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加入了滑板群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李昊
近两年,滑板运动重新回归大众视线。特别是随着滑板进入东京奥运会,成为正式奥运项目后,各大城市涌现出一股滑板旋风。跟最常见的双翘不同,陆地冲浪板因其门槛更低,对新手和大龄人士更加友好,成为都市青年的时尚宠儿。
各种板类运动都源自对冲浪运动的模仿。其中,陆地冲浪板可以说是最接近冲浪的。它依靠橡胶或者弹簧结构的推进器,可以仅靠左右倾斜而不用脚蹬地来实现前进。它使用大号软轮,可以高速稳定地滑行。更重要的是,滑行中的压弯倾斜,能非常逼真地模拟冲浪的失重感。因此美国和澳洲的许多滑板运动员都使用陆地冲浪板进行辅助训练。
陆地冲浪板是这轮滑板热潮的主力,一大批爱好者们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作为年龄即将步入4字头的中年人,我厚着脸皮加入了一个平均年龄20岁出头的滑板群。除了感受到群友们青春洋溢的气息,群公告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你喜欢自由吗?滑行就已经是最大的自由了。”
滑板不仅是冲浪运动在陆地上的替代品,更衍生出一种文化。著名滑手托尼·豪克说:“滑板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其次才是一项运动。”史蒂芬·威廉说,滑板就像是一首诗。罗德尼·木兰则把滑板运动当作一种冥想。
滑手肖恩·怀特说,玩滑板是让身体控制思想的一种方式。对我而言,滑板可以带来一种全新的空间感受。雕塑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认为人体的姿势是一种空间的表达。“每个人体都是一种开放式的邀请,让你想象到在这样的空间当中怎样去进行表达和舒展。”陆地冲浪板的各种动作,通过身体的压缩、折叠、拧转,能让人获得对空间全新的感知视角和体验。没玩过冲浪的上班族,站在陆地冲浪板上,借助一面寻常的水泥斜坡,就能做出浪尖急转和浪底回转的动作,获得海浪般的流动体验。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日常行为之外,身体获得了一种重新触摸大地的方式。
在一群年少玩家中,时不时闪现出中年大叔的影子。伴随着自由的滑行,内心深处深藏已久的叛逆与狂野的情绪逐渐释放出来。一时间让人有些恍惚,以为眼前是滑板兴起的70年代时加州那粗犷干燥的街头。我脚下的滑板,就是一块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的小“地方”。陌生的都市如同浩荡的海洋,小小的聚氨酯滑轮带着我们像鱼儿一样,在街头和广场遨游。类似的情感,总会让类似的人们在特定的地方相遇。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