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过去9个月使用 AI 从玩到依赖的实践记录

我过去9个月使用 AI 从玩到依赖的实践记录

公众号新闻

OpenAI今天早上发布企业版 ChatGPT 时用了一个数据:他们发现 80%的世界 500 强公司的团队已经在使用 ChatGPT 了。

这个数据是根据注册 ChatGPT 使用的邮箱来统计判断的。虽然我没在 500 强,但也试着复盘了一下自己从注册 ChatGPT 开始到今天,9 月以来和 AI 协作的全路径。

太长不看系列,本文提纲:
  • 把 AI 接入到微信里,聊天
  • 把 AI 接入到企微里,聊天
  • 用 AI 来写新闻稿、起标题、想名字,打杂
  • 用 AI 实验做私域相关内容的撰写和活动策划,打杂
  • 用 AI 协助我设计课程、写私域白皮书,打杂
  • 用 AI 帮我写数据清洗的脚本、做分享 PPT、列对谈大纲、优化宣传稿、活跃社群,干实事
PS.本文只有使用 ChatGPT、Claude 这类文字生成类 AI 的使用实践,MidJourney、Stable Diffution 等图片生成类工具几乎没有被用到具体工作中。


初级阶段,纯聊
查了一下我的付款记录,2022年12月7日凌晨 00:52 花 ¥3.64 在sms-active上买了一个印度尼西亚的短信验证码,注册了我的第一个 ChatGPT 账号。
因为当时正好在做私域工具,对给“微信加功能”这件事非常上心。所以连夜把 ChatGPT 接入到了一个微信号上。
一个有意思的小八卦,当时我们拉的那个群里有个大佬,问 ChatGPT 认不认识自己,ChatGPT 说作为一个人工智能,不认识他;然后他又问认不认识自己的公司,ChatGPT 说自己是个语言模型没听过 XX ;然后他又问知不知道竞品公司的老板,ChatGPT 说 XX 是竞品公司的创始人,是一名著名的企业家和技术领军人物……
这个大佬现在在做自己的大模型了。
这算是第一波跟 AI 的密切互动,谈不上实践,因为除了聊天没有产出任何实质性的价值。
第二波再密切接触就是 2 个月以后了:我们又把 ChatGPT 接入到了企微上。
账号在一个周日的晚上被“泄露”后,在第二天就被加到需要扩容(5000+人)。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就下沉到有人问“男朋友不理自己怎么办,是自己太粘人了么”……
然后就是无止尽的风控处理,从账号安全到对话内容的限制。这个阶段“见识”到了用户在面对这个更聪明的聊天机器人时的疯狂:当他们发现这个机器人可以回答所有问题的时候,就开始问你完全想象不到的问题……
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的经验是:如果你正在或者想要做一个给其他人提供 AI 对话或者内容生成能力的工具,一定要做好内容的风控;但我不建议你搞这东西,你最多能管得住用户发的违规内容不响应,你管不住他们往你的工具里发这些词……

有点意思了,但只能干杂活
到 3 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试着让 ChatGPT 帮我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了,最常用的是写稿。那段时间老板疯狂在外面参加活动,对应的就是疯狂的宣传稿要求。
这种宣传稿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让人看了标题知道“你牛逼了一下”,正文几乎不被打开,即便打开也是看看配图。
这是天然适合让 AI 来做的工作,提示词都不用动脑子:结合下面的资料,撰写一篇 500 字以内的新闻稿,给出 5 个备选标题。
以前怎么也要花半小时把资料整理成句子和段落的活,现在把邀请函、活动海报、议程表里的文字复制下来一通发给 AI,1 分钟就可以粘贴到公众号发布了。
然后就是各种头脑风暴起名、想标题、想开头这类费脑子又不讨“”喜欢的杂活,大部分时候 AI 都能给出一些眼前一亮的回复。


是那么回事,开始贡献价值

有一天我突然想,让 AI “照猫画虎”行不行?
于是总结了一些欢迎语的特点,让它按要求连续给我生成了 10 条各种风格的欢迎语
显然,效果非常不错。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让它给我写了 10 条群规、设计了一个社群游戏、一场裂变活动和一个低转高的触达 SOP。

查看更多


如果你想看我 3 月用 ChatGPT 做的一系列私域内容生产实验,可以看发布在见实上的推文
有了这些与实际工作交叉的实验后,AI 开始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我在设计《ChatGPT小白到大神》的科普课程时,让 ChatGPT 用“反问”的方式帮我思考如何更好的设计课程的结构,感兴趣可以看这篇对话实录
那套课程的主体内容“ChatGPT 可以帮人干哪些事”,也不是我的原创,而是它自己“告诉”我的,这是当时的对话实录
4 月份我开始写《私域运营知识体系白皮书》,整个写作过程中,关于私域的概念定义、如何设置白皮书的结构、如何描述、各个关键环节用什么通俗易懂的案例引入,都是 ChatGPT 帮我完成的。
对了,白皮书每个页面前面的 Emoji,也是 ChatGPT 帮我挑的(这种事真不是人干的,腾讯文档应该自动适配
除了我自己的日常工作,ChatGPT 也帮同样从事文字类工作的我的老婆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之前要绞尽脑汁想的采访大纲,给 AI 投喂采访对象所在的行业和人物介绍/履历后,它可以轻松且不厌其烦的列出采访提纲。


可以真正解决具体问题了
4 月初,微信开始内测问一问,我预感它会是一个非常棒的流量入口(后来证明确实如此)所以研究了一番。当时用抓包的方式采集了 2000 多个推荐给我的问题,导出来之后是 200 多个json格式的文件。
他们里面的数据结构都是一样的,于是我想都没想,就把文档里面的JSON 代码复制粘贴给 ChatGPT,告诉它:我有 20 个这样结构的文件,你写个Python 脚本,帮我把里面的数据提取出来放在 Excel 里。
以前需要看至少要捣鼓半天抄几十个别人写的代码才能搞完的数据清洗工作,这一次连半小时都没用,就搞定了。如果你对当时的数据分析结果感兴趣,可以去看这篇关于问一问的分析文章
6 月份给某房地产公司的物业部门做“怎么搞私域”的培训分享,因为时间比较急,我一咬牙把分享提纲和对应章节的内容概要扔给 Gamma,大概用了半小时就把 PPT 调试到 8 成可用了。
做 PPT 嘛,最纠结的是怎么开头、怎么做配色。当你开始调 PPT 的时候,就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了,甚至会享受做 PPT 的过程。
于是,类似 Gamma 这样的产品遇到我,价值就被放大到最大了。
7 月份,我的《AI+私域提效行动营》开始宣传的时候,AI 给我干的活就更多了。
3 场对谈公开课的提纲,全是ChatGPT帮我列的,我小修以后再返回给它,让它帮我生成了对应话题可展开讨论的内容以及参考答案
课程的宣传稿,虽然是我自己写的但也不放心,都会拿给 Claude 帮忙挑挑刺儿,每次都被它批的体无完肤(但也硬着头皮发了)……
虽然整个 7 月课程宣传忙到脑仁儿疼,但也抽时间在 Claude 的指导下调了调的助理机器人,让它终于可以保存群聊消息到本地了。
之前一直头疼读和学习 Wechaty 的英文 README 文档,再加上本身技术就很渣,属于是“男上加男”了。现在直接把那个文档直接传给 Claude 就可以问问题了。关于使用 AI 的读文档能力帮你做事的更多玩法,可以阅读这篇文章:5 个白捡的高端技能,全托了 AI 会阅读的福
保存聊天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让 AI 帮忙做当日群话题的总结,又是时间有限,还没写完。不过 Clone 了一个开源项目,人肉弄了两次,效果还不错!
另外前两天,我给助理账号接上了 GPT 的对话能力,让它在群里“捧哏”:当有群成员问问题的时候,它会跳出来对问题进行拆解,然后假模假式的抛砖引玉引导其他成员参与讨论。
还有一点弱智,担心大家把它玩儿坏就关掉了没再继续调试。但从它承担的角色和表现来看,加了一点 AI 能力后,已经比那些只会发固定话术的生硬机器人舒服了很多。
我确实也在用《私域白皮书》的内容来做向量知识库,但实在是时间有限,否则这个小助理会成为一个有问必答的「私域全知道」……
它现在还只能在 FastGPT 的体验服务器上,我争取尽快让它出来为大家服务……


尝试升维让 AI 做更多
5 月份看到 Auto-GPT 这个项目的时候大受震撼!
AI 还能这么玩!
然后 7 月又看到 Mr. Ranedeer 那种写提示词的方式,紧接着又看到 YZFly 和李继刚两位大佬搞得结构化提示词,让我坚信 AI 这个东西可以非常实在的帮我们干活了,而不只是“启发”或者节省时间。
下面是一个可以用来做早报内容排版的格式化提示词:
我用这种结构化的提示词重新做了一遍3月份放在私域运营工作中的实验,产出的内容已经基本上质量可控且可量化了。
我最近除了交付行动营以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搜集、学习大量现成的营销和心理学理论、知识框架,然后把它们放进结构化提示词里。有了“理论武装”后,结合结构化提示词的约束,AI 产出的内容质量一定是可预见的非常高。
如果你对更强大的插件式提示词玩法感兴趣,可以看这篇文章

我去年12月份第一次跟 ChatGPT 聊天的时候,也只是被它流畅、有逻辑的回复稍微惊艳了一下,完全没有意识到它已经强大到可以帮我做那么多事。
9个月之后,我现在浏览器常驻 Claude、ChatGPT 的对话页面,以及我到处“搜刮”来的结构化提示词和被我改写成可直接复制粘贴的知识框架“插件”文档。
我现在解决问题的流程已经从“搜一下”变成“ChatGPT 一下”了,甚至有些问题即便我想到答案了,也会再试着问一下 AI:有没有解决 XX 问题的理论或知识框架?
希望大家也能用起来,我在《AI+私域提效行动营》的第一期授课内容的最后一节“嘱咐”了学员4句话,也送给大家:
最后,如果你也想把 AI 用起来,帮你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可以参加《AI+私域提效行动营》的第二期,9月25日开营,用21天带你把 AI 真正用起来,让具体的工作被提效。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粉妆玉琢丨夏季旅游结束,抛砖引玉,说几个我依赖的防水防汗放油化妆品吹尽黄沙不见金(五十四): 怎么遁?这是个问题如何改进医学教育:阶平班的实践在数学启蒙面前,努力是没用的 (13条从小玩到大的经验)大运会闭幕,运动员玩到舍不得走,外国网友羡慕哭:妈的好想去成都!"到2030年,我们依赖中国电池就像依赖俄能源"刻意练习这1种心态后,我过得爽翻了直飞+免签+落地签+电子签!这些宝藏海岛,能从夏天玩到深秋!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他从大学生“小严”,变成乡村孩子们最信赖的“老严”:改变正在发生校友风采丨武钢:绿色未来需要可信赖的清洁能源凯阿玛喷泉观赏随笔:她净化了你心灵的尘霾刘涛:去纽约后,我过了两种人生爱玩这类玩具的孩子,专注力一般不会差!可以从幼儿园玩到上小学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卖爆以后,欧盟开始玩赖的了。。。一位志在扭转西方哲学乾坤的实践哲学家香水的魅力大角咀庙会曾获超47亿融资,如今股价跌去90%、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王思聪参与投资的优客工场跑不动了?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一带一路”发展学——全球共同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都】线下讲座 | 商务谈判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重磅白皮书: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如何设计一颗AI芯片?来自Meta的实践!如何打破依赖和反依赖的戏码年挣20万美金的医生夫妇 还能玩到欠债差点无家可归突破自我,新的站牌!一场前所未有的实践……请你见证!中大型火箭批产化,发射服务航班化——大生态产业理念的实践旅游季!缓解尴尬!出国玩到底要如何给小费?聚焦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宏教授解读“中国与全球南方——跨界治理的视野和知识转移的实践”字节李航等发表最新《可信赖的大型语言模型》综述,提出七大维度9个汉字拆开看,9个角度悟人生从理论到实践,学习中间件的最佳实践方法 | 极客时间每日原则:使用顾问要明智,防止过度依赖顾问朋友比我过得更好,为什么我会感到痛苦?踏歌漫游金门岛德国还没对华摆脱依赖,中国先对德“去依赖化”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