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阿尔茨海默,被啃食的晚年

阿尔茨海默,被啃食的晚年

文化


"

这是一群被隔绝于世界之外的老人。由于脑部病变,他们只能看到和理解周遭世界里很有限的一角,也很难被普通人所理解。

雨果把他们拍了下来。但在镜头之外,他好像能做的太少了。

康婆婆的臆想世界

洗出来的照片,是一群老人快乐的影像。照片里老人们笑得开怀,一如后辈对长辈的想象那样,豁达、通透。

雨果拍下这组照片是99公益日期间,他作为摄影师,和团队成员去了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潜伏”3天记录生活在认知照护专区老人的日常点滴。

在这个养老服务中心,生活着40多位老人,他们大都罹患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认知症。阿尔茨海默病是其中最为大众知晓的认知障碍,此外,还有老人患血管型认知症、路易体型和额颞叶型认知症等。大脑内部发生的变化,让老人们丢失了一部分记忆,也导致了其他病变。

一行人抵达照护中心的时候,老人们正在参加院方组织的绘画涂色文娱活动。一个头发花白的瘦小婆婆,正在给一只小鸟涂色。工作人员在A4纸上打印好了黑色描边的图样,老人们用彩笔把颜色填上去。

截图|认知症老人们在涂色

正在给小鸟填色的老人,工作人员都叫她康婆婆,今年已经78岁了。小鸟在康婆婆眼中是什么颜色?康婆婆接了雨果的邀请,对着他的摄像机展示画纸,是一只通体涂上了橙色的展翅小鸟,镜头里,康婆婆笑得很开心。

在记录的过程里,康婆婆算是比较开朗的老人,开心的时候连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我的祖国》《社会主义好》,歌词记得分毫不差。康婆婆还改编了一首据说叫《蔡医生好》的歌,从歌名就能窥见歌词大意,婆婆说,那是送给她在照护中心很喜欢的一位医生的歌,那位医生姓蔡。

一切看起来都如常静好。在年轻人初印象中,康婆婆阳光,爱说爱笑,歌唱得也好。透露她脑部病情的,恐怕只有她那受不住控制而发颤的双手。此外,康婆婆看起来和普通老人无异。

康婆婆曾出现在2021年腾讯公益云过年的直播间。那天,她偶然路过了正在直播的主持人,闯入镜头,请主持人帮忙给女儿打电话。雨果也曾看过这段视频,知道这个照护中心里有一位执着于找人给女儿打电话的老人。

一年半过去了,康婆婆再次出现在镜头前。认知症的病痛在侵蚀着她的大脑,她忘记了更多东西,小脑萎缩的情况也变重了,双手总是在发颤,需要经常有人帮她按摩,才能稍稍舒服些。

不知回忆起了什么,康婆婆皱起眉,把手搭在雨果的胳膊上晃了晃,问:“能不能给我女儿打个电话?”

再看康婆婆的脸,笑容已经褪去,她脸上骤然换上了一种介于紧张和羞涩之间的复杂神态。“求求你,给我女儿打个电话,求求你了。”康婆婆焦急地说,一反刚才松弛、愉悦的状态。

雨果曾设想过,如果遇到这个请求打电话的老人,要如何应对。但现实生活没有参考他的脑内预演。当苍老矮瘦的老人真的在他面前连说“求求你了”时,他除了错愕,第一反应还冒出了一股难掩的酸涩。他觉得康婆婆很孤独。

图|康婆婆在活动室里

老人并无法感知年轻人脑海里的震撼。她自顾自说着话。“号码是138-XXXX-2274,别拨错咯。”康婆婆把这串电话号码重复了好几遍,继续执着着想给女儿打电话这件事。事实上,平时只要看到拿着手机的到访者,康婆婆便会走上前,请求他们给自己女儿打通电话。

在相处的几天里,雨果为了摆脱康婆婆的追问,曾拨通了自己同事的手机号,曾帮忙分析为什么没人接听电话的理由,曾借口“马上要吃午饭了”等多个方法引开康婆婆的注意力。过了一会儿,康婆婆也忘了要打电话、听听女儿声音这件事。

事后,雨果得知了康婆婆更为细致的经历。在丈夫离世后,康婆婆被诊断出额颞叶认知症(FTD),女儿将她送到了这家认知照护中心。她注重外在形象,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把梳子,不时拿出来梳理头发。她也喜欢热闹,看到雨果一行人后,热情地回应他们的问候。


被疾病改造的老人们

一天下午,雨果背着相机,走在照护中心的院子里。一个普通的午后,很多中老人在院子里休息、聊天。

康婆婆在照护中心认识了比她大几岁的周爷爷,两个人聊得来,周爷爷叫康婆婆“妹子”,康婆婆则叫他“老周”。休息时,两个人也经常一起活动。

图|康婆婆与周爷爷

偶尔,平静的生活也会因病症变得摇晃。

雨果在走廊上看到康婆婆和室友争执,护工在一旁劝着两人。走过去问才知道,室友身上穿着一件红黑相间的格子衬衫,康婆婆一把拽住,说:“你怎么穿我的衣服!”

当时,他们猜测康婆婆是不是又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了。但从护工那里得知,两个老人都有这样一件很相似的格子衬衫,而室友身上这件衣服确实属于康婆婆,室友没分清楚才穿上的。骞予和雨果觉得很神奇,究竟康婆婆是真的确认衣服是她的,还是只是凑巧呢。

一头黑发中年妇女引起了雨果的注意,她坐在绘画桌前面,身旁的护工对她说,可以拿画笔涂色。她嘴角向上笑着,眼睛里却没有焦点,像是并未听懂一样。雨果惊讶于她的年轻,问了护工才知道,她才54岁,但认知症侵蚀大脑的程度已经十分严重,很多时候,连怎么拿筷子都忘记了。

听护工说,这个照护中心曾照料过许多行为激烈的认知症老人。一位原来在132厂工作的技术工人,得了认知症,原本住在厂区内的养老院,随着她认知症的发展,多次出现要跳楼自杀,照料难度、风险都非常大,于是院方在又一次出现想要跳楼的时候,连夜将这位老人送了过来。有一位曾经做外交官的老人,年轻时在西安接待过撒切尔夫人。他的病症是一到了黄昏或晚上,看到墙上出现黑影,就觉得失火了,每每发作都大声吼叫,可能是觉得衣服被烧着了,把上衣、裤子甩得到处都是。

“你是记者吗?”忽然,一个阿婆的声音传过来。这位阿婆声音洪亮,眼神看起来也很好,雨果和骞予看不出她是认知症患者。没等年轻人回答她,阿婆接着说:“我大儿子也是记者,我二儿子在交通局上班,三儿子出国了。”

一行人对阿婆笑了笑,觉得她的身体情况挺好的。

后来他们才领会到老人身上正在发生什么:那一天他们遇到了这位阿婆四次,每一次,阿婆都以同样的问句作为开场白,问他们是不是记者,随后介绍自己三个优秀的孩子分别在哪里工作。雨果才意识到,原来阿婆已经忘记几个小时前曾经遇到过他们。

阿婆言语轻快洪亮,每说一次都能感受到一位母亲的自豪,只不过这种自豪没有变化更没有递进,阿婆像是一个困在时间里的游戏角色。同样的场景在照护中心的不同角落上演,略显荒谬,却像一个切片一样,概括、代表了这处照护中心和这群老人那不被外界留意到的生活境况。

图|院子里,老人们在做早操

雨果想给这位阿婆拍张照片,阿婆答应了,说要戴上眼镜照,这样眼睛有神,衬得人精神。她掏出了个眼镜盒,里面装着一副镜框碎了、用白色热熔胶勉强粘上的眼镜。阿婆没觉得不妥,雨果和骞予却心生酸涩。明明在她的讲述中,三个儿子都优秀,过着体面的生活,但可用的眼镜却是碎了自己粘好的,这多少显得窘迫、不体面。

和这位阿婆一样,许多认知症障碍的老人看到的世界很“狭小”,只停留在有限的记忆和信息里。比如这位戴眼镜的婆婆,她津津乐道孩子们的成就、家人幸福的生活。至于孩子几乎不来探望的事实,和她那让人看了心酸的破碎眼镜,老人留意不到。疾病让他们活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对照现实的孤独和老人的快乐,很难说这对老人来说是否是一种幸运。

被侵蚀的家庭

雨果家中也有遭遇认知障碍的长辈。那是他的太姥姥,印象中,她总是主动找奶奶吵架,雨果不知道两个人在吵什么,只记得太姥姥要摔好多东西,奶奶每次都无奈地说太姥姥不讲道理

有一次,70多岁的太姥姥直接坐在卧室的地板上撒泼打滚,奶奶则躲到厨房,坐在灶台的角落愁眉苦脸。年幼的雨果到奶奶身边安慰她。太姥姥苍老的辱骂声传来,祖孙俩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起掉了眼泪。

后来,雨果发现,太姥姥会忘事,且遗忘的速度越来越快,连雨果是谁都不知道。她的行为也愈发暴躁,最终到医院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病。

太姥姥成了全家人心里的一根刺。雨果来到照护中心后,更加理解了一个认知障碍症老人背后,看顾老人的家庭的辛苦和无奈。

康婆婆的女儿回忆,送母亲去医院检查前,老人已经出现了疾病的苗头。

首先是突然变化的性情。母亲读过高中,知书达理,待人温和。但自从父亲离世后,每次来看望母亲,都会听到邻居“告状”,说母亲又和谁吵架了,女儿只好跟在后面解决纠纷。甚至有一次,她听邻居说,母亲“偷”了别人家的东西。她无法理解,跑过去和母亲争执。这种反常终于令女儿意识到母亲会不会是病了,才一起去医院检查。

图|走廊里,护工扶着康婆婆

在查了很多资料以及听取医生的建议后,女儿决定将康婆婆送到有专业认知症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家人没法24小时陪着她的情况下,只有送到养老院去,至少有人能够看得见她呀。”

苏有城是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认知照护专区的创建者,他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公益项目“爸爸妈妈请别忘记我”,希望帮助认知症患者平复病情,以及帮助贫困重疾晚期患者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程。

他这样解释认知障碍症人群眼中的世界:大脑出现损伤后,根据受损的位置不同,患者会丢失各种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

很多病患发生过“偷”东西的行为,但这对于他们来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而是因为他们已经丢失了“拿了东西要付钱”的逻辑,他们不知道那是需要交易的。有人丢失了方向感,走在平时遛弯走的熟悉路段,突然大脑一片空白,他们不知道这是哪里,不知道要去哪里。

这种丢失带来的恐惧,令他们本能般地,用声音、用力气来保护自己。

苏有城举了个直观的例子,用一个初始化的场景来理解这件事。“比如我们得了认知症,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周围的人、所有的物品都是陌生的,同时我们也不理解一些字面上的意思了,什么叫‘洗澡’?什么叫‘干净’?这个时候来了几个人给我们脱衣服,我们是不是会非常激烈地抗拒?”

照护和理解的盲区

从事养老服务事业以来,有件事令苏有城一直感到遗憾。

2019年2月,认知照护中心来了一位阿婆,每到半夜就大叫着“钱丢了”。她非常勤劳,靠自己挣钱买了一套房子,原本晚年和女儿一起生活,却患上了认知症,被送到了照护中心疗养。考虑到阿婆在意挣钱,为了帮助阿婆晚上安心入睡,护理人员在白天给阿婆安排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比如和大家一起打扫卫生。工作结束后,会给她一个写着“薪水”的信封,里面装个5块钱、10块钱,阿婆很开心,觉得自己又像年轻时一样“有用”了。这样一来,白天既消耗了精力,又得到了心理补偿,阿婆就很少在晚上惊醒,精神状态好转。

没过一个月,家人觉得病“治好了”,以每月的收费太贵为由,给阿婆转到另一家养老中心。重新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阿婆再次出现了此前的焦虑感。负责照管的护理员遛弯时,就用绳子把阿婆绑在自己身边。

这种束缚的方法令阿婆感到愤怒,好几次趁护理员不注意想跑出去。在一次逃跑的过程中突发脑溢血,导致全失能、失语、失认。

对认知症的认识不够,使阿婆的家人做出了错误的的决定,一步步影响了阿婆的生命轨迹。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认知症患者约有1507万,预计在2030年将达2220万。同时,年龄每增加6.3岁,认知症的患病率会翻一倍。这是个庞大的人群,对他们的照护和理解却存在着诸多盲区。

图|照护中心的标语

苏有城一遍遍对遇到的病患家属说,不要把认知症老人当作老小孩。他的方式概括起来也简单:试着去理解那位老人的逻辑,进入老人的逻辑,去和他们交流——尽管,他们秉持的生活逻辑很可能已经被脑部的病变改造得离经叛道。要意识到这种变化发生、试着去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逻辑,却让这件事在起步时会遭遇最大困难。

很多认知症患者前半生事业风风火火,有一天,身体的能力开始丢失:脑子记不住事情,脚也不听使唤,吃饭咀嚼不了,口水淌了下来,手也发抖得无法拿稳东西来擦一擦。他们会觉得自卑,无自尊感。“把他们当成小孩去照顾、去哄是不合适的,反而有的人会因此而感到愤怒,”苏有城解释,“这个时候的他们需要重新找到已经丢失的成就感,我们可以去赞美他们任何一处闪光点。”

雨果与骞予有所启发,在与老人们相处时,也经常把赞美的话语挂在嘴边。一天下午,康婆婆头上别了一枝粉色花朵,坐在秋千上,他们见到了就夸康婆婆今天很漂亮。

从养老院入口走到康婆婆居住的认知照护中心,要走一段五六分钟路程的步道,路边栽了两排高大的梧桐树,阳光从叶子缝隙间洒在地面。

拍摄间隙,雨果和骞予要到养老院门口拿午餐外卖。见两个年轻人要“离开”,康婆婆也跟了出来,嘟囔着“一起去一起去”,和他们走在了步道上。8月底,已经有梧桐树叶落下来,康婆婆走几步就会踩一下落叶,发出“嘎吱”的声响。

图|康婆婆在踩路上的落叶

骞予感受到了康婆婆的孤独,从她女儿那里拿了一些康婆婆年轻时的照片,打印出来给她看。康婆婆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有一张她和老伴儿抱着外孙女的合影,一会儿指着怀里的外孙女说这是我女儿,一会儿指着她说是外孙女。可她从没有认错过老伴儿的样子。每一张有他的照片都仔细看着,和骞予他们说:这是我老头子,我老头子已经死了。

看完照片后,骞予对康婆婆说:“这些照片都给您留着做纪念吧。”但康婆婆只挑出了几张留下来,每一张都有她已经去世的丈夫。

拍摄的最后一天,雨果注意到,老人们打扮得都很精神。在院子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大多穿着背心和短裤,而今天,特意换上了“隆重”的衣服。护工说,他们好久没这么打扮过自己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拍照时,几个年轻人跑到老人对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告诉他们多笑一笑。雨果想在定格下来的画面里,留下老人们最快乐的样子,算是送给老人的礼物。哪怕明天他们忘记了照片里的人是谁,也希望他们在看到的时候说一句,笑得挺开心的雨果说。

离开照护中心时,康婆婆再次执意跟着雨果送到大门口,颤颤巍巍地挥着手,问:明天来还是后天来?

     

雨果是海马体摄影师。前往阿尔茨海默病老人院拍摄,是腾讯公益回响计划携手海马体照相馆发起的小红花记忆博物馆行动的一部分。他和团队一起,做了3天的微纪录片跟拍,并为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拍摄专业的照片,希望那些被遗忘的时光,能被定格记录下来,成为另一种“海马体”帮大家储存记忆,让老人和家人得到心灵慰藉,也鼓励更多公众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生存现状和公益实践。

未来,小红花记忆博物馆行动还会关注更多公益背后的故事,比如唇腭裂孩子、非遗传承国家时装秀的乡村妈妈、城市里的环卫工、留守儿童、临终关怀。照片也是一种力量,它能定格瞬间,能承载历史。

今年99公益日,腾讯公益“回响计划”通过和海马体照相馆、TME腾讯音乐集团、阅文集团、腾讯影业合作,让一个个热点公益事件追溯还原,生动展现项目的进展和实际成效。

公益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回响计划” 回溯善心萌芽的那一刻,正似“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曾经的相信和付出,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想要的回答。

- END -
撰文 | 宋春光
编辑 | 林森菜

往期回顾

↓↓如果你对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心有牵挂,也想帮助他们,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支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遗体被流浪狗啃食,印度穷人医院有多坑为啥打鼾的人得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更大?| 一周科技险杀年迈妻子!纽约阿尔兹海默老人在家中殴打伴侣 70岁奶奶休克寿命延长6年多:超75万人研究发现,改善这一指标对寿命很重要;挖鼻孔、拔鼻毛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风险|本周论文推荐龙卷风健康快递 195畅游法国(4)-鏖战欧罗巴【22年10月】上月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重要论文汇总丨【综述】T细胞在阿尔兹海默病发病中究竟“是敌是友”?阿尔茨海默病论文被揭造假,做空机制这次硬核捍卫科学|自由谈医学界地震!阿尔兹海默症“开山论文”造假被揭穿始末,骗局为何长达16年?深耕阿尔茨海默数字疗法,「博斯腾」获数亿元A+轮融资|36氪首发​即将访华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还是“舒尔茨”?重磅!我国科学家揭晓凝集素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机制第二款AD新药快要来了?解析阿尔茨海默病疗法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二十二位電影大名星,還有幾人在人間吃草莓可以预防阿尔兹海默症,但也要看你是否有这个基因...赠书福利 | 一个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样的感受?理想爆雷时,请记住湖边一件美好的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到了 “范式转移” 的关键节点对话景乃禾研究员:阿尔茨海默症(AD)的驱动机制要原谅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的病人在希望和失望中盘旋——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困局新发现!刺激大脑中的这个分子,就能对抗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宋世雄的晚年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产品风口将至?挖鼻孔一时爽,一直挖火葬场!最新研究:「挖鼻孔」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被社会剥夺性感的晚年生活 | 人间一个月5天即可!最新研究表明模仿禁食饮食周期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症新理论:可能是一种先天性自身免疫病“你们是在杀人!”学术造假误导人类对阿尔兹海默症研究整整16年!最新研究显示,挖鼻孔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风险最佳证据!研究全球20个国家发现:晚年这样做,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症风险!未来人们能否提前知道自己是否会患上阿尔兹海默病?走资派敢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涨知“食”,这几种吃法是阿尔兹海默病的克星还是救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