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煲汤比写诗重要
王朔有一封《致女儿书》,至今仍然记得里面的一句劝告:“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腰和胸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每次读到,都想给自己好好煨上一锅热汤,当然,也都付出了实践。久而久之,对煲汤有了一套自己的章法。
首先,一定要用砂锅,这是煲出治愈感的关键;其次,最好选择一个气温骤降的日子,这能让一锅汤的好喝程度呈直线上升;最后,最最重要的是简答易操作。集结以上几点,“板扎的菌”这种菌子合集堪称人均必备。
一份菌子汤包合集,集结脆口有嚼头的羊肚菌、清爽的竹荪、鲜香浓郁的虎掌菌……统统下锅“咕嘟咕嘟”地炖上大半个小时,就能拥有交织重叠的各种菌鲜——温暖、满足、不油腻。
↑ 晚来风急,且饮菌汤 ↑
云南九种菌子煲汤合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汤为先。”毋庸置疑,煲汤是件幸福的事儿,尤其是几乎不怎么需要技巧的菌汤——拆料,清洗,下锅,加盐或者不加盐都可,就那么咕嘟着,菌香便慢慢氤氲在整个屋子。
《吕氏春秋·本味篇》写“煨汤”的真谛:“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Q软弹牙的鹿茸菌、提味增香的虫草花、嚼劲儿十足的北风菌......不同的菌子在锅里上下翻腾,历经数次沸腾转变,各色菌香皆融为一炉,精炼出的一锅鲜,怎能不让人痴迷。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老鸭雁来蕈:板栗壳烧旺,干辣椒炸香,再加入嫩姜片,激出雁来蕈的奇鲜。材质上的大荤大素,激发出滋味上的大开大合。
但一锅好喝的菌汤却也不是随便就能煮出来的。前些日子因为惦念着菌汤滋味,随便买了些干菌下锅煮,怎么倒腾都不对味,不是香味出不来就是出来的菌味混杂,有时候甚至还带着点土腥气儿。
熟悉云南烹饪的厨师深知煲一锅好菌汤的门道。先是菌与菌的搭配上,每种菌子都有自己的脾气,一锅菌汤用多少种菌子,哪几种菌子,须得老道的大厨才能一应权衡。比如干巴菌,炒起来相当鲜香,但是久煮就会出现木屑一样的口感,美味尽失;有些菌子则会越煮越稠,黏糊糊的,让蒸锅汤都失去清透感。
云南是菌菇的天堂,据统计,云南全省境内有126左右的县城出产菌子,可食用的菌类占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多达约250种。
而适合煮汤的,比如在国外与松露齐名的羊肚菌,又叫“草笠竹”,拥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尤其喜欢在发生过山火的土壤上冒头,长出满是褶皱颇似牛羊网胃的菌帽。看起来不起眼,却颇为珍贵,也因此跻身满汉全席的“草八珍”之列。不论是小火慢炖,还是作为增鲜配料,总能激发出一抹浓鲜。
以“异状、奇香”出名的虎掌菌,肉质肥厚,长相霸道,香气更是霸道。新鲜的虎掌菌带有着淡淡木香,干菌则香气更甚,不管烹煮什么,只要加一点,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再如竹荪,公认的“菌中皇后”。自带洁白纱裙的竹荪味道脆爽鲜嫩,煮进汤锅里会迅速饱满起来,带来清脆脆的口感。姬松茸则出了名的鲜味十足,炖煮时还能释放出亮澄澄的色泽,让整锅汤都变得透亮。
竹荪,公认的菌汤灵魂
而后还得遵从一定的调配比例,主角与配角搭配,才能让鲜香一层层释放出来。这也只有在熟悉云南菌子烹饪的大厨师傅多年的煲汤功底之下,几经调试,才能平衡出一锅香气浓郁的“板扎的菌”。
由数位大厨精心调配的“菌汤合集”,一次集结九种菌子,延续独特迷人的香气:浓香虎掌菌配着鲜香姬茸菌,Q爽弹牙的鹿茸菇组合鲜嫩爽滑的油鸡菌,当然还有不可少的清脆竹荪、有嚼头的北风菌、红亮亮的虫草花,9种菌子,分毫相协,轻松慢炖出一锅色彩分明、菌汤清亮的鲜菌汤。
会吃菌的人都懂,单就羊肚菌、虎掌菌要寻到核心产区的就不容易。今年,一如往年,为了保证地道的云南山珍风味,菌汤合集我们依然只选择云南核心产区高品质菌子,炖煮时提前10分钟浸泡冲洗即可焕活干菌。
在这个口味直抵极限的时代,辣麻咸冲击着味蕾,以至于追求一口至鲜至本的暖菌汤都变成了奢望。好在,还有美味的菌。一锅菌子简单一炖,可以放鸡肉,也可以什么都不放——纯粹的鲜落了胃,喝得个浑身舒顺,全身熨帖,越咂摸越是味儿。
/ 晚来风急 且饮菌汤 /
九种云南菌子 星级主厨精选配比 山珍风味
家庭版 云南七种菌子煲汤合集
3颗大羊肚菌 泡发后煲汤
火锅季专场内 限时满¥200减¥15
三联生活市集推荐阅读
--- 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