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节后综合征,从这件小事开始
”
今天是国庆假期结束的第二天,你是否还没有完全摆脱节后综合征呢?想要立刻提升效率,步入工作和学习的正轨并非那么容易。但你可以从一些小事着手,比如利用吃饭、打扫的时间进行一些比较轻松的学习。观看“经济学人·商论对话系列”直播就是一个可以帮助你轻松拓展眼界,开启节后学习模式的好方法。
在这里你可以聆听更多不同领域的大咖分享,由《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吴晨与来自国内外商业、金融、经济、管理等领域的意见领袖进行对话,一起探索世界最前沿的观点,研判全球精英关注的热点领域。
我们为大家精选总结了近期几场热门访谈内容,关注“经济学人集团”视频号,就可以观看完整的直播回放。
1. 企业家精神很重要的几点:追求成功,不仅仅满足于富裕;变不可能为可能,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韧性,不会被轻易打倒,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潜质。
2.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与政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创新上。企业家推动创新是大胆冒险,在一个阶段里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少数派。*如果大多数人都能看到新发展的方向,那也就不是创新了。创新不可能靠委员会来推动,创新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创新需要想象力,但委员会有很多否决机制,主要的诉求是四平八稳搞平衡,因此很难迅速有效地推动创新。引申而言,官僚机构中不会有企业家精神。同样的道理,职业经理人不是企业家,管理与创新不是同义词。
3. 中国的企业家冒险精神:企业家天生是乐观派,如果缺乏乐观,他们就不可能比常人更愿意冒险了(当然这种乐观也是他们善于学习、善于研究的体现)。
当下中国的企业家缺乏信心,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信心不是靠刺激就能解决的。刺激政策很大程度上是治标不治本。好的企业家会看长期,反而对短期的刺激并不感冒。真正的企业家不会因为政策带来的成功而兴奋。他们更希望证明是自己的实力让自己成功,信心其实关乎自信。
缺乏信心的另一个原因恰恰是因为企业家总是在做冒险的事情。失败本来就是常态,运气不好,犯错,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怪不得别人。但如果外部环境让企业家意识到可能加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缺乏自信,躺平也就变得很正常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家很多是套利型的。套利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看到市场中的机会,比如城镇化的机会,赚取机会的利益,无可厚非。但房地产长期的繁荣,显然让房地产企业家变得过于自信,对风险的感知度和敏锐度降低,路径依赖的程度增加,这也是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看房地产行业的点评。
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外部地缘政治扰动,欧美通胀高企,经济面临衰退;内部新冠疫情持续,增长乏力、就业疲软,信心不足。下半年中国经济是否能够走出阴霾,恢复正常,乃至复苏?我们与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汇丰银行前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一起,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话题做一个深度解析。
整体而言,三点总结
1、需要超预期的刺激:企业家的信心,市场的信心很重要。
2、正循环的发展逻辑应该是:增强国内和国际企业家的信心,创造更多好的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反过来,就业并不是问题,相反是一种资源,但是现在处在资源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创造消费需求,再回来增强企业家的信心。
3、一千万大学生——当然这更是宏观视角——需要从资产,也就是推动生产率提升的角度来看,而不是简单地从满足就业的视角去看,不然问题永远解决不了。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有一定效果,前提是未来空间更大。
🎉现在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即享多重福利!
1. 官方定制版《每日一词集锦》:
✓官方译者编译纸质收藏版词汇手册
✓精选原刊100个高级词汇
2. 全年商论英语学习社区:
✓官方译者领读《经济学人》
✓每日一词+学人习语+译者课堂持续更新
3. 海量《经济学人·商论》中英双语往期内容:
✓超过3000篇双语文章+官方译文
✓超过一万分钟的BBC主播朗读《经济学人》原文
✓《经济学人》自制双语纪录片
4. 订户专属社群:
✓每日主编精选文章推送➕主编解读
✓与《经济学人·商论》主编沟通交流
*入群方式:完成订阅 - 关注【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微信服务号并后台回复关键词“订户入群” - 添加小助理企业微信等待审核后被邀请加入《经济学人·商论》订户专属群 - 获取最新内容和活动推送
订阅商论即赠多重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