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小缺爱 vs 从小被爱,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点——

从小缺爱 vs 从小被爱,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点——

其他


策划、撰文 / Koei、淼淼

本文合作专家 / 心理咨询师:喻永婷、谭静茹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我在微博上又收到很多姐妹的私信,其中不少都提到——从小缺爱。

 

有一个妹妹的私信让我很难忘。她觉得因为自己“太作”,前任不堪折磨后同意了她最后一次提的分手,并且很坚决得没有再回头。她非常后悔,却挽回失败。半年后,她的前任交了一个新的女朋友。

 

妹妹跟我说,那个女孩是学校里一个挺有名的人。家庭很幸福,条件也好,“她看起来就像一个温柔的公主,我也没办法讨厌她。我这种在缺爱中长大的人,古怪又执拗,根本没办法和她相比吧。”她的私信让我觉得很心疼。

 

所以我在KY编辑部发起了一个研究选题,那就是从小缺爱,和从小被爱相比,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会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还有缺爱的人到底应该如何自我调节?把生活过好?

 

来看今天的文章(剧透:缺爱有救!)




小被爱和从小缺爱的人

真的会不一样吗?


缺爱对成人后的亲密关系,有着不容分说的重大影响。


被爱给孩子带来的,是对好的关系的认知,也是对自己能够被爱/值得被爱的信心。

 

当从小就被爱包围着的孩子进入到亲密关系时,ta们更容易拥有一段长久的、彼此信任的关系(Cherry, 2022)。因为小时候的大部分情绪都很好地得到了家人的照顾,这让ta们能够信任他人,也更加有底气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

 

与之相反的是,在情感虐待与亲密关系的关系研究中证明,当父母过多地拒绝孩子的需求,并且展现出强控制欲倾向,无视孩子情绪的养育方式时,缺爱的孩子往往会在成人后,发展出一段失常的亲密关系(Rigg, 2010)。

 

首先,学者Rigg在情感伤害和关系调整的模型中指出,由于缺爱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爱是什么,所以当他人表达爱意的时候,ta们会认为这很陌生,因此很惧怕去接触亲密关系(Rigg, 2010)。

 

有时会怀疑伴侣,认为伴侣对ta们的喜欢是源于误解或者功利的目的,不是爱上了真正的自己。有时甚至会因为被爱而逃跑,因为不被爱才是ta们更为之熟悉的——人们常常会把熟悉误认为是喜欢和舒适。

  

但当缺爱的人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后,又会患得患失。Ta们会不停地通过反复询问和验证的方式,来消除自己可能随时随地都会被抛弃的不安全感。比如一直问伴侣“你爱不爱我”,记不记得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通过这些来佐证自己是被爱着的(Streep, 2020)。

 

在这种既会逃避,但又想索求的情况下,缺爱的人去应对亲密关系的方式是矛盾的(Rigg, 2010)。

 

可见,对从小缺爱的人来说,习得“爱的能力”是更困难的。若你怀疑自己失去了爱与被爱的信心,那么不妨来试试KY研发的专业测评【爱的能力综合评估】。这份测试可以助你重拾爱的能力。


👇长按下图,重拾爱的能力👇


缺爱还会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变得畏缩(Kuo et al., 2011)。

 

一份研究表明,与健康的人相比,社交恐惧者在童年时经历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的比例更高。因为这种童年经历会提高我们成年后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

 

心理咨询师喻永婷表示,缺爱的人会选择被动地与他人相处——明明渴望被人喜欢,但害怕面对自己可能不被喜欢。Ta们在关系中也很容易过度敏感。比如,朋友如果没有跟自己说这件事,反而是先和别人说了,就会开始怀疑对方是不是已经不喜欢自己了。

 

心理咨询师喻永婷还表示,缺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情绪需求在他人面前是不足轻重的。 因此ta们总会习惯性的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即使在十分需要帮助和陪伴的情况下,ta们会认为自己的这种需求会给他人带来负担。

 

所以第一反应会倾向于自己去解决需求,而不是向外界寻求帮助,会在想在说和不敢说之间摇摆不定。


 


爱与被爱的不同,

本质原因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喻永婷认为,缺爱的孩子与被爱的孩子之所以不一样,本质原因在于ta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体。“自体”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Kohut(1971)正式提出,指的是一种对于自我的体验。

 

能否形成良好的自体,与早期孩子和照料者之间的互动密切相关(Baker & Baker, 1987)。从小被爱的孩子,由于在成长过程中被家长及时和恰当地回应了,于是ta们形成了稳定的自体。

 

稳定的自体让ta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能去客观和理性地看待自己。同时,也让ta们做到对自我的接纳,不会轻易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

 

而从小缺爱的孩子,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家长好好地回应,于是ta们没有形成稳定的自体。不稳定的自体让ta们很难对自己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有时觉得自己很好,有时又觉得自己很糟。

 

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在早年并不能分辨父母情绪的来源,认为“父母都是对的”(Shamsi, 2021)。当家长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不能给予稳定和安全的情绪反馈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问题。

 

因为没有形成稳定的自体,无法客观理性地看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ta们容易受外界评价的影响;还会过度关注不被爱的细节,有一种强烈的不配得感。当他人向ta们表达出了爱意的时候,ta们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惶恐,焦虑,受宠若惊……甚至会怀疑对方另有所图。

 


缺爱,

也能带给我们不少优势

 

从小缺爱的人,难道一无是处了吗?不是这样的。

 

首先,缺爱的人有潜力成为非常优秀的朋友和伴侣。

 

奇葩说里有一句话,大致是说,缺爱的人,只要给ta一点点甜就够了。对于缺爱的人来说,一点点爱都会让ta们很感动,很珍惜。所以如果你有一个缺爱的伴侣或好朋友,只要你对ta们有一点好,ta们都会铭记在心、百般回报。

 

心理咨询师谭静茹认为,缺爱的人更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回应,ta们要学着自己去处理一切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接纳和肯定,ta们会努力去通过获得成就来证明自己。因此,ta们成长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在培养自力更生的能力的过程(Webb, 2022)。

 

在人际关系上,ta们更有共情能力。缺爱的孩子因为需要讨好父母,学会了顺应他人和察言观色(Webb, 2022),这是重要的人际能力。

 

相比之下,被爱的孩子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更在意自己的需求,可能会显得对别人的需求不那么敏感和在意。

 



缺爱的人一些建议


那么,从小缺爱的人,应该如何去理解“缺爱“这件事呢?Ta们又应该如何做到自洽,和自己好好相处呢?

 

心理咨询师谭静茹说,缺爱的孩子,要认识到,小时候缺爱并不能等于永远缺爱。

 

相反,对于缺爱这件事,我们需要用一个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因为正如心理咨询师谭静茹所说,人格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经历新的人生事件,于是同时也被这些事件所塑造。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或者事都可以把你从小缺爱这个状态里拉出来。比如一个好老师,一个好朋友,都在帮你不断缓解缺爱的状态。你自己给自己的爱,也可以逐步填满你内心的空洞。

 

因此只要你有意识给自己爱,随着时间发展,你会越来越远离缺爱状态。

 

第二,你要有意识地理解缺爱给你具体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当你知道了哪些表现是因为缺爱带来的,也就可以刻意做出自我调节——这样缺爱状态就不会绑架你,让你无意识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行为。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改变。

 

第三,要建立对亲密关系的良好认识:可以通过跟身边被爱长大的朋友交流,了解ta们对爱的看法、在关系中的行为,这可以潜移默化帮你建立更加健康的爱情观。当然也可以通过阅读我们KY的文章来学习月食app上的互助茶话会,也是你交流探讨对爱和对自我看法的好机会。


 

缺爱的人

要怎么样和缺爱的人相处?


1.高频率地表达爱意


当我们与缺爱的人相处时,可以尝试经常在不经意间夸赞对方。比如,在早上出门和晚上睡觉前都告诉对方我爱你,或者是回家买一束ta喜欢的花,送一个对方喜欢的香薰礼物等等。(回复”表达”给公众号后台,了解在关系中表达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更多表达爱的方式。)

 

2.在表达不认可时做到“课题分离”


当我们处于一段关系中时,总有需要磨合和不如意的地方。在你想要向对方表达你的不认可之前,首先一定要先强调,你是爱着对方的,接下来再表达自己的不认可。

 

其次,当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要着重表达,这种不认可是建立在事实上的,并不是因为对方做了些什么,也不是在针对个人或者是人格的问题。

 

3.及时解释自己的负面情绪


因为缺爱的人往往会在关系中敏感多疑,焦躁不安。当ta感受到我们的负面情绪时,不免会去思考和猜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导致了我们的消极情绪。

 

所以,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地向对方说明,现在的这种情绪并不是因为ta而引起的。最重要的是,要强调自己的这份情绪是与ta不相关的。

 

4.敏感地觉察对方的情绪并主动询问


当觉察到对方的情绪波动时,尝试主动地去询问,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了一些事情等等。因为缺爱的人往往渴望你的关心却不敢索取。

 

5.不必过于害怕自己需要付出过多的精力


心理咨询师喻永婷表示,人的性格和情绪发展是会一直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也许伴侣过去是一个缺爱的人,但这并不代表ta的未来也会这样。

 

所以我们不必过于害怕,也不用认为当我们接触一个缺爱的人时,就一定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去治愈对方,毕竟一段关系是属于两个人的事情,需要双方一起去努力。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更好地面对自己的过去,也能更好地与伴侣相处~

 

今日互动:你是如何面对自己缺爱的经历的呢?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点点「在看」,学会爱与被爱~

 



References:

Baker, H. S., Baker, M. N. (1987). Heinz Kohut's self psychology: an overview. Am J Psychiatry, 144(1):1-9. 

Kohut, H. (1971).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

Kuo, J. R., Goldin, P. R., Werner, K., Heimberg, R. G., & Gross, J. J. (2011). Childhood trauma and current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adults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5(4), 467-473.

Riggs, S. A. (2010). Childhood emotional abuse and the attachment system across the life cycle: What theory and research tell us. 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 Trauma, 19(1), 5-51.

Shamsi, H. (2021). You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Your Parents' Feelings. Wellnest.

Streep, P. (2020). Why Relationships Can Be Such a Challenge for Unloved Daughters. Psychology Today.

Webb, J. (2022). 5 Surprising Strengths of the Emotionally Neglected. Psychology Today.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三孩妈妈50岁赴美读博: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帮助,是让他们看到人生的不同选择每日焦点——社安金迎40年来最大调涨达8.7% 俄克拉荷马领头这些城市租金上涨最快乌克兰女孩从小被狗养大,智力永远6岁,男友见她四肢奔跑被生生吓跑…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学习模式的不同教过3000多个孩子后,她发现英语启蒙的核心在于这四点每日焦点——中国多家航司恢复或加密国际航线 恢复并增班多条航线涉及亚欧美陈吉宁:平庸与卓越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注意!这些童车产品不合格,给孩子选童车要牢记这几点——Ta是能和你长久走下去的人吗?关键要看这四点——每个人都渴望爱,都希望被爱[日签] ​女人应该被爱,不是应该被理解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点法国的慵懒,一点巴黎的浪漫,再来一点桑贝的幽默感再臨徵明之二——高林山野靜謐圖!继续混社会。。到动物庇护所去找份义工。。咸蛋黄肉松麻薯三孩妈妈50岁读博: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帮助,是让他们看到人生的不同选择被爱,是不需要你去证明的每日焦点——加州少年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两年 5岁男童藏尸诡异行李箱【新冠时代】蒙尘的日记(5)皇室公主从小被骂有辱家门,长大后却可能成为最大赢家?日本27岁“不正经网红钢琴家”火了!从小被称天才,随便一考就上东大,未来想在中国发展?!爱和被爱,哪一个更重要?龙卷风健康快递 200从小被否定的人,如何学会「理直气壮」地生活?每日焦点——移民局表示已递交延期者绿卡有效期延长至24个月 FDA提食品包装新规华春莹连发13张图,有一个共同点——每日焦点——惠誉预测美国将在明年初陷入衰退 IRS宣布税收通胀调整【广发策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亮点——“二十大”报告点评为什么总是渴望爱与被爱,因为我们缺乏4名中国公民遇难!中国驻韩国使馆发布提醒!如遇拥挤踩踏请注意这六点——每日焦点——2023年春天中国或开放国门 这些线索让回国好消息有迹可循孩子学习总拖拉,原因竟是从小被夸“好聪明”?!【AHA2022速递】FOURIER和FOURIER-OLE研究二次分析:低一点好一点——LDL-C水平越低,远期心血管结局越好20岁恋爱vs40岁恋爱,有什么不同?从小被5只猫带大的金毛,明明它家里地位最低,却总鄙视主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