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CSC2023|吴以岭教授:破解微血管病变国际难题,络病理论创新转化谱写中医药现代化新篇章

CSC2023|吴以岭教授:破解微血管病变国际难题,络病理论创新转化谱写中医药现代化新篇章

公众号新闻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多年来排在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近30年,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其中,微血管病变是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导致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所在,也是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未突破的难题。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现场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2023年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年会”在武汉盛大召开。在大会主旨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以岭教授以“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为主题,分享了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系列机制研究,全面阐明了血管病变的发病规律。吴以岭教授指出通络药物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通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系列研究成果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重大突破。


吴以岭教授


四十余年潜心研究,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


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经历由还原论向整体论的回归。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讲,“中医的现代化可能引起医学的革命,而医学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个科学的革命”。吴以岭教授指出,新的历史机遇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吴以岭教授介绍,络病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络病最早见于《内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形成历经了三次较大的发展,然而始终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络病学的传承创新研究,也成为历史留给当代的重大课题。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吴以岭教授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系统开展络病学研究。由吴以岭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的两项国家973项目研究,联合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专家形成围绕防治血管病变研究的科研团队,在理论创新、机制研究、临床疗效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在理论创新方面,系统构建“络病证治”,形成了围绕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和围绕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气络学说”两大学科分支方向先后出版《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为络病学科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临床实践方面,创建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区域诊疗中心,深入开展络病代表性疾病临床证治规律研究,为新药转化奠定了扎实的临床基础。


在新药转化方面,开展有效组方创新中药转化研究,形成围绕创新中药研发关键技术环节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系列研发平台,打造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创新中药评价证据链。


目前,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创新专利新药有14个,其中10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个列入专家共识、诊疗指南、高校教材,全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相关研究荣获得6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大奖。


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


中医的整体观认为,血液在脉络中运行要受到“营卫之气”的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吴以岭教授团队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系统揭示了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提出调营卫气血用药规律。


基于中西医解剖和功能认识,提出“孙络-微血管”概念,成为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科研团队对项目中3.3万余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微血管病变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以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核心和启动因素,血液成分和神经体液共同参与,脏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损伤,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而通络干预可使复杂网络关联节点趋于正常,在保护微血管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更明显。



大量研究揭示通络干预保护内皮细胞关键分子及信号的复杂网络,并由此得出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核心机制。973项目专家组验收评价指出:该项目“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理论指导实践,通络药物系列循证研究解决临床难题


理论和机制明确后,临床是否有效,就需要循证医学研究的证实。吴以岭教授团队采用国际公认标准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方法评价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通络药物的临床价值,为解决临床治疗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所有研究均由国内权威医院、权威专家牵头,质量检测委员会全程监督,保障结果客观权威。


三重保护,通心络系统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通心络胶囊是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代表性通络中药,具有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的三重作用,可降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易损斑块、解除血管痉挛、保护微小血管,是我国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用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主持开展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简称CAPITAL研究)显示,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中,在现代常规抗A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可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首次发作时间,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5%,且安全性良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的一项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研究(ENLEAT试验)显示,患者行PCI手术前及手术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明显降低ST段抬高幅度,加速ST段回落速度,降低心电图无复流发生率达36.6%(34.26% vs. 54.05%,P=0.0031),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为进一步研究通心络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长期预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杨跃进教授团队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研究结果表示,在STEMI指南推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改善中国STEMI患者30天和1年的临床预后,特别是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而且并不增加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该研究于2023年10月刊登在世界级医学顶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



在脑血管病领域,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等专家开展通心络胶囊治疗2007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TISS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改善神经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卒中患者带来更多治疗获益。该研究结果也于日前在加拿大举办的世界卒中大会(WSC)上重磅发布。


基于强有力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和充分的循证证据,通心络胶囊先后获《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27部国家级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共识推荐。


快慢兼治,参松养心治疗心律失常循证充分


参松养心胶囊是我国最早开展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研究的中成药,既可以抑制心脏多离子通道,又兼具非离子通道调节作用,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具有“整合调节、快慢兼治”的作用优势,开辟了从“抗律”到“调律”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新途径。


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西药或安慰剂对照、多中心治疗心律失常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纳入1476例心律失常患者。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的总有效率优于美西律;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平均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7.15次/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牵头30家三甲医院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参松养心胶囊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室性早搏,还能改善心功能,为室早伴心功能不全这一国际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药物。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能够减少室性早搏,同时提高心室率,改善临床症状。


日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研究)在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最新科学研究专场公布。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风险,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系列循证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先后被列入《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等多部指南、共识和教材。


标本兼治,芪苈强心显著提高心衰临床治疗效果


芪苈强心胶囊是我国首个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的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的专利中成药,不仅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作用,还能够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方位的治疗优势。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牵头完成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证实:在国际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芪苈强心胶囊,可使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低超过30%的患者比例较安慰剂组增加16%,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同时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两组在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并无显著差别。



这研究于2013年发表在国际循环顶尖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编辑部配发的评论文章《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称:“这项富有前景的研究已经打开了一扇如何利用最新科技研究传统中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协同作用的大门,这是一个挑战,对此我们应该热烈拥抱。”该研究还被评为该杂志年度学术亮点:“该研究证实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可靠的疗效,与西医联合治疗获得协同效应,使心力衰竭患者获得显著的疗效。”


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李新立教授在HOT LINE-2专场汇报了“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衰标准治疗,可显著减少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心衰恶化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为改善慢性心衰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策略。


芪苈强心胶囊被列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防治专家建议》等多部指南、共识。


总结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大会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在点评中表示,吴以岭教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系统构建络病理论。经过40余年的不断研究,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出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创新专利中药,为解决临床难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大量循证研究的支持下,通络药物被写入指南,纳入教材,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推动了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典范。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2023年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年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推进新型工业化厅局专稿 | 辽宁:以新型工业化新成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AHA 2023|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中,炎症或较LDL-C可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英国学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人类未来新篇章《花尾渡》(小说) 第二十一章 银盒里的三张名片赋能、盘活传统病理检验市场,数智病理业务普遍翻番,病理行业起飞了?陈竺:谱写新时代欧美同学会民间外交新篇章柏林胜利纪念柱与长沙红辣椒关怀敏教授:CTS-AMI研究证实通心络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树立典范诺奖科学家、脑健康专家齐聚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商破解脑科学基础与临床转化难题【2023湾区脑科学产业创新与合作大会】高质量发展在申城·静安区丨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世界“读懂”中国——欧美同学会谱写新时代民间外交新篇章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返京途中在山东枣庄考察MULTISTARS AMI试验显示,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即时与分期血运重建同样有效和安全CSC 2023心血管代谢论坛丨聚焦心血管代谢前沿热点,探索GLP-1RA临床合理应用CSRD 2023|田庄教授:畅谈心血管罕见病诊疗现状,共同推动罕见病学科建设及发展编织“横向”质控网络,促进均质化质量提升——北京市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发起成立“中国心血管病质控中心联盟”病理诊断步入高阶智能时代,透彻未来发布病理大模型晚讯 |上海九院团队破解试管婴儿国际难题、新元素医药获超6亿元D轮融资AHA中国之声|QFR是STEMI患者PPCI后微血管阻塞的重要预测指标Remembering Mother - A Life that is worth remembering任正非:华为在理论创新上没贡献,为人类服务就得多做点庆祝建会110周年丨江苏省欧美同学会:凝聚共识 发挥作用 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务院同意北京启动:搭建中医药国际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中医药线上交易平台。美国永久邮票上的中国女人破解ROS1阳性NSCLC脑转移难题,靶向治疗和放疗不可或缺2023年上海“国际法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生学术论坛 暨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博士生论坛顺利举行从人工智能时代的“剩余价值”,看“理论创新”的迫切性聚焦丨张东刚:坚持“两个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酒前新增流产性心梗,微血管病变成分期标准!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提出急性心梗分期中医药重要突破!Science子刊:首次使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的治疗原理攻克国际难题!我国成功自主研制→防控心血管病,他汀仍是基石!陈桢玥教授解读ESC降脂热点 | ESC 2023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