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马斯克,一个拒绝内耗的行动力狂公众号新闻2023-11-13 12:11这个时代,你可能很难找到一个和马斯克类似的人,他的商业版图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他的一举一动时刻暴露在媒体之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乐于展示这些面向。因此在公众看来,马斯克虽然特别,但并不神秘。近日,著名产品人、商业研究者梁宁分享了她所理解的《埃隆·马斯克传》,在她看来,这本书的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讲述马斯克本人,而是他和他身边的人所折射出的行动力和生命力。在人人追求稳定的年代,为什么马斯克这群人仍然一次次选择突破自我,尝试冒险?他们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能量,他们身上又有哪些共通之处?作者|梁宁本文为混沌读书栏目,为混沌学园和中信出版社联合出品,文末混沌君送出3本书。硅谷版《水浒传》《埃隆·马斯克传》这是我近两年来读过的最带劲的一本书。它就像是上我中学的时候读武侠小说,一群顶尖高手去迎战顶尖敌人,呈现出充满生命力的状态——跌倒,被打得满嘴血,再爬起来打倒对手。我是学计算机的工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是有差别的,《流浪地球2》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检验标尺。有段时间我见人就问“你喜欢这个电影么”,大概问了 100 多人,最后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文科生不喜欢,理科生也不喜欢,但是工科生爱死了。这本书也绝对是长在工科生或工程师审美点上的一本书。对于这本书大家容易有一个误解——单纯把这本书看作是埃隆·马斯克的个人传记,所以很多人认为没什么可看的,因为马斯克其实是一位个人信息过度曝光的人。首先他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CEO,新闻里有关于他公司业务无数的解读。其次他有很多花边新闻,无数八卦。他自己热爱发 Twitter,尤其在收购Twitter 之后更是发推频率高涨。所以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书没必要看,关于他的一切好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但这本书,你不能把当它是一个人的故事,其实它有一点像《水浒传》,是在讲一群产业英雄的群像。马斯克用行动力将世界甩在身后这本书的很多内容我都想谈,比如行动力、学习曲线、能力圈、马斯克的生命和生意等等。但如果说给我 20 分钟的时间只谈一个点,那我最想谈的就是行动力。如果让我只用一个点去判断一个人,那就是行动力。因为其他信息一切都可以伪装,你的着装、谈吐、PPT……但行动力不能伪装。行动力不是认知,也不是能力,不是指当一个人被逼急了而临时爆发的状态,而是一种持续的生命状态。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一群人彪悍生猛的行动力,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下。最近几年我身边很多原来是很牛的朋友,鲜衣怒马,少年英雄,现在很多都萎靡、没有安全感,颓废和哼哼唧唧。在这种时候,你能够在这本书里看到一群人,给你呈现出一种非常生猛的生命力,是很振奋人心的。马斯克决定说要造火箭,原因是我要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人类要到火星上生存,那当然得有火箭把人送上去,所以我要造火箭。那接下来呢?原本的计划是先买一个二手火箭,结果去了俄罗斯发现人家坐地起价,买不起。马斯克二话不说,马上开始分解这个事,火箭的本质就金属和燃料这两样组成,这两种物质都不贵,为什么火箭卖这么贵?我是不是可以自己造?所有人都告诉马斯克“你疯了”,但是马斯克根本不在意,立刻开始找人。找到了他的第一个核心员工——穆勒。书里描绘的马斯克第一次见穆勒那个场景我特别喜欢——马斯克走进车间寻找穆勒,而穆勒当时正在肩膀上扛着一个 80 磅重的发动机,试图把它固定在一个框架上。这时候马斯克就走过去跟他说话,这哥们就一边肩膀上扛着 80 磅的发动机,一边回答马斯克的问题,直到回答到第三个才觉得自己得把这个 80 磅的东西放下来,认真跟马斯克说句话。这整个场景非常的工程师。马斯克就约穆勒下个星期再见个面详细聊聊,穆勒一开始没有同意,理由是下个星期要看他超级碗,他刚买了一个大电视邀请朋友们一起来看比赛。而马斯克完全不管这些,硬要见面,于是那晚马斯克就和穆勒以及几个工程师朋友在家里看比赛。其实他们最后只看了一轮进攻,后面就全程在讨论如何打造运载火箭了。因为对一群工程师来讲。造火箭比看比赛有意思多了。再后来,书里讲到他们要找火箭试射场地。在美国本来有一个合适场地,但是要等待一段时间,而马斯克的特性是他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于是他就另寻他处,在接近赤道的地方找到了夸贾林岛。在这段故事里有一句描述非常打动我,马斯克说,我们当时要载的那个卫星很大,所以我们要在赤道附近发射,因为在那里会有更快的自转速度,能够提供发射所需的额外推力。这句话也是完全长在工科生的审美点上,我们天天坐在地球上,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使用地球自转的力量,让其为我所用。随后这群工程师就去到了夸贾林岛上,在夸贾林岛干了整整四年,这期间火箭发射失败三次,第四次才成功。在这四年里大家经常会为了取到一个小的零件,从洛杉矶起飞,飞到夸贾林岛,花费往返 40 个小时。不睡觉、全情投入地然后去做一件事,都是为了一次三分钟的火箭试射。他们在岛上生活条件非常糟糕,在拖车上办公、睡觉。在社交网络上大家经常会抨击996,抨击强迫员工加班的无良资本家,但是你会看到书里描述的这伙工程师,何止996,这伙人简直是疯了一样的在工作。书里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个波音的工程师在参观了SpaceX之后,完全被这里热烈的工作氛围所感染,就直接找到马斯克说想为他工作。有一句话他说的特别动人——他渴望和马斯克一样的工作量。作为普通人,我觉得大部分人所追求的只是希望自己过得容易。但在这个时候,你发现有一群人选择的是困难模式。不要容易,要去挑战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去挑战无穷的失败,艰苦的生活,哪怕会被没有尊重地谩骂。这是一种怎样的行动力啊!从结果上来看,截止到他们火箭发射成功的时候,SpaceX公司有 500 个人。这非常令人赞叹,因为在马斯克在6年前引进SpaceX那位女性总裁的时候,公司一共只有 7 个人。一个7人小公司,也好意思任命一个人叫副总裁,还敢去找NASA谈业务,接着扩张到有 500 人。而波音公司同类的部门有5万人,存在着整整100 倍的人力差。而当他们同样接到了NASA一个任务, SpaceX已经完成任务把负载送到了空间站,而波音公司还没有完成前期准备中看似很高端的实验。我们就更不用多说埃隆·马斯克这个人的行动力了,在 2003 年到 2023 年的 20 年时间里,有关于我们这个星球、人类生存的若干重大问题,都因为马斯克的一己之力而产生了进化。交通能源、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支付、卫星通讯等等,这些基础的问题都因为马斯克和他的伙伴,使人类的能力产生了进化。这是一种何等的行动力?他一个人的行动力可以说是其他人或者组织的一百倍。我们在看一个人的时候,看他有没有行动力才是重要的。对一个没有行动力的人,不要心怀侥幸,不要觉得他只是不会而已,他会了就有行动力了。行动力是一个人的自我品性,是一个人的习惯。任何一个人的宿命,一个企业、组织的宿命,其实都是被自己的行动力所塑造的。更多关于马斯克的精彩内容,以下课程扫码免费听!超强行动力从何而来?为什么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有如此强大的行动力?通过我对《埃隆·马斯克传》的阅读,我认为有四点。第一点就是「意愿」,发自内心对某件事情的意愿性。马斯克为什么永不止歇?传记作者艾萨克森本人,他都在书中一次又一次写到,如果马斯克在此刻选择退休,他就是人生赢家,可以站在事业巅峰,但他没有,他继续向前。为什么?因为他的使命感。从人生第一天,他获得了「埃隆」这个名字。「埃隆」来自于《火星计划》这本科幻小说,这个小说里的火星殖民地执政官名字就叫埃隆。所以他生来就被他的名字潜移默化植入了「火星」这样一个概念。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而言,马斯克的一系列成就中,你只要参与其中的一项,就已经是人生的闪耀时刻了。但是对于他来讲不是的,马斯克的人生是星辰大海,不但要抵达火星,还要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那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普通人看来是辉煌的成就,在马斯克来看只是序章。他有超级的意愿和使命,拼命做而且永不停歇。我相信大家在看《马斯克传》的时候,会再三的震惊,为什么马斯克总是能够找到这么拼命的工程师跟他一起玩命,疯了一样的工作?但对于工程师而言,如果我有机会亲手把我想象的东西实现,为此我忍受了疲劳,忍受了恶劣的生存条件,忍受了老板恶劣的态度,但是我有内在的生命乐趣在其中,所以这是一个超级的意愿型。第二点是「知道怎么干」。比如在马斯克决定造火箭的时候,NASA的火星计划其实已经中断了。当马斯克决定做电动车的时候,其实整个汽车市场对电动车这件事情已经判死刑了。在这种时候如果他说“我知道怎么干”是没有用的,因为前人的经验都失败了,所以这时候马斯克就谈到了第一性原理,这个也是我们如此推崇马斯克的一个原因。就像我说的,他以一己之力,不但撬动了世界的改变,带动了人类的进化,而且启发了我们重新思考一件事情的本质和表象。比如说火箭,它不过就是金属和燃料,为什么要这么贵?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构金属,重新选燃料,然后用其他的方式降低成本,打造新的运载工具。卫星其实也是这样的,马斯克说我要往太空中发4万颗卫星,所有人一听都觉得他疯了,但是他计算下来,如果卫星成本降 10 倍这事就就可以。降 10 倍成本,现在团队的人做不到,那就开掉,换成一帮 SpaceX的人,但这伙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从来没有造过卫星。在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就像美团王兴经常讲那句话,“我不会,但我可以学”。在这时候“知道怎么干”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我能够知道从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角度上该怎么做。马斯克说他唯一臣服的就是物理学定理,除了物理学没有任何事情让他臣服。只要不挑战物理学,除此之外的一切规则皆可挑战。第三点是「不内耗」,这一点其实很难。如何治愈精神内耗也是这两年的一个网络热词。我发现这两年身边很多好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活得像条狗一样。充满了自我的质疑,对外界的怀疑,非常纠结,做一件事情畏首畏尾,这就是在内耗。但我发现在这本书里,马斯克神经病过、抽风过、哭过、崩溃过,但他没有精神内耗,他始终都是Move on。因为唯有这种强烈的外界压力,可以对抗他的内在压力。我就会反思为什么我们会内耗,而马斯克和他的团队都不内耗?他们就是一往无前、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遇佛杀佛、遇神杀神。第一,他的目标非常清晰,这点其实是一个工程师和一个商人的区别。人做一件事一般会有三个目标,为了「做成」,为了「赚钱」,为了「让自己的体验最大化」。当然可能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同时会有三种目标杂融,但是有的人做事的目标就是为了挣钱,为了挣更多的钱。所有的事对他来讲都只是挣钱的工具。但是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不是这样的,对工程师来说,最大的成就是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我能解决,我们是为解决难题而生的。你会发现马斯克的目标极其清晰,他有一种那种敌强愈强的劲头。我的敌人清晰了,我要解决的困难清晰了,我就要解决它。他的终极目标是要去火星,所以他所有的动力都是为这做成一件事。不内耗的第二个原因是过程清晰。马斯克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可以最大化地让整个事情的过程清晰。比如说马斯克发射火箭时,他是把每一个零件全部编号,对应到具体的人负责。最后火箭炸了,回收所有零件就可以清晰看到哪个零件出问题,然后直接定位到具体是哪个人的问题,应该由谁负责。所以马斯克不怕错误,怕的是过程不清晰。只要过程清晰,就可以优化。我们之所以会存在大量内耗,就是因为内在有大量的模糊地带。如果你不能直视它,它就永远存在,马斯克就追求目标清晰,过程清晰,不断地展开细化过程,把每个环节变得可控。所以他不需要内耗,因为他把每一细节全都梳理清楚了,这就是工程师的特点。比如说他第三次火箭失败,是因为风险清单里的第 11 项风险。失败后锁定到这一项风险,那把这项打勾以后注意就好了。对马斯克而言,发射火箭这个过程中就是不断去清晰,去获得反馈,然后在反馈中迭代,明确自己是在前进过程中。所以内在的评估尺度更重要。原来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风险,但是现在我的风险清单已经非常清晰,已经知道如何逐项排查,已经知道所有的零部件到底归谁来负责,出了任何一件事情,我都知道如何改进。从完全不知道到完全掌控,这是马斯克的学习过程。外界只能从一个显而易见的信号中识别你是不是成功了——如果你发射成功了,OK,你赢了;没发射成功,你就是个loser。外界的评价就是如此浅薄。第四点是处理挫折的能力,因为我们可以看到马斯克这个人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里,他做了如此多的事情。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做事越大,委屈越大,他势必是这个地球上承受挫折和失败最多的人之一。我们的文化非常在意外界评价,所以我们非常害怕面对失败。普通人为什么没有行动力,而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有超级行动力?可能我们有意愿,也知道该怎么干的。但是我们太精神内耗,无法处理挫折。更多梁宁老师的精彩分析,以下课程扫码免费听!失败是一个人的竞争壁垒通过《埃隆·马斯克》这本书,我们一定要看到是什么呢?失败才是你的真学费,失败才是竞争壁垒。刚才说马斯克发射火箭,把过程中的一切细节打开,他的第二次火箭发射失败,是因为海风中的盐分把一个螺圈腐蚀掉了。他说如果谁要获得最多的失败经验,就跑到赤道上去发火箭吧。过去这 20 年,我有无数朋友创业,我也见过无数的创业者,很多人可以一直走下去,而更多人到一个点就停下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交不起学费了,因为他的心理能量已经无法再承受失败了,不能够再承受未知了,所以他的创业之路就到此为止了。马斯克为什么可以带领一个500 人的团队造火箭,就是因为他说我们尽快地做出来,然后把它炸掉,看它的极限在哪里,下一版我们就可以去迭代。我第一次看到这一段描述的时候,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就是:他疯了吗?但是再看一次的时候就会想说,SpaceX是500 人,炸掉一堆钢,获得了数据和优化的方案;波音5万人,读paper、开会,停留在原地讨论。SpaceX炸掉了火箭,获得了反馈,其实节省的是组织成本。但是我们大部分的企业里,大家会认为企业养着一堆人天天在开会,每个月企业在正常发工资,是一个正常的事情。但如果说一个企业把一堆材料给炸了,这个才是错误的事情。对于浪费组织成本,大家不以为然。但是消耗一些实验成本、求证成本,大家会认为这个是风险、是失败。所以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企业价值观和行动力。很多人说我知道了那么多的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么一生?问题在于不是你知道多少道理,而在于你做了多少行动。他们用这种生猛的行动力和生命力,在短短 20 年的时间,在我们这颗小小的星球上,在如此多的领域——汽车、能源、卫星通讯、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等都发生了产业底层的变化。商业的浅薄之处在于什么呢?在于这个世界不是由生意构成的,这个世界是由生命构成的。生意有大有小,每一种生命的特性都是被许可和被尊重的。你可以寻求一种安稳的生活,看各种伟人顶天立地,在他们的庇佑之下过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生命我觉得没有问题。世界本来就是因为多样性才有意义。但埃隆·马斯克无疑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值得我们在各自疲惫不堪或者摇摇晃晃的生活里,看到有一个人、有一群人,在如此生猛地活着,也是一件挺快慰的事情。至于每个人能否从中获得别处不能获得的能量,就靠各人的缘法了。读完这篇文章,你对马斯克和第一性原理有什么理解?请在评论区留言,混沌君在评论区随机挑选三位同学送一本《埃隆·马斯克传》。著名传记作家艾萨克森深度跟访马斯克两年,参加他大大小小的会议,与他一起走访工厂,深度采访了他本人,以及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前妻和对手,揭开了马斯克的神秘面纱。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