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合资电动车销量反扑 新能源市场迎来新格局?

合资电动车销量反扑 新能源市场迎来新格局?

公众号新闻
虽然合资车企新能源似有“冒头”迹象,但总体来看,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作者:周菊
封图:图虫创意






在今年的传统销售旺季“金九”,一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弱势的合资车企,交出亮眼成绩单。


据最新数据,上汽大众9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5003辆,同比增长超186%,这是上汽大众新能源销量首次突破1.5万辆。今年1月,该数据仅为1437辆,如今增至10倍。大众在华另一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其新能源车也在年内实现了月销从两三千辆到近万辆的增长,9月销售9175辆。此外,上汽通用同样表现亮眼,9月销售10002辆新能源汽车,这是其继今年7月后,第二次进入“万辆俱乐部”。


与动辄月销二三十万辆的比亚迪,以及一些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强势的自主品牌和新造车企业相比,上述几家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规模还比较有限,在公司总体销量中的占比也比较低,但大众和通用作为国际汽车巨头,其在华合资公司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显示出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展开了一轮“反扑”的迹象。“一旦认识并接受了新能源车在中国的发展潮流,合资车企就开始快速行动,奋起直追,渐渐看到了从低谷走出来的势头,开始积极迎合而不是对抗市场的潮流。另外,比亚迪的异军突起,无异于给合资巨头当头棒喝,让他们彻底清醒了,有那么一点睡狮梦醒的味道。”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但也有观点认为,近期合资车企新能源销量抬头,是受益于降价促销的短时效应,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远期来看合资品牌仍不是中国品牌的对手。“通过降价和技术合作可以短期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对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微乎其微,甚至是徒劳无功。”胜利鸟公司侧翼战略专家周强表示。




巨头降价抢地盘


大众和通用在华合资公司能实现新能源销量较快增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产品层面,合资车企抛弃了此前的“油改电”产品开发路线,开始使用纯电动车平台,产品力得到提升。


如大众的ID.家族,是大众基于MEB平台(模块化电驱动平台)打造出的大众电动车,而MEB平台是大众专门为全电动汽车开发的技术平台。通用别克E5及凯迪拉克锐歌均基于奥特能纯电平台打造,奥特能平台是通用第三代纯电动平台。基于全新平台的加持,大众和通用的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性能等方面与国内车企新能源汽车差距缩小。


另一方面,合资车企的降价策略起到了较大作用。“历年9月都是汽车消费旺季,加上合资新能源汽车品牌最近降价的幅度较大,这一定程度促进了销量增长。”周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随着“价格战”的持续,大众和通用的新能源车多次宣布降价。以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的主力ID.3为例,今年3月,大众ID.3车型跟进新能源车降价潮全系车型优惠幅度约2万元;7月,上汽大众又宣布ID.3推出限时价格,降价幅度达3.7万元,起售价降低至12.59万元,如此的价格甚至比一些自主新能源车更具竞争力。


降价之后,ID.3的销量随之上涨,从7月开始,增长尤为明显。今年7月,在ID.3的助力下,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型销量首次破万,达到1.3万辆,8月销量继续破万。在此之前的2022年,ID.3全年累计销量仅为2.4万辆。另外,上汽大众旗下电动车ID.4X、ID.6也推出了一定程度的优惠。


一汽-大众也在今年7月宣布对旗下ID.系列纯电车型进行降价,最高降幅达8.7万元。9月,一汽大众宣布旗下的ID.4CROZZ车型开启优惠促销,限时优惠价格为14.59万元起。上汽通用旗下部分车型也跟进了降价,其中凯迪拉克纯电SUV锐歌综合调价幅度达8万元以上。


周强表示,“以价换量”的做法是合资车品牌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无奈之举,可持续性并不高。并且从销量表现看,并非所有降价车型都取得了销量的飞升,如大幅降价的锐歌,在9月仅销售686辆。


通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来自别克,别克E5在9月销售4868辆,占其新能源销量的半壁江山。对比大众的官方直接降价,上汽通用采取了更保守的价格策略——保价,即宣布到年底,如果车辆官方降价,上汽通用将主动返还差价。这被认为是另一种变相的促销政策。




合资电动化仍任重道远

虽然合资车企新能源似有“冒头”迹象,但总体来看,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即便是大众和通用,其新能源的销量占比也还比较小。如一汽-大众9月新能源销量占比5%,上汽通用占比 10%,上汽大众占比12.5%,距离各自的新能源销售规划目标还很远。


另外,除大众和通用外,大部分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表现依然“雷声大,雨点小”。


数据显示,东风日产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5168辆;一汽丰田为4123辆;广汽本田为2633辆;广汽丰田只有264辆。据乘联会的数据统计,9月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5.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在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销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转型电动化已经成为合资品牌必须作出的选择。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为83万辆,同比下滑13.5%。上汽通用1-9月累计销量为72.4万辆,同比下滑15.18%。日系车企也跑输大盘,1-9月集体销量下滑。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仅67万辆,同比下降12%。其中,德系、日系、美系市场份额全线下降。


面对发展压力,几乎所有的合资品牌均已表示要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并承诺进行大笔投入。同时在市场端,合资品牌也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出击,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其中,东风本田跟进传统自主车企的打法,发布了全新新能源品牌——灵悉。据介绍,灵悉设计由90后年轻研发团队主导,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年轻用户群体造车。东风日产则将启辰品牌推向电动化转型第一线。去年12月,启辰宣布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接下来不再研发纯燃油新车。


大众更为激进,直接大手笔在中国进行电动车资产收购,以提升在新能源方面的业务覆盖效率。今年7月,大众集团宣布以7亿美元向小鹏汽车增资,获得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同时,大众旗下奥迪品牌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深化现有合作。此外,还有捷达购买零跑技术,保时捷寻求与比亚迪合作等消息,这些信息目前未被证实。


综合来看,合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能够给它们带来多大的增长助力,目前还并不清晰。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入局较晚的合资车企没有先发优势,面临着比传统自主车企更多的转型压力。


不过,如今大众和通用的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于长时间的技术和品牌积累,传统品牌在真正“转身”后的潜能可能比想象中大。



彩票也疯狂: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追号”八年最大中200
独家专访|李长江:我为什么辞任碧桂园服务总裁
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启示录:别无选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第十章 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1)面对新局势,律师行业如何探求新模式构建新格局你选择混动车和电动车?先看看哪些维修费用最贵!火爆!9月新能源车销量猛涨,这家新势力车企大增超200%极麋生物&36氪:共谱细胞培养肉赛道市场新格局|看见最新!预计2035年澳洲燃煤发电83%将退役!澳洲政府加码新能源市场!高达$3000太阳能补贴速来申领!仅剩最后3周,锁定补助!人生困境与白左自辩25万亿市场迎来新规!汽车|混动⻋和电动⻋,哪些地方的保养维修最费钱?2023ESC ACS指南震撼发布:开创ACS整体谱系管理新格局,首次推荐P2Y12i长期单抗!小米在上海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8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埃安开始赚钱,小鹏终于松口气智讯|小鹏汽车又一负责人离职;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 1/5;长安汽车率先搭载华为 HiCar 4.0楼市冷淡!大多伦多9月房屋销售量下降7.1%!密西奥村销量反扑!房价继续上涨,挂牌量猛增44%【宏观市场】信贷供需新格局下的量价政策——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电动车成全球新宠!!开电动车比开汽车最明显的三大好处......“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改变了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在澳洲大增,比亚迪与特斯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儿童健康管理市场迎来黄金机遇期,唯嘉儿科如何抢滩?停电最新!中国来澳短期移民人数已达将27万余,将远超疫情前!悉尼房地产市场迎来“春天”,这些区的可负担性最高!​钉钉公布全面智能化最新进展;Q1中国市场新能源轻型汽车销量133万辆;特斯拉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影响逾7.5万人……初秋的早上微型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奇瑞新能源重启国民小车“QQ”【财富大餐】“鲶鱼”来了,消费电子新格局?斯里兰卡|新能源:鼓励本地组装电动车,并在未来实现出口华为 AITO 问界 M9 开启预订!小鹏新 P5 卖15.69 万元、比亚迪在多国夺得电动车销冠百亿高壁垒核药市场迎来新锐,四体康宸推动核药诊疗一体化全球能源市场有这些格局性转变美国买房市场迎来新变革!单身女性买房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破局行业发展,国产黑马引领内窥镜市场新格局【2023CMEF】最新!预计2035年澳洲燃煤发电83%将退役!澳洲政府加码新能源市场!高达$3000太阳能补贴速来申领!仅剩最后2周,锁定补助!20万以上新能源赛道智能化率超85%,自主品牌「猛卷」合资GPU成为可抵押资产?台积电新财报背后隐藏什么新格局?|AI周报总投资90亿元,莱宝高科拟投资电子纸显示器件项目One Last Walk 最后一程 【小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