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是高手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量子教育。
分享嘉宾:石超,华为经验萃取顾问,500强精英职业转型教练。
注:笔记侠为合作方,经主办方授权发布。
笔记达人 | 周伟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少将
第 6935 篇深度好文:6699字 | 15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您知道“结构化思考”吗?
您掌握着某种思考模型吗?
您如何看待思维模型?
一、认知——模型的力量
1.认识模型思维
① 模型的重要性
今天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模型思维。
这个世界在变化和不变化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教父》这部电影中一句名言:“一个三秒钟就能看清楚事物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他的命运是有截然不同的区别的。”
这个三秒钟看透一个事物本质的能力,就与今天的话题——模型思维有关。
掌握模型思维后,看待事物能非常透彻,直达本质。行动、思考亦是如此。
这并非直觉,专业上称之为理觉,是一种快速判断的秘诀。
过去我在华为和平安这两家企业,主要工作是做内部的学习发展和经验萃取。
当时我发现人的职业发展存在诸多因素影响,有些因素不可控,如个人背景中的学历是不能短期改变的。
但有一个能力因素对个人职业发展很重要——做方案和PPT的能力。
之前无论是在华为、平安、咨询公司还是创业公司,我都会成为部门领导的PPT或报告的御用写手,也基于此能力,每年获得了较好的考核结果。
后来从事培训领域,接触到很多欧美经典的全球版权课程。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所有顶尖的版权课程、优质内容都是有模型的。
咱们中国老祖宗的很多思想词汇也是有模型的。举个例子,太极阴阳八卦图、双鱼图都有非常深刻的内涵,这些就属于模型。
模型是人类智慧呈现的高级方式。
近几年,我在给500强级别的企业做经验萃取时发现,大部分的学员属于管理者或是专家这两个群体。
无论是专业职级还是管理职级,越是职级高,越是具备模型思维,体现在思考问题与表达问题都是结构化的。类似“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就是这类模型的表现。
② 具备模型思维的群体
什么样的人具备模型思维?
第一个最突出群体是高校教授。
第二个群体就是企业高管或经理。
举个例子,以前华为内部做汇报,要求一页PPT就把一个复杂事情讲清楚,很多高管离职后都会觉得这段经历非常有价值。因为从中体现出对问题思考和表达的精炼度。
第三个群体,我们称之为专家。
公司内部一定有技术专家或专业职能部门的专家,他们也是具备思维模型的群体。
举个例子,《寒战2》这部电影中有个桥段:梁家辉饰演的前警务处副处长李文斌,在法庭上辩论其为何叛变,有两个人(一位是郭富城饰演的警务处副处长、一位是周润发饰演的律师)分析了他叛变的原因。
周润发饰演的律师在研究案件时,习惯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画出由四个格子组成的矩阵图,这四个格子分别代表权利、金钱、家庭与个人四个方面。
在探案过程中,他们站在李文斌的角度,发现不可能是被家庭或个人因素影响,而是有人对其开出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诱惑。
③ 模型的内涵
模型的内涵主要有以下3点。
第一,模型思维具有何种价值。
第二,参考使用能影响人的经典思维模型。
第三,如何提炼自己的模型。
想在职场上走得更长远,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创业者,亦或是自由职业者,都要拥有自己的方法论,这就需要我们萃取自己的模型。
2.思维模型的概念
模型思维具有何种价值?在摸清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搞懂它的概念。
我们说的物理模型,即实体模型,比如实物的人体模型。而思维模型就是一个个虚拟结构化的具体形态。
那么,什么是思维模型呢?
思维的模型不是物理模型,而是一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结构化方式。即,对某个实际问题或客观实物、规律进行抽象后的一种形式化表达方式。
比如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身价之所以高,是因为这家公司内部的案例库或模型库非常有价值。
一个刚毕业进入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助理,可以使用麦肯锡内部经典的分析问题框架,也就是我们说的模型,如战略分析、组织分析(7s)等。
再比如华为的研发管理,当时邀请IBM的咨询顾问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华为的高管就会看到IBM中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思维模型。
华为战略解码中的“blm”(业务领先模型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与 “bnm ”模型就是早期从IBM引进的模型,最后慢慢形成了华为自己的战略解码框架。
总而言之,思维模型就是思考或分析问题的结构化框架。
3.职场人士的3项关键能力
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经提出,职场人士想获得升职加薪需要具备3个关键能力。
① 专业技术能力
第一是专业技术能力。比如在财务、人力资源等专业领域,就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专业高度。
② 人际能力
第二是人际能力,即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可以把人际能力归属于情商范畴。
③ 概念能力
第三是概念能力,就是在处理繁杂事务时的一种结构化思考和分析能力。
举个例子,当面对客户需求时,我会用一个结构化的框架模型进行需求分析,这不是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存在于专业领域中,但概念能力是遇到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用一个结构性的思考方式解决。
当能熟练运用概念能力处理事务后,任何生活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4.模型的价值
李善友教授说:“成年人,真正的学习不是知识和信息,而是思维模型。因为真正的决策者不是你,而是你的思维模型。建立模型,是挖掘复杂世界本质规律的基本途径。”
知识信息是静态的、某学科的、客观的、理论性的知识,而思维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不是知识信息。
比如物理学,不像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查理·芒格说过:“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必须拥有多个模型。模型是对现象世界的高度抽象和表达,模型可以用于描述、预测、干预、甚至控制。”
换句话说,拥有的模型越多,看待世界就越完整。
第一,拥有较多思维模型,能快速解决问题。
第二,脑海中的模型会带领人们认知事物的底层逻辑。
第三,高效地呈现思想。高度结构化地呈现思想,是高效模型化呈现的核心。
5.构建思维模型的三要素
任何一个模型,都有3个关键核心:
① 应用场景
首先是应用场景,即搞清楚模型的用处。是用模型解决矛盾,还是解决冲突对话,亦或是用来谈判或读书。
不同的模型,应用场景是不同的。
拿读书为例。耳熟能详的樊登读书和赵州老师的拆书帮等,都是教大家如何读书的模型。
其中拆书帮中的“RIA”方法论就是一个模型,它将读书的底层逻辑展示了出来。
② 变量要素
其次,任何一个模型都有变量要素。
樊登老师与赵州老师,包括其他人教的读书方法,模型都是不同的,其中的变量要素也会不同。
③ 逻辑关系
第三,是变量要素之间内在的逻辑,而变量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也会有区别。
6.模型如何影响与改变人
模型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过程,会经历4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认知模型,是指接触一个新事物的初期,需要学习前人的经验模型。
例如产品经理在任职初期,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课程,完成认知后而实践的过程,就是强化对模型的认知。
其次,刻意练习;再来,从实践与认知中完成构建模型;最后,调整、迭代和内化,然后不断地形成新的认知模型。
比如人力资源工作在20年之前是基础偏行政性的人事工作,而后发展出六大模块,如招聘、培训、薪酬等新的模型,甚至还出现了“三支柱”以及更高级、具有前瞻性的模型。
所以在任何领域中,都需要在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并形成内化的模型。这就是模型影响和改变人的过程。
二、体验——经典思维模型
1.高效能人士
第一个思维模型叫“七个习惯”,全称是“高效能人士”。
《七个习惯》这门课程从欧美引进,是国内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一门版权课程。“七个习惯”的模型已经被应用了30年以上。
“七个习惯”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其原因在于这个模型不只是简单的七个习惯的名称而已,它把内在结构用一个清晰的图来展示。而它最有价值的点,不仅是这七个要素,还有之间的内在逻辑。
比如一个人18岁以前属于依赖期,再到独立期中间有3个习惯支撑个人成功。而从独立再到互赖期又有3个习惯支撑成功,最后在外圈形成闭环称为更迭。这就是 “七个习惯”。
“七个习惯”的逻辑结构十分稳定,既不会被轻易推翻也不易被时代改变,这就是底层人性。
2.商业画布
第二个思维模型叫商业画布。
这个模型很平易近人,因为刚才提到的每一个模型每年至少给它的作者带去一个亿以上的收入。如果你是一位知识IP或培训师,只要你的内容和模型足够好,就可以为你带来极高的价值。
早在10年前,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就在国内流行起来,当时还有清华教授去分享商业模式的理论和模型。
过了十多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最为广泛的思维模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商业画布。
它内在的丰富性和适用性非常高。全球大部分创业人士,包括做商业思考的人士都会参考借鉴这个模型。
所以一个好的模型可以影响全球上千万的人,甚至上亿人。并且从全球、书籍收益等角度看,它都是平易近人的。
3.设计思维
第三个是来自硅谷斯坦福大学的深度模型——设计思维。它是全球创新的经典思考框架模型。硅谷的成功,跟斯坦福的设计思维的创新方法论有着必然的关系。
有一部电影叫 “英雄之旅”,讲述了一位神话学教授的一段旅程。他研究了大量的东、西方神话故事,从中寻找底层逻辑。
英雄生活在平凡世界中,受到命运召唤,拒绝人生导师的指引,决定面对挑战,接受各种试验,经历生死,最终取得胜利,带着宝藏返回,从非凡世界返回了平凡世界。
这就是“从新生活中解决人生疑惑,让平凡生命得到升华。”
几乎好莱坞大片都会用这样的底层逻辑模型,包括中国电影也是如此。如《战狼》《大话西游》等电影都是这样的结构。
三、构建——萃取自己的思维模型
1.构建思维模型的能力
① 知识提炼能力
企业内部专家梳理出一些模式,这是对企业很有价值的贡献。
比如国内一家软件公司—东软集团,他们研究了在大连所有软件公司的销售案例,最后提炼出一个模型—“c139”模型。
“c139”模型用来预测是否可以顺利成单,从非常严谨的数学量化分析里得出结论,这个模型获得了哈佛商业大奖。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并非只能靠习得,也可以自己萃取。
比如B端的企业培训,其中的业务和技术专家,都可以提炼出对自己有价值的思维模型。还有一些培训师,梳理出基于自身专业领域的模型成为产品,从而去呈现他的品牌。
② 结构化思考能力
要善于用结构化、模型化的方式,去呈现观点和专业,才能获得好的事业发展机会。
有一家做普洱茶的公司,董事长是云南人。普洱茶领域不像咖啡,等级在全球有非常清晰的量化标准。因此他当时做了一个梳理,提炼出“六维品鉴法”,用以评价新茶跟老茶等级的模型。
所以,有深度的模型,一定是基于丰富经历的提炼。
③ 经验萃取能力
经验萃取模型,也叫目标矩阵模型或目标分析模型。
这个模型就是当我们接受任务或需求时,要问自己有没有做好4件事。我们称之为 “iPad ”。
2.目标分析模型四个关键点
在开始一项任务时,要搞清楚4个关键点:
① 关键人
当领导布置任务时,不仅要关注领导的直接影响人,也要考虑间接影响人的感受。
这两个都是关键影响人,就是能影响和主导任务成败与否的关键人物。
② 目标
领导安排任务时即使没有说明目标,你也必须搞清楚。
职场老手往往能明确领导的想法,新手常常不闻不问就埋头苦干,到最后却与领导意图或事情目标南辕北辙。
比如我太太需要我帮买牛肉,我就要用这个目标矩阵模型,来诊断买牛肉的目的,是要做小炒黄牛肉还是牛排。
③ 成功标准
做成一件事情的成功标准很重要,即搞清楚最后要达到的结果。
④ 交付物
要明确最终交付的是什么东西,是一个文案还是一个数据的结果。
就拿刚才买牛肉的例子来讲,搞清楚目的后我买回了黄牛肉、芹菜、辣椒等,最后以这样的成功结果告终。
3.如何构建自己的模型
其实构建自己的模型,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不需要做难度高且不适合大众的模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梳理属于自己的模型。
第一个价值是将过去的行为模式显性化。
第二个价值是通过分享你的模型来提升个人品牌。
4.构建思维模型的逻辑关系
构建思维模型的逻辑关系主要有4种形式:
① 口诀模型
第一种叫口诀模型。
如国外麦肯锡的 “7s管理”,国内“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使用文字包装的。这类口诀模型需要强大的语文能力。
② 公式模型
第二种叫公式模型。因为公式模型要求有一定的数学能力,所以模型较少。
③ 拟物模型
第三个叫拟物模型。所谓“拟物”就是模拟自然界的事物。
比如符合行为模型提出的行为等于动机能力,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加减乘除,包括拟物。
例如我曾经为一家企业做培训,企业的创始人是从硅谷回来的一位企业家,IT界大牛。他从信息安全工作经验中提炼出了“陀螺模型”。
陀螺很多人会玩,但鲜有人会将它与专业领域建立联系。
陀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物理体,能高速运转但却极为稳定。他正是利用这种运动状态,提炼出陀螺模型,构建起他们公司的信息安全模型。
他在对外分享这个模型时,既容易让人理解记忆,又令人认同他的专业性,这正是因为他的提炼是具有一定深度的。
与模型相反的是,大部分人在表达观点、思考分析问题时是散点思维。散点思维再往上一个层级,是将每个点连成线的线性思维,再往上一个维度就是模型思维。
用精炼的结构化又不太复杂的模型,呈现思考和观点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高维的思维方式。
④ 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简单而言就是PPT中smart功能,smart里有各种逻辑图。之所以推荐这个模型,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逻辑模型的构成方式。
按照事物的复杂程度,分单维逻辑与二维逻辑。
单维逻辑的关系就只有一个逻辑维度。
例如并列要素就是常说的空间关系,其中包含递进和层次关系,但都属于一个逻辑维度。
二维逻辑,就是事务要素之间由两个逻辑维度串联。
比如时间管理中的四象限,将各项任务分成四个类别,那么就出现2×2 =4的矩阵图,如果是3×3就会出现九宫格。所以四象限与九宫格是一种二维的呈现逻辑方式。
首先,一定要学习经典的思维模型,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快速解决问题。
其次,要提炼自己的方法论,尤其是职场从业十年以上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和行业内树立专业影响力。
专业影响力越高,则体现的个人价值越高,在组织内部的升职加薪结果才会好。
四、交流答疑环节
问题一:工作很枯燥无聊,如何做才能提升自己?
石超:第一种情况是,如果你的工作并非你的兴趣,那么意味着可以考虑做职业调整。
第二种情况是,对所从事的工作已经非常熟悉和擅长,不愿意再做重复的事情,那么你可以考虑去梳理、萃取模型方法论,这样看待工作就会是另外一个思路。提升自己并提炼自己的方法,将其做成真正有深度的内容。
另外,通过内外部的分享,提升个人在行业或企业内的影响力。让你萃取的模型在部门及岗位上一直有传播价值。即使你换企业了,之前梳理的方法论模型仍然可以存在这家企业中。
问题二:从会计转行到互联网,我该怎么去提炼过往的经验呢?
石超:首先要搞清楚,提炼过往经验的模型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例如之前我遇到的一名企业财务顾问,通过梳理他的财务方法论,从而帮助他的企业用户解决财务问题。
他提炼出一个“企业财务安全铁三角”模型。这成为了他在线下活动分享时的个人第二名片,他也因此获得了超过6位数的变现。
提炼过往的经验,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模型化的方式去做。提炼的模型如果转行到互联网行业是否有帮助是需要考虑的。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建立起善于总结,善于复盘的习惯,把你的经验进行提炼,这是很有必要的。
问题三:当工作出现问题时,如何结构化且清晰地向领导反馈?
石超:推荐一本书《金字塔原理》。
这本书,是麦肯锡的一位咨询顾问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好的咨询报告有其内在结构。这个结构叫 “scqa”模型,可以让你在向领导呈现方案时,结构清晰地反馈汇报。
问题四:工作内容多而繁杂,如何让工作清晰有序?
石超:工作内容越是复杂,越需要梳理。
用模型的方式去梳理创业很复杂,但商业画布模型,就把创业需要考虑的多方面问题做了整合。这让很多创业人士对商业模式思考变得通透。
比如高考的理科综合,要学化学、物理、生物,知识课程多而繁杂,高中三年下来知识点容易混乱,所以十多年前就出现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之所以火,是因为它将多而复杂的知识点,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思维导图虽不是模型,但它也呈高度结构化,与模型异曲同工。
问题五:小学教师如何成为拔尖人才?
石超:任何领域都可以成为专家。这需要有自己的方法论模型。为大家提示一个最简单的方式:
首先,如果是非常资深的小学教师,那就需要提炼自己的方法论模型。如果从业经历短,可以萃取前人的经验。
拿小学数学为例。可以看一些小学数学名师出的书和他们的教学方法,将这些人的内容整合,变成一个站在你自己角度看的思维模型。
然后不断地实践、强化、调整迭代。逐渐你就成为了一个做事情有章法的人。
有方法论与无方法论的人,做事情的方式与结果完全不同。所谓套路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高。
结束寄语
模型是整个人类社会智慧呈现的一种优雅的表达方式,也是个人专业深度的一种体现。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创造模型的高手,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模型,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助力我们成为硬核职场人。
模型思维,绝对是一个让你收获职场高薪,包括更高的职位的硬核技能,值得我们每一位职场人去重视,并且不断学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