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借着离婚大潮说离后的亲子关系
avatar

借着离婚大潮说离后的亲子关系

公用马甲24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几年前离了。 没有想过找第二个,是真的感觉走不下双方看在孩子和过往的感情上算是友好的分手了。 娃爸周末3天过来陪孩子或带孩子出去,那年孩子11岁。 这几年间孩子哗啦啦的长大了一下子就比我 高大比我力气大,伴着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一个家里只有矮小瘦弱的我和忽然间成为个1米八体重几乎 双倍于我的懵懂小伙子,这期间和孩子的关系也变成很难掌控,主要是在权力争斗上-现在我似乎在家里 无法做主做决定。只要孩子不同意不愿意的事情或者他有的要求我不答应, 他会各种方式闹到目的。最 近这2年渐渐升级到暴力行为, 先是拳头砸门砸墙大声叫喊到后来的肢体行为。 刚开始时候孩子还会为 此感到内疚, 渐渐的尝到甜头后就更频繁发生。 最近的一次是因为他上课玩游戏不交功课家里家务没做 我停了他回家后的几小时网络。 他3点回到家发现游戏机上不去但学校的电脑还能上,他发了我一大堆 的短信我忙着没回应, 他就把家里能推翻的弄乱的都砸了我下班后家里一片狼藉。 家里的生活秩序是 无法维持的。事情难以商量, 我开始变得害怕孩子 - 他提出要买什么若我不同意,或者我没有做好一些 事情,会被逼得在墙角里面对他长时间怒目质问还伴随着他忍不住的脾气带来的肢体行为- 为此我感到很 生气惊慌难过伤害及羞耻,更多时候也自责没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和教养。 曾经要求孩子跟我一起 去看家庭心理医生遭到拒绝。 叫警察或报告家庭暴力都不是我敢做想做的。
还有一年多看着能上大学就赶快送走吧。 不知道这段时间还能怎度过,以后还能有好的亲子关系不。 也求他以后不要赖在家里,能独立就独立。 走到这一步,还能做什么。
单亲有儿子妈妈们,你们是如何跟teen以后的孩子相处的?
avatar
wenaa
2 楼
You have to call police. 不然会愈演愈烈,更不好收拾。
avatar
青梅
3 楼
这是有心理问题吧?去看心理医生吧!
avatar
sunsetdance
4 楼
我看只有你自己学心理学看心理医生,改一改你自己的气场看看能不能有改善了。
avatar
vivih1025
5 楼
大实话。原生家庭的问题一般都是青春期后期愈演愈烈。很多人倡导离婚对孩子没影响,要么就是孩子还小,没有独立的思想,要么就真的是万里挑一(0.0001%),生到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孩子。但这种影响一定是长远的。
avatar
xyzgw
6 楼
同情楼主。首先告诉你,孩子可不是上大学就送走了。你现在不尽最大努力纠正,那么直到你闭眼,他都是你无处可逃的债。
我理解你孩子的成长期缺少一个有爱又有power的长辈教导,导致他走歪了track,但是到现在,你能不能让孩子父亲介入教育呢?教导男孩子,母亲还是要以温柔为主,哪怕他对你软语泡磨也比暴力相逼好吧?
下回他有过分的物质需求,让他去找他爸要吧。看他什么反应。如果是欺软怕硬的主,你以后就对他温柔而坚定的拒绝;如果他混不吝,让他折磨你前夫去吧。那是他应得的。
avatar
冰是睡着的水
7 楼
You have to call police. 不然会愈演愈烈,更不好收拾。
wenaa 发表于 2023-11-02 10:40

有必要,说不定吓一次,他会有所顾忌,同时看心理医生, 话说为啥他会变成这样,他爸也不管吗? 露珠你自己要坚定,不要被他左右,你要tough一点,
avatar
珠箔飘灯
8 楼
不知道具体的。要是我的话,任何人敢于对我这样,不管他高矮胖瘦,我会让他怀疑人生。谁怕谁,大不了当没这个人,一刀两断从此不往来。
avatar
lovejames
9 楼
同情楼主 不知道除了看医生还有什么办法 楼主可以自己求助医生咨询的。
avatar
Bigridge
10 楼
以暴制暴不可取。我以前一个同事,她儿子也是,比妈妈高,比妈妈力气大,对她大喊大叫,像个angry animal, 她叫过几次警察。不过她儿子还有些精神问题,更糟糕。我觉得楼主儿子说不准因为父母离婚,对父母也有些怨恨,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这个当口你就不该再采取什么强硬惩罚措施了,你需要好好讲道理,掰开揉碎讲道理,关键让孩子明白你还爱他,关心他,支持他,成绩什么的心理没那么多疙瘩了,慢慢也会好,中国人的孩子都不笨,这是他需要的,慢慢和缓改善亲子关系
avatar
jellynsyrup
11 楼
想听听没离婚的感情好的家庭有这样的行为的孩子吗?看着太可怕了
avatar
xyzgw
12 楼
不知道具体的。要是我的话,任何人敢于对我这样,不管他高矮胖瘦,我会让他怀疑人生。谁怕谁,大不了当没这个人,一刀两断从此不往来。
珠箔飘灯 发表于 2023-11-02 10:49

你记得前些时候那个亚裔homeless还吸毒的亚男还有另一个亚女吗?
那两个的悲剧估计就是从快上大学的时期开始的。
avatar
autumncolor22
13 楼
这孩子也太吓人了。在学校表现怎样?还是只和你在一起时才这样?
avatar
Momo99
14 楼
这个都是明显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了。。 小时候的养育方式有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没有好好表达情绪的正面例子可以follow。
avatar
DDee
15 楼
楼主不是上大学送走了就结束了。你们家这个情况要赶紧想办法。
avatar
1nsb
16 楼
你把他喂得太饱了,牛高马大现在欺负你,从小纵坏了,不懂事跟没爸爸没关系。他也不是没爸爸,只是爸爸不住一起而已。他不爽可以滚出去,没有妈妈怕小孩的。另,你没做错什么,你怕小孩干嘛,去学校找辅导员和医生。11年级不是一年级,该定性了。
avatar
Emilyll
17 楼
回复 1楼公用马甲24的帖子
抱抱 没经验也想不出有效的方法帮助楼主 等着学习有智慧的网友出谋划策。
avatar
iheartglass
18 楼
跟单亲没什么关系。我身边的双亲的青春期小伙子也直接把门踹掉,在墙上直接拳头砸个洞这种。砸完了修呗。荷尔蒙到了那个样子没办法。。。不过过一两年孩子又正常了。问问儿医看看怎么整吧。比如找个心理医生聊天发泄。或者男孩子需要play competitive sports或者有什么创业啊打工啊这种事情。谈恋爱滚床单也有帮助。。。反正就是需要找到其他出口。
avatar
transient
19 楼
带娃看心理医生吧。
avatar
猪舌头
20 楼
跟单亲没什么关系。我身边的双亲的青春期小伙子也直接把门踹掉,在墙上直接拳头砸个洞这种。砸完了修呗。荷尔蒙到了那个样子没办法。。。不过过一两年孩子又正常了。问问儿医看看怎么整吧。比如找个心理医生聊天发泄。或者男孩子需要play competitive sports或者有什么创业啊打工啊这种事情。谈恋爱滚床单也有帮助。。。反正就是需要找到其他出口。
iheartglass 发表于 2023-11-02 11:03

对。我朋友很好的人。也给我讲过青春期把墙打漏了的事。后来长得很好。但是我也理解他很壮,人好但是是有脾气的
avatar
shiashia
21 楼
听着太可怕了。抱紧自己家的小姑娘
avatar
Zero2020
22 楼
回复 11楼jellynsyrup的帖子
肯定有啊 至少一半一半
avatar
Daylight
23 楼
几年前离了。 没有想过找第二个,是真的感觉走不下双方看在孩子和过往的感情上算是友好的分手了。 娃爸周末3天过来陪孩子或带孩子出去,那年孩子11岁。 这几年间孩子哗啦啦的长大了一下子就比我 高大比我力气大,伴着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一个家里只有矮小瘦弱的我和忽然间成为个1米八体重几乎 双倍于我的懵懂小伙子,这期间和孩子的关系也变成很难掌控,主要是在权力争斗上-现在我似乎在家里 无法做主做决定。只要孩子不同意不愿意的事情或者他有的要求我不答应, 他会各种方式闹到目的。最 近这2年渐渐升级到暴力行为, 先是拳头砸门砸墙大声叫喊到后来的肢体行为。 刚开始时候孩子还会为 此感到内疚, 渐渐的尝到甜头后就更频繁发生。 最近的一次是因为他上课玩游戏不交功课家里家务没做 我停了他回家后的几小时网络。 他3点回到家发现游戏机上不去但学校的电脑还能上,他发了我一大堆 的短信我忙着没回应, 他就把家里能推翻的弄乱的都砸了我下班后家里一片狼藉。 家里的生活秩序是 无法维持的。事情难以商量, 我开始变得害怕孩子 - 他提出要买什么若我不同意,或者我没有做好一些 事情,会被逼得在墙角里面对他长时间怒目质问还伴随着他忍不住的脾气带来的肢体行为- 为此我感到很 生气惊慌难过伤害及羞耻,更多时候也自责没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和教养。 曾经要求孩子跟我一起 去看家庭心理医生遭到拒绝。 叫警察或报告家庭暴力都不是我敢做想做的。
还有一年多看着能上大学就赶快送走吧。 不知道这段时间还能怎度过,以后还能有好的亲子关系不。 也求他以后不要赖在家里,能独立就独立。 走到这一步,还能做什么。
单亲有儿子妈妈们,你们是如何跟teen以后的孩子相处的?
公用马甲24 发表于 2023-11-02 10:37

你这样的需要帮助,玩游戏就是伤大脑会有暴力行为。我有个表弟当年也这样,对妈妈暴力,各种办法,后来送到戒网中心两月。之后辗转反侧,也出国了,但是不求上进基本人也废了。妈妈不够strong是不行的,这和离不离婚没关系,而是看你是不是responsible 把这事解决,你的小孩需要帮助,要帮助他生活回到正轨,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把该做的事情做了。而不是一味的躲。你躲,或是说什么答应什么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对你小孩并不负责。
avatar
cigna
24 楼
teenager 男孩的确有一部分是这样,昨天还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家是是夫妻和美的,,就是儿子成绩一般,上个普通大学没问题的程度,儿子也是不如意就要施暴的样子,但还算控制的住自己, 就是家里的墙经常被擂出洞来。 另一家男娃teen成绩很好,但听说也是要占掉家里一间厕所独用,谁都不能碰。 还有一家就很幸运,两个teen 男孩很有礼貌,还会做菜,很壮实,成绩好,也不drama。 不知是运气还是教养的好的问题。
avatar
FengChuQiShan
25 楼
You have to call police. 不然会愈演愈烈,更不好收拾。
wenaa 发表于 2023-11-02 10:40

call police 还是要慎重,看过不止一个新闻家长叫警察导致孩子被警察打死的,有个是孩子要自杀,有个是持刀威胁
avatar
Bigridge
26 楼
我以前对娃比较严格,娃十三的时候听我严厉批评还听得,还会认错,十四的时候娃有一次让他练琴不想练他发过一次脾气,那是一次分水岭,我不再以父母强权要求娃做什么,都是该讲的道理讲讲,注意维护亲情,给娃决定权,选择权。记得有人说过,娃有时候可能成长的路上会走弯路,如果怎么说娃也听不进去,走走弯路就走走吧,总比家人反目成仇强,一个家最终还是亲情最重要,这个才是最有力量的。娃自从那次发火就不碰琴了,我觉得他还多少有一点点弹琴的天赋,也仅仅算老师能教会而已吧,但学了好几年扔了我还是心里难过了一阵子。前几天娃说他们合唱团老师选他来做一首歌的钢琴伴奏,看他高兴的手舞足蹈的样子,我也后悔以前如果不是自己太强势,他也许不会quit.我这里只是想说,父母有时候太强势会把事情搞砸,对双方都没好处
avatar
danggui
27 楼
不知道具体的。要是我的话,任何人敢于对我这样,不管他高矮胖瘦,我会让他怀疑人生。谁怕谁,大不了当没这个人,一刀两断从此不往来。
珠箔飘灯 发表于 2023-11-02 10:49

我们一样的,哈哈。 LZ 不要怕儿子,只要你强硬一步儿子不管多高多重不敢硬来,告诉他你会真的打电话叫警察,你要狠的下心真这么做,否则他真的以为可以对你无法无天。 另外,日常照顾孩子,表达对他的爱,表达对他的不离不弃,润物细无声,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带他出去吃个正餐,面对面坐着,吃完好好沟通,严肃较真....LZ 厉害坚强一点,抱抱。
avatar
夏雨
28 楼
以暴制暴肯定不是办法,能否参加什么体育活动或者课外或者打工,把精力卸掉? 青春期蛮难熬的,可能一开始的界限就没有设置好,能否让爸爸多参与到教育中,跟孩子谈谈心? 孩子有anger control 的问题,这个长大也不会变好,对他以后的家庭也是不好。要学习怎么handle 怒火。 半大的孩子,能否给更多的自由?进高中我家就放开网络游戏手机,睡觉起床吃饭做作业和学校考试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承担责任。 高中后,我主要做的就是跟娃搞好关系,从父母的角色转换成朋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自己拿主意。同时也要求孩子尊重,越是家人越不能轻易伤害。过不了多久就去大学了。
avatar
jsams111
29 楼
以暴制暴不可取。我以前一个同事,她儿子也是,比妈妈高,比妈妈力气大,对她大喊大叫,像个angry animal, 她叫过几次警察。不过她儿子还有些精神问题,更糟糕。我觉得楼主儿子说不准因为父母离婚,对父母也有些怨恨,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这个当口你就不该再采取什么强硬惩罚措施了,你需要好好讲道理,掰开揉碎讲道理,关键让孩子明白你还爱他,关心他,支持他,成绩什么的心理没那么多疙瘩了,慢慢也会好,中国人的孩子都不笨,这是他需要的,慢慢和缓改善亲子关系
Bigridge 发表于 2023-11-02 10:51

有潜意识复仇的部分, 因为觉得父母离婚给自己带来了伤害。 你这有点准备晚了,如果在preteen的时候就开始洗脑和塑造行为会好一些,现在也要坚持做,尽管会难一些
avatar
麻辣烫
30 楼
首先想问一下,你家孩子现在除了学习,还有多少课外活动? 有没有业余打工? 对于大男孩一定要给提供足够的活动让他把体力精力消耗掉,不然人家不打游戏干什么啊?
另外,大孩子了,做家长的其实不建议动不动用断网这样的行为来控制孩子,这样确实容易引起反抗
和孩子好好说话,告诉他你可以放手由他自行定决一些事情,但也要讲些条件,比如完成作业啥的
这个时候,孩子的身心健康,你们的家庭和睦比学业要更重要些,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尊重,但也要强调尊重是双向的,他也必须尊重你的付出

avatar
tiffanylee
31 楼
这个跟单亲没有关系!你要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吧,感觉这孩子有易怒症
avatar
Geofan
32 楼
这太吓人了,先看心理咨询师吧
avatar
southparkcm
33 楼
跟单亲没什么关系。我身边的双亲的青春期小伙子也直接把门踹掉,在墙上直接拳头砸个洞这种。砸完了修呗。荷尔蒙到了那个样子没办法。。。不过过一两年孩子又正常了。问问儿医看看怎么整吧。比如找个心理医生聊天发泄。或者男孩子需要play competitive sports或者有什么创业啊打工啊这种事情。谈恋爱滚床单也有帮助。。。反正就是需要找到其他出口。
iheartglass 发表于 2023-11-02 11:03

什么乱七八糟,就任这他胡搞?还滚床单,搞出孩子了怎么办?对方孩子就是个工具?
avatar
2wawa
34 楼
放下对成绩和成功的焦虑. 先搞好亲子关系,多陪伴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的activities. 多listen, praise, 少judge.
avatar
扶苏
35 楼
首先,我从LZ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对孩子有一种guilt。那么,你从小相处中是否会过度补偿孩子?
第二,你家规矩有点混乱啊。比如孩子上课看手机,你罚断网。但是孩子好像根本没意识到。也就是他不expect这个惩罚。你们家规矩是不讲清楚的吗?你的惩罚是想怎样就怎样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规矩必须讲清楚,遇到什么情况有什么措施。而且,你不应该在没跟孩子沟通好的情况直接断网。先问清楚孩子做了什么,和老师说的是否符合。然后告诉对方,错在哪里,会有什么惩罚措施。这些都要沟通啊。你不能想怎样就怎样,完全不沟通。这样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怒气。
第三,你完全没必要害怕孩子。你要学会做家长。不要因为过度补偿的心态,不管孩子。但是一管孩子就不沟通,直接下手。
学习做一个管理者。制定好基本的rule。involve孩子参与指定rule。然后stick to it。你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坚持。任何规矩稍微遇到点挫折就立刻放弃。然后把责任归给孩子。孩子脾气大,孩子有问题。我想孩子一定有他的问题。但是你首先得看看自己的parenting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avatar
littlecool
36 楼
我亲戚双方高知,爸爸职位很高权力很大,儿子上大学了还是对妈妈很mean,对妈妈大喊大叫很不耐烦。 我们了解到可能是在养育过程中缺失了父爱。爸爸经常不在家因为工作很忙,妈妈性格不是很强硬的那种,时间久了没有纠正孩子的行为问题,脾气越来越暴躁,感觉孩子心里是有某种缺失后无处发泄的症状。 我记得他小学年纪也很乖巧爱笑。
avatar
Harenough
37 楼
1:有没有费精力的体育活动? 2:有没有和孩子爸谈,让他介入?
avatar
.Cheers.
38 楼
“刚开始时候孩子还会为此感到内疚, 渐渐的尝到甜头后就更频繁发生。”
一个人不容易,抱抱楼主。孩子也不容易,孩子到底怎么想来合理化了自己的行为,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他开始有点觉得他的不顺利是你的责任,他打游戏是在派遣你对他造成的精神缺失,等等。一定要搞清楚,不然不可能上大学就完事了。他的一些暴力发泄的最大可能并不是他“尝到甜头”,孩子一般不会心机那么重,而是对你产生否定了,讲道理,公平,公正等等这一类的。假设你也有过工作不做完就上网放松放松吧?那么他就会觉得你对自己松,对他紧。
avatar
河边垂钓
39 楼
我有个心理学的同修,青春期孩子问题也很大,她学习萨提亚对话练习几年以后多了很多和自己的链接,也多了很多和孩子的链接,自己强大了很多,孩子也开始和她聊天了,暴力行为改善了很多,很神奇的。我自己虽然看心理学文章好几年了,学习对话练习还没正式开始,但是看了很多效果都非常好,挺期待的。强烈建议楼主去学一下,萨提亚流派的台湾名师李崇健老师在北美常有工作坊,我最近会参加其中的一个。楼主感兴趣的话可以私信我。
avatar
MajiaLove
40 楼
首先,我从LZ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对孩子有一种guilt。那么,你从小相处中是否会过度补偿孩子?
第二,你家规矩有点混乱啊。比如孩子上课看手机,你罚断网。但是孩子好像根本没意识到。也就是他不expect这个惩罚。你们家规矩是不讲清楚的吗?你的惩罚是想怎样就怎样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规矩必须讲清楚,遇到什么情况有什么措施。而且,你不应该在没跟孩子沟通好的情况直接断网。先问清楚孩子做了什么,和老师说的是否符合。然后告诉对方,错在哪里,会有什么惩罚措施。这些都要沟通啊。你不能想怎样就怎样,完全不沟通。这样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怒气。
第三,你完全没必要害怕孩子。你要学会做家长。不要因为过度补偿的心态,不管孩子。但是一管孩子就不沟通,直接下手。
学习做一个管理者。制定好基本的rule。involve孩子参与指定rule。然后stick to it。你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坚持。任何规矩稍微遇到点挫折就立刻放弃。然后把责任归给孩子。孩子脾气大,孩子有问题。我想孩子一定有他的问题。但是你首先得看看自己的parenting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扶苏 发表于 2023-11-02 11:46

手动点个赞。说得很有条理。我相信孩子的行为表现主要还是依赖家长如何当这个领导者,而不是天生决定的。
avatar
想唱就唱
41 楼
报警吧
avatar
宿管阿姨
42 楼
teenager 男孩的确有一部分是这样,昨天还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家是是夫妻和美的,,就是儿子成绩一般,上个普通大学没问题的程度,儿子也是不如意就要施暴的样子,但还算控制的住自己, 就是家里的墙经常被擂出洞来。 另一家男娃teen成绩很好,但听说也是要占掉家里一间厕所独用,谁都不能碰。 还有一家就很幸运,两个teen 男孩很有礼貌,还会做菜,很壮实,成绩好,也不drama。 不知是运气还是教养的好的问题。
cigna 发表于 2023-11-02 11:12

运气好,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avatar
kittenpuppyplay
43 楼
楼主你要强势一点,强势不是以暴制暴,而是soft but firm。 人都是欺软怕硬,你强他就弱,试试吧!
avatar
河边垂钓
44 楼
对了,我最近抱佛脚在读李崇健老师的一本叫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书,也很有启发。后悔没有早点看了。语言的力量太强大了,能载舟,亦能覆舟。微信读书上上有,楼主也可以先看看。李老师的书里有很多关于孩子暴力暴怒时的好奇对话例子,摘录一则,仅供楼主参考: 瑄坐在后座,困在情绪旋涡中。她气得跺地板、捶车门、头撞座椅。车后座如同载了暴雨、龙卷风,我感到不耐烦,怒火也被搅动。 过去,她这样的哭闹行为,我是绝不容许的,肯定会对此大发雷霆。 她哭泣声不断,更嘶吼着:“为什么那样规定?!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吗?”她哭吼的声音,像一把锋利的剑,狠狠地刺进我的心中。我意识到孩子愤怒,我自己也非常恼火。 觉察自己,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抓稳方向盘,进行了三个深呼吸,停顿了好几秒,然后和缓地跟女儿说:“瑄瑄……我知道你着急……也知道你生气……知道你很为难……我都知道。” 我继续缓缓地跟女儿表达:“你可以哭,也可以生气,但你不能跺脚捶车,那样会让我分心,我们会很危险。你可以试试深呼吸,让自己缓和一下吗?现在我需要专心开车,等我忙完工作,再陪你一起想办法。” 我觉知自己的恼火,深呼吸后进行停顿,试着回到当下。我接着专注地开车,后座的“暴风雨”渐渐地转变成“细雨”。 见完客户之后,我关怀瑄瑄。她刚刚气急败坏,陷入矛盾与无助之中。 “瑄瑄,谢谢你陪我出来工作。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去散散步好吗?” 瑄点头答应了。 以好奇关心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将车子开到公园。过几天就是圣诞节,公园已布置好了温馨的灯饰。 我们俩牵着手,在花园小径上散步,我右手搂着她的肩,缓缓地问她:“瑄瑄,现在,你还好吗?” 瑄瑄点点头说:“嗯。” 我停顿了一下,缓缓地问她:“刚刚来的路上,你看起来很生气,是吗?” 瑄瑄点点头,立刻红了眼眶,带着一股委屈说:“对呀!” 冬季的空气冷冽,公园仅有的几处翠绿的草皮,被路灯照得发亮。 我们坐在草皮上,我专注地问她:“发生什么事了?你愿意说给我听吗?” 瑄瑄娓娓道来:“我感觉超级矛盾,而且好不公平。父亲的规定,根本没有道理。为什么一定照父亲的规定来?不照他的规定做,还要被处罚。我好像走在迷宫,根本走不出去。” 瑄瑄的眼泪掉了下来。 “你很为难吧?” 瑄瑄啜泣着,说:“嗯。对啊。” “会觉得委屈吗?” 瑄瑄点点头,说:“嗯,会啊,而且很生气。” 瑄瑄的眼泪再次大量地涌出。 “你的生气我看到了,你的委屈我也听到了,你的想法我也懂了。谢谢你愿意说,让我更了解你。你希望父亲也这样,像母亲听你说,然后了解你吗?” 瑄瑄摇摇头,说:“不想!没用的!放弃治疗!” 我被“放弃治疗”逗笑,问道:“放弃治疗?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放弃跟父亲聊呢?” 瑄瑄说:“父亲又不会听,如果能聊,刚刚就不会吵了!”我问:“父亲以前也都不听吗?” 瑄瑄说:“父亲就是那样啊。只会一直管我们,没照他的意思做就处罚。我们有自己喜欢的、自己想做的,但是只要跟他想法不一样,他就直接用规定要求我们,要我们遵守,算了啦……”瑄瑄声量提高,表情有点气愤。 “算了?所以,你放弃治疗的意思,暂时不想跟父亲聊,是吗?” 瑄瑄点头说:“嗯!” “那父亲的规定,让你矛盾和为难,怎么办?” 瑄瑄说:“如果我能做的,我会试着做做看;如果我真的不行,我再告诉父亲我不行的原因。” 孩子说不想聊,但此刻她自己讲的方式,已经透露愿意沟通的意思了。 对孩子表达欣赏与爱 “你不喜欢父亲的规定,还愿意试着做做看,做不到再告诉父亲原因,即使他有可能接受,也有可能不接受。我觉得你很不简单。” 孩子渐渐地大了,我常常在想,要怎么教养孩子,让他们成长得美好又独特,而不是复制出另一个自己? 我学习萨提亚模式,已经将近四年了,生活中的亲子冲突并没有消失,我偶尔还是会夹在“暴风雨”中,但是这种情况在我眼中成了我修炼的机会。 我在“听话”的系统中长大,认为乖顺听从就是好孩子。过去的教养观念,让我复制那样的教养框架,常用讲道理应对孩子,还要应对打骂指责的老公,问题很少得到解决,反而引爆更大的情绪冲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感到相当纠结。对于自己的情绪,既不觉察也不接纳,也不容易接纳孩子的感受。 几年的学习之后,对自己探索多了,对自己的感受、观点、期待与渴望,是如何形成的,我有了更多理解。我逐渐能在事件中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跟自己的情绪相处,与人沟通时比较能进行和谐一致的表达,对他人的联结也更深了。这一路走来,都很不容易。 我看着身边的宝贝,她神情轻松多了。 “瑄瑄,我们这样散散步,坐着聊天,你感觉怎么样?你喜欢吗?” 瑄瑄眼神澄澈发光,像公园中的装饰灯一样亮闪闪的,她说:“很开心啊,喜欢啊。” “母亲抱一下好吗?我很爱你,以后有什么事情,你觉得开心、生气,或者难过了,只要你愿意说,我都愿意听。” 刚刚冷冽而强劲的北风,渐渐地缓和下来,但此刻气温甚低,我牵起她冻得发凉的小手,放进我的口袋:“会冷吗?” 瑄瑄说:“不会啊。手放在你的口袋里很温暖。母亲你的手好冷,我们赶快回家吧!” 我的手虽然很冷,心却是暖暖的。 本文分享者:蔡倩渼,服务于金融保险业。学以致爱·华人学习成长中心讲师。






avatar
crazyeater
45 楼
楼主你要支棱起来啊,孩子还在你屋檐下就要听你的,怕他可不行啊。
avatar
MajiaLove
46 楼
回复 44楼河边垂钓的帖子
例子还行,虽然读起来有些刻意强调温柔语气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一环这个例子还没触碰到,也就是“母亲”和例子里的“父亲”的后续对话,这个才是基于例子里提供的信息所推定出来的crucial conversation。我个人的感触是解决问题不光要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要靠critical thinking。
avatar
kittyg
47 楼
不要把孩子视为敌人,他是你最爱最想保护的人,是可以舍弃一切保障他安危的人,但爱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这需要智慧,我也是在孩子大概十岁的时候离婚,孩子父亲只有探视权,儿子在七八年级的时候开始叛逆,也是人高马大,也是沉迷游戏,逃学,也是和我动手,那段时间他简直判若两人,他父亲直接和他说当永远没有这个儿子,儿子全身上下都充满戾气和负面情绪,那是我人生中至暗时刻,我又伤心又绝望,也不可控的的否定自己,甚至于会暗想坏的基因会遗传无论怎样努力都没用他就是个白眼狼是坏种(上帝原谅我)……我不停祷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真的会感觉到人的力量太渺小太无力了,我祈祷主给我智慧去引导孩子,我不想也不能放弃他,我哄着他去和基督徒的家庭结伴去山里(没网络)旅行,去爬山,去交流,十来天脱离游戏世界,让他可以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开始感受他人而不是沉溺于自己狭小的个人世界,回来后他开始畅开心扉和我深谈讲述家庭的破碎对他的伤害,以及他生活学习社交的种种挫折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了……但一年多的荒废已经造成非常大的困难,他恐惧害怕不敢去面对了,我继续努力为他寻找资源帮他克服,他问我还爱他么?我斩钉截铁地说永远爱他,那怕他是乞丐是罪犯我永远爱他这至死不变,但我讨厌你,很讨厌你,他笑了我觉得那一𣊬他真正明白我的心也找到安全感了……从那时起他踏上了一条我真希望的路,奋起直上永不放弃,从逆境向上所遇到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他曾在半夜里偷偷哭,我告诉他飞机起飞的时候都是逆风而行,人生也是如此,我亦如此。他一年就把gpa提了一分,现在也还有一年多就上大学了……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搞定,并且在家里也承担责任了,再也没碰游戏了,在学校团体里非常受欢迎老师们也很喜欢他,他父亲也开始在他身上用心了,他准备在今年的感恩节受洗……我很感恩,我感到了主的力量。真的很多时候人太无力了,不是努力就有结果,但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都放弃这个世界不会有地方接纳他们的。补充一下关于动手的事情,当时去旅游非常巧有一个家庭父母非要温柔对待孩子们都是轻言细语,家里老小比较得宠会对父母有时出言不逊,其他的家庭背后讨论这个对父母不大尊重的孩子非常不客气,我儿子默默在旁听着,后来的旅行中那个孩子又出言不逊,我儿子情绪很激动上去就一巴掌,我当然狠狠批评他没资格这么做也和对方家庭道欠了,但借次机会教育他对自己父母忤逆的人别人是如何看待的,那回他哭的很厉害,后来再没有和我动手。
avatar
Jaelynleaf
48 楼
同情楼主 男孩变成男人 是个痛苦的过程 需要生活中 有一个强有力的男人陪伴调教 女人 通常做不了
1 交给他爸爸去管教 2 报满各种课后班 3 孩子需要朋友 朋友圈 4 告诉孩子 你的感受
还不行 只有饿 饿 比骂 比打 还有效果 虽然很直接 但是 很管用 人 是 动物性 和 人性
你说 你很累 很伤心 让他自己去弄吧 虽然你还爱他 但是 你没有这个力气了 注意孩子的安全即可

avatar
椰丝球
49 楼
不懂怎么办,但是觉得楼主还是得引导他管理自己的情绪,引导他怎样排解自己的情绪。从以往有关青春期的帖子里学到了跟青春期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只会起反作用。但是像你儿子这种尝到了凭借自己体型力量胁迫弱小达到目的的甜头是非常危险的。不管怎样楼主还是要强势起来,不能他强势就服软,只会变本加厉。平时多从亲情入手,让他意识到对人这样子是不对的。当然我也是纸上谈兵,祝楼主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avatar
河边垂钓
50 楼
回复 44楼河边垂钓的帖子
例子还行,虽然读起来有些刻意强调温柔语气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一环这个例子还没触碰到,也就是“母亲”和例子里的“父亲”的后续对话,这个才是基于例子里提供的信息所推定出来的crucial conversation。我个人的感触是解决问题不光要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要靠critical thinking。
MajiaLove 发表于 2023-11-02 12:51

对的,这个学员自己也有点纠结,性格没那么强大自信,但是经过学习能扛住压力内在比较稳定地处理问题本身也是很大的进步了。自我修行的角度来说很不错了。温和而坚定,而且有主心骨,是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很大的收获了。 再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阿健老师自己的一个小例子,关于暴怒的学生的简单处理: 对发怒的孩子,强调规则的同时,你真的接纳他了吗? 孩子着急地叫我,匆匆地拉着我的手,往教室的方向跑去。告知我阿利打人了,发疯一样地摔东西,还有人被打伤了。 阿利的情绪不好,常会情绪失控,一旦情绪爆炸了,其他的孩子都会躲得远远的,将他视为洪水猛兽,不想靠近他。阿利情绪越常失控,就越不被了解,情绪也就越糟糕,这样就仿佛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一天阿利发怒了,“风暴”可能太强大,教室里的人都跑出来了,教室外面有一群孩子围观,其他老师也不敢介入。孩子们见我来了,纷纷告诉我经过,叽叽喳喳地提供信息,大意是:一群人正在说闲话,背地里数落阿利,不巧被阿利听到了,阿利瞬间发狂了。 阿利如疯狂的野兽,拿椅子对着数落他的同学砸,那个同学躲在桌子下,一动也不敢动,其他同学都走了。 “阿利。”我唤了他名字,停顿了一秒。 我接着表达:“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不能丢椅子。这样你会被误解,会很委屈。我不想你被误解。” 在那一瞬间,阿利停顿了,放下手中椅子,呆站在原地,身体颤抖着,因为愤怒的能量还在他的身体里。 我走到阿利身边,只是静静地站着。桌子下的同学出来了,悄悄地站在一旁,我挥一挥手,让那个同学离开。我轻轻地拍着阿利,阿利骂了一句粗话,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一场风暴就此结束了。阿利事后跟我说,我阻止了他的“暴行”。 他觉得自己不被了解,而我是能懂他的人,此后我说的话,他特别愿意倾听,我们的关系也更近了。 事后,孩子们纷纷说,我说的那几句话,感觉很有魔力,阿利竟然“定住”了,当下就不再发怒了。 在青少年危机的处理中,如何能够让对方冷静呢?除了安稳坚定的语气,语言的表达也是关键。 和谐且坚定地呼唤他的名字 有些青少年在激动时,仿佛失去了理智,那是因为眼前发生的事件唤起他过去的记忆,而召唤记忆的大脑,又会命令身体立即做出反射动作。其实,他们也不想做出那些不理智的行为。 当他听到同学们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时,过去曾被指责、被误解、被背叛等未被妥善处理的事件,化为记忆残存于大脑之中。那些不好的记忆快速流动且翻搅,唤醒他诸多感受、负向观点、未满足的期待。冰山的各层次里消极的部分都被挑起来了,形成他处事的方式。 听到有人私语,有人说坏话,他的渴望层次发生了什么呢?他的渴望层次:自己不被接纳、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不被信任,爱当然也不联结。 让阿利回到当下,不再受过去的经验操控,呼唤他的名字是很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但是态度要和谐且坚定,而非强制与恐吓。 很多教师、家长呼唤孩子的名字,展现出太强势、过度控制的特点,或者走向另一极端,语气过于讨好。这两种语气可能都会适得其反,挑起孩子受压迫经验。 设想一个状态:当你的名字被人平稳、坚定地呼唤,渴望层次是否感到“被接纳”,有“安全感”? 大部分人会有被接纳的感觉,仅有极少数的人,会感到全身不自在。 感受他的感受,看到他的期待 “我知道你很生气”是呼应他的当下,让他意识到他的感受层次被人看见,也让他与自己联结。这句“我知道……”,就表达了我接纳他的生气。 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表达“你在生气吗?”“你是不是在生气?”等。 这样的表达,此时不恰当,因为他在生气状态,这样会挑起他更多的情绪,让他更生气。一是他在生气,你还问他是否在生气吗,已是明知故问;二是情绪奔流的时刻,对方没有空隙停顿,你的问话反而挑起他对“生气”的负面认知,又会让他联结起曾被误解的过去,可能会让他更受刺激。 “但是你不能丢椅子。”这句话是规则。 搭配前一句话,前面承认、理解与接纳他的情绪,后一句话是表达规则,这两句搭配起来,既承认并接纳了他的情绪,也明确地表达了用丢椅子发泄情绪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因为这句话是规则,所以后面的那句话也就特别重要了,因为人在盛怒之下,听到规则怒意很可能更盛。 “这样你会被误解”含有几层意义: 一是观点的层次,表示懂得他被误解。 二是“误解”具有回溯的意义,让他想到从前的经验:“误解”一词有助于被理解,解开他长久的心结。他情绪爆发并非所愿,被视为洪水猛兽,就是大家对他的“误解”。因此点出这句话,他内在感觉被接纳,事实上很多犯错的孩子:“误解”一词,都能让他们感觉被理解。 “会很委屈。”点出当下另一情绪,也是他长久以来的经验,当情绪被点出来,他又被看见了,被理解的感觉推深一层。 “我不想你被误解。”这句话是我的期待,应该也是他的期待,因为他有太多被误解的过去。 短短的语言表达,就有巨大的能量。我联结他的内在,他感觉我接纳他,他的渴望层次,与自己的联结也加深,他也能接纳自己,看见自己的价值,觉得拥有了安全感,以及被信任的感觉。 以关怀的方式表达规则,并且在观点上回溯,表达对他的理解,再加上呼唤名字,以及对情绪的关注,这就是这几句话的脉络。 敬唯说: 孩子有脾气了,情绪不好,甚至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是转化孩子情绪的最佳时间。面对生活中孩子情绪爆发失控的情况,大部分家长会去压制孩子的情绪,孩子会感觉不被理解,结果孩子的情绪更糟糕,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家长提高“青少年情绪危机处理”能力的关键契机。那如何让孩子冷静呢?家长该做的是:联结孩子的内在,让孩子感觉家长接纳他,引导孩子与自己的渴望联结,让孩子自己接纳自己,他就能看见自己的价值,就会觉得拥有了安全感,以及被信任的感觉。这个也叫情绪场赋能。 练习的小工具 1.家长先稳定自己情绪,不慌,不乱,不压,不躁,然后语言的表达是关键,用安稳坚定的语气表达。 2.呼唤名字,这很重要,语气平稳且坚定,而非强制与恐吓。 3.理解并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状态:“我知道你很生气”是呼应他的当下,让他意识到他的感受层次被人看见,也让他与自己联结;这句“我知道……”,就是接纳他的生气。 4.“但是你不能……”是表达规则。与前面一句表达理解与接纳的话搭配起来使用,既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呵护了,又让他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规则,是不被接受的。孩子常见的破坏规则的行为有大吵大闹、丢椅子、撒泼打滚等。 5.“这样你会被误解。”让孩子的“误解”被人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回溯他受伤的过去,并解开他的心结。“我不想你被误解。”这句话是对话者的期待,但也是孩子的期待;短短的语言表达,就有巨大的能量。 不妨试试,慢一点,慢一点……你有“稳定自己内在”的能力,用你安稳的内在,体会孩子情绪背后的渴望。


avatar
.Cheers.
51 楼
对了,我最近抱佛脚在读李崇健老师的一本叫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书,也很有启发。后悔没有早点看了。语言的力量太强大了,能载舟,亦能覆舟。微信读书上上有,楼主也可以先看看。李老师的书里有很多关于孩子暴力暴怒时的好奇对话例子,摘录一则,仅供楼主参考: 瑄坐在后座,困在情绪旋涡中。她气得跺地板、捶车门、头撞座椅。车后座如同载了暴雨、龙卷风,我感到不耐烦,怒火也被搅动。 过去,她这样的哭闹行为,我是绝不容许的,肯定会对此大发雷霆。 她哭泣声不断,更嘶吼着:“为什么那样规定?!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吗?”她哭吼的声音,像一把锋利的剑,狠狠地刺进我的心中。我意识到孩子愤怒,我自己也非常恼火。 觉察自己,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抓稳方向盘,进行了三个深呼吸,停顿了好几秒,然后和缓地跟女儿说:“瑄瑄……我知道你着急……也知道你生气……知道你很为难……我都知道。” 我继续缓缓地跟女儿表达:“你可以哭,也可以生气,但你不能跺脚捶车,那样会让我分心,我们会很危险。你可以试试深呼吸,让自己缓和一下吗?现在我需要专心开车,等我忙完工作,再陪你一起想办法。” 我觉知自己的恼火,深呼吸后进行停顿,试着回到当下。我接着专注地开车,后座的“暴风雨”渐渐地转变成“细雨”。 见完客户之后,我关怀瑄瑄。她刚刚气急败坏,陷入矛盾与无助之中。 “瑄瑄,谢谢你陪我出来工作。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去散散步好吗?” 瑄点头答应了。 以好奇关心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将车子开到公园。过几天就是圣诞节,公园已布置好了温馨的灯饰。 我们俩牵着手,在花园小径上散步,我右手搂着她的肩,缓缓地问她:“瑄瑄,现在,你还好吗?” 瑄瑄点点头说:“嗯。” 我停顿了一下,缓缓地问她:“刚刚来的路上,你看起来很生气,是吗?” 瑄瑄点点头,立刻红了眼眶,带着一股委屈说:“对呀!” 冬季的空气冷冽,公园仅有的几处翠绿的草皮,被路灯照得发亮。 我们坐在草皮上,我专注地问她:“发生什么事了?你愿意说给我听吗?” 瑄瑄娓娓道来:“我感觉超级矛盾,而且好不公平。父亲的规定,根本没有道理。为什么一定照父亲的规定来?不照他的规定做,还要被处罚。我好像走在迷宫,根本走不出去。” 瑄瑄的眼泪掉了下来。 “你很为难吧?” 瑄瑄啜泣着,说:“嗯。对啊。” “会觉得委屈吗?” 瑄瑄点点头,说:“嗯,会啊,而且很生气。” 瑄瑄的眼泪再次大量地涌出。 “你的生气我看到了,你的委屈我也听到了,你的想法我也懂了。谢谢你愿意说,让我更了解你。你希望父亲也这样,像母亲听你说,然后了解你吗?” 瑄瑄摇摇头,说:“不想!没用的!放弃治疗!” 我被“放弃治疗”逗笑,问道:“放弃治疗?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放弃跟父亲聊呢?” 瑄瑄说:“父亲又不会听,如果能聊,刚刚就不会吵了!”我问:“父亲以前也都不听吗?” 瑄瑄说:“父亲就是那样啊。只会一直管我们,没照他的意思做就处罚。我们有自己喜欢的、自己想做的,但是只要跟他想法不一样,他就直接用规定要求我们,要我们遵守,算了啦……”瑄瑄声量提高,表情有点气愤。 “算了?所以,你放弃治疗的意思,暂时不想跟父亲聊,是吗?” 瑄瑄点头说:“嗯!” “那父亲的规定,让你矛盾和为难,怎么办?” 瑄瑄说:“如果我能做的,我会试着做做看;如果我真的不行,我再告诉父亲我不行的原因。” 孩子说不想聊,但此刻她自己讲的方式,已经透露愿意沟通的意思了。 对孩子表达欣赏与爱 “你不喜欢父亲的规定,还愿意试着做做看,做不到再告诉父亲原因,即使他有可能接受,也有可能不接受。我觉得你很不简单。” 孩子渐渐地大了,我常常在想,要怎么教养孩子,让他们成长得美好又独特,而不是复制出另一个自己? 我学习萨提亚模式,已经将近四年了,生活中的亲子冲突并没有消失,我偶尔还是会夹在“暴风雨”中,但是这种情况在我眼中成了我修炼的机会。 我在“听话”的系统中长大,认为乖顺听从就是好孩子。过去的教养观念,让我复制那样的教养框架,常用讲道理应对孩子,还要应对打骂指责的老公,问题很少得到解决,反而引爆更大的情绪冲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感到相当纠结。对于自己的情绪,既不觉察也不接纳,也不容易接纳孩子的感受。 几年的学习之后,对自己探索多了,对自己的感受、观点、期待与渴望,是如何形成的,我有了更多理解。我逐渐能在事件中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跟自己的情绪相处,与人沟通时比较能进行和谐一致的表达,对他人的联结也更深了。这一路走来,都很不容易。 我看着身边的宝贝,她神情轻松多了。 “瑄瑄,我们这样散散步,坐着聊天,你感觉怎么样?你喜欢吗?” 瑄瑄眼神澄澈发光,像公园中的装饰灯一样亮闪闪的,她说:“很开心啊,喜欢啊。” “母亲抱一下好吗?我很爱你,以后有什么事情,你觉得开心、生气,或者难过了,只要你愿意说,我都愿意听。” 刚刚冷冽而强劲的北风,渐渐地缓和下来,但此刻气温甚低,我牵起她冻得发凉的小手,放进我的口袋:“会冷吗?” 瑄瑄说:“不会啊。手放在你的口袋里很温暖。母亲你的手好冷,我们赶快回家吧!” 我的手虽然很冷,心却是暖暖的。 本文分享者:蔡倩渼,服务于金融保险业。学以致爱·华人学习成长中心讲师。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1-02 12:29

赞。一个有效的沟通至少需要一方情绪稳定,家长相对更容易做到。
avatar
河边垂钓
52 楼
心理学上处理危机问题的核心是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愤怒不安焦急等等情绪处理好了才会有能力接纳和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所以很多有能力处理危机的学员都学了有三四年的时间,有比较稳定的强大的内核。平时也会进行思考和练习。
avatar
.Cheers.
53 楼
回复 44楼河边垂钓的帖子
例子还行,虽然读起来有些刻意强调温柔语气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一环这个例子还没触碰到,也就是“母亲”和例子里的“父亲”的后续对话,这个才是基于例子里提供的信息所推定出来的crucial conversation。我个人的感触是解决问题不光要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要靠critical thinking。
MajiaLove 发表于 2023-11-02 12:51

想干好什么都要批判性思维,和心理学不是平行或冲突的关系。
avatar
河边垂钓
54 楼
赞。一个有效的沟通至少需要一方情绪稳定,家长相对更容易做到。
.Cheers. 发表于 2023-11-02 13:14

谢谢妹妹,确实一个稳定又内心强大平和的家长对孩子是个blessing。好在这时可以通过学习来加强对。
avatar
iheartglass
55 楼
什么乱七八糟,就任这他胡搞?还滚床单,搞出孩子了怎么办?对方孩子就是个工具?
southparkcm 发表于 2023-11-02 11:38

我不是任他胡搞。就是这个年纪的男孩子需要有其他精力和体力的出口。我们这边20岁结婚生娃一过一辈子的家庭一点不少见。。。没有把别人家孩子当工具的意思。
你有不胡搞的好主意也可以说嘛……
avatar
pureaqua
56 楼
我亲戚双方高知,爸爸职位很高权力很大,儿子上大学了还是对妈妈很mean,对妈妈大喊大叫很不耐烦。 我们了解到可能是在养育过程中缺失了父爱。爸爸经常不在家因为工作很忙,妈妈性格不是很强硬的那种,时间久了没有纠正孩子的行为问题,脾气越来越暴躁,感觉孩子心里是有某种缺失后无处发泄的症状。 我记得他小学年纪也很乖巧爱笑。
littlecool 发表于 2023-11-02 11:46

你说的例子更可能因为家里人包括爸爸对妈妈都很mean,这个儿子就像dog跟着主人学,也狂吠
avatar
河边垂钓
57 楼
再接再励,贴一个和孩子逐渐开始对话,建立连结的例子。 对沉迷网络、逃避学习的孩子,你表达的是期待还是爱? 父母来参加工作坊,目的为了拒学的孩子。 十四岁的男孩,初二开始成绩下降,跟父母的关系闹僵,索性不去上学了。男孩的房里有卫生间,他连房门都不出,每天窝在家上网,玩网络游戏,玩累了就躺在床上,也不出来吃饭。父母将饭端到门口,男孩会在适当的时间出来,将饭端到房间吃,再将空饭碗摆到门口。 若是父母进入房间,就会引来孩子反弹,不是破口大骂,就是威胁轻生,情况已持续了半年,父母束手无策。父母请来谈话专家,敲门喊门都不应,若是叫他太久,就听见孩子说:“滚!” 孩子沉迷网络,逃避学习,可能只是在逃避无价值感 很多人想解决问题,却忽略问题的成因。 我跟男孩的父母谈了一些,了解到父母的关系不和,父亲长期忙于工作,教养的重担落在母亲身上。母亲也有自己的事业,除了让孩子在课后班补习,也请家教陪孩子,母亲将孩子保护得挺好,不让孩子吃苦做家事,也对孩子有诸多管教,但是家里面没有对话,孩子只有“接收”消息。 母亲看重孩子的功课,希望孩子好好读书。据母亲表示孩子很聪明,上了明星中学之后,也许由于学习的压力大,觉得自己跟不上同学,导致不愿意上学。 男孩拒学的选择,也许与下列经历有关:父母重视功课,他幼年常被夸赞,不懂得面对失落;父母与孩子沟通少,平时多宠溺与掌控;男孩一旦成绩滑落,内在可能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度低,不接纳这样的自己。 父母的对待方式,并未让孩子与自己有联结,孩子在渴望层次会认为要把事情做好,表现得较完美,自己才有价值。一旦期待不被满足,渴望层次就无法联结。期待未被满足对他的冲击比对一般人的冲击还要大,他在行为上更容易有上瘾症。 面对失落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重拾价值感 当孩子失落的时候,父母如果很少跟孩子对话,也很少在孩子失落时表达,对孩子常常表现出高保护、高期待的状态,因此在孩子受到挫折时,他的内在力量就弱了。母亲说以前常指责、要求孩子,和孩子讲道理。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处在指责和超理智的状态中。自从孩子拒学之后,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怕孩子想不开,对孩子又成了讨好的态度。 我邀请父母改变与孩子的关系,从在家经营生活面貌开始,比如,吃饭时如何唤孩子,孩子不吃饭该如何等方面开始改变。并且,协助父母不自责,与自己的生命力联结。 孩子始终对父母的变化熟视无睹,不予理会,该怎么办呢? 我邀请父母进行表达,每天邀请吃饭时,精简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关心,而不是表达担心;表达自己的爱,而非表达自己的期待。 不再将饭放在门口,而是告知孩子,饭会放在桌上,过了时间会收到冰箱,或者橱柜里面,请孩子吃饭时动手将饭用微波炉加热。若孩子出现反弹,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懂得表达。 每天敲门跟孩子谈话,如果孩子不开门,就隔着门跟孩子表达,但是要避免讨好的语言和态度,要进行真诚一致的表达。 比如:“吃饭时间到了,爸妈希望你一起吃,爸妈想你了。”“你半年没出房门了,你的身体还好吗?爸爸很爱你。”“今天爸爸需要出门,有人会来家里修灯,你可以招呼他吗?爸爸需要你帮忙。” 但是最困难的部分是该说的都说完了,父母感觉词穷了,不知道还可以说什么了,孩子还是无动于衷。 通过回溯往事,在往事中找到父母和孩子的联结 我邀请父母通过往事表达,也就是回溯过去的事件,比如,过去对待孩子严厉,或者曾爱他的事件,他曾爱父母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叙说爱的联结。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出现道歉的姿态,而是简短地叙述往事,进入事件的感受、冲击中,再表达对孩子的爱。比如: “小学六年级,那一年考私立高中,你的压力一定很大吧?我那一年都疏忽了,没有好好地关心你,只是要你加油,我就忙着去赚钱了,我应该多跟你谈谈话的。” “初一期中考试,你的成绩落下了,妈妈骂了你两句,我不知道那时候你的心情,我猜应该很沮丧。其实我关心你,胜过于关心成绩。” “你五岁的时候跌倒了,膝盖破了一个伤口,你竟然都没有哭,我当时还称赞你勇敢,想想你应该很痛,我也很关心你,但是我竟然没说,只想把你训练得坚强。我真是忽略你的感受了。” 这些表达之后,孩子可能会愤怒地控诉当年如何如何。我提醒父母:“这就是进步了。” 特里莎修女说:“爱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关心。”孩子长期处于疏离冷漠的状态中,他跟自己疏离,跟自己不联结,也跟家人冷漠,生存姿态是“打岔”。往事挑起情绪流动,比如,这时孩子愤怒的控诉,就是生命力的流动,此时,父母的应对很关键。父母能回应以好奇与关怀,给予爱与接纳,这就有助于孩子跟自己联结,与父母联结,进而与社会联结。 男孩的父母在工作坊学习时,下课便与我交流,练习如何照顾自己,也练习如何表达。前几天,父母很沮丧,因为他们每次一敲门,一开口邀约孩子,就被孩子愤怒地骂回来,我请父母告诉孩子:“爸妈知道你生气,但你不能这样骂,这样很不礼貌,也会让爸妈更不理解你。” 爸妈努力了八天,出现了一个变化。 男孩在第八天开门了,坐在客厅要吃饭,他的头发已经很久没剪了,满脸憔悴的样子。那一天男孩的母亲陪他吃饭,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聊着日常生活的琐事。 放下对孩子的期待,让孩子充分地感受爱 母亲来信问我:“该如何让孩子剪头发?” 我请母亲先放下期待,让孩子能感到爱,并且能多用好奇来互动,建立更好的联结,并且要懂得觉察自己,少一点指责、说理与讨好,多一点好奇、关怀,但避免期待带来压力。 孩子离开房间之后,仅仅过了两个月,就重新回到学校就读了。我提醒父母亲,家庭的面貌要改变,不然很容易回到过去,孩子的状态也可能复发。 我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讲座时,所有华人地区都有拒学的个案,我自己也曾带领拒学的孩子重回学校,此篇以简单的陈述,叙述拒学有其成因,以及如何唤醒孩子的生命力。虽然方式各有不同,但核心价值都相同,即让孩子感到爱。至于语言的表达如何落实,这篇故事让家长与教师参考。 敬唯说: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拒学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孩子感到失落、无助、无力、挫败,并表现为拒学时,父母怎么表达爱呢?如何表达接纳呢?如何让孩子感到他有价值? 事实上,当孩子拒学时,父母首先要觉察自己在夫妻关系上,在与孩子的互动模式上,在家庭规条上,在家庭文化上,在家庭价值观上,我们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到位?若父母在这个时候急于解决拒学的问题,往往解决的情况都不会很理想,甚至更糟糕,尤其是平时少跟孩子对话的家庭。以前有许多案例都验证过这件事。 崇建在文中也提到,父母的表达常常是高保护、高期待,因此在孩子受到挫折或失落时,内在的力量就弱了。孩子特别需要的是父母纯粹地表达的爱与关怀,而不是父母表达的担心,或者对自己的期待。 父母要谨记:先放低我们的期待,让孩子可以体会到爱,并且能多以好奇进行互动,与孩子建立更好的联结,并且要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懂得觉察自己,少一点指责、说理与讨好,多一点好奇、关怀。
avatar
xiazheteng
58 楼
赶出去工作去。
avatar
micheer
59 楼
不知道楼主单位有用lyra吗?一年免费25次。我自己有点情绪不稳。娃青春期也是有点难控制anger和stress。我最近给我和娃都约了。两个星期一次倒倒情绪垃圾,有问题就疏导,没问题就过。我觉得挺好的。
avatar
abiigale
60 楼
是不是单亲,男孩到了十五六岁无论从身高体重都是可以压制父母的。所以从小如果是以暴力或权威强行压制小孩的到了这个时候经常就会被暴力反制。但是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楼主你不能欺软怕硬啊,这是你的家,该叫警察就叫。
avatar
aipple
61 楼
抱抱楼主,感觉你好难呀!有没有温馨的时刻呢?两人都说说心里话,说说自己的底线,看有没有common ground。
avatar
lbff
62 楼
扔给爸爸
avatar
Bigridge
63 楼
对的,这个学员自己也有点纠结,性格没那么强大自信,但是经过学习能扛住压力内在比较稳定地处理问题本身也是很大的进步了。自我修行的角度来说很不错了。温和而坚定,而且有主心骨,是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很大的收获了。 再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阿健老师自己的一个小例子,关于暴怒的学生的简单处理: 对发怒的孩子,强调规则的同时,你真的接纳他了吗? 孩子着急地叫我,匆匆地拉着我的手,往教室的方向跑去。告知我阿利打人了,发疯一样地摔东西,还有人被打伤了。 阿利的情绪不好,常会情绪失控,一旦情绪爆炸了,其他的孩子都会躲得远远的,将他视为洪水猛兽,不想靠近他。阿利情绪越常失控,就越不被了解,情绪也就越糟糕,这样就仿佛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一天阿利发怒了,“风暴”可能太强大,教室里的人都跑出来了,教室外面有一群孩子围观,其他老师也不敢介入。孩子们见我来了,纷纷告诉我经过,叽叽喳喳地提供信息,大意是:一群人正在说闲话,背地里数落阿利,不巧被阿利听到了,阿利瞬间发狂了。 阿利如疯狂的野兽,拿椅子对着数落他的同学砸,那个同学躲在桌子下,一动也不敢动,其他同学都走了。 “阿利。”我唤了他名字,停顿了一秒。 我接着表达:“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不能丢椅子。这样你会被误解,会很委屈。我不想你被误解。” 在那一瞬间,阿利停顿了,放下手中椅子,呆站在原地,身体颤抖着,因为愤怒的能量还在他的身体里。 我走到阿利身边,只是静静地站着。桌子下的同学出来了,悄悄地站在一旁,我挥一挥手,让那个同学离开。我轻轻地拍着阿利,阿利骂了一句粗话,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一场风暴就此结束了。阿利事后跟我说,我阻止了他的“暴行”。 他觉得自己不被了解,而我是能懂他的人,此后我说的话,他特别愿意倾听,我们的关系也更近了。 事后,孩子们纷纷说,我说的那几句话,感觉很有魔力,阿利竟然“定住”了,当下就不再发怒了。 在青少年危机的处理中,如何能够让对方冷静呢?除了安稳坚定的语气,语言的表达也是关键。 和谐且坚定地呼唤他的名字 有些青少年在激动时,仿佛失去了理智,那是因为眼前发生的事件唤起他过去的记忆,而召唤记忆的大脑,又会命令身体立即做出反射动作。其实,他们也不想做出那些不理智的行为。 当他听到同学们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时,过去曾被指责、被误解、被背叛等未被妥善处理的事件,化为记忆残存于大脑之中。那些不好的记忆快速流动且翻搅,唤醒他诸多感受、负向观点、未满足的期待。冰山的各层次里消极的部分都被挑起来了,形成他处事的方式。 听到有人私语,有人说坏话,他的渴望层次发生了什么呢?他的渴望层次:自己不被接纳、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不被信任,爱当然也不联结。 让阿利回到当下,不再受过去的经验操控,呼唤他的名字是很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但是态度要和谐且坚定,而非强制与恐吓。 很多教师、家长呼唤孩子的名字,展现出太强势、过度控制的特点,或者走向另一极端,语气过于讨好。这两种语气可能都会适得其反,挑起孩子受压迫经验。 设想一个状态:当你的名字被人平稳、坚定地呼唤,渴望层次是否感到“被接纳”,有“安全感”? 大部分人会有被接纳的感觉,仅有极少数的人,会感到全身不自在。 感受他的感受,看到他的期待 “我知道你很生气”是呼应他的当下,让他意识到他的感受层次被人看见,也让他与自己联结。这句“我知道……”,就表达了我接纳他的生气。 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表达“你在生气吗?”“你是不是在生气?”等。 这样的表达,此时不恰当,因为他在生气状态,这样会挑起他更多的情绪,让他更生气。一是他在生气,你还问他是否在生气吗,已是明知故问;二是情绪奔流的时刻,对方没有空隙停顿,你的问话反而挑起他对“生气”的负面认知,又会让他联结起曾被误解的过去,可能会让他更受刺激。 “但是你不能丢椅子。”这句话是规则。 搭配前一句话,前面承认、理解与接纳他的情绪,后一句话是表达规则,这两句搭配起来,既承认并接纳了他的情绪,也明确地表达了用丢椅子发泄情绪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因为这句话是规则,所以后面的那句话也就特别重要了,因为人在盛怒之下,听到规则怒意很可能更盛。 “这样你会被误解”含有几层意义: 一是观点的层次,表示懂得他被误解。 二是“误解”具有回溯的意义,让他想到从前的经验:“误解”一词有助于被理解,解开他长久的心结。他情绪爆发并非所愿,被视为洪水猛兽,就是大家对他的“误解”。因此点出这句话,他内在感觉被接纳,事实上很多犯错的孩子:“误解”一词,都能让他们感觉被理解。 “会很委屈。”点出当下另一情绪,也是他长久以来的经验,当情绪被点出来,他又被看见了,被理解的感觉推深一层。 “我不想你被误解。”这句话是我的期待,应该也是他的期待,因为他有太多被误解的过去。 短短的语言表达,就有巨大的能量。我联结他的内在,他感觉我接纳他,他的渴望层次,与自己的联结也加深,他也能接纳自己,看见自己的价值,觉得拥有了安全感,以及被信任的感觉。 以关怀的方式表达规则,并且在观点上回溯,表达对他的理解,再加上呼唤名字,以及对情绪的关注,这就是这几句话的脉络。 敬唯说: 孩子有脾气了,情绪不好,甚至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是转化孩子情绪的最佳时间。面对生活中孩子情绪爆发失控的情况,大部分家长会去压制孩子的情绪,孩子会感觉不被理解,结果孩子的情绪更糟糕,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家长提高“青少年情绪危机处理”能力的关键契机。那如何让孩子冷静呢?家长该做的是:联结孩子的内在,让孩子感觉家长接纳他,引导孩子与自己的渴望联结,让孩子自己接纳自己,他就能看见自己的价值,就会觉得拥有了安全感,以及被信任的感觉。这个也叫情绪场赋能。 练习的小工具 1.家长先稳定自己情绪,不慌,不乱,不压,不躁,然后语言的表达是关键,用安稳坚定的语气表达。 2.呼唤名字,这很重要,语气平稳且坚定,而非强制与恐吓。 3.理解并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状态:“我知道你很生气”是呼应他的当下,让他意识到他的感受层次被人看见,也让他与自己联结;这句“我知道……”,就是接纳他的生气。 4.“但是你不能……”是表达规则。与前面一句表达理解与接纳的话搭配起来使用,既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呵护了,又让他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规则,是不被接受的。孩子常见的破坏规则的行为有大吵大闹、丢椅子、撒泼打滚等。 5.“这样你会被误解。”让孩子的“误解”被人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回溯他受伤的过去,并解开他的心结。“我不想你被误解。”这句话是对话者的期待,但也是孩子的期待;短短的语言表达,就有巨大的能量。 不妨试试,慢一点,慢一点……你有“稳定自己内在”的能力,用你安稳的内在,体会孩子情绪背后的渴望。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1-02 13:12

层主举的两个例子都有启发性,家长需要好好学学说话,体察孩子内心感受,成为孩子一生的支持力量,心里和情感上的
avatar
河边垂钓
64 楼
继续贴一个愧疚的单亲妈妈和躁郁症的孩子。每个人case不一样。但是核心是要有交流和对话,有好奇心和能量的流动。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不容易堆积太久爆发了。我就不继续贴了。就此打住。:) 对情绪不稳定的孩子,你耐心地倾听,好奇地询问,勇敢地表达了吗? 那次,我主持一个演讲。走出演讲厅时,听见外面有人争执。 一个男孩正嚷嚷着,听起来语气很急,大声地解释着什么,语言中也带着批判。 主办人陪我走出演讲厅,向我说明情况:男孩是义工,请男孩帮忙代订盒饭,结果是有人订了盒饭却没吃到,有人没预订盒饭却拿了。之所以盒饭数量有出入,是因为前置沟通不良。 主办人说出自己的用心:男孩只有十九岁,有躁郁症的状况,已经停学一年了,完全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再继续学业;他的情绪常不稳定,常觉得自己没价值。这一次特地安排他来,希望他能在课堂上听课,跟老师多一些联结,学到一些东西,对他有些帮助。 孩子有时需要家长多一些耐心的倾听 我询问男孩:“事情还好吗?你来当义工,是不是有困扰?有没有被误解?” 男孩跟我抱怨,订餐盒的人,没有照程序来,他感到很困扰;让订餐的人没饭吃,他又感到很过意不去。我倾听他的困难,称赞他愿意帮忙,遇到这些恼人事,他也主动承担了责任,并称赞他真是负责任,还问他是否需要帮忙。 男孩说自己搞定了。反而很好奇地问:“老师,你说你以前不学习,成绩也不好,这是真的吗?” 我在讲座时提过,因此点点头。 男孩很感兴趣:“你以前玩网络游戏吗?” 我也很好奇男孩:“你怎么这么想知道这件事呢?” 男孩在课堂上旁听,学得很快,解释道:“因为你说要好奇呀!我真的很好奇,你玩不玩网络游戏?” 我称赞他学习快,也接着问他:“怎么会特别想问我关于网络游戏的部分,而不是其他的部分呢?” 男孩这才笑着说:“因为大家都告诉我,要我别沉迷于网络游戏,所以我也想知道你玩不玩。” 我理解了男孩的诉求,叙述我求学时期,没有网络可以玩,但是我沉迷于电动玩具,总是在里面耗掉时间。我谈到那时的压力,还有当时的孤单…… 男孩推着眼镜说:“老师我懂你的感觉。别看我一脸笑嘻嘻的,我的孤单没人知道……” 我问男孩关于他的孤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男孩的回忆拉到几年前,当时的他不被老师与同学了解,有了轻生的念头。他在家里也感到孤单,进入网络世界才有朋友,但是他也感到空虚,他并非一定要玩游戏。 我与男孩聊了甚久,聊他的困惑与挫折,分开时他呼了一口气,他很感谢我来此地,他说很少有人这么有耐心,听他把话好好地说完。我想着他的孤单,他父母离异了,跟着母亲过日子,但母亲忙于事业,无暇陪他说话,直到最近母亲学了对话,有了一些改变,所以他感谢我。 当孩子勇敢地表达时,请你用好奇引导出他心底的声音 第二天就开始了三天的工作坊,男孩一边当义工,一边进教室听课。他低着头坐在角落,若有所思地听着。 三天的工作坊结束了,我还未走出教室,男孩就过来搭我的肩,问我能否拜托我一件事。我要他说来听听看。 他想要当着母亲的面表达一件事,希望我在现场倾听。因为他认为他的母亲很尊敬我,如果我在现场陪着,母亲就会好好地听完,而不中断他的讲话。 这个男孩太可爱了,可见他心中的孤单,已经经过长期的累积了,难怪他情绪会爆发,因为没人理解他,从小没人倾听他说话。我答应男孩的要求,母亲也答应了听他说话。我们站在教室出口,还有几个未离开的学员也在一旁看着这对母子。男孩非常大方,表示自己并不介意,虽然他的双手互相搓着,他也承认自己有点紧张。 他说着家里的互动,都是些日常的琐碎杂事,男孩边说边停顿。我隐约觉得这些并不是男孩真正想说的,但男孩到底要说什么呢? 我跟男孩核对:“这些是你要说的吗?” 他摇摇头说不是。我便耐心地等待他。 男孩深呼吸了一下,调整了自己的动作,仿佛向女孩告白一般,说:“我希望母亲不要对我感到愧疚,因为我没有去上学,每天都在打游戏,情绪也控制不好……” 我听着男孩的声音,等男孩说完了,我问男孩:“母亲愧疚会怎样呢?” 男孩眼眶顿时红了,说:“如果我妈感到愧疚,我也会感到愧疚,全家人都陷入一种旋涡,气氛就变得很奇怪,压力就会变得非常大。” 我想知道得更深入一点,问道:“你怎么知道你的母亲感到愧疚呢?是母亲告诉你的吗?” 男孩想了一下,说:“母亲以前比较忙,不太管家里的事,说话的时候比较急,也不愿意好好地听我说。现在母亲还是会在我讲话时打断我,但是她整个状态都改变了,变得比以前好很多,待在家里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听我讲话了……” 我感到特别好奇,跟男孩核对:“你的意思是,你看到母亲改变了,猜测母亲可能是因为愧疚吗?” 男孩点点头。 我还是不明白,于是继续问:“现在家庭气氛不好吗?你刚刚有提到,如果母亲愧疚,家庭气氛就不好。” 男孩赶紧澄清道:“那是以前的事了。我担心母亲愧疚,又会跟以前一样。” 我至此能明白了,接着问:“所以母亲没有说,只是她的改变,让你有这样的担心,对吗?” 男孩开心地说:“对,对,对。” 我接着再问一句:“你喜欢母亲的改变吗?” 男孩点点头说:“我很喜欢。” “所以你的意思是,喜欢母亲的改变,喜欢母亲现在这样,但是担心她有愧疚感。因为你从过去的经验得知,她如果感到愧疚,家庭就会陷入旋涡,是这样的意思吗?” 男孩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这样子。” 男孩过去很少跟人互动,他的表达需要被倾听,也需要被更多地核对,若是无人倾听,或者曲解他的意思,他的情绪就只好爆炸了。一般人常说“情绪障碍”,其实情绪的成因,很多是后天的环境使然。 爱要大声说出来,对方才能听懂你 我继续问男孩:“母亲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认为她感到愧疚?”男孩想了很久,经过核对之后,他说出几件往事:关于母亲的牺牲,母亲会自责,还有母亲并不爱自己…… 我在期待处、渴望处核对道:“你的意思是说,你能感到母亲的爱,但是不希望母亲用愧疚的方式来爱你,你希望母亲爱自己,是这个意思吗?” 男孩点点头,眼泪从脸颊上滑下来说:“就是这样子,完全没有错。” 我试图让母子联结,说:“你曾经认真、专注、清楚地跟母亲说过吗?关于你感到的她的爱,还有你期望她爱自己。” 男孩眼泪很多,他擦了擦脸颊说:“我没有这样说过,从没有这个机会。” 我很感叹这一幕:“这样太可惜了,你这么美好的心声,却没有被母亲听到。我邀请你看着母亲,专注地对母亲说你刚刚说的那一段话。” 男孩反而尴尬了,问:“有这个必要吗?” “你刚刚说没机会,所以我邀请你说。你可以选择要或不要。” 男孩自动转身了,认真地对着母亲,很专注地说了那一段话。 男孩很诚挚地说完,仿佛松了一口气,母亲已泪流满面,一旁的学员也落泪了。 我转头问母亲:“心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要说?” 母亲说感到孩子的爱,她知道怎么做了,她也很爱男孩。 我邀请母亲对男孩说,认真且专注地说。我拉着母亲的手,也拉着男孩的手,我让母亲牵着男孩的手,说出那一段感想。男孩很害羞,感到不自在地说:“一定要这样吗?” 我仍然请男孩自由,但我表达自己的期待:“我希望母亲牵你的手说话,但是你可以拒绝。” 男孩并没有拒绝,反而紧紧地握住母亲的手,他听完母亲说话,母亲将手伸回来的刹那,男孩赶紧说了一句话:“再握久一点,再握一次吧!” 现场的学员笑了,笑出了泪花。 此时男孩深呼吸一次,吐出很长的一口气,他说:“终于有人听懂我了。” 家庭里面最重要的是爱,是彼此能互动分享,彼此能健康联结。如果男孩从小就被倾听,家人多一点好奇,多一点互动,多一点分享爱,男孩就少一点孤单,不会觉得不被理解了,也不会让情绪爆发了,也许不会有遁入网络世界、停学的事了。 敬唯说: 十九岁有躁郁症的男孩,停学一年了,完全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再继续学业。他的情绪常不稳定,感觉不到自己有价值。 此类情绪不稳定的孩子,需要的是倾听、分享、表达。家庭里面最重要的是爱的环境,建设彼此能互动分享,能健康联结的场域。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倾听,如果家人对孩子多一点好奇,多一点互动,多一点爱的分享,孩子的孤单感就能少一点,就不会觉得不被理解,不会情绪爆发了,也不会出现那些令人头痛的行为问题了。 练习的小工具 1.先从孩子当下的感受开始联结; 2.肯定孩子的资源; 3.认真且专注地看着孩子; 4.与孩子目前的困境同频共振; 5.倾听孩子的诉求和心声; 6.联结孩子的身体,至少温暖地握住孩子的手; 7.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8.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avatar
河边垂钓
65 楼
层主举的两个例子都有启发性,家长需要好好学学说话,体察孩子内心感受,成为孩子一生的支持力量,心里和情感上的
Bigridge 发表于 2023-11-02 13:44

谢谢MM。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avatar
panpanpan
66 楼
我怎么连续在不同的平台读到青春期儿子对母亲动手的帖子,太可怕了
avatar
MajiaLove
67 楼
想干好什么都要批判性思维,和心理学不是平行或冲突的关系。
.Cheers. 发表于 2023-11-02 13:15

当然。我只是说我读很多书里的真实有效的例子里仔细分析下去,最本质解决问题的点是依靠critical thinking找到的,而不仅仅是作为操作手段的温和情绪(或者说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温和的情绪是作为操作员必要的approach,因为不想因为自己的加入把要debug的情况变得更复杂,但debug依赖的主要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
avatar
河边垂钓
68 楼
贴得停不下来。。觉得这些好奇对话的练习者功力地还不错的。我对未来三天的工作坊有点迫不及待了。。
从自我觉察到刻意练习 孩子的不耐烦让家长无能为力 一位母亲说起与孩子相处,孩子总在她询问两三句后,带着很强烈的情绪回道:“你不要再问了,很烦呀!” 孩子这样的回应,总让她词穷,不知该如何与孩子对话。 老师问她:“当时的你,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老师的问话,是让母亲觉察,进而照顾自己。 这让我想起过去的自己,当时女儿经常面无表情,或者摆明一脸的“你很烦”。即使回答我的话,通常都是“没有”“不知道”“嗯”。当然,女儿也经常完全不吭声。 我总是失控地大吼大叫:“你这是什么态度?你做错事我还不能说吗?你以为我喜欢这样吗?如果不是你每次都这样,我会发脾气吗?” 就这样,孩子渐渐地隔绝了自己,也隔绝了我这个母亲,再也不发表意见,经常是冷淡且无所谓。在人际关系方面,她却像只刺猬一样。 重新联结内心的爱 对女儿,我从生气到无力,想放弃却做不到,在混乱中拉扯着自己,悔恨、自责、懊恼……头脑中经常会出现刺痛自己的想法:你是个差劲的母亲、失败的母亲,你很糟糕…… 我开始学习自我觉察,也学习如何对话,我总是碰一鼻子灰。 我得回来面对这些挫折、失落、失望、难过与伤心,然后再带着勇气和重新挑战的意志,去敲孩子已经关上的心门。 有时候,我生一肚子气,却只能离开现场,因感觉不受尊重而受伤。我在心里呐喊:我是你母亲,你怎么可以用这种态度对我?在这种情况下,我练习面对情绪,陪伴受伤的自己,也练习对话。一段时间过去了,从生气地离开现场换成带着满满的委屈和失落离开现场。我内心有个沮丧的声音:我想关心你,你怎么总是拒绝我呢? 还有时,我是带着满满的沮丧和无限的自责离开的。我内心的声音是:我好失败啊!我原来是个糟糕的母亲…… 这些情绪与观点卡着我,让我无法继续与女儿应对,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回来陪伴自己的情绪。生气时找适合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难过时躲起来,好好地哭一场;沮丧、失望时看看自责的自己,重新去爱自己。 爱自己,才能和孩子勇敢地表达爱 一段时间渐渐地过去,我能稳住自己了,开始有了能力,能与女儿面对面地沟通了。 再次面对相同情境,我能安稳地告诉女儿:“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我想更了解你,而不是想说服你照我说的方式做事,或者想要改变你。我只是想跟你更亲近,因为我很爱你。”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通过女儿的观察与验证,她看见我的改变,相信我出自真心,这时她才愿意渐渐地打开心门。 回顾那段日子,我心中充满感谢。 感谢当时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找到了安顿自己的方式,学习觉察、静心、倾听、陪伴、感受,慢慢地找回爱的联结。 现在,我和女儿还是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也有怄气、难过,感觉无法沟通的时刻,但是我有了更多的觉察,也能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不轻易批评、不说教,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接纳她长成她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我想要的样子。如今她不再剑拔弩张地去回应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冰冷的保护色,她的世界也开始变得温暖而有色彩了…… 正因如此,我有了跟外甥对话的能力。 接纳情绪中的孩子 那天,我到妹妹家吃晚餐,外甥因为功课而嘶吼,想要他的母亲帮忙写功课。 我看了妹妹一眼,妹妹淡定地说:“这阵子只要遇到写生字、组词练习,他就会这样嘶吼,僵持两小时左右。” 我继续陪着外甥女吃饭,也听着外甥不停地哭吼着。 妹妹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不断地跟孩子说:“妈妈会陪你写,帮你翻字典也可以,但是我没办法帮你写……” 我心里满是佩服之情!想到当初的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早就噼里啪啦地骂孩子一顿了,甚至再加上棍子在旁威胁了。 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外甥的声音都沙哑了,于是我叫了外甥,说:“宝贝,过来大姨抱抱好吗?” 陪孩子学习对自己的事负责 我走过去抱起他,边拍着他的背边问着:“你现在很生气对吗?” “嗯。” “大姨知道你生气了。” “你刚刚哭了很久,你觉得很难过,是吗?” “嗯。” “大姨知道你很难过。” 过了一会儿,外甥的哭闹声渐小了。 “你难过是因为担心待会儿不能看手机,是吗?” “对。” “你希望母亲帮你写功课,很快地完成该做的事,然后去看手机,但是妈妈不帮你,所以你对妈妈很生气对吗?” “对,她不帮我,我要看手机……” “好,大姨知道了,你可以生气,可以哭,大姨会陪你。” 外甥的情绪渐渐地缓和下来,哭声也停了。 我继续问外甥:“上星期也是跟今天一样吗?” “对。” “最后妈妈有帮你写吗?” “没有。” “上星期,妈妈没有帮你写,刚刚她也说你得自己写,你觉得妈妈今天会帮你写吗?” “我就是要妈妈写。” “你想妈妈帮你写啊?” “对。” “我知道你希望妈妈帮,但是妈妈说不能帮你写了,那怎么办?”外甥没有回应。 “你最想赶快完成,然后看手机对吗?” “对。” “我陪你一起写,可能会有机会,你要吗?”“不要。” “你希望明天带着没写完的功课去学校吗?” “不要。” “宝贝希望自己完成功课,明天带到学校是吗?” “对。” “宝贝是希望自己完成功课,而且表现好的,对吗?” “嗯。” “我听到宝贝这么认真,想要完成功课,觉得认真的你好棒啊!你上星期哭很久,后来有看到手机吗?” “没有。” “今天也是哭了很久,可能也看不到手机了。这样下星期,你还要一样哭很久吗?” “要。” “我们试试看,一个新的方法好吗?” “不要。” “你当然可以继续哭,不要试别的方法,只是这样的结果,就会跟上星期,还有今天一样,看不到手机。你想要这样吗?” “不要。” “你最想要赶快完成该做的事情,可以看手机,对吗?” “嗯。” “现在用哭的方法,看来是很难达成看手机的愿望了,我们一起来想个可以达成的方法,好吗?” “好。” “我很开心宝贝愿意尝试新方法哟。” 我的妹妹接着说:“那过来,我陪你写功课吧!” 写完功课后,我说:“你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钟就完成了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孩子耸耸肩。 “是因为你刚刚很专心吗?因为我发现你只有不会组词的时候,会停下来,其余时间都是一直专心地写功课。” 外甥笑着说:“好像是。” “所以专心地写,就可以很快写完,对吗?” “对。” “我觉得专心又认真的你,好棒!那我们下星期,也用这样专心又认真的方法试试看,好吗?” “好,可是大姨你要陪我。” “大姨很想陪你,但是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写生字、组词。如果我不能来,用电话陪你可以吗?” “可以!” “好!你会记得用新方法,还是要大姨提醒你?” “要大姨提醒。” “好,你要写生字、组词的时候,请你妈妈打给我,我可以提醒你,我们用新方法,这样好吗?” “好!” 帮助孩子创造学习的新体验 一星期后的晚上,电话来了。 “大姨,我今天要写生字、组词了。” “要准备开始写了吗?你还记得我们说要用新方法吗?” “记得,我现在要开始写了,你开视频通话陪我吧。” 就这样,一次新的成功体验产生了,这次外甥稳定、开心地完成了应做的事项,当然也如愿地看到手机了。 在亲子关系触礁后,窒碍难行的过程中,我接触了萨提亚的成长模式。在学习多年之后,我找出了自己过去不曾见的资源,也看见孩子的正向力量。在积极探索自我之后,练习联结自我,接纳完整的自己,改善亲子的关系,也让我对困境中的家长有了更多的理解,可以更好地陪伴他们走过一段路。 本文分享者:洪珊如,亲子对话的特约讲师。

avatar
河边垂钓
69 楼
当然。我只是说我读很多书里的真实有效的例子里仔细分析下去,最本质解决问题的点是依靠critical thinking找到的,而不仅仅是作为操作手段的温和情绪(或者说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温和的情绪是作为操作员必要的approach,因为不想因为自己的加入把要debug的情况变得更复杂,但debug依赖的主要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
MajiaLove 发表于 2023-11-02 13:59

是的,找到debug的点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多学习多揣摩也会有所启发。见多能识广。
avatar
珠箔飘灯
70 楼
你记得前些时候那个亚裔homeless还吸毒的亚男还有另一个亚女吗?
那两个的悲剧估计就是从快上大学的时期开始的。
xyzgw 发表于 2023-11-02 10:54

不记得。但我认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先放一边,做人就得遵循做人的道德准则。虽然道德可以有些因为文化不同,总的来说都得善良诚实。脾气大是态度问题,而为了达到自己未必正确的目的对瘦小的母亲使用暴力,这至少有三个问题:蛮不讲理,恃强凌弱,恩将仇报。我平生最恨恃强凌弱和恩将仇报的家伙们,如果不幸是自己的家人,那除了尽量替天行道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不过我自己恩怨分明,触犯这点的大约和我当不了家人。
avatar
珠箔飘灯
71 楼
我们一样的,哈哈。 LZ 不要怕儿子,只要你强硬一步儿子不管多高多重不敢硬来,告诉他你会真的打电话叫警察,你要狠的下心真这么做,否则他真的以为可以对你无法无天。 另外,日常照顾孩子,表达对他的爱,表达对他的不离不弃,润物细无声,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带他出去吃个正餐,面对面坐着,吃完好好沟通,严肃较真....LZ 厉害坚强一点,抱抱。
danggui 发表于 2023-11-02 11:20

是的哈哈,抱抱。
avatar
河边垂钓
72 楼
是的哈哈,抱抱。
珠箔飘灯 发表于 2023-11-02 14:18

必要的底牌也可以亮一亮的,有个美国心理师讨论青少年问题的时候就说,you know, a little bit of everything …当然我自己的经验是经常有好奇心和孩子耐心讨论问题的话孩子有管道沟通表达意见就不容易忽然大爆发。
avatar
河边垂钓
73 楼
危机时刻父母自己要稳住,不慌不忙不怕,才有能力成为孩子的容器。学习心理学是个很好的稳定自我的办法。
avatar
.Cheers.
74 楼
谢谢妹妹,确实一个稳定又内心强大平和的家长对孩子是个blessing。好在这时可以通过学习来加强对。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1-02 13:20

的确是,思维也是可以熟能生巧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avatar
南京小芝麻
75 楼
心疼楼主,太不容易了……
avatar
mm_auction
76 楼
回复 65楼河边垂钓的帖子
层主贴的这些例子似乎能帮助更好的沟通, 哪里能看到更多的? 请多贴些。
avatar
呼神护卫
77 楼
看心理医生,楼主你自己也需要看,你怕自己的孩子,这么弱的气场他是能Sense到的,他对你毫无尊重,就算不是对妈妈,一个男人对女人也不该如此,现在不介入将来只怕娶妻也是个家暴男,前提是能娶到妻子
avatar
河边垂钓
78 楼
回复 65楼河边垂钓的帖子
层主贴的这些例子似乎能帮助更好的沟通, 哪里能看到更多的? 请多贴些。
mm_auction 发表于 2023-11-02 14:40

这本书叫萨提亚深层沟通力,里面有很多例子。微信读书里有的,评价不错的,被评为神作。李崇健老师写了很多关于类似的书。我自己也刚开始看。不过会参加一个阿健老师在北美的工作坊,体验一把:)我也是听人推荐觉得不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因为这个流派比较小众,不是很时髦。但是我以前试过的几个朋友都觉得有效果。孩子改变了。我临时抱佛脚读了书觉得确实挺实用的。MM感兴趣可以搜搜李崇健老师的书先读一读。 我再贴一些哈:) 通过回溯,让情绪流动 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遇到孩子有情绪时,通常会跟孩子说“不要哭”“不要难过”“不可以生气”。 如此一来,情绪就会不流动,也许暂时可以压抑,但是久了便会出问题。很多心理问题都来自情绪没有流动。 如果情绪不疏解,可以记得很久、很久,我就有这么好的记忆力,我的儿子也是这样。 当时我还不懂冰山,不理解情绪的教育。 过去应对的经验 儿子在三岁左右时,因为他太吵闹,造成很不可理喻的局面,我也不想打骂他,因为经验告诉我,打骂他,会让他的反抗更激烈。于是,很苦恼的我将他关在洗衣间,他情绪还是非常激动,疯狂地拍打洗衣间的玻璃门。此后他一直记得,每年都提起好几次,我都会跟他争辩:“那是因为你不乖,所以我才处罚你。我已经很克制了,为了不打你、骂你,我才把你隔离。” 我为自己的行为找种种借口,将其合理化。我很感恩后来学了关爱教育和萨提亚模式,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旧事重提。不是因为他很会记仇,而是因为他的情绪被压抑了,心结一直都存在。这是“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 今年寒假,孩子已经九岁了,他又突然旧事重提了。我认为这是好时机,和解的机会来了。我诚挚地向他道歉,表达当时不知道如何沟通,让他受苦了。 回溯让孩子的经验重现 可能心结太久了,一开始他并不原谅,我于是关注他当时的感受。 我问:“你当时被母亲关在洗衣间里,你是不是很生气?” 孩子说:“对啊!我在里面一直拍门,你都不理我,然后我看见你还坐在书桌那里背广论!” 我问:“你希望妈妈用更好的方式对你,是吗?” 孩子说:“对啊!你学佛的人怎么可以这样?” 我说:“我当时的处理方式,让你心里很难过吧!” 孩子听到后,哭了。 我说:“对不起啊,妈妈现在知道了。你当时既生气又难过,还很失望吧!” 孩子继续哭着,但是点点头。 我说:“妈妈跟你说对不起,希望你原谅我,我很爱你。希望你快乐。” 孩子这时说:“好啦,原谅你啦!” 我说:“谢谢你!” 过了几天之后,我问孩子:“还为那件事生气吗?” 孩子说:“没有了,哪会生气那么久呢?” 我心想他都气了六年了,这还不久?六年后提这件事,他前几日还是那么生气,还是那么悲伤,不过总算有机会重新谈过,也让他的情绪健康地流动起来了。 本文分享者:赖冠颖,福智文教基金会亲职教育讲师。

avatar
河边垂钓
79 楼
修炼在日常 六年前有个机缘,我听了一场讲座,生活逐渐变化了,走入了新的风景。 那是一场亲子讲座,谈到了自我成长,也谈到了亲密关系。老师所谈到的他跟父亲关系的变化,对当时的我有很多触动。 我的父亲意外地过世了,因为修理家里的屋顶,父亲不慎从四楼跌下来,当天晚上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不知道因为父亲的离开,我的内心潜藏了这么多情绪,有生气、愧疚、不舍、难过,也有很多遗憾。 除了不知道内心潜藏了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允许和接纳情绪流动。当我慢慢地学会如何认识自己,这才与自己日渐亲近。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靠近自己了,能看见自己的爱,也能看见对父亲的爱,生命的能量流动了。 那是一个新世界,我决心深入地学习。那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我认真地参加演讲、参与工作坊,与同侪团体共学。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最终经历了试炼,让觉察自己逐渐落地成为我的日常。 但这一切并非都是美好的,没有一帆风顺,我的道路是修炼而来的。 惯性应对常主宰 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我与老公一早出门,准备送礼给朋友。我除了起床梳洗,还要忙琐碎的事情。而习惯早起的老公早已坐在沙发上,滑着手机在等我。 我设定车子导航系统,察看地图有没有堵车,果真74号公路还是常态性堵车。 我向老公说明:“堵车,看起来不严重。” 驾车的老公也关心车流,问我:“哪一段路在堵车?” 我一直无法搞懂地图,只能回答:“我看不出来。”趁着红绿灯变红,车停后,拿手机给老公看。老公看了手机,语气不耐烦,以很大的音量说:“这个路线不是中清交流道。” 这是我与老公常会有的对话,接下来会有一连串的应对。这些应对仿佛有剧本,我们自动地会按剧本演下去。 但这一出戏剧,不是我喜欢的剧目,我是不自由的演员。 这时我已经开始学习,那是自由的第一步,却不是自由的终点。 陷入惯性也有觉察 老公的音量很大,这时我有了觉察,一个念头跑出来:老公又在不高兴了。 若依照我过去的惯性,我根本不会觉察,行动上就会立刻反击,用指责回应他。当对方大声地说话时,我的心会受伤,感觉不被尊重,立刻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 每当这样的时刻,我会像一位检察官,指出他哪里没做好,开始攻击他。比如,我会说:“你有空滑手机(屏幕),怎么不先查?我要准备礼物,你怎么都不帮忙?你怎么不先做好?你以为我很闲吗……” 我前面提到的场景——习惯早起的老公早已坐在沙发上,滑着手机在等我,成了我攻击的标靶。在我的脑袋里,我看不见全貌:老公愿意等我,那是一份爱。而是看见他滑着手机,不愿意帮我忙。 当时,我没有那样的能力,即使头脑上有认知,我心里也会不平衡。 但是当我有了觉察,发现内在有生气的情绪窜出来,我做了几次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我认为自己处理好了,但是话一出口,以及随后的应对,都是我的考验。 我跟老公说:“我又看不懂,你在家怎么不先看,再决定走哪一条呢?!” 这句话也是指责,仿佛在抱怨他,只是力道比以往弱,但听在老公耳里,应该也不是滋味。 老公沉默不语。 我也沉默不语了,只能将注意力拉回,再次觉察与调整自己的情绪。我感觉胸口和喉咙像卡住了什么东西,很不容易专注,思绪容易乱跑。 这样的状态是打岔。打岔的状态会战胜改变的目标,头脑里会告诉自己:我现在就不想说话。 因为我没有能量,进一步照顾自己,情绪带动着思绪,思绪带动着应对,就呈现了“不说话”的状态。如今,往前看过去,这都是必经的修炼之路,所幸我面对自己很坦诚。 我与老公一直沉默,彼此都很不爽。即使我学习之后,惯性也不易打破。在学习的路上,这是很大的挫败,因为憧憬的风景很美好,自己却总是走不到。 其实“并不是走不到,是时候未到”。想要欢呼收获,就要经历困难与挫折,而我还在路上,并未停止修炼。 我们到了朋友家,跟朋友热情地说话,完全忽视了老公,要等老公道歉了,这出“好”戏才落幕。好好的一趟出游,结果让彼此不开心。 我不喜欢这样的图像,这不是我的终点,只是一个中间的站点而已。 觉察是每一刻的功课 诚实地觉察情绪很重要,照顾自己也很重要,因为在惯性之下,自己很容易欺骗自己。当我有了觉察的能力,愿意坦诚地面对自己,才能以丰富的眼光看自己,渐渐地成为自由的人。 所以,能看见老公的等待和他对我的爱,而不是只看到他坐在沙发里滑手机,这需要我把心逐渐地打开。想要一下子就看见对方的爱也不现实,因为心之眼未打磨。 日常生活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摩擦,因为总有很多会引起分歧的非预期因素出现,比如,交通状况等。每次摩擦都是对关系的考验。 后来,我与老公开车去杉林溪赏花,从溪头那一段开始,车就塞到动弹不得,老公怒气又上来了。 老公语气不耐烦地说:“前面的车是乌龟吗?会不会开车啊?塞下去不知道几点了?” 过去我的应对方式,很鲜明地立即浮现:依照我的惯性,我会对老公脱口而出:“你要是有本事,把窗户摇下来,对前面的车说。你跟我说什么?”接下来,老公会更生气,也就不说话了。 我则会气不过,继续骂他:“一起出来玩,为什么要把情绪丢在我身上?请问我做错了什么事?” 老公十之八九会回我:“如果你早一点出门,就不会堵车了。” 我接着会立刻回他:“现在是怪我啦!你自己脾气不好,干吗怪我……” 接下来,两人继续据理力争。 或者我们又陷入沉默,彼此打岔到下一次。 我看见过往的剧本,剧情那么熟悉又固定。这些惯性的应对,来来回回地上演。很想停下来,却无法停下来。 这些剧本在我头脑中提前上演时,我感觉自己自由了。我随时可以更换剧本,我有能力创造新生活,有能力照顾自己。 这一次我改变了,我的觉察变快了,这就是时常练习的成果。我觉察了过去的惯性,觉察了我的念头,也觉察了我的情绪。我重新做了决定,自我的调整更到位了。 我一次次地跟自己联结,深入自己的内在。我没有进入指责,也没有打岔、沉默,我进入我的内在,很深地跟自己同在,觉得自己当下很自由。我爱的人在我旁边开车,那一刻我感觉幸福。 我看着这个爱我的人,正为我开着车,却受着堵车之苦。他是个可爱的人。当我接触了自己,我就能看见全貌,此刻就有了能量。 学会表达,学会爱 我左手搭着他的肩膀,问:“老公……我觉得堵车,都让我觉得幸福,知道为什么吗?” 老公情绪还在,狐疑地看着我:“为什么?” 我发自内心地说:“因为你在呀,只要跟你在一起,就算是堵车,我都觉得很幸福。” 我看着老公的脸,他的嘴角笑得咧开了,一路咧到耳朵后面了,看来老公感染了我的幸福。过了一会儿,长长的车阵依旧,老公开始哼起歌来,车子里的空气变轻盈了。 这一路的觉察与应对,都是刻意的练习,如果这是一场考试,我也算及格吧。 随着我深入地练习,我改变了,不再惯性地指责,也不再惯性地沉默,我的老公的应对也不同了。 当我开始带领工作坊,我深知普通人大多如此。走在修炼的路上,都要有人陪伴。我同其他学习者一道经过练习觉察,慢慢地调整自己,我们体验到日常的修炼,帮助我们通往更和谐的自我与人际关系。 本文分享者:林雅萍,带领亲子沟通、个人成长与读书会讲座。
avatar
河边垂钓
80 楼
对依然故我的孩子,你有做到真心地好奇他的内在吗? 一位母亲来听演讲,表达教养的困难,表示自己已经用“好奇”对话了,孩子却依然故我。孩子怎么了,母亲会用“依然故我”这样带着批评的词来说孩子? 母亲带着女儿来,抱怨女儿不认真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上网,母亲虽然学习了对话,但是用在女儿身上无效。十六岁的女孩站在母亲身边,看起来想逃离现场,不断地望向窗外,脸上显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带着好奇对话的目标,从来不是解决表面的问题,而是关心人的内在 母亲递了张字条给我,上面记录了母女对话,看来这是认真的母亲。母亲:“母亲有话想跟你谈,可以吗?” 女儿:“你要说什么?” 母亲:“你不是答应母亲,要减少上网的时间吗?” 女儿:“对呀!” 母亲:“但是你最近上网的时间又变长了。” 女儿:“有吗?我觉得还好。” 母亲:“像昨天你就一直上网,喊你吃饭,你也不吃。” 女儿:“我知道了。” 母亲:“你不能总说知道,但是做不到呀,这样是不守信用的吧?”女儿:“你每次都这样,很烦人,我又没有……” 母亲:“如果你都遵守承诺,又怎么会觉得我烦呢?” 女儿:“我又没有不遵守,你为什么只会骂我?” 母亲:“我刚刚哪一句骂你了?是你骂我吧?” 女儿:“你先这样说的,每次你都这样。” 母亲:“我又怎么样了?我就事论事,不是吗?”我看完了记录,母亲跟我诉苦,补充说明她的困难,她已经尽力了,用好奇对话,但是女儿“依然故我”。 我问母亲关于这段对话,目标是什么呢? 母亲回应:“让女儿遵守承诺。” 对话的目标,决定着对话的质量。母亲的目标,若不是关心女儿,那么对话常难以为继,女儿也不容易改变。 因为母亲的目标是让女儿遵守承诺,所以一开始的问话就是:“你不是答应母亲,要减少上网的时间吗?”这一句带着质问的语句,把对话一步一步地推向死胡同,短短几句话就进入“争辩”。 母亲的问话,可视为解决问题或导向自己期待的问话,这样的问话是对话的地雷。若对话的目标不是关心人,探索人发生了什么,问题通常是难以解决的,即使解决了,也如打地鼠一般,问题又会从他处冒出来。 在对方的抱怨中,你的共情更容易让她袒露心扉 女孩站在一旁,看起来很不耐烦。 我没有跟母亲说明,直接询问女儿:“你还好吗?” 女孩没有回答我,烦躁的情绪流露在她的身体反应上。 我接着关心地问她:“母亲这样说,你会感到烦吗?” 女孩叹了一口气,开始了抱怨:“她每次都……” 她说到一个段落时,我核对这些不好的经验:“她以前常这样说呀?” 女孩显得更生气了,说道:“对呀!她每次……” 这里的对话要素,使用的是好奇、倾听、回溯,我在她的抱怨里,点出她的情绪,让她说她的生气、委屈与受伤,这是让她述情,感觉自己被共情。 我共情了之后,问她:“那你怎么办呢?” 这句话是问女孩过去的应对,能让我理解更多,也让女孩自我觉察,感到被更深地理解。 女孩仿佛诉尽痛苦,叹了一口气,说:“我只好不讲话呀,也故意不想离开网络……” 我挺惊讶这个答案,但也深知很多青少年的内在冰山,都有这样的运转。父母的“压力”,并未让孩子脱离沉疴,反而会强化“负向”行为,也就是女孩说的“故意不想离开网络”。 女孩说的这句话,是冰山内在的运作,正是我接下来的对话切入之处,我问:“你是故意的呀?你本来不想一直上网呀?” 女孩不说话。 这里的沉默是停顿,让女孩去体验她的内在,我猜女孩很难回答,但我正等着这答案。因为女孩提到“故意不想离开网络”,可能心里想“离开网络”,但行动上“并未离开网络”。当我问女孩“本来不想一直上网呀?”,正是敲中一块砖,那里面是一部分的自我,只是她并未真实靠近,没有离开网络的行动,所以她沉默了。 冰山的对话脉络,最有趣的是“听见”与“看见”,听见内心深处的信息,看见潜藏在体内的光。那是一种幽微的信息,通往生命力之处,就是人的“渴望”。 我停顿了一会儿,接着问她:“如果母亲不是这样说,你会有什么变化吗?” 女孩又停顿一会儿:“我本来就想关电脑了。” 这个念头是真实的,是她很多念头中的一个。萨提亚的“正向”模式中,我常导入这一念信息,带领女孩去觉知。 我接着深入地问她:“你怎么想关电脑呢?母亲知道你的想法吗?”这句话是深刻的理解,这是她的一部分,只是未经显化而已。当我问出这句话,她会触及渴望,感到与自己的联结,这就是幽微的信息。 女孩这时候啜泣了。 我猜女孩的哭泣,是为了这个信息,她正向的一面没被母亲看见,也没被自己看见,亦即渴望不联结。正因为不联结,所以她沉迷于上网,想离开而未离开,身心并不自由。 女孩断断续续地说:“我也不想这样,又让母亲失望。” 站在一旁的母亲眼泪也滑落了。 女孩触及渴望,她的怒气被跨越了,她对母亲感到抱歉,母亲也因此落泪。 两人此处有联结,我问话的方向,从关心女孩内在转向推动母女关系前进。 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提议 我停了一会儿,让她们内在的冰山中的能量流动,这时冰山已是新的状态。我接着问女孩:“母亲正在学习对话,想改善与你的关系,你有感觉吗?她有没有改变?” 女孩点点头,看了母亲一眼:“母亲有改变很多。虽然她还是很急,有时候也会骂我。但是她真的改变了,以前她不会这样说话的,我也不想和她说话。” 女儿的这番话,正是一种表达,表达出“看见”母亲,对母亲的肯定。 母亲牵起女儿的手,立刻也补上一句:“你也改变很多了,对不起,我还是心太急了。” 女儿听了,瞬间哭了。 两人此时的表达,让彼此更靠近,也让彼此的内在更有力量了。 我将对话拉至主题,谈最初的网络问题。 我问女孩:“母亲前面说,你上网的时间最近比较多?有吗?”女孩点点头说:“有。” 我关心地问女孩:“发生什么事了呢?” 女孩回答:“我也不知道,感觉很烦,不想读书。” 我核对女孩的信息:“你是说不想读书,让你一直上网吗?” 女孩点点头,说:“嗯。我感觉压力很大。” 我对女孩所讲的内容进一步核对:“你的压力很大呀?是最近才有的事,还是一直以来你的压力都很大呀?” 女孩思考一下说:“好像都有。一直以来都有压力,但是最近更大。” 我本想深入地问她,探索她的压力因为什么而形成,她又是如何觉知、面对她的压力的。但这是临时的谈话,在演讲之后的提问。女孩回答了之后,我意识到需要更多时间,因此我临时改变了想法,决定不深入地追问了,而是选择另一个方向:在压力之下,母亲与她的应对。若母女在压力下能有好的应对,就有助于母女关系的改善,对女孩也会有帮助。 我在此处的说明,可以看见对话方向,目标欲带往何处,就会决定如何问话。 我问女孩:“当你有压力的时候,你可能上网太久了,母亲可以做什么,比较不会增加你的压力呢?” 女孩思考了一下说:“母亲拍拍我的肩,或者抱我一下,我就会知道了。不用逼我离开,也不要一直问我。” 我跟女孩确认:“这样就行了吗?对你会有帮助吗?” 女孩又进入沉思,才缓慢且感性地说:“这样算是提醒,我会觉得母亲懂我,压力会减小很多。” 女孩很感性细腻,对自己的觉察,还有表达都无比清晰。 我转头看着母亲问:“女儿的提议,你觉得可以吗?” 母亲赶紧点头回答:“可以,可以。我也会提醒自己,不要那么心急,她真的改变挺多了。” 你愿意多关怀、表达爱时,对方会因此更有力量 我手上拿着那张字条,好奇地问母亲:“你刚刚要解决她上网的问题,希望她遵守承诺,怎么现在可以接受女儿的提议了呢?” “我真的太心急了,又变成过去的方式了。”母亲不好意思地说着,看了女儿一眼,“而且,我真的很爱她,她也真的很努力了。” 女儿听母亲一说,头低下来了。 我请母亲认真地对女儿说一遍,当女儿上网太久,母亲会怎么做,也表达对女儿的看见与爱。 母亲转身面对女儿,很专注地说:“妹妹,母亲很爱你啦!有时候母亲太心急了,你提醒一下母亲。” 母亲拥抱了女儿一下,女儿的眼泪滑落了。 我请母亲告诉女儿,当女儿上网太久,她会做什么行动。 母亲想了一下说:“母亲会拍拍你的肩膀,知道你压力大了。” 女儿的眼泪更多了。母亲笑着流泪,拍着女儿的肩膀,这是一幅爱的画面。我感谢这位母亲,愿意做出改变,也愿意表达爱。母亲说通过学习对话,自己已经改变了很多,有些行动以前绝对做不来。 女孩这时缓和了一下情绪,也跟着说:“这是真的。” 我请母亲多表达关怀,多表达对孩子的爱,这有助于孩子的心更有力量,孩子也就不会被网络牵着走了。 真心的好奇,会让你看到重新联结的关键点 一旁围观的家长非常好奇:为何这变化会如此快速,前面还很生气的母女,没多久就大转变,怎么会这么神奇?因为真心的好奇,帮助女孩与自己联结,也帮助母亲联结,联结后的母女再解决问题,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我想起当年学习时,看贝曼老师对话的过程,也觉得像变魔术一样神奇,感到惊奇不已。 家长们纷纷问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减少上网?减少上网是个表面,应关怀上网的孩子,能够多好奇,多接纳,多一点沟通,或者多表达爱。孩子不是堕落者,不会故意让自己沉沦,感到关爱,联结到渴望的他们,一定会自救。 敬唯说: 家长对孩子不守承诺的行为很恼火,甚至会认为是品格出了问题,常常会因此生出很多担心、紧张,同时也会给孩子贴上一些标签:孩子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如果家长对孩子有这些观点、看法、担心,就很难真正地关心孩子,同时也会引发很多争吵、辩论,关系越来越糟。 面对这样的现状,同理心对家长就很重要,所以,第一步是感同身受,第二步是联结资源,第三步是突出自我价值,第四步是用对话的脉络联结孩子卡住的交叉点。针对这种情况的对话,崇建有细致的举例,同时这种情况通常对家长来说也是比较困难和棘手的,建议可以寻求专业的对话,引导师给予专业的援助。

avatar
河边垂钓
81 楼
对太多爱的长辈,你的表达让其感到爱和价值了吗? 2018年5月,玛利亚·葛莫利老师来台湾,我应邀与老师对话。 玛丽亚是我的老师,她邀请我们在台上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应对姿态,是什么样的? 只要人与人相处,就有相应的应对姿态。这些应对的姿态,是为了让自己存活而发展出来的,因此称之为生存姿态。 我呈现了一个日常,那是我与母亲在早餐桌上的一幕。 母亲是我的继母,她从大陆嫁来台湾,当时我已经三十岁了。 母亲对我很疼爱,虽然我已经成年,她仍想尽慈母的责任,希望孩子感到温暖。 她每日烹调三餐,尽量烹调得可口,做我爱吃的食物。她想表达一份爱,一份看重我的心意。 除了过年过节,我献上礼金礼物,我能回报什么呢?我每天与母亲聊天,每餐吃完饭后,我必定收拾餐桌,到洗碗槽去洗碗,参与家里的家务。 母亲总对我说:“大男人不要下厨房。”当我洗碗时,她总是这样表达。这是她的内在的观点,也来自期待中的“更爱我”,但是一旦我听从她指令,家中又无人帮她,她内在观点就变成“没人帮忙”,心里反而感到委屈,这些都是因为母亲没有和她的渴望联结。所以她的期待很复杂,常让人不知如何应对。 我学习萨提亚模式之后,已经了解人的冰山模型的图像受他过去的经历影响。 因此我仍坚持洗碗,也觉得是对家的责任,也是一份体贴的心意,我幽默地回答她:“我是男子汉,可以容天下,可以纳厨房。”母亲开心地让我洗了。 人不懂爱时,爱让人负担 “早餐最重要,一定要吃得好。”这是母亲的话。她经过苦日子,曾经三餐不继,如今过上天天能吃饱的日子,母亲准备的早餐依旧特别丰盛。她常煎荷包蛋,或者水煮蛋,她觉得鸡蛋是经济实惠又营养的食物。 我经常回家里住,陪父母亲谈话,买办日常生活所需。家中常是父亲、母亲,还有我。父母都喜欢吃鸡蛋,我在家的日子里,母亲早餐常准备六个鸡蛋。她认为早餐两个鸡蛋,营养会更充足。 其实,我吃一个鸡蛋就够了,常和母亲说鸡蛋别多吃,胆固醇会太高,有碍身体健康。 母亲不断地劝我吃,表达已经准备了,不要浪费了。当我表达吃一个就够的想法时,母亲会不断地和我说:“快吃吧,没事。都已经煮了。” 起初我很配合,偶尔吃两个鸡蛋,我觉得也无大碍。且母亲煮饭不易,花了时间与精力,我就将两个鸡蛋给吃了,但是不忘表达自己:“妈,明天我只吃一个,别再煮两个了。” 母亲总是回答我:“没事!吃吧!” 第二天的早餐桌上,又是一人两个鸡蛋。 我很正经且专注地再次表达:“妈,明早我吃一个鸡蛋,多了我就不吃了。” 母亲的回答都是:“知道了。没事。吃吧!有营养。” 但第二天又是两个鸡蛋。我若坚定地不吃了,母亲就会告诉我:“多吃长力气,能增加营养。” 我坚持推辞不吃,母亲会这样说:“饭菜不要剩下,如果你不吃,我就吃了啊?” 我跟母亲表达:“搁着,别吃啦,下一餐再吃,你年纪大了,鸡蛋吃多了,胆固醇摄入过量,反而不健康,对身体不好。” 母亲接着说:“那你吃了吧,你年纪还轻,吃了长力气。” 学习了萨提亚模式之后,我知道人要为自己负责,我要学会让她负责。当我表明不吃了,母亲若这样说:“如果你不吃,我就吃了啊?”我便不再劝她,跟她说:“妈,那给你吃吧。” 母亲接下来说:“我已经吃了俩,再吃就三个啦!” 这真是让我愁苦,感觉世道艰难,早餐竟然成了噩梦,常陷入吃与不吃的选择。无论吃与不吃,内心压力都如山大。 这是餐桌上的应对,一旦长久成习惯,吃饭就成了负担。我若不顺从母亲,就会学着逃避回家,或者跟母亲怄气,甚至大吵一架。 在这样的背景中成长,会对爱产生误解,认为爱让人有压力,误解人世间充满无奈,可能不敢选择爱了。 联结自我才能联结他人 母亲怎么会执意如此呢?这来自她的成长经历,还有她应对中的执着。虽然我表达了观念、认知与期待给她听,但是她并未真正地听进去,她认定的善与爱,自有她展现的面貌,他人很难轻易地更动。很多成长艰辛的人,会有这样的固执。 我能理解她的经历,就能够接纳她了,我亦能接纳自己。无论早餐的面貌如何,我若整理了自己,就不会觉得不耐烦,并且能感到自己的价值。无论我吃不吃鸡蛋,我都能接纳自己。我就是自由的人。 我决定整理自己,好好地表达。 有人会有疑问:“前面陈述的表达,不是在好好地表达吗?” 我都有好好地表达,但是只表达自己,不能深入对方的心。关系是双向的互动,表达自己的同时,如何联结对方呢? 设想母亲费了很多时间和心力,为你煮了一餐饭,你却表达自己“不要”,试着想想母亲的冰山的各层次——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又是什么样的呢?她的渴望层次不联结,会引发负面的观点,感受上会有诸多的失望,应对上就会显得疏离,或者发生冲突了。 所以好的表达,不仅是说能表达好自己,还要能联结对方,联结对方的渴望。 不只在家庭关系上,在社会关系上也是如此。 我阅读过很多关于销售员的故事,也认识不少杰出的业务人员,这些销售员、业务人员身上都具有这样的特质。设想业务人员推销产品,只会介绍产品优点,却不懂客户需求,不能联结客户深处的渴望(价值、意义、安全感、被信任等),如何能销售成功呢? 又比如,公司主管、单位的领导者、学校的老师、家访的社会工作人员、应对客户投诉的服务人员,甚至撰写宣传文案的策划人员,需要表达规范,亦需要深入地与其沟通对象或受众联结,才能拥有长久且稳定的关系,因此我曾设计课程,如何在短时间里,表达自己要传达的信息,并且深入地与对方联结。 与对方联结的重点,在于自己不委屈,看重自己的价值,并且接纳任何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与对方深入地联结。 一天早餐用毕,我去厨房洗碗,母亲在一旁与我闲聊,我问母亲嫁过来,儿女与亲人都在大陆,会不会感到不习惯。 母亲一阵客套之后,说到自己的孤单,跟父亲相处的纷争…… 我转而问母亲:“怎么还尽力照顾我们?”这句话的话锋转进,正是联结母亲的爱,也将方向谈到早餐。母亲为我们做饭,正是她认为“爱的表现”,但这些话并非策略,而是我真实的感想。 母亲诉说她的责任,诉说父亲也很好,就是个性上倔强…… 我对母亲说:“妈,你对我们真好,一直这么爱我们,为我们煮饭、洗衣服,我们占了家乡兄弟们的便宜,得了一个母亲。” 母亲慈爱地说:“你们从小就没妈,没有人照顾你们。当时年纪那么小,你亲妈怎么舍得,这么狠心地放下你们,我很心疼你们呀!尤其是你呀,阿建,家里的大小事……” 我停下洗碗动作,专注地听她说话,并且好奇地问母亲:“一般的继母不会这样想,你跟一般人不一样。” 母亲听我这样说,她就红了眼睛,眼泪就下来了:“阿建,我一直拿你们当自己孩子。我小的时候……” 母亲开始陈述自己的经历。她从小就是养女,生活里饱受委屈,小时候就想着拥有自己的家庭。后来嫁给她前夫,生了四个孩子之后,她前夫在壮年时就过世了,四个孩子顿时失去父亲的爱护。 我很专注地听着她的故事,她之前也对我说过,这些都是她的历程。 我表达对她的看见:“妈,我一直都感觉得到你的付出,你对我们的爱。” 母亲对我说:“几个孩子里面,我最疼你了,你付出得最多……” 我只是常住家里而已,最常跟母亲说话。我将话题转到早餐上,说: “妈,你三餐煮得那么丰盛,都是为了照顾我们。” 母亲转泪为笑说:“那是当然啦,做妈的,当然要照顾你。”我转到早餐话题,看似是谈话的策略,实则是从内在接纳到外在聚焦的方式。我接着说:“每天的早餐,你都为我准备两个鸡蛋,是怕我营养不够吧?想让我吃好点吧?” 母亲很有责任地说:“那是当然啦,你每天这么忙,没有营养怎么行?” 此时我将困难表达出来:“妈,但是我只能吃一个鸡蛋,多了常吃不下,有时会有负担呢,这样会不会对不起你?” 母亲立刻回应:“不会。每个人都有饭量,我以后都煮一个,那不就没事了吗?” 母亲表达完,我还要照顾她:“妈,这样你会不会委屈?为我想了这么多,但是我吃不下,没有接受你的好意,有时候还让你多吃,我其实也担心你的胆固醇摄入过量。” 母亲握着我的手:“没事。爱你也要看你的需要,你说对不对?” “谢谢妈。以后我想多吃,再提前跟你说。” “好嘞。你只要想吃,你再跟妈说,妈就为你做。” 母亲为何要为我煮鸡蛋呢?为了表达她的爱。如果我要接受她的爱,但不接受两个鸡蛋,我该如何拒绝吃两个鸡蛋,又让她感到,她是有价值的、被接纳的呢?其实,只要她的渴望层次联结了,就不会执着地以此表达爱了。这是一个潜在的内心活动,只是通过联结对方的心的语言表达就可以完成。 敬唯说: 崇建说:“好的表达,不仅是说自己,还要能联结对方,联结对方的渴望。不只在家庭关系上,在社会关系上也是如此。 “与对方联结的重点,在于自己不委屈,看重自己的价值,并且接纳任何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与对方深入地联结。” 长辈为我们做很多事情,是为了表达她的爱。我能接受她的爱,但不一定能接受他们“所做的事”,我要如何拒绝他们才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被接纳的呢?当他们的渴望层次联结了,就不会执着地以此表达爱了。“这是一个潜在的内心活动,只是通过能联结对方心的语言表达就可以完成。”

avatar
河边垂钓
82 楼
对负气出走的青少年,你明确界限,表达关心,引导其学会负责了吗? 我与女孩认识两年,女孩当时是因为拒学,被辅导室介绍到我这里来的。我每半个月与她谈话一次。我从谈话中了解到她感觉内在有两个“她”,常常互相拉扯。她跟我谈话的时候,有时会告诉我,是哪一个“她”在说话。无论是哪个“她”,我都不用去分辨,只要接纳她,爱她就行了。 女孩初见面时,坦诚地说了很多,表达自己不相信人,内在也没有自信,也道出受伤的成长经历:她童年曾被老师打巴掌,她的父母有点严格,她曾被好友出卖。但她说起这些的时候并无愤怒,也不见有丝毫的难过,因为规矩绑住她,她不能生气,理智也告诉她没什么好难过的。 我们在这样的情境下,慢慢地谈她的过去,她的家庭背景,她受到的伤痛,她渐渐地内在有感觉了,并且愿意承认、接纳自己了。 女孩跟我日渐熟悉,她的父母都来谈话,家庭也发生了很多改变。父母愿意让孩子做自己,女孩也渐渐地回到学校了。 面对离家出走的孩子,并不是一味地纵容,让出底线 2018年的平安夜,有一阵子没联络的女孩,夜里打电话给我,一开口便说:“我跟我妈闹翻了,我离家出走了……”她去参加平安夜的聚会,未料与母亲发生了争执,就跑走了。一个人在路上徘徊,她不想回家也无处可去,于是决定打电话给我。 我关心她发生什么事,她心里生气的原因,为什么决定不回家,想要去何处等。 她陈述完自己的遭遇,在电话中要求:“阿建老师,我要去你家。” “不行呢。我不能让你来。”我没答应她,但是,我的语气并不冰冷。 “为什么?”她带着不解与情绪问我。 “我不让人来家里呢。这是我的原则,因为我不喜欢,而且也不方便。”我将自己的界限和拒绝的原因告诉她。 顺着情绪探索,让女孩看到并接纳真实的自己与现实 “那我现在要去哪里?”她接着问我。 “回家。”她未满十八岁,监护人是爸妈,回家是唯一选择。 “但是我不想回家,我不想见到我妈。”女孩负气地说。 “你对她生气的点,是哪一点呢?”这是在情绪里帮她梳理感受。 “她每次都……”她开始一连串的抱怨。 “我记得你上次说,她有了很多改变,你也有很多改变。对吗?”聚焦在改变的事实,确认目标曾达成。目标曾经达成,正是拉开怒气的遮挡看全貌,不困在此刻的挫败中,也就有了接纳,亦是在滋养价值感。 “可是……” “听来你们都有进步,朝向一条更好的路,那是你要的吗?”重新确认目标,是否一直是她要的。 “是我要的。”她立刻回答。 “能有做不到的时候吗?无论是谁,都会有做不到的时候。母亲有做不到的时候,你也有做不到的时候。”这句问话邀请女孩,看见并且接纳自己,接纳现实的状态,渴望层次便多了联结。 女孩沉默了。 你的表达,让女孩看到自己的能力,并且学会为自己负责 “以前你最讨厌她不说,你宁愿吵架,也不想冷战不说话,对吗?” “对呀!我讨厌她都不说,只会逃避而已。”女孩一直想让父母改变,想让彼此的关系改变。 “看来她改变了,你一直在鼓励她,若是说出意见,最多就是吵架。现在你们就在经历吵架。如果她改变了,你却选择逃开了,用不回家来面对,就浪费你的努力了,此刻你还要选择不回家吗?如果你很累了,那就休息一下,比如,打电话给我,这就做得非常好。或者跟母亲表达,你想先冷静一会儿,就明确地告诉她冷静多久,这样是不是比较妥当?而且你现在还未成年,夜里离家出走,并不是负责任的行为。” 女孩沉默了一会儿,说:“那现在呢?我该怎么做?” 我并不急着表达指令,关心她此刻的冰山:“你现在心情如何呢?” 女孩说:“我现在好多了。” 我仍照顾她的内在:“为什么会好多了?” 女孩说:“其实我们都有进步,只是又吵架了而已。” 我很赞赏她:“你一路走来,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这不是容易的事。我待会儿打电话给你的母亲,请她主动联络你吧,她应该也很心急。” 女孩同意了我的提议,让母亲接她回家了。 女孩顺利地毕业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们偶尔还联系。 多年后她再次见我,我们提及那一夜。她说那一夜在记忆里很清晰,她一直记得那画面,那是她发生重大转折的点。我没再多问她具体的心路历程的转变,只是更尊敬这位女孩。 在那通电话的对话中,我表达了界限,也提点规则与责任,也表达了对她的欣赏,中间穿插以好奇,将她的历程与目标放入,一步步地帮助她联结了自己的渴望。 如果你是这位女孩,不妨设想与我对话的过程,看看自己冰山的内在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流动。 敬唯说: 如何与愤怒且负气的青少年对话? 第一,理解对方的心情,理解不代表认同; 第二,厘清界限,说明规则与责任; 第三,表达对对方的欣赏与肯定; 第四,整个过程带着好奇,将她的历程与目标放入; 第五,一步步地联结到对方的渴望。 重点:熟悉冰山脉络,冰山是个体验,先在自己身上使用,看看自己内在的冰山,会有怎么样的流动。
avatar
transient
83 楼
什么乱七八糟,就任这他胡搞?还滚床单,搞出孩子了怎么办?对方孩子就是个工具?
southparkcm 发表于 2023-11-02 11:38

“搞出孩子”固然不是家长希望的,但是也没必要以为就是世界终结了。
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现在也偶有联系。西裔,人家teen mom高中没毕业就生娃了,后来照样努力读书,工作,现在terminal degree是博士,工作也小有成就,手下管了大几十号人。她是我学生的时候,曾经带着孩子来上课,孩子那时候大概十岁出头,就坐在教室后面自己看书/写作业/玩。眨眼十几年过去了,她最近告诉我自己当祖母了。天哪,她比我要年轻!
avatar
河边垂钓
84 楼
对叛逆的青少年,扪心自问爱自己了吗?表达爱了吗? 一对夫妻突然来访,是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儿子,在外地就读高中,却不想与家人联系。儿子不仅四个月不回家,还音信全无。夫妻到儿子的住处找人,儿子却避不见面,生活费只能转账。 父亲想要去学校找辅导老师帮忙,但他熟悉儿子的脾气,如果儿子知道了他去学校找老师,肯定会闹翻天,情况只会更糟糕。儿子怎么会如此呢?过去父母是怎么管教的呢?通常会有其原因。 父母的不当回应打击了孩子 父亲娓娓道来,他说过去对儿子太严厉,常要求儿子在学习上一定要表现优秀。儿子本来表现不错,但他上了高中后,成绩突然下滑,自信心也被打击。儿子从明星高中休学,生活上越来越脱序,常跟身为父母的他们起冲突,最后儿子到远处去读书了,也远远地离开这个家。 孩子如今的状况,来自家长的对待。我最常问家长,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的回应是什么?通常家长并不觉察,自己回应的方式,对孩子形成冲击。孩子面对低落的成绩,又听到家长的话语,想想孩子冰山各层次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呢?只要画出孩子的冰山,就一目了然了。 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下,孩子的冰山各层次会如何流动呢?尤其当孩子成绩下滑时,会如何看待自己呢? 渴望的层次应该会觉得:自己没价值、不值得被爱、不接纳自己。 自我的层次:我很糟糕。 我好奇:父亲要改变吗?身为家长的父母都说自己改变了,但是孩子似乎不原谅。 两位家长共同来求教,他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如何表达爱,才能让孩子接收到呢? 既然父母改变了,如何将他们的改变传达给儿子呢?是否通过其他渠道,比如,发短信、写信,跟孩子沟通呢? 父亲说自己每天都发短信给儿子,但是儿子都“已读不回”,甚至“不读不回”。我问父亲爱儿子吗,父亲说当然爱。那怎么传达呢?让儿子知道他的爱,知道他改变了。 父亲拿出短信让我看,说明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爱,却投入死水里了,激不起一点涟漪。我看他发的短信都是早安图、励志性格言,还有加油图。 我作为旁观者,设想自己是这位父亲的儿子,我会有什么感觉呢?其实,我感觉不到爱。 父亲又在手机里翻了许久,翻出他说的话:不要不接电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读书要认真…… 我不禁好奇地问:“哪里传达出了爱呢?” 父亲困惑地说:“这些都是爱呀。” 爱不只是认知,也不只是期待,爱需要有“感觉”。 扮演儿子的角色,探索儿子的冰山 我邀请父亲扮演儿子,我将他的短信念出来,让他设想儿子的状态,逐一感觉这些文字,揣摩儿子的冰山各层次。父亲恍然大悟,频频地说:“原来如此。”父亲在扮演儿子时,体会到的儿子的冰山各层次: 儿子的感受层次:父亲感觉到“厌烦、生气、无奈”。 儿子的观点层次:父亲认为是“又来了,有完没完”。 儿子的期待层次:父亲认为是“可不可以不要再发这样的信息了?想要自己清静清静”。 儿子的渴望层次:父亲认为是“不值得被爱”。 儿子的自我层次:父亲认为是“我很糟糕”。 父母都很惊讶地说:“怎么会这样?那要怎么表达呢?” 我思索了一下,写了几句话,向父亲确认:“这些话是你想表达的吗?”父亲说:“是,是,是,我就是这样想的。” 父亲当场就将那几句话发给儿子了。 这对父母,称自己有了学习,会常练习如何表达。 这对父母离开了,两小时后来电话激动地告诉我:“老师,你真厉害。我的儿子不只回信,还打电话给我,说这星期放假会回家……” 让对方感到被爱的表达 我写下的几句怎样的话,在父亲确认是自己的想法并发给儿子后,父亲很快就得到了儿子的回复呢? 内容如下:“儿子,你今天过得好吗?父亲今天很想你。我今天跟一位老师谈话,谈到我对你的教育方式,可能对你产生了负面影响,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让我重新思考了很久。父亲很爱你,冬天天气变化大,要好好照顾自己。” 对待这样的表达,有的孩子会抗拒,感受上很别扭、疏离、不安,甚至愤怒与沮丧;观点上会排斥,并且不相信;期待上会混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渴望的层次,可能是无价值感,不接纳这样的状态。 若是孩子抗拒,父母就要检视,自己过去的爱是否带着很多期待。爱无须任何理由、期待,爱也不是一次表达,而是连续的应对所形成的生命基础。多试几次,冰山或许会有所变化。父母应该思索,该如何持续表达,才能帮孩子重新联结渴望? 很多父母表示,若自己表达了,孩子却抗拒,自己会感到委屈:“为什么都是我……”父母有此感觉,表示父母不爱自己,只是为孩子付出,或者只是有期待。父母过往的生命历程,让自己的渴望层次被阻塞了。 身为父母,如果有委屈的感觉,有受害者的念头,即不懂爱自己,那就要先学会爱自己,再来学习爱孩子。一个不懂爱自己之人,不容易爱另一个生命。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对方接收到的爱,常常伴随着压力、负担,不自由的感觉,那不是爱的面貌。 父母表达自己的爱,不是为了让孩子靠近。如果只是想让孩子靠近,期待孩子有所反应,那还是停留在期待层次。表达爱,是让人有联结,逐渐活出生命的力量。 不到一百字的短信,儿子突然就和父母联络了。不妨设想儿子的冰山,在他读了这一段话后,会有何变化呢? 我设想儿子的渴望层次,感到被接纳,被关怀,因此儿子会主动联系父母,并且表示要回家了。不妨想一想,儿子虽然不与家人联结,但是这半年来亦应是纠结的,冰山又会是何种面貌呢? 一百字的短信,没有教训意图,没有期待的压力,没有任何解释,而是表达自己的想念,自己对儿子的爱,并且通过回溯对儿子的教养过程,有了很多反思。相较于说教与加油,这才是爱的表达。 不妨想一想自己,爱自己了吗?表达爱了吗? 敬唯说: 说到“叛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就会有无奈、生气、愤怒、失望、挫败等情绪,因为身为家长的我们对青春期的孩子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很多不满意,不理解,不认同。当家长的内心有固化标签,有质疑态度,如何表达爱就变成了家长的重要功课。有的家长说,能找到欣赏自家孩子的地方很少,满眼都是孩子的不是。有些家长也听从建议决定先改变自己了,也做出了努力,但家长又来问,我们已经改变了,但孩子不认账,怎么办? 崇建在书里有很详细的示范,请大家认真阅读、体会,如果用萨提亚冰山的应对,你观察、体会、觉知自己在哪种应对中,看你的表达中是否夹杂着期待,隐隐的指责,或者讨好、超理智、打岔……这些表达都不是爱的表达,因为爱是简单的、纯粹的,爱需要有“感觉”。 表达让孩子感觉被爱、被尊重、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被允许、被关怀…… 表达不给压迫感,不转嫁压力,不隐含高期待,不做解释,不说教…… 表达自己的想念与爱,回溯教养历程,带入对自己的省思,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是爱的表达。 
avatar
河边垂钓
85 楼
对话时,你表达出爱、关怀、接纳与看重了吗? 与他人的渴望联结,就是让对方被尊重,感到被接纳,感到被爱,感到有价值。 对话者、教育者、教养者与陪伴者,通过自身的能量,与自己的渴望联结,通过倾听、好奇与表达,与对方的渴望联结,使得对方能与自己的渴望联结。 倾听就能让生命的能量运转。通过提问探索对方,就是积极的倾听,当人被深入地倾听时,情绪会健康地流动,对自己也会有更细微的觉察,跟自己联结会更为深入。 除了倾听与提问,对话者表达出接纳与爱,会让对方感受被爱、被接纳、被信任,有意义感、价值感,易于让对方与自我联结。 但是很多人表达爱、表达接纳的时候,对方是没有这些渴望层次的感觉的。所以,感觉接纳与爱,去表达这份感觉,就易与对方的渴望联结。若对话只是个套路,期待对方接收到渴望层次的能量,那么对方只会接收到你的观点与期待。 渴望是生命力的流动。我在过去所写的书中,也分享如何表达,如何与孩子们联结,此处我展示几个以前在别的书上呈现过的案例,给大家参考。 与山毛榉的对话 山毛榉告诉我,不想待在这个世界上了,方才坐在三楼阳台,只要双脚再往前一点,就会结束生命了。 我听他讲了一个多小时,他的情绪和缓下来。我握住他的手问他,这两年我对他的关怀和爱,他能感到吗? 山毛榉停顿了一下,点点头表示可以感到,接着说:“那又有什么用?只有你一个人的爱而已!” 我跟他说:“至少不是如你所说,得不到任何人的爱,也许你已经得到别人的爱,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我很认真地看着他,专注而平静地接着对他说:“起码这个世界上,你至少能感到我的关怀,当你遇到挫折、沮丧的时候,你会来跟我说,也许我不能解决,但是至少还关心你,不是吗?” 我发现山毛榉一面沉思一面点头。当他开始思考时,他便不再深陷忧伤的情绪中了,并且回到了理智的层次。他在头脑与爱的感受间探索,我感觉他能感受我的关怀,谈话中也渐渐地有了力量。(选自《麦田里的老师》) 与明槿的对话Ⅰ 电话那头陷入了安静,有一两秒的时间,明槿开口了:“阿建,我最近正在玩一款电脑游戏,但是家里的电脑坏了,你补习班的电脑可以借我吗?” 当明槿提到玩电脑游戏的那一刻,我觉察心中有生气的情绪。我稍微一停顿,情绪便转化了。我心中的念头迅速地流转,深知自己的心要更宽阔,才能陪伴明槿面对困难。我决定答应明槿的请求,因为讨论功课的地点在写作班,我琢磨着星期日讨论完功课后,才让她玩电脑。 “下个星期天,我们不是讨论功课吗?结束以后,电脑借给你使用吧!你用完电脑,我再载你回去。好吗?” “不行!破关的期限到星期四,星期天就来不及了。”明槿迅速地否决了。 借不借电脑给明槿,不是我考虑的重点。明槿对电脑的执着,即便快要考试了,她似乎仍无法自拔。我也曾经是这样的青少年,沉迷于电动玩具,尤其我越感到焦虑,便越想玩电动玩具,而且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一连串的情绪。焦虑与悔恨,仿佛是共伴相生的连体婴。 阻断孩子玩游戏的惯性,不能从表面的限制着手,而是要启动人的渴望才能有所成效。 和明槿讲电话的瞬间,我脑中的思绪迅速地流淌,无法做出严谨的判断,只是凭借直觉对话,上述的思索是事后归纳。但我可以清楚地明白,我内在有一个信念:我愿意陪伴这个孩子,时间拉长一点无所谓。 “写作班的电脑借你吧!”我停顿了一下,语态平缓地说,“星期一到星期四你都可以使用。我平常不在写作班,但你随时可以使用电脑,我会先跟会计说明,这样好吗?” 明槿听了我的决定,大概出乎她的意料。电话那头无回应,我也安静地等待她。 过了几秒钟,明槿回应我了,声调明显沉稳下来,带着些微的颤抖问:“阿建……你有没有觉得……我很不应该?” 天外飞来的一句话,我其实听不明白。刚刚还在讨论电脑的事,怎么转移到这里? “我不懂你的意思。”我想确认她要表达的是什么。 明槿仿佛深呼吸一口气,才缓缓地说:“我都没有学习,还跟你借电脑,你会不会觉得我很不应该?” 我至今仍然记得,当天晚上安安静静的,仅有冷风吹拂的声音,我原本已经安顿的内在,也许因为明槿的诚恳,感觉更为广阔的宁静。我常有细微的感受,当两人的内在真诚地沟通时,心中便会出现安定与宁静的感觉。 明槿这样问我的时候,我体会了教育者的信念: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份“善、美、真”。重点不只是教导孩子要如此,而是如何启发孩子本性,有时候教育者的急切,反而打压了孩子的本性。 我诚恳地回应她:“是呀!我觉得你很不应该。” 明槿问我:“你觉得我不应该,为什么还要借我电脑?” 我又停顿下来,相信她也在这停顿的时间里感到安静的力量,无须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也许只是停下来两三秒而已,对我而言,内在被巨大的平静感所笼罩。 “明槿,我也曾经是你。我也是那个想玩电动玩具,不想面对学业的少年,我的内心也充满痛苦。也许你对自己很失望吧?或者还有生气吧!你知道吗?我曾经就是这样的少年,并且深深地为此痛苦。”当我说到这儿,和内在的平静感在一起,既缓慢且深刻地告诉她:“因为我很爱你,我答应要陪你到高中毕业,你现在只是初三而已,我想慢慢来吧!” 当我的话语结束,我听见电话的那一头,传来吸鼻子的声音,我想明槿落泪了吧!我只是静静地等着,最后明槿带着一点哽咽说:“谢谢!” 明槿没有再多说话,将电话挂了。后来,明槿并未到写作班借电脑。 (选自《心教》) 与明槿对话Ⅱ 明槿的母亲开启了大门,让我进入家里。我站在明槿面前,这个女孩委屈地流着泪,手里握着刀子,倔强地立在当下,满脸的愤怒、伤心与无助纠结在一起。 “好了,没事了。”我立在明槿面前,轻轻地安慰她。 “你这样不好,会伤害自己,我不要你伤害自己。”我重述了一次刚刚的话。 “反正也没人爱我。”明槿带着愤怒,带着呼救的渴求,声嘶力竭地吐出这几个字。 “我知道你很生气,也知道你的委屈。”我专注地望着明槿,缓缓地告诉她,“我知道你有时感受不到母亲的爱。” 明槿僵硬地站立着,严肃的表情瞬间放松下来,眼泪与鼻涕泛滥成河,密布在无助的脸庞上。 “你记得吗?上一次你向母亲要三千元,我曾经告诉你,‘爱’与‘期待’不同,你的期待失落了,并不代表你不被爱。如果你感受不到母亲的爱,你可以感受我给你的爱吗?”我缓慢地说这些话。 明槿放下手中的刀子了,眼泪又一次大量地涌出眼眶,仿佛诉说一个委屈已久的故事。 “我很爱你呀!这是我曾经告诉过你的,我今天只是再次提醒你而已。如果你可以感受我的爱,起码你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人爱你呀!” 明槿突然抱着我,放声大哭起来。 我知道明槿用了很大的力气,想要去证明、寻找一份爱,我抱着她的身躯,感到她身体的颤抖,衣服在寒冷的冬夜被汗水湿透了…… 我知道渴求爱的内心,经常通过外在的事件,去证明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我看见的目标,不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从心灵上给予力量。 头脑知道自己被爱,心中时时涌出的情绪,也会不断地于内在骚扰,不断地以各种图像与事件冲击、质疑着爱的本质。我常告诉自己,我不需要多做些什么,不需要为孩子的行为起舞,我只是稳定在这里,让孩子感到安定的力量,我认为这样就够了。 “去睡吧!已经一点半了,明天还要上课呢!” 我没有再跟明槿多谈事件,只是要她答应我,不能伤害自己与他人,并且送上深深的关心,才离开明槿的家。虽然已经深夜了,但是我很欣慰事件和平地解决了。我知道作为一个陪伴的大人,只是让孩子相信,自己不会被放弃,让孩子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其他就交给天意与时间吧! (选自《心教》) 与依莲对话 依莲在二度转学的前一晚,急着打电话给我,哭诉自己感到无比恐惧,若是明天无法上学怎么办?依莲面对新学校的心情,随着时间靠近而起伏,从逐渐拾起勇气的期待,到瞬间掉入失落、恐惧、悲伤混杂的状态。但是家人只是和她讲道理,或说几句制式的“加油”。这些对依莲没有实质的帮助,令她的孤单感、恐惧感又莫名地回来了。 依莲在夜里打电话给我,哭着问我该怎么面对恐惧。我只是静静地听着,表达我对她的关心。我邀请依莲接纳自己,无论她能不能去上学,都接纳这样的自己,因为她已经努力地改变,并未轻易地放弃自己,心灵才会有力量。 依莲隔着话筒哭着,语带鼻音地说:“但是我很讨厌自己,我很讨厌这个世界,我很讨厌好多人,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依莲诉说着苦痛,最后问我:“老师,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我请她说。 她说出藏在内心深处的疑问:“你会不会觉得我很烦?会不会很讨厌我?” 我并没有先正面回答,而是回问她:“此刻你与我通电话,有感到我的厌烦吗?” “没有。” “会感到我讨厌你吗?” “也没有。” “是呀,我很爱你呀!当你又遇到困难,我没有拒绝接电话,也没有匆匆地挂电话,不是吗?” 依莲“嗯”了一声,继续问:“你为什么要爱我,爱一个这样的我呢?” 我常以为当一个陪伴者,是稳定自己内在之后,将一份安然与稳定带给对方,也让对方能长出爱、安住爱,渐渐地得到稳定的心。于是,我对依莲说:“当一个女孩那么努力,即使她遇到了挫折,内心再次被恐惧占领,她也没有放弃,还懂得向人求助,这个灵魂不是很可爱吗?不是令人感到尊敬吗?” 依莲静静地听我说完,哭泣了很久才停下来。 (选自《萨提尔的守护之心》) 面对犯错的孩子,家长要带着爱与接纳表达规则 内心的关怀与爱,如何传达呢?通常是通过语言、文字与行动来传达的。要让孩子走得正,只有关怀与爱肯定是不够的,表达规则同样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家庭与教室,规则常常不被表达,也很少被认真地执行。一般我见到的家长的状态,通常将规则拿来呼吁,比如:“不要讲话”“弟弟,不可以……”或者,用恐吓来控制孩子的行为,比如:“你再……我就……” 当孩子犯了错,大人应该做的是既要坚定地执行规则,同时也要带着温暖和爱表达。除了表达规则,还要表达接纳与爱,这样就容易让孩子联结渴望,孩子也学会为自己负责。 接下来我会继续分享十个案例,案例中都有表达的部分,不妨试着揣摩当事人的内心活动。想象我们是当事人,当我们能接纳了、能爱了、能看见对方的价值了,表达出来的语言,会有什么感觉,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敬唯说: 这一节特别强调的是倾听,这是爱的核心。只有用心地倾听,对方才可以与你的渴望联结,你才有可能帮对方联结渴望,让对方的生命力流动起来。对话有五个关键点:觉察,倾听,好奇,表达,提问。这几个关键点希望大家可以加强练习,这是对话的基础能力。我们很多家长特别希望自己的对话能力强,快速地改善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从基本功开始扎实地练习。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 对话者表达内心的关怀、接纳与爱,让对方感受被爱、被接纳、被信任,感到有意义、有价值,这样就容易让对方与自我联结。如何传达呢?通常是通过语言、文字、绘画及非肢体语言和行动。 崇建也提到:“当孩子犯了错,大人应该做的是既要坚定地执行规则,也要带着温暖和爱表达。除了表达规则,还要表达接纳与爱,这样就容易让孩子联结渴望,孩子也学会为自己负责。” 
avatar
getclues
86 楼
天哪,每次看到儿女把母亲杀死,还把头割下来扔到垃圾箱的这种新闻(前不久就有一个),我都忍不住想,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楼主你回答了我的问题。你对他太纵容了吧。你心里清楚,他这样是因为“尝到了甜头”。溺爱孩子如杀子,害了娃也害了自己。
avatar
河边垂钓
87 楼
对和你关系纠缠的亲属,你愿意表达出你对他们的重视吗? 工作坊的学员表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很辛苦,因为与母亲关系纠缠,让他身心俱疲。 疏远和你关系纠缠的亲属,内心真的再无波澜吗? 年过三十之后,他选择保持距离,因为“母亲很难搞”,非必要联系的情况他是不会联系母亲的。由于居住的地方较远,平时不回家的理由又多了一个。母亲若捎来信息,他就选择冷淡以对,多数情况下都会拒绝母亲的请求。逢年过节,回家亦是形式,匆匆见面后便离开老家。 他还有个弟弟,跟母亲关系也很纠缠,常跟母亲发生冲突。弟弟选择住在家里,母子关系多摩擦,但情感上跟母亲靠近,对兄长颇多抱怨。 作为兄长的他心中常感到愧疚,但他说服自己“爱自己”,就允许自己疏离,可内在还是会隐隐地有痛楚。 爱自己而选择疏远,这个选项并无问题,但关键是自己如此做,是自由的吗?是真的接纳自己了吗?从他内在的隐隐痛楚,可知内在是有遗憾与纠葛的。 接纳母亲,提升应对能力,也是一种选择 上了工作坊之后,学员形容自己:内在某个能量开启后,觉得自己不必绝对,不必以二分法决定关系——联结就会痛苦,麻烦就缠身了。学员转换观点,他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他若愿意,可以多接纳母亲,以更好的应对模式去回应他的母亲,不必被母亲捆绑;若他仍然感觉窒息,还是可以选择疏离。 学员与弟弟商量,想要邀请弟弟一家,还有自己的女朋友,与母亲一同旅行两天一夜,尝试改变彼此的关系,也重拾童年的回忆。但出人意料的是,母亲拒绝游玩提议,让学员感到挫折,也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母亲过去最想一同出游。这一次母亲竟然拒绝了他。 学员想邀约母亲,共同出游玩耍,起心动念是因为爱,为了一家人能更靠近,为了重拾往日甜蜜,而不是因为责任,也不是因为被逼迫或出于其他无奈的理由。 这是一份甜蜜的期待。学员的渴望层次有了接纳,也有了爱的联结,那么如何表达给对方呢? 你的表达,让对方觉察到自己的价值了吗? 他从未邀母亲出游,他该如何做出比较符合自己心意的表达,并让对方接收到心意呢? 我请他重新叙述邀约他母亲的话。内容如下:“妈,我跟弟弟要去旅游,我们两家人都去,还有我的女朋友,你要不要一起去?” 请设想自己是母亲,跟儿子关系纠缠,近年来关系疏离,儿子提出这样的邀约,身为母亲的冰山的各层次——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与自我,会有何变化? 在母亲的渴望层次,我认为母亲应感到:没有价值感,不感觉被爱。这个邀约看不到心意,邀请的语言是“要不要”。母亲因此回应:“不要。” 于是,学员问我:“那要怎么邀约呢?” 学员是出色的销售业务人员,因此我问学员:“当你送礼物给客户时,希望对方感到被重视,让客户感到自己的价值吗?” 学员立刻说:“这是当然的呀。” 我请他试着想想,如果他要送客户礼物,但是这位客户与他有心,他想要改变彼此的关系。我邀请他在这个想象的场景里,听这段话:“我这里有个东西,你想不想要?我送给你……”学员边听边摇头,觉得一点诚意也没有。 我请学员设想,什么样的邀约,能真诚地表达自己,让对方觉察到自己的价值和被重视呢? 学员想了很久,觉得对母亲表达非常有难度。 我帮学员归纳心意,确认所归纳的内容是不是他的真心话,因此有了如下的表达:“妈,父亲过世后,我们从来没有旅游,我很想跟你出去玩,重温童年的快乐回忆。小时候全家一起出门,那时候我感到快乐。我与弟弟都盼望,能跟你一起出去玩,我们都商量好了,下个月要去××玩两天一夜,我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去,这对我很重要,你愿意吗?” 学员跟我确认,这的确是他想说的,也能表达自己的心意,但对于“这对我很重要”这句话他说不出口。我邀请他删去那句话,保留其他句子,他以这样的语句,再次去邀约母亲。 换了不同的说法,母亲竟然同意了。 后来,他和我反馈,两天一夜的旅游,也有紧张的时刻,但是他有很多觉察,母亲也有不少改变。这次出游,不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让他有信心靠近母亲了。 表达自己的真心,不是一种策略,而是真实地反映内心的自己。但是我们常与自己距离太远,失去了表达自己的能力。在我们的表达中,对方的渴望层次也感受不到被接纳,感受不到爱与价值,我们与对方就不能联结了。 敬唯说: 纠缠的关系常常让我们陷入越界的互动模中而受伤,在亲属关系或比较密切的伙伴、同学关系中,如何表达是一个选择,也是一个能力。 首先,明确界限,知道自己为自己负责任。 其次,让对方倍感重要,感到被重视,感到自己的价值。 这里有一组概念:用心和真心。这是表达能力的核心。 用心、真心的表达,不是一种策略,而是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渴望与自我。但是我们常与自己的渴望、自我距离太远,表达不出自己的爱与对对方的价值的肯定,自然对方也无法接收到我们的接纳与爱,也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彼此的联结就无法达成。
avatar
河边垂钓
88 楼
心灵如诗的男孩 分享会结束了,读者捧着书来到我前面签名,我照例留下一段时间给读者签名,偶尔回答教育的问题。我瞥见一位女士,在队伍的后方探头,神色不安地张望,工作人员邀请她排队,她摇摇手表示自己不是来签书的人,她看见我注意她了,急切地跑过来问:“老师,你可以跟我儿子谈谈吗?” 觉察自己的冰山 我摇摇头回答:“我已经不晤谈了。” “我儿子说他想见你,一定要见你,他已经来到这里了。”女士手指着玻璃窗,里面坐着一位男孩。 我的手并未停下来,重复一次:“不过,我已经不晤谈了。” 女士弯下腰来,蹲在我身边说:“拜托你谈几句话,只要五分钟就好,他说一定要见你。” 女士突出“一定”两个字,特别加了力道。 我刻意地望向玻璃窗,男孩坐在棕色的沙发里,头上仿佛被乌云笼罩,眉头紧锁地低着头,双手交错地插入腿隙,看得出来他有点坐立不安。 女士的说法与态度,很容易让人反感,给人的压迫感强大。 女士以孩子已来现场,还有“一定”的字眼,让我觉察到那股压迫感,内在生出一丝反抗。可能我过去有此经验,被人用权威勉强做事,我内心潜藏着被“逼”的感觉。这样的情况下,我常有条件反射的动作,连问都不想问,坚持拒绝这种“邀请”。 我觉察内在的发生,还有外在的应对,亦即冰山的流动,如此可以看见过去内心未被解决的问题,看见自己应对的惯性。 我停顿了一会儿问:“他为什么想见我呢?” “他现在不去上学,每天在家里睡觉……”母亲说了孩子的现状,只是说得细碎繁杂,容易让人分神和不耐烦。 “他想见我做什么呢?”我打断母亲的叙述,想要进一步确认。 “老师,你是他的偶像,他就是想见你。”母亲近似讨好地说。 这个见面的理由,无法驱动我改变:“但我不是明星,也不是偶像呢!若是这样的需求,我不会见他的!真不好意思。” “他还想要请教老师,他要怎么做,才能去上学啦。”母亲补充说明。 “是他想来找我,还是你希望他来呢?”我一边签书一边确认道。 “是他自己想要来的,我没有干涉他。”母亲拍拍胸口,保证道。 孩子不去上学,每天在家睡觉。他来找我的理由,是期待改变现状,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心,这表示孩子想要改变。我想也许短短的一次谈话,能为他带来一些觉察。 “让我考虑一下吧!”因为后面的签书者也有问题想询问。 与男孩对话 活动结束之后,我决定和孩子谈谈。既然男孩想要谈,而且人都已经来了,五分钟对我并不长。 我从会场站起来,从走廊一端走过来,通过大片的玻璃窗,男孩的神情越来越清楚了。男孩坐在沙发上,小幅度地扭动着身躯,对我而言那是不安,他正等待我的到来。男孩的神态很焦虑,他是因为即将见我而紧张,还是因为其他的事情而紧张呢? 十四岁的男孩,坐在沙发里显得瘦小,沙发对他来说似乎太大了。沙发旁有咖啡器具,有人正在煮着咖啡,咖啡的香气四溢,是一种安然恬淡的味道。不知道男孩能否有同感? 我坐下来介绍自己,并且问男孩名字,男孩的脸皱起来,像揉掉的卫生纸,整张脸挂着苦恼的表情。我的解读是他在生闷气。 母亲急着说:“老师问你名字呀!跟老师……” 我打断母亲的介入。只有五分钟的谈话,两人谈会比较快速地结束。若三人一起谈话,就会耗去更多的时间。 男孩的焦虑感更强了,他的鼻腔呼出气,声音很清晰,但是他并未开口。 我停顿了好一会儿,母亲几度要说话,但是都因我的示意打住了。 没等到他说名字,我先将见面的原因道出:“母亲说你要见我呀?有吗?” 这是一个客观的信息,以此来与他取得联结。 男孩生气地别过头说:“哪有……” 母亲又急着介入解释:“有啊!你说……” 男孩看起来很生气,摆出了要和母亲大吵一架的架势,眼看母子二人就要进入争执的状态。 若是我跟母子谈话,正好可以见到在家里面母子互动的样貌。 但我打断了母亲,不让争执扩大,说:“让我来吧。” 男孩生起了闷气,将脸别到一边去。 我停顿了一会儿,说:“看来是你母亲说的,你并没有答应她,是吗?” 男孩也停了一会儿,说:“她每次都这样。” 我再次确认了他的话:“母亲每次都这样吗?” “对呀……” 男孩开始抱怨母亲,谈两人的日常争执。 自认为开明的母亲,男孩却觉得处处被压迫,母亲常常“假传圣旨”,扭曲他的意思,又说她给他很多爱。母亲几度欲辩驳,都被我阻止了。母亲被阻止的神情,那种乌云罩顶的感觉,跟男孩刚刚等待时很像。 男孩不去上学了,最常在家睡觉,从早上睡到晚上,又从晚上睡到早上。 在跟男孩互动的过程中,我与男孩进行了确认:他没有想跟我谈话。我并未质疑母亲,那对此刻的意义不大,只会让母亲辩解,或者哑口无言。 我已经坐在这儿,我能做的、想做的,是试着和男孩联结,也许他也感到有压力,却很难说得清楚。 面对不想见我而且正在生闷气的孩子,我还是决定联结孩子,我上述的方式归纳如下: 陈述客观事实,不夹杂个人的意见,能让问题得到核对。 等待与停顿,能让孩子感到尊重,也感到安全。 重复孩子的语言,能让他感到被共情,继续陈述,并且让他的情绪得到流动。 接着,男孩叙述了他的情境:母亲一直以来的态度和应对给他带来了压迫感,他当时已经没去上学,感到烦躁与无力,母亲又给予强大的压力…… 从倾听与回应事实,进入渴望 我与男孩的谈话,是很平常的联结。 这样的对话不特别,但特别的是男孩,他说了如诗的语言:“我的心里是黑的,一片黑色。” 我仿佛可以理解与感受,在母亲的“爱”之下他所感到的压迫感。然而,这里即使不理解,也无须刻意地理解,他是个特别的孩子。 有些人尝试在此处理解,陷入想要搞懂的状态,这样将打破此刻的“诗境”,或者打破“禅意”,若是执意用认知去理解,不一定能真正地贴近对方。 比如,有人若问:“怎么说是黑色?”“那是什么样的情况?”“黑色是表示什么呢?” 我估计对话会变得生硬,陷入一种反复解释的状态,反而会失去一分美。我以为此时无须急着理解,因为要想理解可以先看全貌,所以我探索的是全貌。 我在此回溯问句:“原本是什么颜色?” 男孩停了一下,说:“干净的蓝色,很干净的那种。” 这时我稍微探索,慢慢地让他觉知:“怎么变黑了呢?” 男孩皱起眉头说:“我不知道,我努力地回想,想要找回什么。有一些好的东西,可是跑到哪里,我记不起来了……” 此处我有很多好奇,但是我最好奇的是:“你怎么找呢?” 他陈述的是内在,试图以语言描述,将内在的心境陈述出来。这样诗质的语言,不知道有多少人懂。他提及“想要找回什么”,这就是外在的应对,所以我想看外在的应对到底是为什么。 男孩沉静地说:“睡觉吧!我想好好地静一静。” 我想起他不去学校,也许跟“寻找”有关,看来那对他是重要的事,我说:“所以你不去上学,在家睡觉,就是在寻找吗?” 男孩在这儿红了眼眶,边点头边落泪了。 男孩会落泪,我判断是因为他感觉被理解了。他内在混乱,却又不知为什么混乱,因而待在家中睡觉,又被母亲催促、责怪,可能把不被理解的他进一步推向了不被理解之境。 因此,当我问出“所以你不去上学,在家睡觉,就是在寻找吗?”这句话时,他会觉得自己不去上学这件事被我理解了,有人能够懂他了。于是,他激动地落泪了。 我问话的瞬间,联结了他的渴望,他被我接纳了,可能,他也被自己接纳了。 他原本有点别扭,好像在抗拒此刻的泪水,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不再抗拒了。我又接着问他:“结果呢?有找到吗?或者,有比较静吗?” 男孩哭出声音,肩膀抖动着,脸埋在手掌中。 静静地等待,只是安静地陪伴。然后,在适当的时刻,我在引导他进行冰山的探索:“你发生了什么,我可以知道吗?” 男孩并未说话,他坐在沙发上,内在的情绪一阵阵地涌动。我从他的表情反应中,可以看见他平复了,一会儿又啜泣了。我这一次还是耐心地等他。 他说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我又感觉到了……很干净的蓝色……” 这个发生的过程,我也很难用语言表述,那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可能通过我对他的理解,他也渐渐地理解自己了吧。 这对他而言,是重要的东西,他又能感觉了。 我听了之后点点头,表示我知道他的感觉了。 我没问他何时不见,也没问他发生了什么,没有要他多说一些…… 他心中的蓝色又出现。我们只是停在这儿,我只是静静地去感觉他的感觉,或者陪他去感觉,或者与他共同感觉,一种很干净的又让人很安静的蓝色。 静默了几分钟,男孩很抽象地说:“刚刚这样说话,我好像又能取出来,那种心中的好东西。” 我试着在他的行动,以及他的正向处,为他找到觉知,从而让他去联结自己的渴望。我问:“怎么取用的,你知道吗?” 男孩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进一步地想落实,问:“在你需要的时候,你可以知道怎么取用吗?” 男孩笑了,笑得有点神秘,又有点深刻,他点点头说:“我现在知道了。” 男孩在离开的时候,向我要了一个拥抱。他的母亲很诧异,男孩很少跟人触碰,竟然主动要求拥抱。 我要离去之前,母亲焦虑地问我:“老师,你还没谈生活作息,还有他不上学的事。” 我转头看着男孩,男孩此刻面对母亲,不再是不耐烦,反而是双手一摊,对我笑着摇摇头。 我能感觉那种自由,仿佛在男孩身上流动,也许,这就是男孩说的蓝色。 与男孩的谈话,是非常特别的经验,只有抽象的语言,如诗般缓缓地流动。我不禁庆幸自己,平常也读读诗歌,也许因此能与他交流吧。 母亲当天送我离开,很困惑地问我:“为什么谈到蓝色,儿子没有问题吗?” 我哪里知道,怎么谈到蓝色?应该诗人、艺术家才知道吧。 谈完话的一星期之后,母亲发来短信,说男孩第二天就去上学了。但是母亲说她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去上学。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积极地倾听,听他说心里的话,那应该是排黑的过程,黑色排完了蓝色就出现了吧。 我与男孩的谈话,至今仍烙印在脑海里。每当回忆这片段时,我能感受那干净的蓝,尤其陪男孩静默的时刻。男孩为何去上学,我不得而知。但是男孩表达的蓝色,实在太符合“渴望”的隐喻:他重新感知到很干净的蓝色的那一刻,他与渴望重新联结了。 渴望是生命的元素,是深刻的体验,是人们能通过自身就能体验的力量…… 敬唯说: 《心灵如诗的男孩》呈现了崇建和男孩的简单的谈话。可见渴望的联结,于他人内在发生,此篇可以看见何谓“体验”。体验不一定探索太多事件,也不用谈太多道理,这个对话的特别在于:我们习惯的方式是解决眼下的问题,解决这个事件带给我们的困难,好像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和困难才是正道,但崇建的对话看似云雾般缥缈无脉络,事实上重要的脉络就是理解孩子这个人,核对他说不清的状态,看见他的心情,理解他的情绪,好奇他的需要,澄清他的想法。当男孩感到被理解了,男孩的内在也就与渴望联结了,外在的烦扰会迎刃而解。当人与渴望联结了,内在会更自由,空间和张力就会越大,人会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也会长出来。 

avatar
河边垂钓
89 楼
从写作文探索渴望层次 渴望层次是生命的根基,联结着人的生命力,影响人的思考、感受,以及面对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一个有价值感、意义感、安全感、信任感,感觉自由,接纳自己的人,生命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这样的一个人,内在应感宽阔,心灵常感和谐,常有创造力和勇气。他的生活更有选择性,有深刻存有感,也更有生命力。这样的一个人,外在应更自由,更愿意为自己负责,更勇于尝试,更能创造价值。人在成长期被对待的历程,会影响人与渴望的联结程度。 写不出作文的孩子 我在《麦田里的老师》一书中描述过一个男孩,他长相清秀却无活力,母亲带他来学作文,他非常抗拒上课,因为他写不出作文。 男孩与母亲在上不上作文课这件事上一直僵持着。母亲不知所措,希望我鼓励并说服男孩,让他来上课。但我反而跟母亲表达的是,孩子若不想来上课,就不要逼他来。上写作课应该是愉快的,而且作文课是课后补习,不是一定要上的课。 母亲无奈地表示,男孩作文写不出来的情况,已经有好多年了。这个方面始终没有进步。当时我才知道,男孩一直写不出作文。我因此邀请男孩,说:“你没上过我的课吧?那你怎么知道会不喜欢?”我建议男孩尝试一次,再决定是否来上课。如果觉得不适合,再决定不要来。男孩因此答应我,他愿意上一次课。 孩子写不出作文,是匪夷所思之事。只要懂得写字、说话,只要我手写我口,就能写出作文了,怎么会写不出来呢?奇怪的是,在我教作文的生涯中,遇过不少孩子,竟然都写不出作文。 探究这些孩子的情况,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种:个性上不敢犯错;要求自己一定要表现优秀;在写作过程中被教导要写“好”,写不好则修正、擦掉;要按照大人的格式写。 不妨设想刚开始写作的孩子,当作文写不好时,被指正后要求修改。“你这样写,文句不通,既没新意,也没有完整的表达。你应该想好再下笔……” 邀请读者深呼吸,沉静一下进入情境:想象刚学写作的自己,当你交出作文,得到老师或父母的上述反馈,而且好几次都接到了这样的反馈。请感受冰山的各层次会是何种状态。 进入冰山各层次 在这样的情境中,你要写作时,会如何认定自我呢?通常是“我不会写作文”“我不善于写作”“写作时我很糟糕”。如果人在这样的认定中遇到写作,生命力常常是消颓的。 那么在遇到写作时,冰山的渴望层次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我归纳如下:没有价值感、自由感、安全感、意义感,不接纳这样的自己。自我与渴望层次,仿佛是人的输送带,在底层不断地制造,输送思考模式、感受与应对方式。 那么其他各层次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期待层次:期待“被肯定”“写出好作文”“不要再写作文”。既期待写出好作文,又期待不要写作文,还想被肯定……衍生出的状况变成纠缠的期待,这股能量会怎么走呢?不妨进行更深入的思索。 观点层次:“为什么要写作?作文很烦人”“写作很无聊”“要写好作文才能上好学校”。这些观点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 试想,当作文是升学必需的门槛时,或者面临写作的时刻,不会写作或者不善于写作的你内心会有何种感受呢?压力、焦虑、紧张、恐慌、生气、烦躁、沮丧、难过、无奈、无力…… 冰山以下的层次,运转着思考与感受,当各层次充满负能量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应对呢? 通常正是男孩所出现的状态,不会写作文,写不出作文,不想写作文。即使知道应该学习,也想写好作文,但是应对、行动上面会抗拒、排斥写作文。 很多教育者会疑惑,为什么写不出作文的情况会增多,为什么以前也是这样教作文,学生都能写出来,而且还能写得不错呢?因为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是加速的年代,权威渐渐地失去效力,媒体信息让人分心,大脑会接收到与过去不同的刺激。 被接纳才有成长的可能 我所运用的方式,并非为了短期目标而形成的策略。若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通常成效都不好,即使有了成效,其他问题还会层出不穷,你解决问题很容易像玩“打地鼠”的游戏,问题一个接一个,无休无止。 从冰山的层次来看,若将感受、观点与期待,视为人的引擎,驱动着人走到何处,那么渴望与自我,就是驱动引擎的能量。无论驱动引擎的能量是哪种,电源不足、原油质量不佳、太阳能时有时无,都不能稳定地提供能量。 当我跟男孩母亲表达:“孩子若不想来上课,就不要逼他来。上写作课应该是愉快的,而且作文课是课后补习,不是一定要上的课。”你若是那个孩子,你会有什么感想?是否会觉得放松,觉得有人站在你这边了?这句话要联结的,是渴望层次的“接纳”。孩子也想写好作文,所以当他写不出作文时,他的潜意识里也常不接纳自己,运转的能量就很难进入。 我邀请男孩,说:“你没上过我的课吧?那你怎么知道会不喜欢?”我建议男孩尝试一次,再决定是否来上课。如果觉得不适合,再决定不要来。你若是那男孩,你会有什么感想?是否会稍微动心,稍微犹豫了?因为尝试过后,若不喜欢的话,他可以决定不用来。 这句话要联结的,是渴望层次的“自由”。所谓的自由,是自己可以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若男孩不答应上课呢?我依然会接纳。我会告诉他:“若你想要试试看,我会陪你找方法,过去……”这儿的对话,我会通过“回溯性表达”,轻敲他过往的感受。若孩子逐渐了解,大人是真心地接纳他,那么他期待中的选项——“被肯定”“写出好作文”就会被正向增强,给他往前踏一步的勇气。 若是男孩不愿意,甚至呈现拒(惧)学者的状态,我们就需要给予他更长的时间,在他的渴望层次灌输能量。孩子的拒绝行为表示孩子的日常,可能常被放任、要求、指责,又被各种道理、压力包裹,使得渴望层次的能量被阻塞了。想改善孩子的状态,要家人配合,改变家庭的行动应对,或者请对话者帮忙,积极且接纳地与孩子互动,引导孩子在冰山的各层次进行正向联结,让生命力运转起来。 幸运的是男孩上课了。男孩上课时很开心,因为故事很好听,上课还可以发言互动,且不会被评价好坏,而是被引导如何思考。你若是那男孩,你会有什么感想?会不会觉得“来对了”?上课是一件有趣的事,会让学生觉得思考有方向,发言也会被老师看见、尊重与看重。 这是渴望层次的“意义感”,因为上课不无聊,整堂课都很想参与,发言也都被重视。课堂上,以故事互动,男孩能大胆发言,也启动了安全感、信任感、接纳感、价值感的体验。等到要写作文了,男孩却趴下去,像一摊烂泥,表示不想写作文。因为写作文的噩梦,不会因此烟消云散。 我告诉男孩一个愿景:“你能够轻松地写好作文,不必想那么久,而且能写得不错。但是要提起笔来,勉为其难地书写。反正都已经来了,你就试试看吧。” 我给的愿景有个画面,是我与男孩要去的方向,我的描述会让男孩明白,我们要去哪里,会有什么好风景。而去到那里的过程,需要付出什么?这是萨提亚模式中的“正向模式”positive model)。 那么如何撑起这个“正向模式”,需要一个策略。策略是什么呢?策略就是颠覆形成孩子写不出作文的桎梏。我反常道而行,先对男孩的书写进行文字的解放,那就是允许并鼓励他写“烂”作文。 这是渴望层次的“接纳”,因为他被接纳了,他的文字才有可能成长。 “烂作文”让他长出价值感 男孩本来不相信。但班上孩子鼓励他说:“阿建说的是真的啦!每个人都可以写三次‘烂’作文。” 男孩大笑说:“是你说的哟!” 我重复他的话:“对,我说的。” 男孩兴奋且挑战地说:“你不要后悔哟!” 我很肯定地回答:“我不会后悔。” 男孩开始奋笔疾书,边写还边笑,偶尔抬头看我,露出神秘的笑容。 好几年写不出作文的男孩,被邀请写“烂”作文,男孩立刻就写出来了,可见过去让他写作文的策略,放在他身上,是多大的枷锁呀!只要他能写出文字,引导者懂得回应,孩子就会逐渐改变内在的状态。 他第一个完成交稿,写了将近四百字。但是这篇作文“超烂”,简直是一篇恶搞文。当孩子写出作文了,无论表现如何,大人的回应是关键。 他的文章大概如下:有个人拥有×××,他感到很光荣,所以露出×××。但他不因此满足,在吞了蓝色药丸之后,他拥有了更大的××,突破了101大楼。他的××ד昂然矗立”,不久飞机来了,撞上了×××,×××破掉了…… 在《麦田里的老师》一书中,我并未提及他写什么文章。因为顾虑到教育书,此类文字很不雅,所以没有呈现出来。但常有人问我,孩子写得那么烂,该怎么办呢?不妨邀请所有人,思考一下怎么应对。应对时,请不要只是称赞,而是发展对话,让正向能量深入男孩的冰山。 我看完作文笑了,他实在太大胆了,以“恶搞”来表现作文。班上的其他孩子见我笑,纷纷对文章表示好奇,求我念出来分享。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为他们“朗读”,不雅的词替换成×××。六年级的孩子,笑得东倒西歪,起哄着说太赞了。男孩露出很得意的神情。 我跟男孩对话时,大概问了这些问题:你怎么敢写,怎么写得出来,怎么能写到四百字,怎么停不下来,过去写作文也这样吗?内容是怎么想的,难道没有卡住吗?昂然矗立的四字短语从哪儿学来? 我最后对男孩说:“在短时间内,你就写了一篇‘烂’作文,非常不容易,虽然烂透了,但是很有创意。”男孩笑得很开心,欢乐地下课了。 面对我的问句与反馈,以及朗读男孩作文的行为,如果你是男孩,会有什么感觉呢?会不会觉得很满足?会不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写“烂”作文,真的能被允许;原来自己这样写,也能被念出来?看到同学们开心地笑,会觉得很光荣吗? 这是渴望层次的接纳感、价值感。人能接纳自己,有了价值感,就有力量站起来了。 男孩决定来上作文课了。因为他在作文课上被接纳,并且感到自己有价值。他愿意来上课并不令人意外,过去有很多男孩这样的类似案例。 有困扰的是男孩的父母。男孩告诉父亲,他写出作文了,老师还朗读了他的作文。听说父亲闻讯大喜,没想到男孩竟然能写出作文了,他迫切地把男孩的作文拿过来看。看完作文的父亲脸色铁青,他将男孩的作文本丢至墙角。 当一个孩子拒学、沉迷于上网、情绪管理不当、功课表现不佳等情况出现时,成人总期望一次就解决孩子的问题,起码要迅速地看见孩子的改变,但是一般人看不见“改变”。男孩从写不出来到写出“烂”作文,这就是“改变”,朝改变之路探索,改变就能形成能量渠道,形成新的面貌、惯性。 然而成长没有捷径,迅速改变的速成法,偶尔也能出现,但是比例并不高,一般都是逐渐改变的。设想一个小个子的人,一夜长高五十厘米,他的根基通常不稳固,也就很难保持持续地增长了。 人稳固的根基,在冰山的渴望与自我的层次。 男孩写不出作文的状态,已持续了数年之久。正是大人的期待过高,孩子对自己的期待也高,影响了孩子的表达。我常常见很多人,在面对陈年问题时,会用同一种方式面对,即使没有成效,也不容易改变应对方式,会一直守着灰姑娘般的期待。 如今男孩写出“烂”作文,突破了文字书写堵塞的渠道,肯定是泥沙俱下,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流动,才能涌出清澈的泉水。 既然男孩决定来上课,母亲也让他尝试。在男孩的眼里,作文课堂很有趣,他乐得听故事,也乐得大胆发言,更乐得写烂作文。接下来的两次书写,他继续恶搞,作文里充满屎尿屁等不雅的词。写烂作文是策略,一般孩子得到许可,只会开放大胆地写,不像男孩如此恶搞。不用探究为何如此,接下来你如何应对,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 接纳后的陪伴与改变 男孩写过三次“烂”作文后,他第四次来上课的时候,我走到男孩身边,说:“你的作文很有创意!” 男孩得意地微笑,说:“我也这么觉得。” 我接着对他说:“但你写的作文,学校老师会接受吗?” 他笑着对我说:“应该不会接受吧!” 这里的关键问句,是核对他也肯定创意,也核对了老师不接受。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这样就可惜了,这么好的创意,老师不能接受!你已经写过三次‘烂’作文了,不能再写那些不雅的内容了,你还是可以大胆地写……虽然开始有点困难,但是我会陪着你。” “烂”作文是解放,三次是限制,我对他的表达,是看见他的价值,接纳他的书写,但为他赋予责任,为创造负起责任。我说的这一段话,是转化他所拥有的资源:他的创意用在写不雅的内容了,这些是不被接受的,但是如果将创意用在一般的作文上,就会有好的发展。我的话语里含有接纳,接纳他会面临的状况、会遇到的困难,让他不被挫折困住,或者即使被困住他也能接纳,即拉近“他与他自己的距离”。 那一堂课,他的书写卡住了,发呆了半个多小时,很安静地坐着,随后开始下笔,写了一点就卡住了。 创造需要勇气,勇气带来焦虑,专注地与焦虑共处,才能出现创造力。但大人常介入孩子的焦虑,又不引导孩子与焦虑共处。与焦虑共处的方式,其一是专注停顿。 我只是观察男孩,一直没有介入,我观察他是否能专注。专注意味着坐得住,而不是跟同学讲话。 班上的其他孩子陆续地写完,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已经下课二十分钟了,男孩仍旧苦思写作。我走近他,他仅写了四行文字,五十几个字,字里行间没有粗鄙的用语。 若你是老师,你会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期待呢?这是老师的冰山。那一刻我很感动。我认为他很努力,而且他进步了。我期待自己陪他,也期待他继续下去。在我的渴望层次,我感到有价值,也接纳自己的等待,感觉自己很有意义。 我拍拍他的肩膀,称赞他的努力。 他摇摇头,说:“我又没有写完。” 他的反应是什么呢?正是渴望、自我层次的声音,那里还有这样的声音:我没有价值,我不接纳,我不够好。 我在客观事实上给他反馈:“我知道你没写完,但是你这一次不同,没有使用屎尿屁那些不雅的词,我认为很不简单。而且你虽然卡住,已经写不出来了,却仍然努力地思索,坚持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我欣赏这样的学生……” 我收回作文本,说:“这样已经足够了,你可以下课了。” 你若是男孩,听了那句话,你有什么感,你的冰山会有何变化呢?在渴望层次我联结他的接纳感、价值感,他要通过我的眼光,慢慢地去看见自己,重新见到自己的全貌。 接下来,还有四堂课的时间。男孩一开始只能写三四行,他仍然努力面对。我设定作文的字数最低值是四百五十字,他交出一篇字数合格的作文的时候,已经是第七堂课了。 我们为此感到开心之余,我也好奇他的历程,好奇他的卡点,以及如何突破卡点的,更好奇他是怎么看自己的。这些提问很重要,都是在正向地帮助他探索,落实他如何看自己,增强他正向体验自己。我提醒他这是个开始,之后可能还是会遇到困难,可能还是会卡住。这句话是看全貌的脉络,帮助他日后能看见自己,能够接纳那样的自己。 从此之后他渐入佳境,写不出的次数越来越少,而且他的作文表现出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他经常为了一篇作文,课堂上写了一千多字,还要求回家再写一千字。 男孩后来对写作文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写出思想深刻的篇章,还受邀写书评,文章入选刊物并且刊登,作文考试也得到高分。 渴望与自我层次是人的根基 我遇到过很多孩子,作文写不出来,唯独这个男孩让我印象深刻,可能跟那恶搞的文章有关。其实,孩子写不出作文只是成长过程中的小事,但可以以此作为参照:根据作文写不出来的历程,可以画一个时间表对照写出这期间孩子写了什么,大人做了什么;孩子的冰山有何变化,孩子的渴望与自我层次是壮大了还是萎缩了;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距离自己是否更近了。 孩子的拒学状态、沉迷于上网的状态、叛逆的行为、脱序的行为等,归根结底都是其渴望与自我层次出了问题。渴望与自我层次是人的根基。没人想要堕落,没人甘愿被逼,没人想要沉沦,其实这些堕落、被逼、沉沦的人可以选择各种方式去创造或表达。但是他们有困难,他们无法靠近自己,因为在其内心的深处不接纳,没有价值感。他们之所以不接纳自己、没有价值感,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是这样被应对的。 敬唯说: 崇建从孩子不会写作文的问题背后探索渴望的驱动力,这是崇建对话的独到之处。写作可以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拓展孩子的视野,开阔孩子的心胸,让孩子体验创作的灵活与自由,所以写作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沃土。 崇建允许男孩一开始写“烂”作文,是让孩子体验被接纳,这是探索渴望很重要的目标。崇建用让孩子体验的方式,比如写“烂”作文、体验写不出好作文的焦虑、得到正向反馈等,感受被接纳,有价值感,体验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体验了安全感与信任感。他的渴望被联结了,他的作文书写就有意义感了。写不出作文的、写不好作文的问题,全迎刃而解了。 渴望层次的意义感、价值感非常重要,通过写作文培养孩子价值感、意义感,这个对家长会有很多启发。如果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可以从孩子的问题上,给到孩子一些正向的激励和反馈,可以帮助孩子联结渴望,重新让孩子体验接纳,就会逐渐长出力量和勇气。反之,如果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展现出的是焦虑、不耐心,甚至语言上对孩子只是负面的评价或反馈,就会让孩子产生不被接纳和无价值的感受,这就会让孩子丢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甚至会逃避、放弃成长。 写作文的这一篇,对我们教师设计课程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想要改变孩子行为的父母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先看见自己应对孩子的状态,然后以渴望为轴心,一步一步地调整自己的反馈方式,从而帮助孩子联结自己。 练习的小工具 请做一个孩子学习方面和你有冲突的冰山觉察日记,按照本书下一节“网瘾女孩”的十二个附注来练习。
avatar
河边垂钓
90 楼
贴了不少了,就此打住了:)
avatar
bgmay
91 楼
回复 1楼公用马甲24的帖子
我有个好朋友在中国,也是离异,带一个女儿。从初三开始,女儿就先开始摔东西,砸东西,慢慢发展到动手,然后开始家里一不顺心就把妈妈打的遍体鳞伤。我朋友报警好几次,警察明说了这我们管不着。情况最坏的时候,我朋友哭着跟我说她看到有孩子把妈妈杀了的新闻就觉得自己也会是一样的下场。后来前夫出面,让女儿住校,好了一点。最近一次和朋友联系,她女儿高二了,好像好了点。
avatar
河边垂钓
92 楼
回复 1楼公用马甲24的帖子
我有个好朋友在中国,也是离异,带一个女儿。从初三开始,女儿就先开始摔东西,砸东西,慢慢发展到动手,然后开始家里一不顺心就把妈妈打的遍体鳞伤。我朋友报警好几次,警察明说了这我们管不着。情况最坏的时候,我朋友哭着跟我说她看到有孩子把妈妈杀了的新闻就觉得自己也会是一样的下场。后来前夫出面,让女儿住校,好了一点。最近一次和朋友联系,她女儿高二了,好像好了点。
bgmay 发表于 2023-11-02 15:39

这个没有躁狂症的问题吗?是很可怕了。
avatar
bgmay
93 楼
这个没有躁狂症的问题吗?是很可怕了。
河边垂钓 发表于 2023-11-02 15:45

我朋友说她女儿随前夫的基因,就是人坏。我觉得还是离异加青春期的问题。她离异前前夫就不管孩子。离异后前夫就是周末带女儿出去看个电影吃个饭。后来前夫又结婚有了孩子,就连周末都不见女儿一次了。
avatar
珠箔飘灯
94 楼
我朋友说她女儿随前夫的基因,就是人坏。我觉得还是离异加青春期的问题。她离异前前夫就不管孩子。离异后前夫就是周末带女儿出去看个电影吃个饭。后来前夫又结婚有了孩子,就连周末都不见女儿一次了。
bgmay 发表于 2023-11-02 15:57

要是sociopath那就没法。sociopath 是人类公敌
avatar
baoermm
95 楼
几年前离了。 没有想过找第二个,是真的感觉走不下双方看在孩子和过往的感情上算是友好的分手了。 娃爸周末3天过来陪孩子或带孩子出去,那年孩子11岁。 这几年间孩子哗啦啦的长大了一下子就比我 高大比我力气大,伴着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一个家里只有矮小瘦弱的我和忽然间成为个1米八体重几乎 双倍于我的懵懂小伙子,这期间和孩子的关系也变成很难掌控,主要是在权力争斗上-现在我似乎在家里 无法做主做决定。只要孩子不同意不愿意的事情或者他有的要求我不答应, 他会各种方式闹到目的。最 近这2年渐渐升级到暴力行为, 先是拳头砸门砸墙大声叫喊到后来的肢体行为。 刚开始时候孩子还会为 此感到内疚, 渐渐的尝到甜头后就更频繁发生。 最近的一次是因为他上课玩游戏不交功课家里家务没做 我停了他回家后的几小时网络。 他3点回到家发现游戏机上不去但学校的电脑还能上,他发了我一大堆 的短信我忙着没回应, 他就把家里能推翻的弄乱的都砸了我下班后家里一片狼藉。 家里的生活秩序是 无法维持的。事情难以商量, 我开始变得害怕孩子 - 他提出要买什么若我不同意,或者我没有做好一些 事情,会被逼得在墙角里面对他长时间怒目质问还伴随着他忍不住的脾气带来的肢体行为- 为此我感到很 生气惊慌难过伤害及羞耻,更多时候也自责没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和教养。 曾经要求孩子跟我一起 去看家庭心理医生遭到拒绝。 叫警察或报告家庭暴力都不是我敢做想做的。
还有一年多看着能上大学就赶快送走吧。 不知道这段时间还能怎度过,以后还能有好的亲子关系不。 也求他以后不要赖在家里,能独立就独立。 走到这一步,还能做什么。
单亲有儿子妈妈们,你们是如何跟teen以后的孩子相处的?
公用马甲24 发表于 2023-11-02 10:37

我想知道你断网之前都是和孩子谈好的吗? 我会先立法三章, 让孩子有预期, 知道自己不交作业的后果。 这样他回家也不会暴怒。 如果啥也没说, 就断, 换谁都毛啊。 教育方法要注意。 并且必要时和血药老师合作管教。
avatar
guitu
96 楼
这都什么呀?我觉得我过了一个假的青春期
avatar
nodoubt1981
97 楼
第一次发生时就应该果断报警,苗头不对时就应该采取行动。楼主现在必须行动起来,必须制止儿子的行为,不能心软手软。
avatar
guangs
98 楼
以暴制暴不可取。我以前一个同事,她儿子也是,比妈妈高,比妈妈力气大,对她大喊大叫,像个angry animal, 她叫过几次警察。不过她儿子还有些精神问题,更糟糕。我觉得楼主儿子说不准因为父母离婚,对父母也有些怨恨,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这个当口你就不该再采取什么强硬惩罚措施了,你需要好好讲道理,掰开揉碎讲道理,关键让孩子明白你还爱他,关心他,支持他,成绩什么的心理没那么多疙瘩了,慢慢也会好,中国人的孩子都不笨,这是他需要的,慢慢和缓改善亲子关系
Bigridge 发表于 2023-11-02 10:51

她这是在小时候该教育的时候没有好好教育,现在已经晚了,你说的再多都已经没用了,只能更让他烦。早干什么去了?孩子小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教育,最烦这种孩子小的时候不好好管等着以后法律会帮你教育的。
avatar
河边垂钓
114 楼
我个人体验是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夸奖他的闪光点对于拉近孩子的距离很有用。这样需要讨论规矩的时候也比较有效。但是楼主问题是现在已经害怕孩子了,应激反应被trigger了,没有掌控局面的能力。很麻烦。需要自己看心理医生学习心理学愈疗自己才有余力帮助孩子。
avatar
CloudY7764
115 楼
不要老想着自己是单亲,他这行为跟单亲关系不大。再说爹还在那儿呢。 不能惯着,该叫警察就叫警察叔叔管。
avatar
4y
116 楼
家长不好好教小孩,就这样像丢垃圾一样送到大学/社会里?
miaka 发表于 2023-11-02 19:43

你怎么知道楼主没有好好教小孩?有的孩子天性如此,也不是教就能教好的。
建议楼主报警,让警察收拾他。
avatar
tigerpi314
117 楼
这个事情不少见,只不过是离婚的家庭大家自然而然就怪到离婚头上。没离的家庭辛苦点,还要找别的原因。办法只有好好谈,多关心,试图理解他(这很难但是还是要),争取基本的互相信任。
avatar
uglysusan
118 楼
我要是lz,就啥也不管了,能用钱打发的就花钱,其他就由命吧。 按lz写的,这儿子动手打妈也是迟早的事。也许已经发生了。
xiaoyagaga 发表于 2023-11-02 18:08

对啊。
相关阅读
减肥的过程就是如何对待饥饿的过程少数民族的政权更注重男女平等?大家帮忙看看6年级男孩的交友问题,正常吗,如何帮他?老心甚慰葬礼的车队可以闯红灯吗?服用奥美拉唑后开始尿频2023年11月2日历史上的今天都50了,还能找到爱情吗?Coles 11月22日-11月28日打折,85折消费卡买到就是赚到看到了俞敏洪请教和求助:孩子在学校被bully,2个月了朱批《毛批三国》好莱坞顶流女星离婚大战!1月前被离婚抢娃怼翻前夫,如今20亿身家大帅哥狂追不舍?当孩子的朋友对她很mean的时候,我们教育孩子….周也,一直被盛赞是 95 花里的 " 颜霸 ",果然名不虚传(图)如祺出行、飞天兆业,拟香港/美国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3年10月7日—2023年10月12日)当代父母报复性取名,字是好听,就是没考虑孩子以后写起来的感受。50周岁生日的大彻大悟苏珊米勒每日运势2023年11月2日有这种早醒情况的妹子吗如何快速的准备一个丰盛的朋友聚餐party【齐风猎作品】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有人看《繁城之下》吗?古装悬疑剧,编剧太厉害了,强烈推荐九月的第一礼拜日想有好的亲子关系,秘诀就这4个字香辣口水虾 -- 超级辣!能吃辣,爱吃虾的,一定要试试哟。(视频+图文)奥本海默的采访玻璃缸里的孙凤 (29)美国第二例接受转基因猪心脏移植的患者死亡2023年11月2日价格早报受通货膨胀影响,401K存款上限上调至2.3万了2023年11月3日-5日林文采心理营养亲子关系工作坊:育儿不费爹妈的秘诀!你最爱的中式甜食谁有治扁平疣的好方法?一年一次,生日走走跑跑Woolworths 11月22日-11月28日打折图册日本的“小卷追随者”豆腐鸡蛋韭菜饺子Woolworths 11月22日-11月28日打折,生鸡半价有多少人会愿意放弃还不错的工作回家做全职主妇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