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当一个音乐家决定直视死亡

当一个音乐家决定直视死亡

生活

本周末,我们想要分享一个病人的生活意见。疾病是人类最古老的命题之一,有时候人可以获得痊愈,也有时候,疾病会变得绵长,在人身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迹。当一个人不得不与疾病长期共存,他会如何活下去?在疾病面前,一个人可以做出怎样的生活选择?


古典音乐的世界里,疾病常常成为作曲家们创作的源头。有趣的是,音乐往往带来和疾病感受相反的结果。贝多芬在写下《第二交响乐》的时候刚刚经历了极度抑郁和自杀危机,但他留在音乐里的旋律却是完全积极和乐观的自由。大量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音乐作品都是在个人遭遇极大困境时诞生的。也许一个人在极度艰难的困境之中,唯一的出路就是他在人世最热爱的东西,比如音乐。

接下来呈现的是一个指挥家在音乐中找到的出路。阿巴多的晚年是一种生命样本,胃癌让他成为一个终身需要对抗健康危机的病人,但在被疾病裹挟着迈向死亡的漫长旅途中,因为音乐的存在,他找到了一条通往平静的出路,坦然接纳了自己的死亡。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证明了,人间有许多喜怒哀乐,但是音乐,能够把这一切变成美的东西。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在周末带给你一些启示。周末愉快!




文|查非



指挥家阿巴多总在地下室里研究曲谱。这个房间里没有钢琴,也没有别的乐器,工作桌上摊开一张张曲谱,指挥家凭借自己的记忆,在大脑里构建旋律,随即拿铅笔在乐谱上标注细节,排练自己的指挥。也就是说,在这个房间里,阿巴多在无声中聆听音乐。

这是晚年的阿巴多独有的习惯。人生最后的14年,他的音乐关键词似乎就是Silence(无声)。当音乐归于无声,阿巴多经历了什么?

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一生创造过数不尽的音乐成就,他的人生如果写成曲谱,乐章将洋溢着一个接一个的强奏和高音。他执棒过世界最顶级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直至柏林墙倒塌后,作为卡拉扬的继任者,在最具时代意义的年代成为柏林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然而,他的人生也如谱曲一样终要结束,渐强、渐弱、如此往复,直到最后一个弱奏记号,走向最终的无声。

人生的弱奏发生在2000年。67岁的他正在职业生涯的高峰期,他是柏林爱乐的常任指挥,一个指挥台上的明星,敢于开创新的曲目、系列主题项目,在音乐会上生命力蓬勃。然而,也正是从那年春天开始,登上指挥台的阿巴多一次比一次看起来憔悴,动作幅度越来越小。后来,他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几个月,再次出现的阿巴多宣布,他被确诊胃癌,切除了一大部分消化器官。他的治疗是成功的,癌细胞没有扩散,但是,术后他的体重下降了17公斤,人也变得虚弱。他显然回不到从未生病的状态了,接下来,他要以什么样子活下去?

重大疾病往往是一个长期问题,带给人漫长的疼痛,反复的挫败,久久不得缓解的困境。疾病将如何具体改变一个人,而人又该如何去面对疾病?特别是,当音乐家遇上了疾病,音乐会怎样影响他们的人生抉择?

 柏林爱乐时期的阿巴多 

事实上,疾病很早就在音乐中留下过自己的印记。贝多芬创作《第31号钢琴奏鸣曲(Op110)》的时候,里面记录的是自己从严重的黄疸病中痊愈的感受。伯恩斯坦发现,马勒在《第九交响曲》开头所写的那段「迟疑而不规则的节拍」,源自作曲家患病的心脏。肺部疾病所导致的呼吸急促也会影响作曲习惯,肖邦和舒伯特都有呼吸问题,因而他们的旋律总是越写越长,像是一种对现实呼吸的代偿。勋伯格把自己的健康危机写进了一部弦乐三重奏之中。拉威尔创作的《左手钢琴协奏曲》不同于他此前的作品,经过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声学分析后有了结论,这是作曲家车祸后大脑病变的证明。

这一次,疾病落在了一个指挥家身上。按照医嘱,接下来的他应该减少工作量,花更多时间睡觉、休息、陪同家人。某种程度上,阿巴多也是这样做的。确诊癌症之前,他已经宣布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柏林爱乐的工作。他喜欢散步、滑雪、爬山,热爱植物,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阿巴多的花园」。但是,散步的时候,他会在脑中回想曲谱。在花园修剪枝叶的时候,旋律会在心里反复排演。

疾病让他开始思考生存,而本能让他继续回味音乐,在这个过程中,阿巴多所领悟到的是一种奇妙的共性——人从一声啼哭开始,迈向沉寂死亡的整个过程,就是生命。音符从响起的瞬间随即逝去,从有声渐入沉寂,构成音乐。生命和音乐都要面对沉寂,那这个过程,意义是什么?

  年轻的阿巴多 

这个问题是古典音乐的核心命题之一。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在围绕这个主题,舒伯特临终前也在反复处理这个主题。而马勒和布鲁克纳,将这份追问直接写进了自己的注释里。在马勒写给朋友的信里,他直言自己的作品是对「伟大命题的一次次发问」:人为什么活?为什么受苦?……该怎么样理解上帝造物时的残忍和恶意?生命的意义是否最终只有死亡才能将其揭示?归根到底,活着到底是什么?

晚年的阿巴多开始一遍遍重读马勒的作品,反复推敲布鲁克纳的诠释。他并没有把具体的答案写下来,但他留下了他的研究方法——聆听寂静。

无声是阿巴多性格底色的一部分。小时候和外祖父一起爬山,老人总是沉默,后来他常说,正是这种无声的旅程教会了他「聆听寂静」,「沉默也是一种对话」。成年之后,阿巴多结识了现代作曲家路易吉·诺诺。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有深层次的一致,这份友谊是「完全不需要言语的无声交谈」。诺诺的晚年音乐剧《普罗米修斯》中存在许多渐入无声的静音片段,只有阿巴多准确理解它的意义,「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存在静音。人们本质上惧怕无声,但无声也有它的含义。」

生病之后,无声对阿巴多变得更为重要。大指挥家们总有热闹的生活,采访、演讲、无休止的社交,但他总是一个人在山间散步,更喜欢留在花园里,和植物共处。「倾听是非常难得的,很难做得到,因为总有别的想法、别的噪音、别的乐音、别的理念。人们在倾听他人的时候,又总爱在别人那里寻找自己的存在。」

记者询问他理解音乐的技巧,他的答案是去森林里散步,在大脑里回味旋律,「聆听下雪的声音」。

「你是说踩在雪地上的声音吗?」

「不,即便站在阳台上,你也能听得到雪。当然,它的确是极其细微的。」

没错,阿巴多能听到下雪的声音,他还可以听到山里的微风,观众的呼吸,乐器的轻微振动。很多微乎其微的声音对他而言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乐谱上标注的「极弱」符号,表示音乐将渐进至「无声」,对阿巴多而言,「这种无声是可以精准感受到的」。

他把这种感受告诉了另一位指挥家西蒙·拉特,「我的病很吓人,但结果并不一定都是糟糕的。我获得了倾听内心的能力,好像用我的胃换来了一双内生的耳朵。」

晚年的阿巴多将「无声」带入了演奏之中。这也是他用人生最后的时间找到的答案。

离开柏林爱乐乐团之后,阿巴多组建了一个自由的新乐团——琉森节日管弦乐团。2003年夏天,他带着新乐团在琉森音乐节初次亮相,这个乐团集结了当时最优秀的一批乐手。2009年的琉森音乐节,阿巴多指挥乐团演奏了马勒的《第九交响曲》。那一年他76岁,疾病和衰老在他身上留下了具体的痕迹,他的头发花白,整个人消瘦,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自如有力。这首曲子也是马勒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第四乐章结尾,作曲家对演奏注释写的是「像死一样结束」。演出进行到第四乐章结尾处,阿巴多对乐团的指示只有轻柔的手势,直到最后五分钟,他几乎只靠表情来作出指示,他的指挥变成了一种具体的个人感染力,渐入静谧。

曲终之际,从渐弱直至无声长达两分钟,在场的所有人——乐手、观众,还有指挥家——如被催眠一般,全部沉浸在这份静谧里。阿巴多闭上了眼睛,握住自己的指挥棒。七岁那一年,阿巴多在家人的带领下第一次听了一场交响音乐会,他在那天的日记里将它描述为「施了魔法的夜晚」,而他最着迷的就是指挥家手中「音乐的魔法棒」。近70年之后,登上指挥台的他施展了自己的魔法。整整两分钟后,全场才回到现实,报以持久的喝彩。

「我想到马勒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句,在结束之前——也就是死亡之前的那一瞬静谧。……音乐在空间中循环,渐进无声。」阿巴多说。

 指挥马勒《第九交响曲》时,沉浸在静谧里的阿巴多 

2013年8月26日,阿巴多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那是在夏季的琉森音乐节,他指挥了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两部都是作曲家离世时仍未完成的作品。音乐结束之后,阿巴多「像一块石头一样定格在指挥台上」,后来他私下告诉乐手,「当时我的身体动不了了。」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站上过指挥台。五个月后,阿巴多去世。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陪伴他的是家人、朋友,还有音乐。管弦乐团的乐手们得到消息后,在他的葬礼上为他最后一次演奏了舒伯特的音乐。按照他的家人的描述,阿巴多最后的人生是「平静」,弥留之际他还和家人们聊着天,对话中有眼泪,也有微笑。

如他所愿,阿巴多得到了寂静,一种真正的Silence。他拥有人生的平静,他的死亡也得到了一种宁静的纪念。斯卡拉歌剧院为他举办了一场告别音乐会。演奏会当晚6点,斯卡拉歌剧院观众席上空无一人,大门敞开,巴伦勃依姆带领乐团演出了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葬礼进行曲」,近万人自发地站在剧院外的广场上,聆听从广场喇叭里传出的音乐。从渐弱开始的曲子在人群中回旋,和阿巴多活着时那样,曲末终了的片刻安静后,再度响起献给音乐的喝彩与掌声,经久不息。

这就是一个指挥家最后的活法。阿巴多活在了寂静之中,也把寂静带进了音乐中。英国指挥家丹尼尔·哈丁曾经是阿巴多的助理,「在音乐之后的寂静中,我总能想到他。」

阿巴多在撒丁岛的私人花园在他死后向公众开放,这是指挥家留给世人聆听寂静的一个去处。如今,阿巴多安葬在瑞士的菲斯塔尔山谷,但只有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找得到最后的他,因为他的墓地几乎没什么现代交通工具可以抵达,拜访这里的主要办法是徒步爬山,像阿巴多生前最喜欢的那样,在长长的山路上漫步而上。

其实,他最初葬在博洛尼亚,后来家人们将他的墓迁到山区的教堂墓地。这里是阿巴多生前最喜欢的地方,他在这里读书,散步,研读乐谱,在无声中聆听音乐。即便抵达这个与世隔绝的山谷,找到了小小的教堂墓地,发现阿巴多仍需要那种聆听无声的专注。他的墓碑没有装饰,没有头衔,只有一块灰色的大理石板,上面写着一个名字:Claudio Abbado。

  巴多的墓碑 






星标关注《人物》微信公号

精彩故事永不错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当一个吃货决定体验36小时断食——采样这门小本生意,为什么环球音乐、索尼音乐都在抢?当一个中年离异女性渴望爱情,会遇到什么被政府封杀是这个音乐节最好的广告这个夏天不能没有音乐,12组音乐人发来「现场见」邀请函!当一个中年男人开始健身,这事儿就不简单了我这几天的晚餐把痱子当湿疹护理,宝宝脖子不忍直视!还认不清的,我求你看看吧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全解读,他还是那个音乐的王在夏天,当一个好色之徒当一个95后僧人,决定养活一个高原图书馆武汉鱼塘遭“投毒”,受损渔民情绪失控:人性,不能直视……在中国,要当一个老实人今天心情好 晒晒老公采的羊肚菌 钓的鱼该轮到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涨价了?计算机之父图灵:当一个天才,有多难?“当一个人经历了太多的悲痛,ta只会是麻木的”当一个人不联系你,也不拉黑你,原因竟然是...当一个新疆娃娃开始吃红枣葡萄干的时候…2万元一套房,东北置房养老当一个90后停用智能手机当一个渔村男孩想要靠写诗改变命运当一个海岛停摆45天离开骗婚男、裸辞,当一个女性决定为自己而活,会发生什么?【周末去哪玩】7/30-7/31 | 帆船俱乐部开放日、夏威夷音乐节、公园兰花节、泳池派对、疯狂挑战趴、消防员见面会、水畔音乐节咀外文嚼汉字(157)“中元节”、 “御中元”FBI 的女人和冒充者光天化日!湾区25岁女子家门口遭前男友持“剑”斩首!邻居不忍直视让谁羞愧?戴高乐家族用“维希政权”比喻马克龙当一个北京富二代,决定去云南“吃苦”当一个50岁的单亲妈妈失去半生积蓄「酒精手」不忍直视?改掉这个习惯,消毒护手两不误!后街男孩演唱会观看人次4474万,1.3亿人在B站看音乐类视频,QQ音乐和王者荣耀成立国乐厂牌很失望?国家决策完全正确!我也想当一个大码小孩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