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南联大路丨抗战中的支援部队——西南联大的翻译团体
编者按
在我们即将开启
重走西南联大路(云南站)之时
对先辈们的救国情怀
需要有个大概的了解
抗战时期
大量的西南联大学生走上前线
组成一支专门负责翻译的特殊团队
在抗战中起到巨大的支援作用
是其他部队很难比拟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开始南迁,先后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一行动保留了中国教育的火种,也保留了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根基。而在这期间,也有不少人直接投身于抗战之中。他们有的组成服务团,作为新生力量进入了国民党部队中;有的则来到根据地,加入了八路军或新四军。但是还有一批人,在一个特殊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清华经管EMBA师生于2019年和2021年两次走上西南联大师生的徒步迁徙之路,致敬先辈。
1941年,抗日战争迎来了新的局面。美国和日本之间为了争夺太平洋资源,矛盾越来越大。为了牵制日军,大量的美军进入了中国。一时间,中美双方的沟通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1941年9月,教育部下令内迁各大学外文系三、四年级男生应征参加翻译工作一年。此次共征调70余人,其中约半数为西南联大学生。
别看这一次的征调人员数量不多,但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去的却都是要害部门。他们以其特有的扎实功底,开始服务于各支中美部队。例如西南联大外语系学生、后来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就被分配到美国志愿航空队总部所在的昆明巫家坝机场机要秘书室,从事情报翻译工作。
虽然仅仅是走过了联大路的一小段,但已经足够让我们自信和骄傲。
提到许渊冲,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小故事。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当时的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三民主义”一词,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到:“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这是百年前美国总统林肯的名言,陈纳德将军一听就懂了。从中可见,许渊冲的学术功底之深厚,历史知识之广博。离队之前,许渊冲以其卓越的贡献,荣获了一枚镀金的“飞虎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军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1943年10月教育部再次下令,1943-1944学年度春季征调几所大学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为美军翻译员。这次参加的,包括联大四年级及其他年级志愿者共四五百人,其中还有梅贻琦校长的独子、西南联大机械系学生梅祖彦。此外,还有不少女生加入了英国人组织的战地志愿医疗队(F.A.U.),其中包括梅贻琦校长的女儿梅祖彤。
联大的翻译官被分配的工作范围相当广泛,而且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动。美军中缅印战场所辖三大部分,在印度缅甸的X—Force,在云南的Y—Force以及在广西、贵州、湖南的Z—Force都派遣有联大同学。中缅印战场的几次重要战役,入缅战役、滇西战役、打通中印公路之战以及湘西会战等,都有联大的翻译官参战。在培训地面部队掌握各种兵种的新式武器方面,后来有时由翻译官直接讲授。有的翻译官被派遣到美国培训中心,为培训中国飞行员和机械师的教官做翻译,有的则在美军总部工作。
此外,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也参与到了服务工作中来,为当局培训军事翻译人员。其中包括吴泽霖、樊际昌、戴世光、鲍觉民、陈福田、闻一多等。他们不仅培训翻译人员技能,还从文化层面指导他们。他们的翻译培训班于1944年1月正式开班,在抗战中开办了10期,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翻译人员。
为了促进西南联大学生进入军队,校方和当局也给出了一些特别的政策。梅贻琦校长就曾经发布规定:四年级同学服役期满发给毕业证书;低年级学生志愿应征期满返校,可免修32学分(相当一个学年的学分数)。合格的应届毕业生,“不服征调两年兵役者,不发毕业文凭”等等。在政策的支持下,成百上千的联大学生走上了抗日战场。
西南联大学生的从军之路,并不因为他们是翻译和服务人员而更加安全,也有不少人也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战场之上。其中,在联大从军学生题名纪念碑上,就镌刻有殉职的几位烈士的名字,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黄维,1941年被征调的外文系四年级学生,服务于中国远征军,在部队撤出缅甸抢渡怒江时落水牺牲;
缪弘,1943年入学的外文系学生,跟随美军和国民党鸿翔部队在敌后作战,1945年7月31日在收复广西平南附近丹竹机场时,随士兵冲锋时壮烈牺牲;
朱堪,1940年入学的物理学系学生,在1944年入缅战役,在随军撤至怒江会通桥被日军追击而牺牲。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历史系的曾仪和外文系的吴若冲;
王文,1940年入学的机械工程学系,在空军服务,在出任务时牺牲。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纪念中国战区对美国抗敌战争的援助,在1945年7月6日授给作出卓越功绩的人员以铜质自由勋章(MedalofFreedom,Bronze Palm),获表彰者有三百余人,其中有西南联大学生10人:陈宝、程道声、李乃钢、李益琛、刘厚醇、梅祖彦、蔡国模、左水泅、王蜀龙、姚元。他们是代表西南联大所有从事翻译员工作的同学得到这项荣誉的。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军在当时的合作,对中国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西南联大师生用自己的学识,积极投身于战争中,成为了中美两军交流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共担天下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了不输正规军的战斗精神。西南联大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书生已经不再文弱,中华民族的天下将由我们来承担!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校史馆
《抗战烽火中的清华》
内容来源:清华经管EMBA户外运动协会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