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小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 一 】
《永安镇故事集》(2021年完成,2023年上映)是魏书钧导演认定的自己的第二部长片,上一部长片是《野马分鬃》(2020)。后者已经在业内获得了广泛关注,笔者也对这位导演的桀骜不驯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上两部影片都被认为是元电影,所谓关于电影的电影。连续地拍摄元电影,似乎体现了创作者的自恋,有评论者劝魏书钧导演,“生活中不只有电影 ”。有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很自然的,但这将魏书钧导演的拍摄倾向病理化了,今天的电影和生活的关系已经发生改变,我愿意将这视为富有当下性和现实感的审美实践。当然,要感谢电影完熟时代,对于这样的叙事构造,当代观众大多已经毫无隔膜了。魏书钧的前两部影片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都充满了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反思,也涉及电影本体的反思。但作为元电影,魏书钧的反思更多针对社会层面,针对片场生态如电影人的颟顸、工作秩序的混乱、创作中的权力关系……《永安镇故事集》的电影反思比《野马分鬃 》有所深入 ,它讨论了电影叙事和现实世界的对应性——电影如何讲述永安镇故事?如果你联想到“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这个联想也是合理的。它还涉及主客观之辩、审美个人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它其实充满了电影创作理论的思辨,但这并没有影响它对普通观众的亲和力,因为导演很擅长制造喜剧效果,而且他的叙事不拘泥,叙事深入之后,能够迅速超脱和飞跃。看完《永安镇故事集》,你会发现导演的叙事更加熟练了。但熟练背后也有所退缩。本片思辨电影的生产关系和生产环境,但它比《野马分鬃》的批判性已经有所收敛 ,不再如前作那样设置敏感议题并直接外露地发问。导演此前的外向批判锋芒几乎看不见,也许暗藏于关于永安镇的思辨里——在永安镇,到底是不是什么都不会发生?人物到底会不会觉醒,他们是否会有所行动?《永安镇故事集》所设定的电影反思的框架,其中暗含着当下创作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就是创作者如何面对现实,虽然它对此呈现得较为晦涩。本片是三段式的,第一部分的开始,杨平道扮演的幕后纪录片导演在宾馆门口等待剧组,他要将剧组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剧组开进了永安镇,导演和编剧都来了,落定后,他们开始感受永安镇,有人说这里有一种宁静的美。编剧说,这不正体现了人的无力感么?就像我的剧本里说的——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但影片很快告诉我们,导演对于编剧的这个判断并不认同。本片的情节进展很有速度和效率,情节发展到此,其实已经点题。永安镇虽然只是被选为电影的外景地,但它在这里成为了现实社会和外部客体的象征。创作者并未真正进入永安镇生活,这种“什么都不会发生”的判断显然构成了一个重大矛盾:现实中的永安镇和文本中的永安镇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落实在导演和编剧之间,就是他们在较量他们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判断何者更优的问题。而这就要去解答——在永安镇,究竟是不是什么都不会发生。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这是编剧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提炼,他对此显然颇为自得。第一段落的核心人物是为剧组提供伙食的老板娘。剧组要拍摄的电影里面,就有这样一位老板娘的角色,这位老板娘其实很被剧组的人看好,因此她在竭力讨好剧组人员。编剧见到她,让她用方言把他提炼的至理名言说一遍,当老板娘说“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的时候,编剧很开心地笑了。这一幕具有象征性,通过它,艺术家与现实关系中的僭越性被隐约地呈现了出来。老板娘身边经常伴随出现一位老奶奶,如同雕塑一般坐在店里,她似乎颇为符合编剧对于永安镇的想象: 静止,失去了行动性。但在上面那一幕发生时,即老板娘用方言说编剧的至理名言时,纹丝不动的老人家将自己衰老的身体挪动了起来,她竟然快速地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一幕不动声色,但似乎证明了某种“发生”,也证明了创作者的僭妄。但永安镇到底是不是什么都不会发生呢?我们要寻求答案,还是要看这部在2023年9月公映的电影的态度,看魏书钧导演、编剧康春雷在影片中给出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年轻的老板娘处于哺乳期,丈夫做网约车司机,晚上把孩子丢给她照顾,白天她要帮公婆打理饭店,这饭店是她将来要继承的家业。这位女性被这样的家庭结构牢牢拘禁,她的未来举目可见,似乎在她身上不会再有什么发生。剧组的到来让她兴奋,她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她马上给孩子断奶,上街做了美甲,这是她的行动。只是制片人很快带来了女明星陈晨去饰演老板娘所渴望的角色,她的电影梦破碎了。老板娘曾经有所行动,虽然不能成功,但不能否定她曾经具有的行动性。但是结局的不成功是对行动者的打击,这样的小镇故事的确是无法激励人们的行动性的。第二部分的主角陈晨其实是从永安镇走出去的明星。陈晨被老同学热情招待, 但并未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她被绑架去为别人免费剪彩 ,席间本地老板粗俗不堪,对女性毫无尊重。让陈晨感到亲切的是老朋友陈宏,陈宏老婆邀请她去家里吃饭,这顿饭却将陈晨置于尴尬的境地 ,对方其实是想通过她走后门,把孩子送到剧组当演员。陈宏夫妇的扮演者是在现实中也是夫妻的导演杨谨和演员王佳佳,王佳佳将中年妇女嫉妒愤恨又竭力讨好的复杂情态演绎得很生动。小镇妇女庸俗而精明,成功地败坏了丈夫和旧情人之间的一切美好感觉。陈晨仓皇逃离这个沼泽般的家庭,她对老同学说:“没有想到你变成这样子了!”陈宏说:“你白天还说怀念这里的生活!你现在成名了。你当年所以离开,不就是为了钱么?”陈晨说:“我之所以离开,就是不想过你老婆那样的生活!”这部分是更为完整的永安镇的展现。永安镇在剧组视野里被作为客体,这个段落可以说是永安镇作为主体的自我显露。但如何评价这份显露?编剧认为陈晨离开永安镇就是为了钱 ,而不是什么女性觉醒,陈宏对陈晨的行为的解释,竟然与编剧相同。可见编剧也不是完全主观臆断。但从陈晨自己的声称中,可以看出她的离开就是因为觉醒。这是两种对于永安镇的诠释,这两位永安镇人的声音,就是永安镇本身的声音 ,它意味着永安镇本身就是复杂、粘稠的所在。因此影片对于编剧和导演的观点持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前两个部分给出了生活,给出了创作者们主观思辨的素材。因此接下来将要处理的问题是 ,面对同样的外部对象,为何两位艺术家的观点迥异?第三部分将镜头对准两位一直在争论的主创,开始分析他们观念差异的来源。如此,则本片的三段式结构显得自洽而完整。第三段设计了两者品味的较量。编剧喜欢手卷烟 ,导演喜欢成品烟。他们互相攻击对方的音乐爱好,导演喜欢RAP,追求斯派克• 李的范儿,编剧认为喜欢RAP的都是装逼,他更喜欢摇滚、古典音乐。当导演播放肖邦的音乐,编剧说,“这个音乐一响起来,我就感觉自己是在永安镇了”。简直是无法沟通。编剧写了一个男孩追一个拉小提琴的女孩,到了人家楼下却没有行动,导演认为这太文艺腔了,而且人物不能没有行动。编剧说他自己就曾经如此这般地去追女孩。“我理解的生活就是人不会有那么多行动的!他们就靠着期待生活。”每个人的自我都很强大,都觉得自己头顶上那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最为准确。这部电影用感性的方式写了一篇叫做《论创作观念差异的来源》的论文 ,也许还不止一篇。第三段其实给出了部分答案,这差异来自于经验的不同,也来自于性情,一些非理性的源头。然后,编剧根据两人交流所得重写了一遍剧本,但导演发现这剧本就是一条打满了补丁的裤子,已经失去了拍摄的价值。他们将剧本扔在地上,双方在堵气中都将裤子脱了下来,他们已经丧失了理智。正在这个矛盾激烈、泥足深陷的时刻,导演没有去寻求正面的解决,而是设计了一个富有形而上色彩的超越时刻,这时候微信铃声响了,大家都收到一个共同的消息,马拉多纳死了。编剧是阿根廷球迷,他一直穿着阿根廷球衣。“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 ”的歌声笼罩着所有人,包括陈宏夫妇、饭店老板娘,大家在那一刻都超越和升华了,剧本的矛盾显然也被超越了。没有解决,胜似解决,主创们要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解决这次电影创作的问题,他们决定推翻重来,电影的结尾是电影《永安镇故事集》的开机仪式,显然他们开始了电影行动。我特别留意了一个细节,在这个开机仪式上,没有王佳佳这位演员。这证明了这个开机仪式仍然是戏中戏的开机仪式,它并未打破第四堵墙。这也许减少了某些烧脑性,因为影片已经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和文本密码供烧脑了,整部影片几乎是文本的大集合,导演魏书钧吹响了文本的集结号,制作了文本的迷宫,也制作了文本的深渊。但就电影“本事”而言,它是清晰的、逻辑的,你若不被那些外在的信息带飞,你就能清晰地看到一条因果故事线。很多导演在本片中扮演角色, 片中出现的制片人则由影片外真实的制片人来扮演,这就形成了本片独特的构造和气氛。因为每个导演背后都携带着各自的文本,于是文本之间有互相应答并且产生交响的潜力。本片的三个小标题,也是三部艺术电影的名字,真是无穷无尽的文本的集会!这是特别有效和深刻的叙事方式吗?也许未必,但它制造了一种调侃的风格,也让资深观众通过模糊的联想产生了乐趣,这也许就是罗兰·巴特所说的快乐的文本。作为元电影, 本片有大量的电影反思和文本反思的内容。它不仅仅反思了创作过程中电影人的叙事迷思,也反思了电影生产关系中的弊端比如制片人对于影片的干预,它对于电影生态的反思可谓面面俱到,甚至连幕后纪录片都不放过。杨平道本来就是一个纪录片导演,他在影片中扮演了 一个拍摄幕后纪录片的人,他热衷于拍摄那位颇为姿色的老板娘,某些关键场景却付之阙如,于是,幕后纪录片是真实的吗?在创作陷入迷茫的时候,影片还安排了 一个前来排忧解难的影评人,这个影评人擅长于宏伟的原理,但编剧需要的是具体的人物动作。由于反思的项目太多,其实有点让本片显得有些许油滑和浮泛了。元电影,我也称其为文本主义的电影,它反思了文本的构成,质疑了传统作品中作者和作品、作品和现实、作者和现实等之间的关系,它往往是解构的和怀疑主义的。《永安镇故事集》解构掉了作者,解构掉了它的深度 ,它为我们分析了一个经典病例——那位迷恋自己的叙事主题“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的编剧。我们通过他的爱好,他在独特时代所接受的熏陶比如契诃夫的影响,以及他曾经的经验等方面,看到他的思想是如何被结构出来的。这部电影富有幽默感地将电影和电影创作者们拆解得七零八落而又依此构建出了一部完整的电影,可以说非常奇妙,非常成功。《永安镇故事集》的剧本其实并非完全依靠逻辑理性和想象力,它也有充分的经验素材作为依据。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再现了2020年12月魏书钧在湖南资兴拍摄本片时的经验,当时的确也发生了本片中推翻重来的事件,虽然电影做了虚构和深化的处理。因此本片和《野马分鬃》一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传性。最近,另外一部具有自传性的元电影《不虚此行》(刘伽茵导演)也将在同一个时间公映,这部影片也反思和复现了导演自己这些年创作的困境和精神历程。同时有两部元电影在中国的院线上映,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们的上映意味着完熟电影时代的形成 ,在这样的时代里,电影的地位已经变得不同。所谓完熟电影时代,不仅仅指人们已经看了足够多的电影,熟悉电影史,熟悉电影典故和文本交互;也不仅仅指他们的生命时间与广义上的电影有了更多的重合、我们日常更多地在通过广义电影的形式进行沟通……它还在于我们已经熟悉了影片的文化机制,从电影技术、片场的生产运作到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它还意味着在当下,技术和媒体的发展带给我们的“自我影像化运动”(想一想私影像的卷土重来,想一想抖音和民间带货者的社会表演)已经席卷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重建了我们生活 的组织形式和感受模式;也在于当下一切电影形式似乎都被穷尽之后,人们重新思考电影的可能性,包括重新思考新技术的使用,重新思考电影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其实已经处于一个剧烈的电影反思和新的电影本体论时代,它构建了我们时代的 一个新的哲学体系和新的时代精神。《永安镇故事集》的产生有创作者本来的生活线索,也有完熟电影时代的宏观背景。这部影片虽然充满了自我指涉,充满了电影本体讨论,但它没有游离于历史时间之外,它具有明显的当下性和当地化特征。创作者也许无意去想象和诉说它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但他的作品仍然是时代精神的化身。▼▼▼
扫描二维码关注《电影》
微信号 : dianying2001
新浪微博:电影杂志MOVIE
点“在看”给电影君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