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听不得夸奖,容不得自己犯错”:停止自我否定,从这3件事开始

“我听不得夸奖,容不得自己犯错”:停止自我否定,从这3件事开始

公众号新闻


心理咨询师李乃侠 | 作者
 米茶 | 编辑
Lilith | 责编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别人:“你画得好厉害!”

你:“没有啦,工作要求而已。”

别人:“阅读量和评论反馈都不错噢!”

你:“没有啦,那是因为平台。”

别人:“你这次做得很棒!”

你:“可能就这一次,下次就不行了。”

很多人以为这是谦虚,却不知其中隐藏着对自己的否定。

这些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或许从幼年开始,一直伴随着他们。

他们害怕,害怕别人的夸奖都不是真实;他们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赞美;他们习惯谦虚,习惯将认同与赞美拒之门外。



你是否有同样的困惑?

从业8年来,在我的咨询室,遇到不少这样的来访,他们似乎“不喜欢”别人的赞美,习惯性地回避,刻意将自己贬低,直到觉得自己和赞美不匹配时,才得以松一口气。

这并不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原本可以发光发热的灵魂,会被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慢慢吞噬。

难道这一辈子都要被困在这样的怪圈里,走不出来了?

不会的。

今天我想写下这篇文章,和你分享几个走出自我否定的方法。我希望你可以变得更勇敢一些,接纳完全的自己。

我也希望文章能帮你走出困惑,帮助你看到优秀的自己。


常常觉得:我不配。
是真的不够好吗?

“我不配。”是他们的自我设定,是内心难以驱逐的声音。

在直播间里,曾经有位观众分享他的故事,以下是他的陈述:

“我读书的时候,学校还是排名制。从小学开始,我几乎每次考试年级前十。

但我并没有因此开心过,相反,时常感觉被一个声音牢牢捆绑:'你一定要考到前10,考不到就不是好学生。'

一旦某科考差一点点,一个奇怪念头便会钻进我的脑袋——我会觉得自己太差劲,不配当好学生。

伴随这个想法而来的,还有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学习学不进去,浑身失去力量感。"

而且小时候的状态似乎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

“可能是小时候形成的习惯,现在我的个人业绩虽然每月都被领导表扬,但我并没有因此高兴。

反而,一看到有些下滑,就觉得自己出了大问题。"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在职场,明明尽心尽力,却总觉得不够完美而自责;

在家里,明明定期回家看望爸妈,还给不少家用,却总觉得反哺不够而内疚;

听不得别人的夸奖,容不得自己犯一点错;

总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配不上别人的认可和赞美。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批评家

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是怎么形成?下面我分两点和大家细细说:

一是来源于家庭,二是来源于成长的环境。

先来说说一,家庭因素。

为什么我们会有“自己还不够好”的声音?

这里的“好”是谁定义的?

在我的咨询室里,我会引导来访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家庭。

一般发现,家长的态度会深深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标准。

一开始孩子的世界没有好坏之分,孩子“没考好”,其实是家长觉得“没考好”。

对于没有“考好”的孩子,家长或许会教育、批评甚至给予惩罚。

可能你也听过父母这么说,“你这个成绩肯定考不上重点大学。

考不上好大学,以后就找不到一个好工作了。”

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考不到名次就是不好的,因为会被父母念叨、会被惩罚,会有难受的感觉。

在家庭里,童年极少获得肯定反馈的人,成年以后,也难以看到自己的,常常抱有自我怀疑,甚至否定自己。

再一个,来说说人深处的大环境。

大环境带来的压力,或许也是令人产生“不够优秀、配不上赞美”想法的重要因素。

你有没有试过,因为成绩排名而被老师同学差别对待?

或者长大以后,在“内卷”严重的职场里,因为加班不够多而被领导同事区别对待?

人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的压力很容易转变成强烈的竞争感。

伴随而来的便是“自觉不配”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而习惯自我否定的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都很低。

比如——

觉得自己很糟糕,什么都做不好;

对别人的态度特别敏感,总觉得是不是我的问题;

得到夸奖时会感到不自在,会主动找自己缺点驳斥对方;

生怕被别人发现自己不好的一面;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在待人接物时,是否曾因此遭到一些困惑?

其实这一切,跟小时候的家庭养育环境也有关。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一个阶段,具有极其强烈的表现欲。

这个阶段,是价值感和自尊感形成的重要阶段:

主要是在我们刚刚获得一些技能的时候,会走会爬会跳会拿抓一些东西的时候。

我们会想让爸妈看见:看我厉不厉害?你看我能搬起这个石头!我能爬这么高!我能把这个东西举起来。

这个时候是需要养育者的回应:赞赏、肯定或是鼓励的。

但如果爸妈选择忽视我们说的话、做的事,甚至批评、阻止我们,随着类似反馈越来越多,我们的价值感和自尊感会越来越低。


如何才能走出自我否定的漩涡?

你是否有被“自我否定”深深困扰?

根据多年与来访者的咨询经验,我总结了三个比较实用的方法,相信也可以帮助到你。

a. 与能感受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保持联系

回想过去,有没有一段关系,曾让你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比如说,你跟TA待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你是很好的,你感觉到自己有闪光的部分。而TA也会发自内心地欣赏你、鼓励你。

如果有,你可以选择与这样的关系保持长期的互动和交流,它是你滋养自我价值感的土壤。

你会在这段关系里发现,自己虽然不完美,但已经在闪闪发光。

b. 培养一天做成一件小事的习惯

这个方法主要是帮助你在能力范围内,重新获得掌控感。

具体怎么做?

比如今天把房间整理干净、今天把这本书看到1/3......

这有点像大家常说的“将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小事情更容易完成,挫败感会越来越少,从而避免过多的自我否定。

事情完成了——你会获得一个“好的”体验。

通过不断积累这种“好的”体验,有助于我们走出自我否定。

c. 给自己做一个“优点记录本”

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优点,并在优点后面附上对应例子,

比如,“自律”——“已经坚持一周7点起床了”

每当我们感到自责、想自我否定时,就把本子拿出来看看,也许你会发现“哇,我原来这么厉害、这么棒!”,从而获得支持和力量感。

当然,要改变“自我否定”并非一朝一夕,这是一趟长途旅行,三个方法也是需要不断练习。

过程中可能遇到多次反复,这个时候不用失望、不用沮丧,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就好,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也可以试试心理咨询。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扰,一直走不出来,不妨来我的咨询室聊聊。

我愿意陪伴你,走出那些难受的时刻,倾听你的痛苦,无条件地接纳你的情绪,帮你及时地分析问题。

帮助你在一次次的自我觉察中重获自信,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相信我们都可以走出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泥潭,用自信、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作者介绍 
李乃侠

李乃侠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脑科医院心理师,从业已经近8年,服务时长超过13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李乃侠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整合取向、自体心理学、人本主义取向治疗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健康,个人成长和情绪管理等议题。

在个人成长方面,老师尤其擅长疏导解决自卑不自信、自我否定、童年创伤等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如果你发现社交恐惧、场所恐惧、强迫、失眠多梦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也可以向李乃侠寻求帮助。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李乃侠特地开设8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4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00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原价400元/次
扫码立省200元↓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老师的详细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确认offer前,先把这3件事搞清楚!夫妻关系再好,永远别帮对方做这3件事,除非你想离婚永远不要在别人说这3件事时“多嘴”!看看排名前十的高薪工作有哪些一个男人心里有没有你,就看这3件事崩溃|加拿大这里的房市火得夸张:租房要交申请费,看房得付押金,提供5份推荐信!买房风波(3)钙离子通道(Calcium Channel)与心脏病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小心!「衰老」往往都是从这些小事开始的!打包收拾要封帐啦?这3件事不要忘记做!越没本事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这3件事情上人一老,各种病都来了?中老年人做这3件事别太勤快,对健康无益!如何避免“被虚构的焦虑”:从“理想自我”到“自我理想”一位妈妈的自述:让孩子爱上学习,我只做了这3件事年底业绩冲刺,这3件事你必须提前做如何让抑郁症孩子停止自我贬低?光是一句“你真棒”还远远不够摆脱节后综合征,从这件小事开始面相越来越好的人,都会这3件事“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这3件事永远不要对孩子做常做这3件事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希望你没有踩坑|精选“我对每个人都很好,除了我自己”:如何停止自我厌恶?“老师的一句夸奖,让我开始自残”:那些渴望被认可的人,到底怎么了?偌大的特斯拉,容不下一颗小雷达?“明明很优秀,我却很自卑”:无法获得自我价值的人,如何走出困境?严重损坏车辆!墨女示警:千万别这样停车!百万网友表示自己犯过同样的错!你可能不知道 1.2 亿老人听不清听不见[崩溃]加拿大这里的房市火得夸张:租房要交申请费,看房得付押金,提供5份推荐信!为什么说美的无城可守,要进行彻底的自我否定?|一思维案例能在这3件事情保持安静的女人,往往很不简单天蓝和玫红30岁当上高级运营经理,年薪50W,这3件事最为关键!安妮海瑟薇:爱自己从「停止对自己做这件事」开始——如何开展远程心理咨询?这3件事你需要提前知道女人出轨,大多是从这3个行为开始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