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员工需要给上司更多一点理解? | 夏日E起读
”
人在职场难免会对自己的上司有所怨言。吐槽老板似乎已经是当代职场人和同事与朋友聊天时的固定话题。但即使如此,员工也应该要对于管理者给予更多一些理解。你或许会想,毕竟领导者们的薪水要远远高于普通员工,他们受苦都是应该的。
但如果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当今职场对于企业高管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仅需要有专业素养,还要精通额外领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有员工管理的才能。最新研究追踪了CEO们的工作日常,发现高管们将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建立内外部员工关系。毕竟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材料——人。领导需要满足相矛盾的要求,一方面他们需要做到关心员工,一方面他们又要对员工发号施令。
此外,管理者们在工作表现上也承受着更多压力,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而做出错误决断,都会影响到业绩和团队。特别是有一些管理者喜欢死抠细节,或者进行微观管理,这对于工作效率和团队凝结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作为管理者,不得人心和硬着头皮其实才是日常。
本周「夏日E起读」串联商论精选巴托比专栏文章,欢迎前往App内搜索“巴托比”阅读更多文章。
为什么员工需要给上司更多些理解?
管理者不可或缺,但他们别想轻松度日。这项工作在结构上就很困难。大多数主管必须满足下属和上司的期望,有时还是不合理的期望。新冠疫情让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他们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了。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发现,2021年,管理人员自陈的过劳水平比普通员工更高,而且这两个群体在这方面的差距在过去一年里大幅拉大。
他们受制于相互矛盾的要求。他们理当关心自己团队的成员,也要随时准备好开掉他们。他们应该赋予员工能动性,同时又要确保工作按照组织希望的方式开展。“仆人式领导”这个概念纯粹是胡扯。(接下来又是什么,多愁善感的精神病患?农奴独裁者?)它也反映出来自不同方向的力量在拉扯着老板们。
许多身居要位的人根本不想管理。的确,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因为澎湃的雄心而打入管理层,但其他人往高处爬是因为这是获得更高报酬和更大影响力的唯一途径。于是,又一个心力交瘁的办公室角色出现了:“不情不愿的领导者”。
——🔍《经济学人·商论》APP内搜索《为什么应该给管理者多些理解》(2022-07-14)阅读全文
职场对于未来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一趋势的后果之一是,经营现代企业需要一个越来越长的资质和才能清单。除了金融和数字化素养、战略敏锐度和沟通技巧外,高管们还要了解供应链、气候科学等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他们必须保证员工队伍多元化且有包容性。而随着工作渐趋混合化——在办公室和居家工作之间交错切换,他们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查看下属的工作状况。
——🔍《经济学人·商论》APP内搜索《现代高管与他们的前辈有何不同》(2022-06-29)阅读全文
管理者为何在工作中要避免力求完美?
首先看产品开发。许多数字化公司都信奉MVP(最小可行产品)的概念,即公司直接发售产品原型,然后根据早期使用者的反馈做改进,或者直接放弃。MVP方法的本质是反完美主义:不要拖延,不要花时间琢磨细枝末节,先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看看效果如何。纠结字体大小和锦上添花的功能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市场会为你打磨产品,渐进而冷静地给出它的判断。
日益重视员工福祉是完美主义失宠的另一个原因。人群的完美主义倾向在加重: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989至2016年间,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生中这种倾向稳步上升(你可以怪在Instagram头上,但很大的原因是父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受高期望的支配不是件好事:2016年的一份长篇文献综述认为,完美主义与一系列心理健康障碍有关,包括抑郁、倦怠、压力和自残等。
一个人属于什么类型的完美主义也很重要。心理学家将之区分为“自我导向”型,即对自己施加压力,力求表现得完美无缺;“他人导向”型,即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同事;还有“社会导向”型,即员工认为必须满足周围的人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期许。最后一类人似乎特别容易产生压力。意大利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极高的自我要求未必会导致精疲力竭,但害怕犯错却会。
——🔍《经济学人·商论》APP内搜索《为何工作不求完美也OK》(2022-08-10)阅读全文
扫码下载商论APP
订阅获取全文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