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其实啥也没等。简说等待戈多。
avatar

其实啥也没等。简说等待戈多。

zhiyanle
楼主 (文学城)

 
其实啥也没等。简说等待戈多。
Zhiyan-Le,2009/5/22|2013-5-15 9:27:22再发。

名剧《等待戈多》作者塞缪尔-贝克特逝世20周年,不少国家又把它拿了出来,自然,各种评论也活跃起来。比较半个多世纪前首演之轰动和当今演得越滥越新鲜的状态,或许对该剧有新体会。

附图:《等待戈多》剧照。


该剧上演后的1950年代,观众和评论界讨论最热闹的,是“戈多”意味着什么,即人们在等待什么。流行的说法说,作者贝克特搞了谐音,说的是“上帝”,--- 戈多的原文是“Godot”,来自“God”(上帝)。譬如,1956年04月20日,老美纽约时报剧评说:由于《等待戈多》用寓言手段和无情的现代腔调写成,表演的时候就要捕捉作品的含义;看来,可以相当肯定,戈多含义是上帝;人们在树下等待拯救,但它从没到来。

这种体会对中国有很大影响;不过,跟前苏联一样,中国主要评论把《等待戈多》说成是西方社会的绝望的反映。譬如,根据评论界说法,教育部把《等待戈多》片段纳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指南说:《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中国大百科全书],揭示了西方现代人痛苦焦虑而又悲观绝望的畸型心态。同时,指南还要求把《等待戈多》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做对比,来体会西方现代派戏剧单调重复的场景与情节所象征的生活的停滞、枯燥、繁琐与乏味。

那种评论立场,至今如此,不过表达目标变了,变到所谓宗教信仰和文化模式。譬如,今年04月《中华读书报》发表的剧评《闲聊等待戈多》说道:《等待戈多》是一种类似于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的体验,是西方人的精神生活普遍的绝望情绪;《等待戈多》的潜在情感是一种“上帝信仰”和“信仰拯救”的文化模式有关。在这种信仰模式中,人生被视为等待的过程,只有基督信仰、才会有等待戈多。

然而,在《等待戈多》的发烧起始地的西方,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体会完全不同。值作者贝克特逝世20周年而再次重推上演之际,《百老汇评论》04月号发表评论,大致内容说:回顾半个世纪的观众体会是满有意思的;在观众和剧评关于“戈多”到底意味着什么的巨大压力下,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会在剧本中说出来的。”他还说,Godot(戈多)是用法文名称写的,来自“godillot”。---- 这就几乎完全平息了西方观众社会关于“戈多”意味着“上帝”和“宗教信仰”之“拯救”的猜测。就是说,以哲学的或宗教信仰的而不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观赏体会《等待戈多》,是过度思想或哲学夸张所造成的错觉。

确实如此。所谓“godillot”,第一含义是法国的军靴。拿坡仑的法国称霸完结之后,艺术作品说到“godillot”大都是含有多重的文学意味的,譬如:

• 它说的是法国以战争方式把工业革命和自由民主的思想传遍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在西方现代史学界有个说法:一个是条顿剑(德国霸权)和贝多芬交响乐、一个是法国靴(法国霸权)和文学美术,确定了工业革命和使西方进入了完成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正因为如此,若条顿剑不再刺向高卢公鸡(法国代称)、若法国靴不再践踏日耳曼精灵,那么,整个欧洲就大体是和平民主和自由开放的。

• 它说的是一种可以跟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力和古罗马时代的英雄力量相媲美的、但同时又是人格化(或人间)的力量。这个力量曾是文艺复兴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使欧洲告别了中世纪而进入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时代。 若古希腊古罗马的人神和英雄们的头上都有一个花圈镶成的光环的话,那么,现代的人格化神力的头上就有一顶由科学和文学艺术编制成的帽子。

想想看,《等待戈多》全剧的最活泼和始终贯穿的道具,就是皮靴和帽子,突如其来的是一条绳索;这些重要道具几乎被完全忽略了。换句话说,如果能从平常心态观赏《等待戈多》,即按照话剧常规来看待,那么,就应该对那些道具有足够关注;如此一来,许多猜测就是不必要的,特别是猜测“戈多”到底是谁或到底是什么的猜测就很没必要了。理由:作者的意图是很明确的,即:继续被战争中断了的“后现代化”文学艺术发展,期待着战后重建能使文艺复兴基本原则得到更新发扬。

作者贝克特完成《等待戈多》的时候的状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刚开始和平重建,可冷战又开始了。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到底会是什么?人类难道就是如此荒诞、不彼此残杀和不自杀就不能活下去吗?人性、自由、博爱、平等和民主的文艺复兴基本原则,随着现代化的实现而彻底完结了吗?这些问题,刺激着各国领袖和各国民众,更刺激着思想情感十分敏感的文学艺术家们。

在全世界困惑彷徨之时,《等待戈多》一类作品率先从文学戏剧角度记录和个人体验的角度表达了西方社会对那些问题的感受感觉,在文学艺术界恢复了战前的“后现代化”反省。正由于这个缘故,特别是随着“后现代化”的发展而使文艺复兴基本原则获得更新和发扬,《等待戈多》一类作品就越来越显出它们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里,一出现代派戏剧能连续上演三五年就很了不起;能在十年后还有人看,简直就可以跟古典经典作品平起平坐了。而《等待戈多》呢,半个世纪以后上演,不但还有人看,且观众更多了。

至于该剧的表达手段,或许一个对比能说明问题。就《等待戈多》如何表演,贝克特说:“我要演员不表演!”这句貌似简单的玩笑话,其实非常深刻和非常严峻。让我们借助美术直觉的比较来体会一下。

1920-1930年代,西方进入“后现代化”文学艺术探索。当时,有位画家米罗的作品足够出众,且推动了当时的一个美学运动,叫“anti-painting's paitings”,直译为“反美术的美术”或“没有美术的美术”,美学思想是“反艺术而艺术”。那并非说绘画搞个白版或什么也不画就是美术了,而是对现代化时代“为艺术而艺术”的反叛的艺术思想和表达手段的张扬,是西方文学艺术进入“后现代化”的一个特征或象征。

把画家米罗的美学思想和贝克特所谓的“我要演员不表演”做个比较,两者不是同出一辙吗?画家米罗时候的“后现代化”文学艺术运动开展了十多年,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中断了。战后重建时候,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作品恢复了“后现代化”文学艺术运动,并取得了颇有历史性意义的发展、且至今还在“进行时”。这,可能就是《等待戈多》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缘故吧。

一图胜千言。这里是画家米罗的几个作品,道具跟《等待戈多》一样、也是鞋和绳索。两位艺术家的美学观念和美感表达思想是如此雷同,因而,几幅美术作品或许在直觉比较方面能帮助体会一下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等待意味。--- 体会之余,再比较观察一下中国社会对《等待戈多》的体验,似乎还在半个世纪以前的冷战时代,似乎还是诅咒了别人、自己就是最幸福和最美好的了。对一个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社会来说,体验后现代化文学艺术难免会走样、走型和走题。

附图:画家米罗的作品(1927-1937。来源: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


附:反馈讨论:历史有无必然趋势?答曰:不知道。
Zhiyan-Le,2009/5/25 0:15。

就本人的《其实啥也没等。简说等待戈多》,网友留言提出的问题颇有意思。让本人尽力而为回答。

问题:[ 2009/5/23 6:43]:
对一个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社会来说,体验后现代化文学艺术,自然,难免走样走型和走题。----从字里行间,我读出了某一主题“时代与文化”。我想不明白的是在人类的发展史,到底存在不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趋势,一种必然的走向或者说归趋?这种归趋,使得不同文化发展的国家拥有某种共同的发展形式(有如中年必须从青年而来,后现代必须从现代化中走来)。
先生好象也在说,欣赏、体验、阅读、领会某一种文化,必须放到它所在的社会背景中去。所谓伟大而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它是超越国界,它是世界性的说法,在此看来都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自我感觉”的?于是,我想,真正世界性的文学艺术作品,还要靠赖于多元文化的沟通,从多元文化中凝结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而多元背景下的人们,只要站在世界性文化认知层面,才可真正彼此通达。

[Zhiyan-Le]回答:
“人类的发展史到底存在不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谁知道。其实,不同学界有不同的历史趋势的说法,譬如:

•政治界说:人类经过原始、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者说以后必将是共产主义社会。
•美学界说:人类经过图腾、神话、经院、文艺复兴、浪漫、现实、古典、现代和后现代阶段。
•科学界说:人类经过蒙昧、启蒙、经院、文艺复兴、近代和现代科学几个阶段。
•经济界说:人类经过猎人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
•社会学说:人类有群婚、知母不知夫、一夫多妻、一夫一妻的时代;在中国,目前是“一官多奶”的时代。

等等。搞社会发展形态的专业人士都是稀里糊涂一锅粥,叫我这外行怎么知道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我不知道,我没有能力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就短期内的具体某方面的发展趋势而论,本人有看法,且是很自信的看法。譬如,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必然过去,就象已经发生过的经济周期起伏中的危机一样。再譬如,如果中国还不搞好学术自由,那么,本人对中国的发展趋势看法就很清楚:中国科技发展就没条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就将开始漫长的停滞状态,--- 所谓“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开始进入“过去时”了,所谓“中国发明”优势就将永远是个“将来时”。

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是不是超越国界和具有世界性,那不是作者或出版社自己说的,而是由世界读者社会来说的。如果世界读者社会没有说那作品是跨越国界和世界性,而作者和出版人自己那么说,那就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自我感觉”的。

体会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是否一定要看作品产生的背景,没有固定答案。决定背景重要性的,是作者把作品的时代背景放到什么位置。

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背景因素十分薄弱、甚至几乎脱离时代背景而歌颂所有人的自由、友爱和爱情,那就不需要关注当时的英国背景和故事来源,也能充分体会作品表达的美感。

然而,若是要享受该作品美感的同时、也要体会理解该作品的艺术价值,那么,就需要知道作品产生的英国社会文艺复兴的背景,更要知道该剧来自古希腊神话的改编的文学历史背景。譬如,歌颂自由和爱情的作品有的是,为什么《罗米欧与朱丽叶》的艺术价值那么高呢?这就需要了解背景了。简单说吧。

古希腊神话有个“紫桑树”的故事,大致内容是:古代巴比仑,有一对来自不同阶层的情人,小伙子皮拉莫斯与美丽的姑娘提斯柏;他们的爱情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所有的人都不能劝说他们服从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说服不成,双方父母就试图动手拆散他们。这对情人闻风而逃,计划在一片原始森林中的白桑树下聚会。提斯柏先到了,因看到一头狮子而躲避开了。皮拉莫斯到了,不见提斯柏、而只看到狮子正在抓弄提斯柏的衣服,以为情人被狮子杀害吞噬,痛不欲生,决心跟情人一起走,在白桑树下自杀了。提斯柏回来了,看到情人倒在白桑树下,再看看周围,明白了怎么回事,一边痛哭、一边对死去的情人说:你能为我牺牲,我也要为你牺牲,让我们永远在一起。说罢,她扑向情人自杀的武器、也自杀了。两个情人的血流在一起、浇灌着白桑树,从此以后,白桑树变成了紫色。

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紫桑树”的故事是个文学经典,甚至是社会基础教育的重要课本内容之一。然而,其试图教训的思想是让女性服从男性,是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女性服从男性。

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取材自“紫桑树”故事,但却对中世纪的课本一般的文学教条做了极大恶搞,整个是颠倒颠:在莎士比亚笔下,首先,阻碍自由爱情的不是门当户对的阶级观念,而是社会地位彼此相当的血缘仇视;其次,造成悲剧的不是自然误会,而是人间强权专制;第三,殉情牺牲的是男性,是男性随从女性而为爱情做出牺牲,然后才是女性牺牲来完成男性的悲剧,整个颠倒了男女地位。

简单说,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从古希腊神话“紫桑树”故事中汲取营养和加以改变,对中世纪社会的基本观念,譬如血缘政治、窒息自由、重男轻女等等,提出了文学艺术的巨大挑战。同时,在语言文字方面,他的戏剧大量使用英国社会的口头语而对罗马拉丁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发动了文学挑战,奠定了近代和现代英文的文学基础。这些,都是当时文艺复兴的主要发展特征,或者说,包括《罗米欧与朱丽叶》在内的莎士比亚戏剧是文艺复兴历史发展的一支文学劲旅。正因为这些缘故,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等戏剧就比一般的歌颂自由爱情的作品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在世界文学中有更大的历史意义。

重复说,若仅是享受美感,那么,杰出作品大都不需要读者了解背景才能享受,而是不管背景知识如何都能分享的,而这样不需要背景学习就能分享美感的作品才具有更大的“世界性”。然而,要体会领略某个杰出作品的美学价值或艺术价值,那么,往往就很需要追解作品的背景和来龙去脉了,--- 换句话说,艺术美感分享和艺术价值体会是彼此相关但毕竟不同的两码事。

问题:[ 2009/5/23]:
那么这种世界性文化究竟会不会存在呢?是否会如同“世界语言”一般终是难以存在,难以抵达,难以融化?当然,体会一种文学艺术作品,还要看作品本身的性质,民族性的抑或“世界性”的。当然,人都是生活在某一种“时代”里,某一种“文化”下,世界性的作品,谁人做到了?我想,真正的全球化,要使整个人类得以沟通,就必须站在同一“文化平台”上,重要的是这一文化平台就是整合的、达成共识的“世界性文化”。

[Zhiyan-Le]回答:
世界语言,或“世界语”,即综合了各国语言文字的世界语,已经有了,但几乎没人用。没见到具体分析说明,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不用那个工作效率最高的语言文字。

世界性文化会存在,历史上也发生过。譬如,古罗马文化就曾是世界性文化,它的许多因素至今有世界影响,譬如政治民主制,法治社会,公民概念,拉丁文文学,建筑和城市布局,军队编制,等等。又譬如,基督教文化实际上也已成为世界性文化,至少,信仰它的人占世界人口大多数,它的教堂和《圣经》遍布全球,它创立的大学和科学院制度也已经遍布全球。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后的现代化文化也已是世界性文化,全球90%以上的国家在这条道路上发展。

那些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文化,本人看法是:它们一开始就是超越民族和超越国界的。

美国文化产品之所以能有更大机会成为世界性,并不是因为它成为世界强国,而是因为美国社会就是“世界性”社会:它是由世界各国移民组成的社会,世界有多少文化、美国就有多少;各国移民带着他们的历史文化到美国社会竞争,而美国又没有一个文化部或宣传部来规定干预他们做什么艺术和怎么搞艺术,谁发展得怎么样全看自己努力和运气如何。因而,能在美国社会幸存发展的文化产品,就有更大可能成为世界性文化产品。

举例。探戈舞本是穷人开心的舞蹈,是西班牙下层社会和非洲奴隶们的音乐舞蹈的混合,流行于拉美殖民地国家的下层社会。法国作曲家比捷很欣赏,用到歌剧《卡门》里了。于是,一片谴责,说他“低俗”、“没教养”、“没文化”。可是,后来,探戈舞传到美国,很快流行开来,成了城镇居民喜闻乐见和聚会常跳的舞蹈,后来还上了交际舞会。就是说,美国社会完全接受了探戈舞。这一来,从美国传到欧洲,成了古典交际舞会的必有节目;再一来,传遍全球,成了世界性的文化经典作品之一了。在中国,会跳探戈舞则成了“上流社会”生活和“高雅”的表现。

一种文学作品总是来自个人体验表达,而个人总是在一个有民族界限、国界界限和时代界限的环境里。因而,该文学作品能否成为世界性,要克服许多界限障碍,最明显的障碍就是语言文字。音乐、美术、舞蹈没有语言文字局限,或者说,音乐舞蹈美术的艺术语言本来就没有民族国界限制而全球相通,因而它们更容易世界化。

就世界范围或世界性的“文化平台”上看,中国的文化还没有摆脱“边缘社会”的状态,它的文化很难世界化。譬如,没有语言文字限制的音乐舞蹈美术作品,应该是比较容易世界化的,可有几个中国音乐舞蹈和美术作品成为世界性的?不是一个没有,而是少得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统计意义。

中国文学艺术的世界化更难。譬如,汉语汉字就是个很大障碍。全球99%的国家使用拼音文字,叫人家用看图识字的汉字来阅读,那是最艰难的事情。在表达难懂难学和文化鸿沟的时候,西方社会有句俗话:“It is Chinese to me”(那对我来说就象是中文)。该俗语来自“It is Greek to me”(那对我来说就如同古希腊语)的改造,意思是:学习理解起来十分艰难、是神秘难解的、文化难入甚至格格不入的东西。这俗语说明,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平台上看,汉语汉字就象是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它保护了中国文学艺术、同时也封闭了中国文学艺术。

本人多次说过一个看法,这里再说:一种语言文字的世界性范围大小跟它所承载母语民族文化的联系程度、彼此成反比。如今英文几乎就是“世界性”语言文字,一个很重要缘故,就是英文摆脱了母语的英国文化、甚至几乎无关了。

中国的做法呢?是想方设法地让汉语汉字更多地承载中国文化,甚至弄到只承载汉族文化的地步,说只有汉字才代表中国文化。更有甚者,说别国没有汉语汉字、所以汉字汉语比别国语言文字更优秀。嘿嘿,如此贬低别国、如此贬低本国其他民族,岂不等于加厚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更严酷地封闭中国文化?一边自我封闭,一边喊着要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岂不是自欺欺人?

问题 [ 2009/5/23 ]:
青年与青年是相同的吗?少年与少年是相同的吗?差别在那里?差别在文化、在环境、在社会。文化的世界性研讨,我想已迫在媚捷。它是不同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下的人,必须加以正视的事情。全球化、文化的融合与沟通,全球化的教育,都要从“世界性的文化”开始。先生认为呢?

[Zhiyan-Le]答:
同是青少年,却有很大不同,确实跟环境和社会有很大关系。本人邻居领养了三岁多的中国女孩,经过两三年美国式家庭教育,那女孩的各个方面都跟同龄中国女孩大不相同。譬如孩子的眼光,都是童稚可爱的,但是,中国环境的同龄孩子的眼光明显带有压抑感,与别人的互动不是显得羞涩回避就是颇有目中无人的感觉;而美国环境的中国孩子的眼光明显地要明朗许多,与别人的互动显得十分开放轻松和天真信任。无疑,这种童年心灵状态的不同对将来长大成人的品质不同有至关重要的先期或先入为主的影响。

至于全球化教育,在西方社会已经大体实现了。它的基本要求是自由开放。在这条路上,中国还有很长路要走,至少,目前的文化封闭趋势和教育产业化就是中国实现全球化教育的一大障碍。

附图:紫桑树的故事。(1625年。来源:鹿特丹美术博物馆)。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其实啥也没等。简说等待戈多。 美臀无标准,自己拿分寸。 惨不忍睹的妇好报道。 德聂伯河在哭泣。 非遗二十四节气名不副实而系伪造。
avatar
zhiyanle
2 楼
我也跟跟风,发个剧评(其实是观后感),凑凑热闹。。。
avatar
laopika
3 楼
没看过,有同名电影吗?
avatar
zhiyanle
4 楼
应该有吧。油管看到北京人艺演出和大陆剧评,完全曲解误解了原剧。历史和文化的差距。。。。。
avatar
爱的星空
5 楼
祝贺你成为星坛荣誉坛民,名子掛左边list上!
avatar
云霞姐姐
6 楼
God中译戈多(音译),《等待上帝》基督教的确等天父耶稣的到来
avatar
云霞姐姐
7 楼
剧评,由点到面,涉及面真多,学习了
avatar
zhiyanle
8 楼
作者说那是godillot,意思来自法国军靴和古希腊罗马的力量。
avatar
杜鹃盛开
9 楼
慢慢读,学习中,谢谢分享:)
avatar
晓青
10 楼
谢谢分享,写得真细。
avatar
zhiyanle
11 楼
谢关注。跟跟风,但愿我还没迟到。
avatar
冰星
12 楼
小时候的语文课,经常写观后感,无感也要装作有感,胡说八道一通。
相关阅读
一年一度《华人文化节》采风我女儿昨天要我保证她我会改变一个生活的小习惯 我告诉她我尽量 但是不能保证不知不觉距离LBM 8周,去年一咬牙一跺脚刷我公公的卡注册的马叶公好龙之苏格兰城堡60多年前,轰动世界的万人中毒事件,是如何扯掉日本政府面具的?zt小油菜以及有经验的大侠请进。如果我放弃现在的贷款,转做1031,把贷款团队全部得罪,会遭到天打雷劈?写在星期一2024年8月14-18日吉利根老师催眠线上授证课第三模块(附广州精英催眠营证书课程时间)今天的数据还是可以滴全美最大退休城:The Villages in Florida莫斯科郊外的晚上2024年8月最新移民排期:职业移民无变化,仅亲属移民表B部分类别前进我经常收到这种莫名其妙的账单,他们到底想骗什么呢?怎么骗?2024年8月10-11日长沙邵歆然导师《关系智慧工作坊》2024年8月绿卡排期出炉:亲属移民两类前进18年后“英雄”原形毕露被判无期2024年8月17日星期六RELO广州英语教学研讨会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玉音放送《终战诏书》旧帖:环法自行车冠军阿姆斯特朗是怎么被禁药搞到身败名裂的Tesla 市值是 Ford 20 倍2024年8月15日、16日 天鼓剧团公益巡演重回伦敦,经典与您共重温2025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发布!英国伦敦蝉联榜首!波士顿仍是美国最佳留学城市!2024年8月16-18日林文采心理营养亲子关系工作坊:育儿不费爹妈的秘诀!从健康考虑,食用野生(wild caught)还是养殖(farm raised)鱼类?2024年8月美国移民排期更新!最近新冠又起,好象听到的比看到的要严重,那么疫苗也出来了,但听说有副作用。纽约上东妈,你这咄咄逼死人的英文在互联网不要和人争吵印度南方行2024年8月29-9月3日广州 《精英催眠营》精品工作坊,成为你自己的催眠大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