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二十九)
郑芝龙决定投降清朝后,撤回防守仙霞岭的军队,使得清军得以兵不血刃进入福建,进而占领福州。郑芝龙的主动撤离是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的归降诚意,他在给清廷的题本中说:“臣闻皇上入主中原,挥戈南下,夙怀归顺之心。惟山川阻隔,又得知大兵已到,臣即先撤各地驻兵,又晓谕各府,州积贮草秣,以迎大军。”但他为了向清军讨价还价,把兵力集中在安平一带,待价而沽。清军统帅博洛一面命令部下统兵直逼安南,显耀清朝兵威;一面指使郑芝龙旧好郭必昌给郑芝龙写信劝降。又派出使者持书信到安平面见郑芝龙,信里说:“吾所以重将军者,以将军能立唐藩也。人臣事主,苟有可为必竭其力;力尽不胜天,则投明而事,乘时建功,此豪杰事也。-----,今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吾欲见将军者,商地方故也。”郑芝龙看信后决定前往福州,郑成功对父亲郑芝龙的所作所为很不以为然,在这个关键时刻极力劝阻郑芝龙去福州。《台湾外纪》里记载了他们父子俩关于去福州与否的一段对话。
其子成功劝曰:“吾父总握重权,未可轻为转念。以儿细度,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恐一旦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
龙曰:“稚子妄谈,不知天时时势。夫以天堑之隔,四镇雄兵且不能拒敌,何况偏安一隅。倘画虎不成,岂不类狗乎?”
成功曰:“吾父所见者大概,未曾细料机宜,天时地利,有不同耳。清朝兵马虽盛,亦不能长驱而进。我朝委系无人,文臣弄权,一旦冰裂瓦解,酿成煤山之惨。故得其天时,排闼直入,剪除凶丑,以承大统。迨至南都,非长江失恃,细察其故,君实非戡乱之君,臣又多庸碌之臣,遂使天下英雄饮恨,天堑难凭也。吾父若藉其崎岖,扼其险要,则地利尚存,人心可收也。”
龙曰:“识时务为俊杰。今招我重我,就之必礼我。苟与争锋,一旦失利,摇尾乞怜,那时追悔莫及。竖子渺视,慎毋多谈。”
成功见龙不从,牵其衣跪哭曰:“夫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离山则失其威,脱渊则登时困杀。吾父当三思而行。”龙见成功语繁,厌听,拂袖而起。
这段对话显示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在政治上的分道扬镳,也体现了郑成功的战略眼光。郑成功,郑鸿逵叔侄俩无法改变郑芝龙的降清决定,就特别提醒他亲自前往福州清军大营风险太大,不可轻率行事。但郑芝龙自恃在福建,广东海域拥有强大水师,清朝军队擅长骑射,然而不擅水上作战,势必要借重于自己,于是,不听劝告,带了五百名士卒前往福州谒见博洛。见面之后,博洛开始显得很热情,对郑芝龙大加赞赏,许以重用.但三日之后,博洛忽然在半夜传令拔营回京,命令郑芝龙随军北上.郑芝龙才知道中计,但已经轻入虎穴,随身所带五百士卒被分散安置到别营,自己孤身一人只好听凭博洛摆布了。郑芝龙一旦离开了战舰精兵就变成了失水的鱼,他只好软中带硬地向博洛表示,就他个人而言既然已经投降清朝,很愿意进京“面圣”,不过,留在福建沿海的长子和兄弟拥有相当兵力,自己一旦进京,呼应不灵,恐怕海上从此多事。但博洛对此大不以为然,他认为扣留了郑芝龙在手,郑氏家族群龙无首,又不能不为郑芝龙安全着想,必然惟清朝命令是听。如此,郑芝龙在清军严密监护下被送到了北京,之后给他一个空头官衔,拨入旗下,实际对他实行软禁。(待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三十) 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二十九) 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二十八) 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二十七) 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