥哥,在几个孩子中偶尔显得早熟;鲁飞(Rufus)的爸爸是个警察,他从小就想当警察……至于戴眼镜的阿蔫(Agnan),他是班里的优等学生,总爱打小报告,他可是淘气帮最讨厌的人。
《小尼古拉》的故事,就是在这群孩子、家长、校管之间产生的,故事没有人物列表,却用孩子的视角,让你一点点熟悉他们,直至身临其境。
2015年10月26日,桑贝在巴黎的家中绘制漫画
《小尼古拉》的作者是勒内·戈西尼(René Goscinny)和让-雅克·桑贝(Jean-Jacques Sempé)。50年代的时候,桑贝在《比利时周报》上开始连载以“小尼古拉”为题的连环漫画,从1954年到1958年间,他以自己的童年为线索,刻画了尼古拉一家的琐碎故事。然而这则漫画起初并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随后被杂志主编中断了。
在杂志社设在巴黎的办公室里,桑贝第一次遇见了从纽约回来的戈西尼,他是个穿着正统两件套西服的漫画家、编辑,这样体面的着装让桑贝有点意外。当晚两个人在餐厅里品尝了海胆,又喝着酒听了一会儿音乐,简单的对话,让这两个都有点口吃、内敛的平面画家成为了朋友。
戈西尼听桑贝慢吞吞地讲述他的童年,讲述小尼古拉的故事,一边听一边笑,这让桑贝受宠若惊。几年后,他们决定合作,用漫画故事的形式,把小尼古拉推上《西南报》(Sud-Ouest)和法国著名的杂志《领航员》(Pilote)。在这一次的创作中,戈西尼没用画笔,而是尝试着用文字细化桑贝口述的故事,而桑贝也尝试着放弃传统漫画的格子束缚,转用大量的场景和空镜笔法,丰富故事的脉络。
1964年2月11日,勒内·戈西尼(左)和让-雅克·桑贝在法国
随便翻开一页《小尼古拉》,爆笑的场面比比皆是:
一次学校组织彩排表演《小布塞和靴子猫》,所有的孩子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演,欧多甚至想在戏中安插一个拿着左轮手枪的牛仔和印第安人。在排演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扮演靴子猫的小尼古拉和扮演魔王的鲁飞拿着尺子和文具盒打了起来,随后所有的角色都加入了战斗,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特入戏,排演得特别好。只有老师站在一旁生气,让所有人都回到座位,并气愤地说道:“绝不能让校长看到这出戏。”孩子们听了老师的话,则感到吃惊,他们并不觉得这样的排练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老师是在惩罚校长。
《小尼古拉》封面
再比如有次考试,淘气帮都没有考好,孩子们担心回家后会被惩罚,除了欧多。欧多是孩子中最强壮的,他总是喜欢恶狠狠地盯着别人看,他对小尼古拉说,如果我盯着爸爸的眼睛,他就不敢揍我。说完,欧多径直走进了家门。还没等门关好,小尼古拉就在门外听到了扇耳光的声音,一边害怕一边想,欧多的爸爸一定没有好好盯着他的眼睛。
在漫画中,桑贝和戈西尼也刻画了不少孩子的内心戏。有次小尼古拉在地毯上洒了一瓶墨水被妈妈责备,决定离家出走。他系着围巾,手里拿着大包,肩上扛着小布袋,走上大街,顺着他熟悉的道路一直走着,脑中不断浮现出多年后的情景,且逢熟人便说,等我以后再回来,他们一定很老了,那时我会很有钱,有一辆飞机,还有大汽车,还有一块随便洒墨水的地毯,到时候他们会很高兴再遇到我。再遇到亚三时,小尼古拉又重复了一遍脑中的想法,他想让亚三陪他一起远走,去阿卡雄(南法)或是中国。可亚三的回答很坚决:“我妈今晚做酸菜肉,我才不走。”
在小尼古拉的故事里,还总是穿插着各式各样的礼物。姥姥送的手表、彩笔,爸爸给的自行车,等等。不过很多礼物到来不出一天,就会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被弄坏了,尽管如此,小尼古拉还会因为得到的那一小会儿开心不已。偶尔,小尼古拉也会送给别人礼物,比如在妈妈的生日那天,小尼古拉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大束鲜花,他特意嘱咐花店老板不要秋海棠,因为家里已经有很多棵了。在举着花束回家的路上,他接连遇见了不同的小伙伴,投身了几次打架,于是那些可怜的花就只剩下了残缺的几枝。尽管如此,妈妈得到礼物时还是开心地抱住了他,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在桑贝的画笔下,孩子们古灵精怪,场景简单温暖,而这些美好的画面,却总能映射出一丝忧伤。是的,这些温馨的故事,并不是桑贝所经历的,这也和初代的小尼古拉故事大相径庭。1932年,桑贝出生在波尔多,在这个世界闻名的红酒城市,老桑贝靠着推销罐头养活了一家人,拮据的生活,让这对父母争吵不断。每天入夜,小桑贝都需要用广播来堵住自己的耳朵。他在电台广播中迷上了雷·范图拉(Raymond Ventura)乐队,摇摆的爵士音符,稍能抚慰他的内心,他在音乐中听到了都市的繁华,听到了生活的气息,听到了多愁善感的情爱故事,于是他开始幻想另一种生活,一种能让他逃离现实的平行世界,由此,他爱上了画画,也爱上了画中的那个家。
在《小尼古拉》中,桑贝和戈西尼从来不会去触碰巴黎的繁华,他们不想让那些嘈杂的咖啡馆、教堂、商业街侵染那片并不存在的街区。他们仿佛不需要太过于现代化的物件,每当那个阔少乔方提起名贵的手表、会闪光的照相机、昂贵的私人飞机时,同学们总会讥笑他说大话、骗人。而乔方也会跟着大家笑,仿佛自己说的东西不重要或是根本不存在一样。
在桑贝的画中,几乎所有日常的物件,都可以是孩子们的玩伴,小蝌蚪、破旧的洋娃娃、不知道从哪儿捡来的雪茄烟、没了轮子的小火车玩具,还有一片废弃的荒地,残旧的木质围栏中停放着一辆沾满泥土的废旧汽车,坐在车里,所有的孩子能一起幻想远行,幻想开飞机,他们的幻想是那么的一致,犹如他们的快乐。
不只是孩子,就连画中的成年人都是如此。在一次学校间的足球比赛上,孩子们努力踢完了上半场,坐在观众席的父亲们如坐针毡,对着场内的小球员指手画脚,甚至有人气得上场揍了自己的孩子。在下半场时,两队的父亲助威团走上了球场,他们不顾孩子们跑去了哪里,更顾不上谁在为他们助威,快乐地踢起了小学友谊赛。可不一会儿,皮球就被乔方的父亲踢坏了,这帮中年人不知从哪儿找来一个罐头盒,比赛继续。
漫画中,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小尼古拉偶然捡到一只小狗,给他取名拉兹,然后把它带回了家。爸爸看小狗懂事,就想收留它成为家庭的一员,可妈妈站在厨房里,一个劲地拒绝让小狗进屋。爸爸在院子里找了些木板,和小尼古拉一起为小狗搭窝,说要搭最豪华的小屋,做个宫殿,小狗也似乎很兴奋的样子,开始和妈妈撒娇。可“宫殿”刚建了一半,狗主人就找上门来,生硬地带走了小狗。一家三口站在院里发呆,小尼古拉和妈妈哭了起来。
当然,《小尼古拉》里也有一点“爱情”。一次,一个叫露泽的女孩来到家里,小尼古拉被母亲打扮得穿上正装,梳了油头,他觉得自己像个小丑。起初他对她充满敌意,两个人甚至动起手来。女孩把小尼古拉的玩具全玩了一遍,仍表现出一副孤傲的样子。在院子里踢球的时候,小尼古拉领教了她的脚法,随后为她打碎玻璃的事扛了锅。在离别时他心想,这女孩可真酷,以后要娶她。
桑贝为《纽约客》绘制了很长时间的杂志封面和插图
这就是小尼古拉的故事,被我讲得有些支离破碎。如果你读到了这本书,或许也会觉得这些孩子的故事没个主线,或许也会忍俊不禁。在《小尼古拉》问世的多年后,这个故事被翻译成众多语言版本,2009年还被拍成了电影。记得在电影开头有这么一幕,老师问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唯独小尼古拉回答不出来,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够幸福的了,他不想成为什么,也不想长大。
选自《桑贝在纽约》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1年第29期)
排版:阿田/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夏日阅读:是时候拾起漫画了」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