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专访 | 尚扬:突显“实验”和“问题”的意识
“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仅止是有形的实物,它与你看到具象的东西、具体的物件无关,而与它的意图有关。”当代艺术是一种新工具,旨在改造意识、形成新的感受力。一件杰出艺术作品的首要功能是更新我们的意识和感受力,改变滋养一切特定思想和情感的腐殖质的构成。
尚扬的艺术成长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现代艺术面临着西方艺术思潮和中国文化的激烈碰撞,在这种情境下他选择了表现主义的语言来表达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哲思以及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从八十年代的“黄土”系列,至九十年代的《大风景》、《诊断》、《深呼吸》系列,再到2003年以后的《董其昌计划》系列,2013年以后的《剩山图》、《剩水图》、《白内障》系列等,尚扬将自己的艺术表达作为观看世界的方法,他的创作思虑的是与周遭有关的现实,关于社会意识、关于社会文化现状和走向的批判,这些不仅止是关于艺术本体的探究,也是关于认知,关于态度的,由此,他的个人美术史在不断跨越边界。
艺术家介绍
尚扬,1941年生于湖北,重庆开县人。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历任湖北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2022胡润中国艺术榜》中尚扬以5910万元总成交额位列第17名,较上一年提升19名,至此尚扬已连续十年榜上有名。
必须对判断力进行批判
“我的父亲影响了我,让我很自然地选择了绘画,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选择了艺术。”他说“如果有来生,还是会选择艺术。”当然,这是命运和自我的双向选择。
尚扬的阅历较一般艺术家更复杂一些,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严酷的艰难时期,一度被迫中断绘画达十四年之久,后又从武汉辗转广州、北京。那些见证过的生活,都是日后创作的素材,而出色的艺术,不是总结,而是创造,在中国艺术界,尚扬因不断更新和深化自己的艺术,而显现了他的创造活力。
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一书中指出:“当代艺术更接近于科学精神,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精神,它需要冷静,拒绝那种多愁善感的东西,提倡精确,突显“实验”和“问题”的意识。”
多年的艺术创作为尚扬带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准确的判断力,这也为他不断地在艺术上突破自我提供了要求和可能。
“生命的过程是人在客观环境和条件下不断作出主观选择的过程。说到底,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不停作出选择的一个结果。而作出选择的前提和依据是对事物和情景的判断,因此判断力就成为生存发展的至为重要的条件,”尚扬说:“判断力对人的生命过程如此重要,对于所从事的艺术,其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作为一个教师,我给学生和年青艺术家讲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判断力的批判”。我觉得当你习得判断力以后,必须对判断力进行批判,才是正确的方式。不断去批判自己的判断力,不断使自己的判断力到达恰如其分的程度,那你在生命和艺术的进程中,对主观和客观事物才能看得相对清楚。”
由此,我们纵观尚扬几十年艺术创作历程,理解了一位严肃而自信的艺术家为何如此作为,又为何得以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完成自我重建的。
图 | 董其昌计划-20(布面综合材料360x306m,2008年)
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就
在于不同人的解读
艺术审美向来是一件主观的事情,画家把真实的世界揉碎,全身心的熬炼,并非想让人去一一拆解,当被问到是否介意自己的作品被误读时,尚扬老师笑道:“解读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恰恰是作品生发意义的机会。人们从作品里走进去,每个人都在体会里去思索自己的心境,作品的意义就放大了生发了。艺术创造的意义就在于不同人不同的解读里面,当然我觉得有的艺术创作不是给所有人看的,模糊是最好的状态。”
艺术不跟我们辩论,只是赋予我们感受,某种程度上也不在乎是否受到认可,他们用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与价值观,有时并没有明确的信息,不懂也没关系,走进美术馆,去感受它。
对话尚扬
胡润百富:
您每一阶段的作品大多立足于当下现实,比如《深呼吸》和《白内障》的系列,它甚至跨越时代直到今天依然给人以警醒,回到当时是怎样的背景让您产生这样的创作?
尚扬:
这要简略地谈到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思考和创作。1991年,我创作了被认为是我的艺术转型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大风景》。在这件作品中,我采用将完整的风景剪开再拼合的方式,描绘一种以前未曾有过的风景,以这种图示传递出我我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社会进程中所得到的感悟:社会的、精神的和它们所依托的风景的碎片化,以及信息和人的生存的碎片化,已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及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从那时开始,中国的社会形态变得非常混杂。艺术家是社会人群中极为特殊的一类人,他们不是依靠详实的数据,不是依据理性和逻辑判断,而是依靠艺术家特有的敏锐的感受力,以只有艺术家才能运用的方式,将自己对时代、对事物、对心灵的感知形象的表达出来。
图|95大风景-5综合材料(医用X光片、木箱聚酯板、荧光灯)180cmX366cm 1995年
1993年,我迁往南方的广州,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进步,也感受到没有使经济活动走向可持续发展所呈现出的问题,建设与毁败、生长与消失,这对立的两面在互相转换。这段时间创作的《94大风景》和《95大风景》两个系列,以火山作为画面的主要图像,将我在社会现实中所感受到的困惑和不安,用作品表达一种警示。与此同时,我还创作了《诊断》和《深呼吸》两个系列。我在作品进行的同时写下了一段话:
“在社会的各种关联中,‘呼吸’已经失去了它本应有的自然态。一个正在全面物化的现代社会,使所有空间(物理的和心理的)都显得挤迫起来,‘呼吸’的被指令和剥蚀,几乎弥漫在所有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命过程里,问题其实尖锐和迫人。但是,如同对于呼吸的无意识一样,它们并未被真正明确地意识到,其迫人和尖锐之处正在于此。”
1994年我创作《诊断》和《94大风景》时,我曾写到:“人病了——风景病了——社会病了”。在《诊断—3》中,诊断者被诊断,在《诊断—2》中,全部画面就是密密地排着队正在被诊断的有如马尔库塞所说单向度的人群……在1996年创作的《深呼吸》中,一张张白化的、污染过的肺部图像……将近三十年前的这些作品,在这个国家、在全球都受到新冠疫情持续三年蹂躏的今天,重读当年的这些作品,不啻是一则则令人森然并想急于翻篇的预言。
图|诊断—2布面油彩、丙烯193cm X153cm 1994年
《坏山水》和《白内障》这两个系列是2018年开始的创作,曾在北京和纽约两地展出。如同对于呼吸的挤迫一样,人类的生活已经逐渐被人类自己毁掉,塑料是人类自己的创造之物,从进入人类生活的那天起,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成为不可须臾离开的了,它覆盖了我们的饮食起居睡眠和行走,也覆盖了我们的呼吸和思想 ,就像生成了白内障,却无法移除它,人类作茧自缚,无可改变地放任这种状态往下进行……
图|《坏山水-1》布面综合材料 193cmx666cm 2017-2022年
图|白内障-保鲜 布面综合材料(131cmX251cmX19cm)X2 2019年 Cataract:Keep Fresh Mixed media on canvas
胡润百富:
您现在去观展,或者看自己学生的作品会怎么去界定艺术品的参差,您的判断是基于什么?
尚扬:
尊重自己的感受,应该直接看作品,有些作品它本身就富有不得不承认的魅力,所以要相信第一视觉的感受。然后通过作品去看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他创作的主题。有些作品不管多么前卫,一定是跟最重要的文化品质联系起来的,你能够从中感受到,就是可信的。
我的判断是:一件作风繁复的作品与一件简约的作品,我会首先关注简约的。因为简约并不等于简单,他一定是经过较长的思考才能用最少的方式进行表达,真正优秀的作品有一种朴素的逻辑,它的内核是坚实的。当然结构复杂、作风繁复也是许多杰出作品的特征。但是较比之下,那些花哨华丽谄媚取巧或故作高深的东西,天然不可信。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人类的伟大艺术品一定会具备两个最重要的品质:朴素和庄严。
这种判断是我从美术史得到的,从艺术史的判断里面,我们认真探悉,当会习得比较正确的认知论和方法论。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11位艺术家成交额过亿,100位上榜艺术家总成交额42.9亿元 | 《2022胡润中国艺术榜》重磅发布
共享充电宝“刺客”竞争升维 加码“轻创业”新赛道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1999)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