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亿美元合作资金,多家药企看重,这家Biotech有何过人之处?
2022年,全球共有5款双特异性抗体(以下简称“双抗”)药物上市,超过了过去12年的总和。
根据弗罗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双抗行业市场规模25亿美元,2024—2030年行业增速预计29.3%。未来3—5年,双抗药物或将进入上市井喷期。
Affibody Medical AB(以下简称Affibody)正是一家重点研发新型双抗药物的生物制药企业。公司于1998年成立,是帕特丽夏工业(Patricia Industries)的控股子公司。基于专有的Affibody®分子和Albumod™技术平台,Affibody布局了多条管线,Izokibep是其主要候选药物。
而凭借其创新型在研管线,Affibody与多家生物制药企业达成了合作。
2020年5月,Affibody与创响生物就Izokibep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Affibody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首付、最高2.15亿美元的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创响生物获得Izokibep在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以及在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进行临床开发的权利。
2023年3月,Affibody与意大利生物公司Chiesi签署了合作许可协议。Chiesi向Affibody提供高达6.37亿美元投资,以使用Affibody专有技术开发和销售呼吸系统疾病吸入性创新疗法。
独创Albumod™平台,Affibody®皮下制剂每注射剂量提高10倍
亲和体(affibody)分子是一种衍生于葡萄球菌A蛋白(SPA)B结构域的人工蛋白质分子,分子质量约为6.5 ku。affibody螺旋结构中的13个特定位点可被随机突变,形成理论上可与任何靶蛋白分子结合的affibody文库,筛选该文库可获得能与某一靶蛋白分子高特异性结合的affibody。
affibody与靶蛋白分子的结合特性与抗体相似,但与抗体相比,它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如通过体外筛选即可获得,以化学合成方法或原核表达即可大量制备;分子质量小、在生物体内组织穿透性强、血浆清除率高,理化稳定性好;可通过交联或融合表达与标记分子(如荧光蛋白、生物素等)结合而不影响其与靶蛋白分子的结合能力。
因此,affibody特别适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和体内分子成像诊断。
基于affibody的优势,Affibody研发了一种新型抗体模拟物——Affibody®分子,其特性优于单克隆抗体(mAb)和抗体片段。它积仅为6kDa,具有惰性形式(无Fc片段),且可特异性捆绑大量靶蛋白。同时,它固有的亲和体特性使得其可以通过多特异性构建体来成药,其候选药物将可能具备更好的疗效。
目前,Affibody®已获得了30多项专利保护,并已在欧盟、英国、瑞士、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成功注册。
尽管与传统抗体相比,Affibody®具备多种优势,但其本身仍有缺点。因其分子量小且无Fc片段,Affibody®易被肾小球滤过并通过肾脏排泄,并且无FcRn的再循环作用,易被靶细胞溶酶体降解,这些特征导致其半衰期较短(通常仅2小时)。
针对这一弊端,Affibody创建Albumod™平台,该平台由超过一百亿个Affibody®分子组成,这些分子都具有独特的结合位点,可与特定靶点结合。利用Albumod™技术,Affibody将Affibody®与血清白蛋白结合,提升它的分子量并借助FcRn的再循环作用,将其半衰期延长,从而达到和抗体药物类似的用药周期。
Affibody的研究证明,小体积的Affibody®分子可制成理想的皮下制剂,每次注射体积的剂量比mAb高10倍。另外,因为分子的小尺寸及其稳定性优势,Affibody®也可以通过吸入等其他途径给药。
核心管线进入临床3期,脓肿和炎性结节100%减少率高达33%
目前,Affibody临床上布局了多条管线,而Izokibep是其重点候选药物。
Izokibep由Affibody与创响生物以及抗体药物开发商Acelyrin共同开发,是一种新型双特异性融合蛋白药物,可有效靶向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血清白蛋白,有类似抗体的半衰期,并可能随白蛋白在病灶富集。此外,它的分子量(18kDa)约是传统抗体的1/8,对IL-17A的表观亲和力是典型IL-17A抗体的约1000倍。
因此,Izokibep皮下注射能达到一般抗体药物需要静脉注射才能达到的药物吸收水平。此外,更小的分子量使其能够更好地到达传统抗体无法到达的目标组织,如皮肤、关节以及眼睛等,进而可产生更好的药物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Izokibep在大肠杆菌系统中生产,据Affibody估算,在量产阶段,其单位剂量的生产成本可能小于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生产的典型抗体药物。
截至目前,Izokibep已在临床试验中被用于多种适应症,包括化脓性汗腺炎(HS)、银屑病关节炎(PsA)、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以及葡萄膜炎(Uveitis)。
Izokibep 的I期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接受Izokibep治疗的健康志愿者和PsA患者中没有发现任何安全问题,所有PsA患者服用一剂后均见效迅速,接受多剂治疗的患者疗效进一步改善。
其临床结果证明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安全性与抗IL-17A类药物一致。目前,已有近500名患者接受了Izokibep的治疗,其中大多数患者用药已超过三年多。
今年3月,创响生物在美国皮肤病学会(AAD)年会发表了Izokibep 在治疗中重度HS的临床IIb/III期研究数据。该研究在美国9个中心共纳入了30例受试者,他们接受每周160毫克的Izokibep皮下注射,并分为A(开放标签试验)和B(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两个对照组。
A组结果显示,在接受Izokibep治疗12周后,患者的HS临床反应(HiSCR)显著增高。数据显示,脓肿和炎性结节减少至少50%(HiSCR50)、75%(HiSCR75)、90%(HiSCR90)、100%(HiSCR10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1%、57%、38%、33%,目前尚未有其他药物在这个治疗时间段内达到如此良好的疗效。
此研究的临床安全数据与之前的Izokibep研究和整个IL-17A拮抗剂类药物的安全性特征一致,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局部轻度至中度注射部位反应(ISRs)。并且研究中没有发生念珠菌感染,也没有证据显示治疗后感染风险增加。
目前,Affibody与创响生物以及Acelyrin在HS、PsA和Uveitis中继续评估Izokibep,预计于2024年第一季度获得PsA IIb/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数据。
300余款在研药物,
超30家企业撬动百亿级双抗市场
我国双抗药物开发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势头高涨。随着国内企业双抗技术平台日益成熟,未来,获批双抗药物种类将不断增多,我国双抗市场也将高速扩张。
根据西南证券发布的《创新药专题——双抗潮头,倍道而进》报告,2030年我国双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8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1.7%。目前,国内已经有超30家生物医药企业布局双抗药物管线,共有300余款双抗在研药物,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近100款。
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双抗药物有3款,分别是安进的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罗氏的艾美赛珠单抗(Emicizumab)以及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其中,卡度尼利单抗是首个完全由中国创新生物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肿瘤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双抗。
而国内双抗企业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阶段。根据智慧芽全球新药情报库数据,目前,国内有193款双抗获批临床试验,其中,有17款双抗药物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包括康方生物的AK112、康宁杰瑞的KN046、百济神州的ZW25以及智翔金泰的GR1801等。
此外,信达生物、泽璟生物、友芝友生物、四川百利等企业的关键双抗管线也都推进到II期临床阶段;翰雄生物、绿竹生物、盛禾生物等创新公司也都布局了双抗赛道,在研管线已推进到I期临床试验。
从国内双抗开发的适应症领域来看,肿瘤适应症占比超90%,而肺癌是企业研发的首选,其次是淋巴瘤、胃癌、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此外,双抗开发还涉足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罕见病等领域。
在即将开启的双抗黄金时代,众多创新药企纷纷入局,未来,我们或将看到更多双抗药物诞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