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过度?
纯属个人经历,仿效后果自负
疫情以来,我的防护基本上与医生相当(面罩,N95口罩,手套),尽管除了买菜我很少接触外人。几年下来,看看其他人戴的口罩的规格和让人目瞪口呆的配戴模样,不禁让我怀疑我是否防护过度了。
第一个被去掉的是面罩。我有两种面罩,一种是“重型”,号称“防弹”的。它倒是确实在我切树的时候挡住了一小段迎面飞来的树枝,光这一下就值了。问题是不只有点笨重,而且说话别人都听不大清楚。另一种就是常见的塑料片面罩,经常被风吹或者挤压出折痕,妨碍视线,要常换。
N95也由原来的油漆工用的厚厚的勒得很紧的改为疫情期间新开发的薄薄的那种。试过可以挡住烧木头的烟味。尽管用的是头带但是很容易拉下来吃喝。现在我就戴着它外出吃饭。
手套还是不敢摘,尽管多方证据表明新冠不会通过手接触传染,我的手洗多了会出问题,即使用中性的Dove牌合成“肥皂”。
几年来一直在想的问题是如果家里有人中招了怎么办。疫情刚开始就准备的方案是把中招的隔离在主卧。我们的主卧有门直通后院,这样东西可以直接从后院送进去,室内的门可以完全封住。加州天气温和,中央空调运转时开一点窗子就可以把主卧的空气直接排出,不会回到其它房间。冬天还可以在主卧放个电热器帮助调温。
我一直主张“上策远离,中策阻挡,下策对抗”。家人们基本上也照做。几年来一直没人中招,包括我这个从来没打过新冠疫苗的。尽管两年前家人们就外出逛街吃饭,但是都是挑人少的时候去,口罩也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摘掉。另外他们也都打过两三针疫苗。
时间长了LD慢慢地有些不耐烦了,几个月前开始逛街也不戴口罩了。考虑到迟早生活得回归正常化,所以我也就没说什么。但是吃饭那几十分钟和逛街那几小时病毒暴露量可是十倍之差。终于几天前LD开始报怨喉咙有异物感。
本来我们家里就有一个Hepa空气净化器长时间开在低档,我马上把另一个也开了起来,并且把其中一个放在她的卧室里,同时还弄了个广口瓶装了点薄荷油放在边上。热水煮柠檬自然是24小时开着。
到了第二天似乎更严重了,测了一下抗原是阴性。但是这试剂过期半年多了,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么个情况隔离好象是小题大作。于是折衷一下,吃饭时间错开,平时大家和LD保持距离。白天把房子两头的窗子对开几扇。LD呆着的地方和我们隔着一堵墙,墙的走向和空气对流方向一致。尽管没有完全隔离,我们活动的两个地方空气对流机会不大,就算有,路径也有二十几呎。我和儿子经常活动的地方各放一个空气滤清器,低档运行(噪声小)。LD需要什么我就戴N95口罩过去,短时间的话干脆闭一下气,省去戴口罩这一步。
晚上LD回卧室之后我就把她的卧室门关上并开点窗。然后打开中央空调扇转个半小时。这个时间是有山火的时候家里进烟后需要的除烟时间,我们的filter是MERV13的,相当于N95口罩。
用空调扇清除残留“病毒”后再打开LD的卧室门好透气。两个空气滤清器搬到从她的卧室传向我和儿子睡觉的地方,做“动态”隔离。
早上醒来后我再同样操作一次,这次是为了把LD卧室里一夜积累的“病毒”直接用空调扇排出室外。然后打开窗子透气,重复白天的操作。
LD只有第三天发过点烧,第四天就基本上正常了。从喉咙有异物感开始她就每天吃一颗Immune24。只有第三天发烧的那天吃了两颗。
我在LD喉咙出问题的前一天就因为其它原因吃了一颗脂溶性VC,当天没有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各吃了一颗脂溶性VC,第四第五第六天每天都吃一颗Immune24。儿子只在LD发烧当天吃了一颗Immune24。
本坛有网友曾说我属于天选之人,意思是百毒不侵。从我过敏来看我的免疫系统警惕性是很高的。今年的过敏比前几年略差,喷嚏,鼻涕都多了些。这样也许更好,可以时不时地清除病毒,免得它们流到喉部;比起一些网友洗鼻子只怕还强些。另外,因为胃胀气我经常捶胸排气,网上说捶胸同时会刺激胸腺增强免疫力,不知真假。当然,本坛网友推荐的脂溶性VC应该也起了作用。我母亲就是靠我去年春天寄去的脂溶性VC挺过国内今年年初的大开放,我妹阳了她都没事,尽管住在一起。当然,我母亲也是过敏体质,也可能不是或者不完全是脂溶性VC的功劳。
这些天LD在家里的行动基本上不受限制,更没有戴口罩。她换地方的时候我还会开半小时空调扇帮助清一下病毒;说是帮助是因为我觉得开窗通风功劳可能更大一些。六天过去了,LD已经三天不发烧,其他人也都没事,基本上就可以宣布胜利了,只需要再坚持几天。象这样简约化的人性化的“隔离”仍然挡得住高强传染性变种的交叉感染,就算从来没打疫苗也不要紧。那么之前那些一得一大片的人到底是采取了些什么样的防疫措施呢?
当然不排除这只是流感之类的其它病毒,尽管可能性不大。但是这些招数既然能防流感的交叉传染,防新冠也应该有点用。
附:
薄荷油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2634/202301/26381.html
热水煮柠檬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2634/202211/1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