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刻意练习这1种心态后,我过得爽翻了

刻意练习这1种心态后,我过得爽翻了

健康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别人:“你画得好厉害!”

你:“没有啦,工作要求而已。”

别人:“阅读量和评论反馈都不错噢!”

你:“没有啦,那是因为平台。”

别人:“你这次做得很棒!”

你:“可能就这一次,下次就不行了。”

很多人以为这是谦虚,却不知其中隐藏着对自己的否定。

这些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或许从幼年开始,一直伴随着他们。

他们害怕,害怕别人的夸奖都不是真实;他们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赞美;他们习惯谦虚,习惯将认同与赞美拒之门外。



你是否有同样的困惑?

从业8年来,在我的咨询室,遇到不少这样的来访,他们似乎“不喜欢”别人的赞美,习惯性地回避,刻意将自己贬低,直到觉得自己和赞美不匹配时,才得以松一口气。

这并不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原本可以发光发热的灵魂,会被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慢慢吞噬。

难道这一辈子都要被困在这样的怪圈里,走不出来了?

不会的。

今天我想写下这篇文章,和你分享几个走出自我否定的方法。我希望你可以变得更勇敢一些,接纳完全的自己。

我也希望文章能帮你走出困惑,帮助你看到优秀的自己。


 
“我不配。”是他们的自我设定,是内心难以驱逐的声音。

在直播间里,曾经有位观众分享他的故事,以下是他的陈述:

“我读书的时候,学校还是排名制。从小学开始,我几乎每次考试年级前十。

但我并没有因此开心过,相反,时常感觉被一个声音牢牢捆绑:'你一定要考到前10,考不到就不是好学生。'

一旦某科考差一点点,一个奇怪念头便会钻进我的脑袋——我会觉得自己太差劲,不配当好学生。

伴随这个想法而来的,还有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学习学不进去,浑身失去力量感。"

而且小时候的状态似乎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

“可能是小时候形成的习惯,现在我的个人业绩虽然每月都被领导表扬,但我并没有因此高兴。

反而,一看到有些下滑,就觉得自己出了大问题。"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在职场,明明尽心尽力,却总觉得不够完美而自责;

在家里,明明定期回家看望爸妈,还给不少家用,却总觉得反哺不够而内疚;

听不得别人的夸奖,容不得自己犯一点错;

总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配不上别人的认可和赞美。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是怎么形成?下面我分两点和大家细细说:

一是来源于家庭,二是来源于成长的环境。

先来说说一,家庭因素。

为什么我们会有“自己还不够好”的声音?

这里的“好”是谁定义的?

在我的咨询室里,我会引导来访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

一般发现,家长的态度会深深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标准。

一开始孩子的世界没有好坏之分,孩子“没考好”,其实是家长觉得“没考好”。

对于没有“考好”的孩子,家长或许会教育、批评甚至给予惩罚。

可能你也听过父母这么说,“你这个成绩肯定考不上重点大学。

考不上好大学,以后就找不到一个好工作了。”

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考不到名次就是不好的,因为会被父母念叨、会被惩罚,会有难受的感觉。

在家庭里,童年极少获得肯定反馈的人,成年以后,也难以看到自己的“好”,常常抱有自我怀疑,甚至否定自己。

再一个,来说说人深处的大环境。

大环境带来的压力,或许也是令人产生“不够优秀、配不上赞美”想法的重要因素。

你有没有试过,因为成绩排名而被老师同学差别对待?

或者长大以后,在“内卷”严重的职场里,因为加班不够多而被领导同事区别对待?

人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的压力很容易转变成强烈的竞争感。

伴随而来的便是“自觉不配”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而习惯自我否定的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都很低。

比如——

觉得自己很糟糕,什么都做不好;

对别人的态度特别敏感,总觉得是不是我的问题;

得到夸奖时会感到不自在,会主动找自己缺点驳斥对方;

生怕被别人发现自己不好的一面;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在待人接物时,是否曾因此遭到一些困惑?

其实这一切,跟小时候的家庭养育环境也有关。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一个阶段,具有极其强烈的表现欲。

这个阶段,是价值感和自尊感形成的重要阶段:

主要是在我们刚刚获得一些技能的时候,会走会爬会跳会拿抓一些东西的时候。

我们会想让爸妈看见:看我厉不厉害?你看我能搬起这个石头!我能爬这么高!我能把这个东西举起来。

这个时候是需要养育者的回应:赞赏、肯定或是鼓励的。

但如果爸妈选择忽视我们说的话、做的事,甚至批评、阻止我们,随着类似反馈越来越多,我们的价值感和自尊感会越来越低。



你是否有被“自我否定”深深困扰?

根据多年与来访者的咨询经验,我总结了三个比较实用的方法,相信也可以帮助到你。

a. 与能感受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保持联系

回想过去,有没有一段关系,曾让你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比如说,你跟TA待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你是很好的,你感觉到自己有闪光的部分。而TA也会发自内心地欣赏你、鼓励你。

如果有,你可以选择与这样的关系保持长期的互动和交流,它是你滋养自我价值感的土壤。

你会在这段关系里发现,自己虽然不完美,但已经在闪闪发光。

b. 培养一天做成一件小事的习惯

这个方法主要是帮助你在能力范围内,重新获得掌控感。

具体怎么做?

比如今天把房间整理干净、今天把这本书看到1/3......

这有点像大家常说的“将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小事情更容易完成,挫败感会越来越少,从而避免过多的自我否定。

事情完成了——你会获得一个“好的”体验。

通过不断积累这种“好的”体验,有助于我们走出自我否定。

c. 给自己做一个“优点记录本”

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优点,并在优点后面附上对应例子,

比如,“自律”——“已经坚持一周7点起床了”

每当我们感到自责、想自我否定时,就把本子拿出来看看,也许你会发现“哇,我原来这么厉害、这么棒!”,从而获得支持和力量感。

当然,要改变“自我否定”并非一朝一夕,这是一趟长途旅行,三个方法也是需要不断练习。

过程中可能遇到多次反复,这个时候不用失望、不用沮丧,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就好,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也可以试试心理咨询。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扰,一直走不出来,不妨来我的咨询室聊聊。

我愿意陪伴你,走出那些难受的时刻,倾听你的痛苦,无条件地接纳你的情绪,帮你及时地分析问题。

帮助你在一次次的自我觉察中重获自信,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相信我们都可以走出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泥潭,用自信、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心理咨询师李乃侠
编辑:米茶
责编:Lilith


李乃侠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脑科医院心理师从业已经近9年,服务时长超过18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李乃侠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整合取向、自体心理学、人本主义取向治疗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健康,个人成长和情绪管理等议题。

在个人成长方面,老师尤其擅长疏导解决自卑不自信、自我否定、童年创伤等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如果你发现社交恐惧、场所恐惧、强迫、失眠多梦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也可以向李乃侠寻求帮助。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李乃侠特地开设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5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50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点击即可省下250元↓
给自己一次发生改变的机会↓


如果,你也总是一次次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无法真正地认可自己,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咨询优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关系越好,越不能帮这1种忙快崩溃时,四种心态拯救了我她对华表态后挨批:“这是在玩火”闺女阅读理解总丢分,学会这1种方法不光语文哪科都能用有这5种心态的人,注定会越活越好|社长日签比手按舒服,比养生馆省钱!戴上它,热敷揉捏,肩颈爽翻了5120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富金山战役 8这种心态,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工作[绝了]加拿大女房主花$50万在后院建了套后巷屋自住!主屋收租爽翻了喜欢搞暧昧,介入别人感情的人,多半是这几种心态我发现身边过得不好的女孩,都拥有这1种父母第一批给自己当妈的女孩,爽翻了围观 ◇ 加拿大女房主花50万在后院建了套后巷屋自住!主屋收租爽翻了加国留学生躺拿户口!2023海归落户政策大更新,今年回国爽翻了海洋面临核污染,还能吃海鱼吗?买鱼、挑鱼最忌讳这1种!不再浪漫的咖啡时光第七章 科学的兴起 (1)朋友比我过得更好,为什么我会感到痛苦?战争让女人走开,以及战场上的乳汁刘涛:去纽约后,我过了两种人生为什么领导都不发朋友圈了?原来这3种心态才是真正原因心疼!“北大才女”李雪琴再上热搜,崩溃后竟用这种方式自愈:爽翻了……限时领 | 火爆外网的原版数学练习纸《MTS数学练习册 》,覆盖幼升小所需的所有知识!退休后的时间安排被亲妈3000块“卖掉”,靠写诗登上联合国:越活越好的女人,都有这1种特质有这11种表现的人,一定就是「不够喜欢你」(一文“骂醒”)这1种「有毒压力」,很容易导致重度抑郁加拿大女房主下狠心不生娃盖房子!花50万建后巷屋 收租爽翻了突破社恐与自卑获得成长的捷径:刻意练习在关系里有这1种感觉,说明你们足够亲密多伦多女房主花$50万在后院建了套后巷屋自住!主屋收租爽翻了有本事嫁豪门,还有本事过得爽,这个女星手段不简单有房东庆幸前期“没卖掉”!住建部门表态后,上海二手房看房多了、成交量也上来了...加拿大房主花$50万在后院建后巷屋自住!主屋收租爽翻了建议所有情绪内耗的女孩们,反复练习这件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