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南联大路丨西南联大的著名食品品牌——值得回味的定胜糕
编者按
2023年9月
行知中国·人文篇
重走西南联大路(云南站)
课程即将开启
林语堂说
“西南联大,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西南联大的老师是清贫的
为了生存
他们不得不开展一些副业
比如说梅贻琦夫人所制作的“定胜糕”
谁也没想到
一个小小的点心
竟然与西南联大融为一体
成了那段不屈历史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教授林语堂说:“西南联大,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这话并非夸张。西南联大存在8年,共培养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9位国家领导人。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国内高端人才。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让我们收益。
但是,物质上的“不得了”,却必须要反向理解了。因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教授们的生活非常清贫,即使是身为常委的梅贻琦也不例外。在北京时,梅贻琦每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一辆不算很高级的小汽车。但是到了1939年,他的工资,就只能维持三周到半个月的家用了。家里每一餐,只能吃白米饭拌辣椒,连青菜都很少出现。偶尔能吃一顿菠菜豆腐汤,就已经算是改善生活了。
2019年和2021年,清华经管EMBA师生两次走上西南联大师生的徒步迁徙之路,重新体验这条道路上的艰辛。
常委如此,其他的教授情况也可想而知。1940年的3月,西南联大的全校工友提出要求,希望能改善薪资待遇。后来经过多方筹措,他们的要求得到了部分满足。但是到了1941年底,生活的问题再次凸现出来。1941年底,西南联大召开过一次教授会议,王竹溪、华罗庚、陈省身、吴晗等54名教授,给西南联大常委会写了一封联名的呼吁书,希望能改善待遇,增加收入。他们很文雅的写道:“教职员生活,实以积蓄补贴,继以典质接济。今典质已尽,而物价仍有加无抑!要求增加津贴。”
教职员工和校长的经济困难,是糟糕的经济状况引起的。当时的中国,由于经济重镇、工业重镇几乎都被日本人所占领,再加上日本“梅机关”所印制的伪币的冲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昆明的经济状况,在数年之内不断受到重创。在几年之内,西南联大的教职员工,薪资翻了6倍,但物价却翻了300倍以上!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国民党教育部能够解决的。所以,西南联大出现物质上“不得了”的情况,也算是一种必然了。
走过这段路,清华学子与先辈们完成了精神上的传承。
为了解决教授和工友的薪资问题,梅贻琦一边给国民党教育部写信,希望能解决问题;一变多次召开教授会,共商解决办法。在这次会议上,经济部教授公布了物价的指数,数学教授给出了如今每日开销的大致趋势研究,而生物学家则给出了人每天所需能量的最低值,以及现在营养不足的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教授和教授夫人们开始各显神通,想尽办法维持生计。夫人们不再深居简出,而是纷纷开始从事体力劳动。她们有的绣围巾,有的做帽子,也有的做食品,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而其中比较出名的食品,是梅贻琦校长夫人韩咏华制作的糕点。
韩咏华和梅贻琦校长的爱情,颇具传奇色彩。当初,她在楼上,对窗下的梅贻琦匆匆一瞥,便一见钟情。但是,两人的婚姻却遭到了韩咏华家长的反对,原因是他们觉得梅贻琦“太瘦了”,身体未必健康。但是,韩咏华最终还是冲破了一切阻碍,和梅校长走到了一起。
韩咏华的年龄比较大,眼睛又不好,所以干不了太精细的活儿。后来,西南联大的庶务人员赵世昌先生,向她伸出了援手。赵世昌是上海人,他教会了韩咏华制作沪式的米粉碗糕。这是一份需要分工合作的工作,由另一位教授潘光旦的夫人赵瑞云,在乡下用石磨磨好七成大米、三成糯米的米粉,然后交给韩咏华进行下一步工作。韩咏华把米粉加上白糖和水,再放在模子里做成糕,然后再蒸制完成。为了讨取抗战胜利的彩头,这种糕点被取名为“定胜糕”。
定胜糕做完后,韩咏华会跨上一个篮子,步行四五十分钟,将其送到老牌的食品厂商冠生园处代卖。有时候冠生园出于各种原因无法代卖,韩咏华就会在大西门旁摆地摊。而摆地摊就不只卖定胜糕了,连一些穿不上的旧衣服,韩咏华也会售卖。甚至有的时候自己赶不及,梅贻琦校长还会亲自帮忙做买卖。
梅贻琦校长公私分明,不允许夫人在校务处制作定胜糕,所以糕点的实际“生产车间”,就被放置在了地质系教授袁复礼家。袁复礼家有6个孩子,有时候定胜糕销路不好,韩咏华就送给这些孩子们吃。
时间一长,定胜糕成了西南联大的一个附属食品品牌,在昆明城叫响了,销路不再发愁。京剧名家张曼玲女士曾经呼吁:“冠生园应该保留定胜糕的品牌,永远让人们记住那段岁月。”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梅贻琦一家北返,定胜糕失去了制作团队,成了永远的绝唱。
参考资料
谢本书《值得回味的定胜糕》
内容来源:清华经管EMBA户外运动协会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