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养废孩子的方法千百种,它是最诛心的一个

养废孩子的方法千百种,它是最诛心的一个

育儿

最近,一种新型的育儿方式开始流行。


比如这个,5岁儿子总打人,家长怎么教育、讲道理都没用。


孩子的爸爸,就想到了用魔法打败魔法的一招。


儿子出门玩的时候,他跟在后面用喇叭循环播放:“这个孩子老是打人,不要和他玩。”


他认为,孩子屡教不改,丢丢人就长记性了。


小学生身上也有一样的魔法套路。


孩子没写完作业出去玩,妈妈跟着用喇叭循环播放:“他没写完作业,不要跟他玩。”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方法看着很新颖,但其实和一些公众场合教育孩子的过激做法,换汤不换药。


比如孩子不听话,让他当众下跪。


孩子不写作业顶嘴,被妈妈在公交车上扒光衣服、独自乘公交。



还有孩子忘记拿听写本这样的“小事”,被家长拜托老师罚他“站在讲台前面出丑”……‍‍‍



不管是新魔法还是老方法,大概我们都以为,“出丑”会激起孩子的内疚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进而改正。


但这样真的有用吗?


羞耻感的本质:不能做自己


上面的桩桩件件,对孩子来说,确实会印象深刻,但很可惜,孩子的内疚感并不会因此加强,不断加强的只有羞耻感。


心理学家霍夫曼(Hoffman,M.)认为,内疚是一个人违反道德准则或行为危害别人后,产生良心上的反省,进而负担责任的一种体验。


而羞耻感唤起的,多是自尊心受损、自卑感扩大、沮丧无力、逃避抗拒等负面结果。


这二者全然不同。


当羞耻感超过了孩子的承受限度,他们不仅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反而会被负面感受击垮。


在父母的指责下,他们感到内疚、羞辱、难堪,却找不到方法应对,只能选择逃避,而这就是羞辱感的本质:‍‍‍‍‍‍‍


“我不能做我自己,我不能有这种感受。”


美国心理学专家贝姬·肯尼迪博士在她的著作《看见孩子》中,对羞辱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阐释。


她认为,羞辱感是一种“我的一部分自我无法与他人建立连接,没有人愿意了解和接纳那部分自我”的情绪体验。


罗纳德·波特-埃夫隆和帕特丽夏·波特-埃夫隆夫妇合著的《羞耻感》一书中,则明确指出了以下五类信号对孩子的伤害尤其严重:


(1)你不好。

(2)你不够好。

(3)你不属于这里。

(4)你不值得爱。

(5)你不应当存在。



在这些信号的影响下,孩子会不愿意在父母和其他人面前呈现自己真实的样子,因为他们的“真实”已经被父母定义为了“错误”。‍‍‍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糟糕的自己,只能躲藏起来,避免与他人接触,并且被最大的恐惧——“我是坏人,父母和其他人不愿意和我亲近,我将孤独无依”淹没。


羞耻感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羞耻感到底是怎么让情况变糟的?‍


我认为,这需要从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角度来看。‍‍


短期影响‍


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被羞耻感笼罩的孩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贝姬博士在书中用“被卡住”形容他们的状态。‍‍


因为孩子的生存依赖于依恋关系,所以在被羞耻感激发“孤独无依”的恐惧之后,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存遇到了威胁。‍


当孤独=危险时,羞耻感就成了危险的信号弹。孩子接收到信号,就会采取行动,把家长定义为错误的那部分自我隐藏起来。



换句话说,孩子会认为,假如他们继续做自己,就会遭遇非常坏的事情,必须停止(或否认)现在的做法,才能重新得到安全感。‍‍‍‍‍‍


因此,贝姬博士指出,羞耻感其实是孩子的“威胁侦测系统”的一种有益情绪——


“羞耻感是一种保护机制,把孩子‘卡’在那里,动弹不得。”‍‍‍


书中,她讲了一个姐姐藏起妹妹玩具的案例:在被父母指出问题(妹妹哭得很伤心)后,姐姐拒绝承认,也拒不道歉。


为什么?


“她不能道歉,因为她一旦这么做了,她就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做了坏事的人,就不得不去面对不受人喜爱的负面感受。”



父母总是觉得,如果孩子能真心实意地道歉并改正,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问题是,孩子的心里,道歉就意味着“被抛弃的恐惧”


所以他们才会被自己的“坏”卡在一个位置,一动不动。


这个状态下,孩子可能会木然呆滞不回话,也可能拒绝道歉顾左右而言他,还可能拒绝父母的帮助,甚至撒谎……‍‍‍‍‍


这些行为的出现,不是因为他们不知悔改,不懂羞耻,反而是因为孩子已经被羞耻感深深影响。‍‍‍‍‍


然而,无论哪种表现,只会让父母更加生气。


父母看不到孩子表象之下的羞耻感,只会觉得孩子不知悔改。


于是,父母开始失去冷静,会更加想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或者试图在孩子面前彰显权威。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战况升级”——孩子更加不愿承认自己有错,父母除了愤怒、体罚之外,束手无策。


最后,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变本加厉,家庭亲子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通过激起孩子的羞耻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这种做法用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可能非常危险。


我们已经见过,敏感冲动、自尊心初成的青春期青少年,面对父母在公共场合的步步紧逼,头脑一发热,做出了让所有人痛心的极端行为。


‍‍‍‍‍‍


长期影响


贝姬博士认为,如果羞耻感被放任,在孩子身上发酵,必然会造成长期影响。


她用一句话就让我明白了所谓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今天的许多父母已经亲身体验了这一影响结果。”


是啊,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几乎从未在意过我们小时候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鞭策下,“羞耻感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紧紧附着在不被父母接纳的那部分自我身上”。


‍‍‍‍‍‍‍‍‍‍‍‍‍‍‍


有的人小时候偷拿了家里的钱,被父母发现之后,被他们当成笑话讲给所有亲戚朋友听;‍‍‍‍‍‍‍‍‍‍‍‍‍‍‍‍


有人遇到困难哭了一鼻子,就被父母当众骂“晦气”;


有人被父母要求不能轻易表达感情,因为那叫“矫情”;


还有喜欢穿衣打扮的女孩们,爱美被定义为“臭美”,还有些父母会用更难听的词汇去形容,让人怀疑他们和自己的孩子有仇……


‍‍

在羞辱感笼罩下长大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够好(比别人丑、软弱、无能、道德败坏……),从而陷入长期的自我怀疑之中,无法积极改变自己,无法成长。‍‍‍‍‍‍‍‍‍‍‍


儿时怀疑自己,长大后就会怀疑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价值。‍‍‍‍‍‍‍‍‍‍‍‍‍‍‍‍


在羞辱感笼罩下长大的孩子,还会隐藏自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心理更加敏感、脆弱、自卑、焦虑,自卑且懦弱,也许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求治愈,也许会把自己受过的伤害延续给儿女。‍‍‍‍‍‍‍‍‍‍‍‍


儿时得不到父母的支持,长大后也不知道该如何支持自己的孩子。


‍‍‍‍‍‍‍‍‍‍‍‍‍‍‍‍‍‍‍‍‍‍‍


此外,还有一些孩子会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而对自己处处苛责,最后长成时刻紧绷、经常焦虑、完全无法接受失败的“完美主义者”;‍‍‍‍‍‍‍‍‍‍‍‍‍‍‍‍


还有些孩子则会在失败后选择躺平,一生碌碌无为,看似什么都不在意,其实还是在逃避羞耻感带来的负面感受。‍‍‍‍‍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让人悲叹的。


父母应该怎么做?


避免让孩子陷入羞耻感带来的恶性循环,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从《看见孩子》一书中总结了以下三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识别孩子的羞耻感


身为父母,一定要明确知道一点:羞耻感不在表面,而是藏在孩子的各种行为之下,并不容易识别出来。‍‍‍‍


像前文提到的犯错误的姐姐,她拒绝道歉的行为是羞耻感的典型表现。‍‍‍‍‍‍‍‍‍


从表面上看,父母会非常费解:怎么她就是不能说句“对不起”?‍‍‍


实际上,拒绝道歉正是她逃避痛苦的方式。



还有,推开父母的帮助也是羞耻感的典型表现之一。贝姬博士在书中分享了一个案例:


咨询者说自己的儿子非常倔,做不出数学题,却在家长教他的时候听都不听,还发脾气。‍‍‍‍‍‍‍‍‍‍‍‍‍‍‍‍‍


为什么孩子不让父母帮忙?孩子的顽固背后,正是羞耻感在作祟。


孩子觉得自己不会做数学题就是“不好”,所以选择关闭心门,逃避负面感受。‍‍‍‍‍‍‍‍‍‍‍‍‍


此外,还有冷漠、麻木、无视父母、经常撒谎……这些行为,都可能是孩子在羞耻感裹挟之下做出的反应。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羞耻感的来源必然也各不相同,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从共性问题中找到孩子“个性”的羞耻感来源,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减少孩子的羞耻感。


用亲密感帮孩子战胜羞耻感‍‍


察觉到孩子的羞耻感后,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一个字——“停”。‍‍‍‍‍‍‍‍‍‍‍


我们要给自己按下暂停键,不管刚刚对孩子提出了哪些要求(比如玩游乐设施、给人道歉、停止撒谎等),都先停下来,把重点转移到减轻孩子的羞耻感上来。


减轻羞耻感的基本原则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密感”,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坏,反而依然可爱、有价值。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乎他们。


‍‍


比如当孩子拒不道歉的时候,家长可以这样说:‍‍


“我知道说对不起是很难的,我也有过这种感觉”代替“你做错了,必须赶紧道歉!”


“如果你还没准备好,我先帮你说对不起”代替“你看,这么简单一句话,有什么不能说的!”


这样做,不代表要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我们可以等到孩子的羞耻感消失之后,再进行应有的教育和引导。‍‍‍‍‍‍‍‍‍‍‍‍‍


就像贝姬博士说的:“只要羞耻感依然存在,反思、领悟和成长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一定要先帮助孩子远离羞耻感,再去考虑教育的问题。


‍‍‍‍‍‍‍‍‍‍‍‍‍‍‍‍‍‍‍‍‍‍


贝姬博士在书中还提到,无论是幼稚的、拒绝道歉的5岁孩子,还是成熟的、开始撒谎的15岁孩子,都会有羞耻感,所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一定要“深入体会孩子当下的处境”。


还是引用一个书中的案例:


一名青春期女孩被学校足球队除名之后,对家里撒谎掩饰。‍‍‍‍‍‍


为什么?因为她“卡”在了被除名的羞耻感里。‍‍


这时,我们就不能再和孩子讲“说对不起很难”,而要感同身受地表示“我理解,谈论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是很难的。”


怎么讲,道理都是相通的,但难搞的青春期娃,更需要我们燃烧脑细胞、举一反三、变着花样地去理解和支持……‍‍‍‍‍


设身处地、发自内心地关心孩子的感受,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才是羞耻感和亲子冲突的解药。‍‍‍‍‍‍‍‍‍‍‍‍‍‍‍


找到自己的羞耻感并积极改变


受到羞耻感负面影响的并不只有孩子,成年人也是一样深受其害。


我们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的方式,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我们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处理冲突的方式,都与儿时所受的影响有关。


‍‍


这些年,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养育孩子,要先养育自己。‍‍‍‍‍‍‍‍‍‍‍‍


同样的道理,在知道了羞耻感的负面影响之后,我们可以试着内观自己,为下面的问题找找答案:‍‍‍‍‍‍‍‍‍‍


我的哪些表现是羞耻感带来的?

我过去(儿时)不得不学着隐藏的是哪部分自我?‍‍‍

隐藏自我的经历对现在的我有什么影响?‍‍‍

我的哪部分自我直到今天仍然需要得到认可、共情和接纳?


我一直觉得,孩子是养育的核心,但父母才是养育的主体,是有主动权和决定权的人。


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我们的感受也很重要,在陪孩子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自我疗愈和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不要担心在孩子犯错误时对他们和颜悦色会“惯坏孩子”。‍‍‍‍‍‍‍


用贝姬博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亲子冲突中关心孩子的感受。并不会强化他们的不良行为。”‍‍‍‍‍


如果说羞耻感的背后是难堪、孤独与危险,那亲密感背后就是温暖、陪伴与安全;


前者会让孩子“卡”在一处动弹不得,后者则会让孩子感到爱与自由,有更多的勇气面对问题,面对世界。‍‍‍‍‍‍‍‍‍


下面这两句话同样来自贝姬博士的《看见孩子》一书,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会把它们讲给大宝和二宝:‍‍‍


“你可以做你自己,哪怕你感到痛苦,你也仍然可以做你自己。”


“你可以跟自己在一起,我也会跟你在一起。”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贝姬·肯尼迪:《看见孩子:洞察、共情与联结》.2023-06‍‍‍‍

2.罗纳德·波特-埃夫隆,帕特丽夏·波特-埃夫隆:《羞耻感》.2018-03


川妈说说

从小,我就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除了认清事实之外,我妈一直也这样告诉我。我的成绩一直都不错,那我们那个不大的地方,我妈的朋友同事都知道,他们会当面夸我,表达羡慕。我妈总是忙着否认:没有没有,她很一般的,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聊着聊着,她总会有意无意提到我的长相,一句总结:我家闺女长得不好看,只能好好学习了。

也是这几年我才问过她,为什么以前老说我丑,是不是真觉得我丑。她说,从来没有,谁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好看,那只是谦虚的说法;关键是她不希望我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外貌打扮上,集中注意力好好学习。

我是集中好好学习了。但她不知道,她的无心之说给我带来的影响。“容貌羞耻感”一直伴随着我。漫长的少年、青年,我都觉得自己不好看,很少买衣服、也不花时间打扮自己,现在想主要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看的衣服、妆容。

我真的花了很长时间,等到内心足够充盈和强大之后,才放下、摆脱这种负面情绪。我期待,我的孩子能轻装上阵,不走这些不必要的、人为的弯路。

也许你还想看
【三个迹象提示孩子进入仇亲期】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推荐阅读


妈妈“要命”的两巴掌: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如此怕被“叫家长”

7岁女孩偷东西亲妈报警!全网拍手叫好的教育方式背后,我只看到深深的担忧

出现这3个迹象,提示孩子进入“仇亲期”,不忍不打,用好这3招安全度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千万别逼孩子读书!”掌握正确的方法,5天就让孩子爱上阅读!比抑郁症后果更严重的心理疾, 正在侵袭中国千百万好学生……表面上,它是一个编织篮……贴秋膘的正确打开方式!鲜香肉嫩很油润,它是驱寒暖身的第1名真金白银测了一个月,它是当之无愧的“性价比之王”!把女儿养废后,我才明白:“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见识”如果只推荐一款数学教具,它是我心头的唯一主人分享如何让臭脸小狗秒变开心的方法...大家快试试看!重新定义工薪阶层的贝嫂,和她4个“养废”的孩子“你”“我”“他”红色日记 打苇机 8.26-31看了复旦教授抑郁症儿子的故事,我顿悟了养废一个孩子,最高效的方法……国庆最牛旅游地,它是你想不到的震撼“加区留学生家长,才是最操心的一群人”两情难相知(十五)家长要善于发现、挖掘孩子的兴趣,并好好培养他,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最有价值的投资10岁女孩“怒怼爸爸”,引17万人点赞:养废一个孩子,就逼她“勤奋到极致”“我儿子,年级第一,在家自残”:养废一个孩子,做这件事就够了业绩“腰斩”,千百度也要退市了!女鞋还是一桩好生意吗?香港高管花6000万养废3个孩子:精英教育不是投资,是消费“课间十分钟不许出教室”上热搜:养废一个孩子,就从“圈养”他开始……揭秘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它是怎么做到的?员工自曝:不止裁员,公司简直杀人诛心!注意看,它是“杀人蟹”,它总被人杀冰雹和雷雨云又一女鞋巨头退市:千百度市值较峰值暴跌96%、营收腰斩,全渠道自救无果我花14年把女儿养废休学: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充满了内耗只要不停产我会一直买下去的童装,它是第一个!“别把短剧当影视作品,它是金融产品”反季衣服到底要不要买,它是真的便宜吗?从“不容青史尽成灰”谈起好得慢还容易留疤!孩子摔破皮,这5个消毒方法千万别用!古诗文的世界里,藏着千百年前的那个你花六千万养废了三个孩子?鲁迅的10句话,扒光了人性,字字诛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