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开元六年,十七岁的少年王维,一张琴、一支笔,游走于长安城的达官显贵之间。九月初九,他登高望乡,想念千里之外的亲人,提笔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年少时,我对重阳的印象只停留在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如今人到中年,在世事无常、生命浮沉里,我才读懂了重阳除了思乡之外的三重意义。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人的四大祭祖节日。在春秋两季,人们会修缮好宗庙,陈列好祭祀用的礼器。清明在春,人们给祖先扫墓、烧纸钱,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们在这一天的早晨,在自家门口或者村口设供桌,摆上酒菜、糕点等供品。跪拜在牌位前,烧香点烛,一方面告知今年的收成,感谢先人的恩泽。百代过客,人生逆旅,不忘家风传承与家族变迁,人生才有了方向和归处。汉末时期,曹丕在写给太尉钟繇的《九日与钟繇书》中,解释了重阳的寓意:东晋时期重阳之日,大臣谢安会来到宫里听孝武帝讲《孝经》,从此以后,重阳讲《孝经》便成了一项传统。同时,晚辈会向长辈献鞋和袜子,希望长辈们能抵御严寒,纳福迎祥。仁爱、爱心的根本是孝道,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必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缅怀过往先辈,是一种信仰,孝敬在世老人,是一种德行。哀死事生,这一生一死背后的意义,都是在于寻根守本。秋寒将至,人们趁着最后的暖意,在这气清景明之时登高游玩。万龄菊、桃花菊、木香菊、金铃菊等各种各样的菊花开得满城皆是。人们在郊外的山岗、草地设宴聚会,各地的寺院也会举行斋会,游人如织。盛景不常在,欢愉不常有,好好珍惜今朝景比什么都重要。重阳节到来,苏轼与新任黄州太守徐君猷等客人带着美酒,登上青山。当时苏轼亲朋无一字,好友避之不及,再加上自己前路未卜,多的是剪不断的愁丝。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陶渊明辞官隐居后,在某年的九月初九,因为家贫无酒,对着院子的菊花怅然感伤。恰在此时,时任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一坛菊花酒。陶渊明见之大喜,开怀畅饮,借着酒劲写下:余闲居,爱重九之名。人间有味是清欢,把目光从愁苦身上移开,就会发现眼前皆是景,日子都是诗。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中有灾祸发生。费长房说,让你的家人制作一个绛囊,里面盛放茱萸,系在手臂上,然后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桓景按照指示,携家登山,傍晚回来时,鸡犬牛羊都暴毙而死。从那以后,许多人都会在重阳节时登高饮酒,佩戴茱萸囊,庇佑自身。重阳,九九归一,万象更新,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祥日子。风轻日明之时,把灾病都写在纸鸢上,放飞后,便剪断牵线,让风把它们送到云天之外。重阳糕制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做成两只小羊,有“重阳(羊)”之义。父母会先捏一块糕点搭在儿女额头上,祝愿子女百事俱成。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说: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只要坚定地向前看,大步地往前走,更好的明天就会跟我们撞个满怀。▽
作家冯骥才说: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小时候觉得重阳节缺乏趣味,现在有了一定阅历和文化的积淀,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节日。它背后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习俗,都在告诉我们何为人,何为生活,何为人生。点个在看,在这个重阳日,祝愿大家所愿皆所得,所行皆坦途。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