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家孩子“因祸得福”,才知太多家长都在这事上犯了糊涂!
01
我们家两小只没一个省心的,很吵很皮,从小就不好带。
但我起码在有一点上比较幸运,就是两娃都很壮实,个子也高。
尤其是糖姐姐,才9岁多点已经1米5了。
当然这届小朋友高个子特别多,她这个身高算不得稀奇,但我这个1米62的小个子妈妈,还是感觉自己生了个巨无霸。
我现在跟糖糖一起合影,很多角度她都要超过我了。
以前就经常有读者朋友问我:
你家糖糖怎么这么高?测过骨龄吗?
我们还真是没测过,但也用不着测。
因为糖糖不是突然提前发育才飙高的,而是从小就高。
当妈妈的应该都熟悉孩子的生长曲线图。
糖糖从小婴儿时期起就一直是超出最高那条曲线的存在。
向右滑动查看男孩的表格
虽然我们在英国,白人普遍都不矮,但糖糖的个头依然在同龄中很显眼。
基本上,她跟同班同学在一起,看起来都不太像一个年级的孩子。
她3岁多的时候回国上过一学期幼儿园,被插班在了大班,跟其他5岁多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也没有什么明显差别。
唯一没穿园服的插班生就是糖糖
我肯定没给孩子喂猪快长啊!
糖糖那么高,很明显是她爸爸的东北基因起作用了。
相对的,端端在小巨人姐姐的对比下,就显得小小只。
他们爷仨在一起,就感觉是两个电线杆子夹一个小宝宝。
大鹿经常担心他儿子回头没有老外高大壮,不好混。
但又经常发愁他女儿长太高了不好看。
他还正经跟我商量过,要不要少给糖糖喝点奶,不让她超过1米7?
我真是晕死!你是后爸吗?
哪有想方设法阻止孩子长高的呢?
不过身高这件事,真是少有家长不在意的。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
孩子身高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父母的遗传占了影响身高所有因素的70%,可谓是绝对优势!
而且这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都见过一些通过父母身高预测孩子身高的公式。
现在很多网站就可以很方便地替我们计算。
我拿自己跟大鹿的数据算了算,我们俩的孩子男孩遗传身高180cm,女孩168cm,很明显是我的基因在拖后腿。
但是,这个数据只是遗传参考罢了,现实中还有上下7、8cm的浮动。
如果在父母身高以外,再输入孩子目前的年龄和身高,数据就更为准确。
这么一测就有点吓人了,糖糖理论上居然有可能飙到178cm!
但这跟她的生长曲线是符合的,如果一路照现在发展下去,以后就真是个小巨人了。
让大鹿担心长不高的端端,也有187cm的预测身高,跟他的生长曲线也是吻合的。
看来端端只是被姐姐衬托得很小只而已。
他跟同龄人站在一起,也是个头排前列的存在,只是高得不那么突出。
如果这个预测数据准确,那我们家两小只都突破了遗传身高,往上限靠近了。
这个浮动因素,靠的就是后天30%的努力。
所以个子矮的家长不要觉得孩子一定矮,这上下几厘米的浮动,带来的是十几厘米的差距呢!
完全有可能让一个1米7的普通身高男孩子,变成1米85的大高个。
要说我们孩子后天有什么努力,无非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几样:
吃得好——保证营养均衡不挑食
睡得好——睡够时间,睡眠质量高
多运动——每天尽量有2小时户外活动
说起来很扫兴似的,但孩子都是一天天长的,并没有什么捷径。
可是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长高,却走了一些“拔苗助长”的弯路,比如给孩子进补、吃所谓“增高药”,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呢!
很多补品和药品里都含有激素,也许短时间长高了,以为见效了,其实却引发了性早熟,是很严重、很得不偿失的事!
02
说到激素,大家都会本能地警惕。
可是放到帮孩子长高这个巨大的诱惑上,不少家长就犯糊涂了。
我有一个发小,就授权我可以用她举例,说说她走的弯路。
她最近在朋友圈连续感慨了好多条:
白花了那么多冤枉钱,才肯承认有些事就是天注定!
她人在上海,我一开始还以为她拼团失败了呢,仔细看过才知道,原来是这样:
她儿子豆豆之前打了快一年的生长激素,因为上海封城不得不停掉了。
她本来特别焦虑,生怕耽误孩子长高。
结果50多天封下来,孩子居然也长了,跟打激素的时候涨幅几乎一模一样!
她苦笑到:
行吧,花了十多万买了个服气。
我看到这条的时候,都替她松了一口气!
要不是她自己“醒悟”了,我一个外人真不好意思多嘴。
这些年,她因为孩子不长个,恨不得都魔障了。
豆豆跟糖糖差不多大,都是13年初的龙尾巴。但他本来应该属蛇的,是早产了4周才属了龙。
那会儿我俩都是新妈妈,同在一个育儿群里,孩子有点啥风吹草动都爱大惊小怪。
她那时候就经常在群里请教,为什么豆豆一直那么小,个头比同龄宝宝要矮不少。
一开始大家都帮她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早产,让她不要焦虑,4周而已,很快就能补回来。
可豆豆偏就一直小小的,永远徘徊在生长曲线图上20%左右的位置。
(点击可查看大图,中国孩子的标准跟文章开头英国的标准有一定差别)
这个曲线图咱们当妈的肯定都会看。
宝宝小的时候,每次带去体检,医生都会量了身高体重,再在上面标个小点点。长此以往,这些点点就会连成一条线,就是孩子的生长曲线。
这张表里的所有数值,都是专家根据大量同龄孩子的数据总结预测出来的。
50%那条线,代表的是某个年龄的平均值。
比如咱们看18岁时,50%那条线上,男孩身高173cm,女孩161cm,代表的就是这届孩子成年时的平均身高。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男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沿着50%发展,那他18岁时的身高就是173cm。
而我发小家的豆豆,如果一直按20%发展下去,成年就只有168cm左右。
这么说大家都能够理解,可到了实际操作中,很多家长却不看曲线,总瞄着是否“达标”。
我记得我们以前那个新妈妈群里,每次体检完,都有妈妈在焦虑:“怎么办?我家宝宝又没达标呢!”
我发小就是其中焦虑情绪最严重的一个。
她一直把豆豆长得小的原因归结为早产。
但好几年过去了,她以为靠后天精心喂养能弥补这4周的差距,却一直“不达标”。
很多家长看到“不达标”都很焦虑,但没有细想过,所谓“达标”其实根本不是个值得参考的标准呢!
我看到网上很多文章都把50%那条线的平均值描述为“正常”,认为没达到平均值即为“不达标”,还总不忘了招呼家长“快来参照一下你家宝宝达标了吗?”
其实稍微一想就知道,把没达到平均值称为“没达标”根本就是错误的!
所谓平均值,必然是一半人在此之上,一半人在此之下。
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是前50%呢?
但是家长希望自己孩子在均值之上这个心理却十分可以理解。
就像我发小,为了豆豆个子不高的事跑过很多家医院。
医生一直告诉她,豆豆身高确实是偏矮,但是他生长曲线稳定,骨龄也正常,不属于病理性的矮小。
因为他们两口子都不高,爸爸1米65,妈妈1米55,孩子不高主要是因为遗传!
如果仅仅参考父母的身高,豆豆的遗传身高只有166cm。
但还有30%可以靠后天努力啊!
NBA华裔球星林书豪的父母也都不高,他却长大了190+。
我发小正是因为两口子都不高,都吃过身高的亏,所以她对孩子的身高格外在意,一心想把这30%努力到极致!
03
她的焦虑终于在豆豆上小学那年达到了顶点。
她看到孩子在一群小学生里站着,还像个幼儿园宝宝一样,就愁得吃不下睡不着。
不知道她从哪里打听到的途径,反正一年多前,豆豆开始注射生长激素。
打这个东西价格可不便宜,每个月要1w多,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停摆,得一直持续打下去。
据发小说,打了生长激素以后,豆豆身高涨幅稍有提高。但我们作为外人从照片上看,也很难分辨到底长了多少,只能看出豆豆在同龄人中依然是小个子。
这回上海封城,他们不得已把生长激素停了两个月,却发现孩子身高涨幅差别并不大。
她这才愿意承认,花了十几万,可能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当初她流露出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们有好些学医的朋友就劝过她。
生长激素是用于治疗矮小症(即垂体性侏儒)
患了矮小症的孩子,自身没有办法正常分泌生长激素,所以才需要人为补充。
给健康孩子打生长激素,有没有用都不说了,还很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副作用!
这回疫情停药,真算是孩子“因祸得福”!
可是据我发小说,打生长激素这个方法现在特别流行,之前每次带孩子去复查,都是门庭若市。
人群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矮小症,所以看来很多家长都想帮个子不高的孩子“走捷径”。
好在我发小花了十几万学费以后,终于愿意接受现实,打算以后还是用更科学的方法在身高上努力。
写在最后
感谢发小同意我分享她的案例,也是为了给其他有这个念头的家长提个醒。
我们固然希望孩子高大一些,但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优秀身高也好脸蛋也罢,真的只是一个人魅力的一小部分。
与其花巨大的精力钱财帮孩子“逆天改命”,不如在气质、修养、学识、思想上多多努力。
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深度的孩子,难道不比长高几公分更值得骄傲吗?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里交流。
也欢迎大家分享帮助孩子科学长高的好方法哦!
别忘了给糖糖妈点个赞和在看,明天再见。
★
正在团
★
300多集权威科普动画免费看的机会
这个羊毛必须得薅啊!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