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母语教育,如何让孩子的笔下有灵气?
今天的语文学科,太多碎片化的知识训练、强调标准答案、机械的教学方法,让很多孩子对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更别提“下笔如有神”了。
在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看来,我们的母语,本应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他们的笔下应该充满灵气。如果孩子们下笔了无生趣、粗俗平庸,那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
傅国涌在做近代史研究的数十年间,出版的著作涵盖言论史、企业史、教育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史等多个方面,2010年曾被《时代周刊》选为“影响中国时代进程一百人”的十位知识分子之一。
傅国涌
受夏丏尊、叶圣陶等民国先生的感染,他对教育始终怀有热忱。曾先后出版过《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及“回望民国教育”系列(包括《给教育燃灯》等三册),还有《新学记》《美的相遇》《寻找语文之美》《寻找古诗之美》等多本教育类著作。
在“知天命”之年,傅国涌决定践行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母语教育。
五年前,他开始与“童子六七人”一起读世界,并为这样的儿童母语课堂起了个名字——“与世界对话”。
从天上到地下,从蚂蚁、蜜蜂、蜻蜓、蝴蝶到日月星辰,从山海水火到四季花开,从沙、土、石头到风云雾雨电,从墙、门、窗、钥匙、桌子到枣子、橘子、苹果、杨梅、枇杷、葡萄、西瓜、柿子、叫卖声……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师生的对话对象。
“与世界对话”少年人文读本 傅国涌编著
每一堂课上,师生共读的不是一、二篇文章,而是涉及古今中外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经典文本。
以“门”这一对话主题为例, 从杜甫“朱门酒肉臭”的朱门、刘长卿“风雪夜归人”的柴门,到顾城“像洋槐花那样洁净”的木门、但丁《神曲》里的地狱之门… …古今中外关于“门”的散文、小说、诗歌、哲学都会呈现在孩子面前,作为课前阅读和课堂对话的材料。
这些课堂也被整理成了一套“与世界对话”少年人文读本。第一辑于去年问世,共分三册(《与墙对话》《与门对话》《与窗对话》),最新出版的第二辑为四册,包括《与橘对话》《与枣对话》《与苹果对话》《与叫卖声对话》。
“与世界对话”少年人文读本 傅国涌编著
“孩子的灵气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古今中外的传世本文中涵育出来的。只有在那些人类最美好的作品里浸泡过,孩子的笔下才会有灵气。在他看来,重要的是打开视野,然后是日复一日的积累。”
傅国涌相信在日常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之上,始终有一个广阔的人文世界。我们的母语不是封闭、狭隘、暮气沉沉的,而是开放、有灵、生生不息的。
傅国涌和孩子们共读古今中外经典文本
有了天马行空的启发,有了脚踏实地的积累,孩子们的笔下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与叫卖声对话》的课堂上,通过与一篇篇古今中外的佳作对话,在他们笔下自然流淌出来的语言。
“与世界对话”系列之《与叫卖声对话》
“短短几年间,光线、声音、色彩、气味……渐渐出现在孩子们的笔端。当他们的母语不是流水账,不是百度词条,他们的母语是有光的、有声的、有色的、有味的。”傅国涌很是欣喜。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可以写出非常有灵气的文字,关键是他们是否有机会与纯正的母语相遇。
什么是纯正的母语?傅国涌认为,它是数千年来我们一代又一代最有智慧、最有才华、最具有表达能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累积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汉语表达方式。
从《诗经》《论语》《老子》《庄子》《楚辞》一路走来,穿过《古诗十九首》、陶渊明、唐诗宋词元曲,穿过四大古典小说、穿过鲁迅胡适、穿过沈从文张爱玲、穿过汪曾祺王鼎钧齐邦媛……来到孩子们的面前。
户外游学与写作,
也是傅国涌语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他认定,在一个孩子精神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国的文学经典,还是从东西方不同语言翻译过来的文学经典,都应该成为他的母语养分。
而今天的小学母语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缺少经典阅读的正确引导,孩子的视野狭窄,读的作品肤浅的为多。
此外,好的母语教育,不仅能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下笔有灵气,还能让孩子在与一个个美好心灵相遇的过程中,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审美力和思想力。
关于母语学习和经典阅读,恐怕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10月26日(下周三)外滩教育邀请到了傅国涌老师带来直播分享。和大家聊一聊母语教育如何培养笔下有灵气的孩子,以及家庭可以怎么做。
直播预告
直播主题
母语教育,如何让孩子的笔下有灵气?
直播内容
1.孩子笔下的灵气从何而来
2.什么是好的母语教育?
3.以母语为支点,和世界对话
直播嘉宾
儿童母语教育者
当代著名历史学者
直播时间
10月26日(下周三)
7:3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