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2年,一个意大利人用简体中文写作

2022年,一个意大利人用简体中文写作

公众号新闻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授权转载自:NOWNESS现在

微信公众号ID:NOWNESS_OFFICIAL

文|siqi

编辑、排版|大西瓜、阿左

🖨

用中文“说人话”




我近期在简体中文世界里最好的阅读体验,来自一位意大利人。

朋友们叫他亚历,或者叫 ale。在一篇题为《我的姐姐》的文章中,他提到过这个名字的来源,“他们(爸妈)给我起了 Alessandro 这个名字。在古希腊语里面,那是保护人类的意思。不是卖面包的,不是修车的,不是种菜的。是保护人类的。怪不得后来有了‘压力山大’这一说法。”

这一说法是他在初来中国时的第一节中文课上学到的。老师按照他的意大利语名给他起了中文名“亚历”,ale 问,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老师说:“Stress.”

一句中文互联网黑话被与古希腊语结合在一起,由一个学习中文才六年的意大利人写了出来,这让我的阅读过程充满了看 AI 写诗一般的科幻感。对了,“黑话”这个词,是ale第一次听说。我用大白话给他解释了一下:黑话,指虽然辞典上查不到,但所有人都明白的话。

今年夏天,ale 随着上海的解封而从中逃了出来。他在安徽凤阳呆了两周,不是旅游,也不是工作,而是“去星”(去行程码上的星)。他感慨,“居然能有一个这么准确的词,来形容我那种等待的状态。语言在场景中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但另外一种情况下,语言则是过剩的。比如他提到,在四月份,“硬隔离”、“静默管理”、“网格化管理”、“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等新词呈井喷式诞生,但“没有快递、足不出户”的状态,却从未发生任何改变。

何况,哪怕理解了全部新词,你也不一定就能高效率地过好生活。就比如在“去星”行动即将成功的紧要关头,是远在意大利的父母通过新华社在海外的意大利语报道,比 ale 更快地发现安徽开始有新的疫情,提醒 ale 呆满 14 天后迅速离开。

离开安徽后,他来到北京短暂休息,我们就在这期间认识。一起玩儿的那两周,他成了我和朋友们的社恐救星。每当我们想认识一个人却不知道如何开口,或是开口以后话题又即将走向终结,我们只需要把 ale 往前一推——“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亚历!他是意大利人,但他用中文写作!他豆瓣有五千多粉丝!‘意大利何伟’!”

这招非常奏效,从金融学院学生,到文艺界 KOL,没有人不对 ale 感兴趣。这种兴趣来自于一种我们几乎习以为常的、世界范围内的“语言不平等”——我们都见过太多英语流利如母语的中国人,以及写了不少中国的故事却仍说不好中文的外国作家,但愿意用中文来表达自我的外国人一直都是稀少的。

而且,和另外几位曾以中文写作的外国人相比,ale 身上的特征可能需要用否定句才能描述出来:他不教外国人如何有技巧地学会中文;不着迷于探索乡土气息;不背诵中文成语和文言文;不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句为座右铭;也不刻意和中国人讨论政治观点。

ale 在豆瓣上写作有两年了,写的大多是一些千余字的散文。他经常能用最常见的词汇和句式营造出一种奇异的幽默感。比如在一篇名为 《Antonio的境外电话》 的文章中,主人公 Antonio 是他妈妈的前男友,他描述 Antonio,“白天,他会有大量的时间去滋养自己的疑病症,想象出各种自己没有患上的病。”

“滋养自己的疑病症”——这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用法?有时我会向他发起一些关于用词的讨论。比如当我看到他写,“浦东机场,深夜过了十二点。飞机内的语音播报有序地叫出每一位乘客的名字。大家认真地倾听,看谁有幸先下。”我提出,“倾听”大多是用在“倾听朋友的倾诉”这种比较带有情感色彩的事上,如果是听通知,感觉说“认真地听”就可以了。

但他坚持己见,“那时候已经很晚了,大家想赶紧回家(或回酒店)睡觉了,所以语音播报一响起来,每个人就都努力去听自己的名字是否被叫到了,有点像一堆拿着彩票看电视听彩票的结果的感觉,‘倾听’比简单的‘坐着听’好像要更专注一点。”

读 ale 文章的时候,我总是在不自觉地分辨其中的层次:这些观察,哪些是由他作为意大利人的身份带来的,哪些不是?哪些是只有用中文才能表达的,哪些不是?如果他不是一个意大利人,或者我不知道他是一个意大利人,这些文章还会显得这么吸引人吗?





ale 来自帕多瓦,一个威尼斯附近的城市。高中毕业后,他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便没有直接入读大学,而是作为志愿者加入了美国西部的一个非盈利性质的环保机构。回到家乡后,一位当地记者看过 ale 在美国写的博客后,邀请 ale 成为他的助理。

2014 年八月份,借着一个在南京报道青奥会的机会,ale 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呆了十天左右。现在回想起来,他告诉我,青奥会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志愿者们都对不同国家的人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期待沟通,“世界在往一个更团结的方向走去。”

“但是……”我打断了他,“‘团结’?”他用了一个在中文语境中同时有着好几重意义的词,我不得不向他确认,他想说的在英文里是哪一个词。他说,是“stay together”。

还好,这样的“团结”不是什么坏事,我松了一口气。当时 ale 会说的中文十分有限。在一篇题为 《油条,长江的水,威尼斯的葡萄酒》 的文章里,他写到了他在工作间隙的城市探索,言辞中带着一种对日常对话的调侃:

“在餐厅看了看菜单,点了条长江的鱼。仿佛自己还在威尼斯,我想起了要点杯白葡萄酒,心里想实现远离家里又感到熟悉的完美状态。我的沟通能力却只能做到让服务员上杯白开水。我想,没关系。反正,那不也是白的吗?”

报道青奥会的同时,ale 已经是半工半读的大学生。他在米兰大学读传媒与社会学系本科,又申请了一个在罗马的美国文理学院传媒系的双学位。在离开中国后的两年里,他忙着写论文,拍关于罗马涂鸦的纪录片,没什么多余的精力再来关注遥远的东方。

但是直到大学毕业,他还是没有找到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2016年8月,他看到《经济学人》上的一篇文章提到,全世界的贸易会在春节期间慢下来。一个月后,ale 再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学习中文。

尽管敏锐的观察视角是足以跨越语言的,但语料的积累仍是一个必须深入当地生活的过程。这也正是我对 ale 最好奇之处:这六年是简体中文退化的六年,朋友圈被越来越多的谐音词和拼音缩写替代,对学习中文来说,真的有足够的素材吗?

ale 学习中文的素材库比我想象得要大得多。刚开始学的时候,对他最有帮助的电视剧是《欢乐颂》。对于一个刚刚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欢乐颂》像一门导论课,帮助他浅显、快速又轻松地了解了这里的人们如何生活。他配合着字幕看了 90 多集。

中文能力慢慢提高以后,ale 开始读一些长文章。他看公众号《KnowYourself》、《人物》,听《故事 FM》、《忽左忽右》。他看过《十三邀》,知道许知远,对其评价是“原来中国还是有一些知识分子。”

学中文一年后,ale 顺利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场景是最关键的要素,ale 说,“你不能只写一个角色现在很痛苦,而是应该写一个具体的动作。”这一习惯也被带到了他的日记写作中,当他想要描写“一个人进门后用目光扫视了整个空间”时,他以英文的“scan”为线索,在网上搜索到了一个词——“睃巡”。

大多数情况下,ale 给自己定的写作准则是“说人话”,但“睃巡”这个词让他打破这一惯例。这个词出现在一篇题为《四合院的周日下午》的文章里:“另一张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华发男,穿着西装,手里拿着一本书,严肃的表情反而在睃巡咖啡厅的大众”。

在北京呆了五年后,为了体验一些不一样的生活,ale 搬到了上海。2022 年年初,上海封控期间,社区发来一份十分具体的必需品清单,甚至精确到了“仅限于苹果、橘子”这两样水果的程度。

然而,在ale的生活习惯中,没有被列入必需品行列的咖啡和酒,是家里永远不能缺少的东西。刚好,他有一位有葡萄酒进货渠道的朋友,他便在当上了由紧挨着的三个小区中的二十多人组成的、葡萄酒团的团长。两个月期间,他们一共下了六七次单。ale 负责配送的时候,先从一个大门下的缝隙递给相邻的小区,再由相邻小区的居民从一个圆形的、原本用来喂猫的洞里,一瓶一瓶地递给第三个小区。这让他的生活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和邻居们连接了起来。

4 月 20 日,他写了一篇文章,题为《11 号楼的家事》。文章中,一位老太太每天都大声喊邻居们下楼做核酸,但有天却突然没有了她的声音。ale询问后才得知,老太太是开了出门条陪丈夫去看病。借这个契机,ale 终于以一句“您身体,还好吗?”,打破了他们之间已经存在了半年的“客气”。但那仍然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相互关心。面对老太太问 ale 蟑螂药好不好用的进一步寒暄,ale 一边应和着“很有效呢”,一边在回家后,看到了那袋从未打开过的蟑螂粉。

在这篇文章中,“客气”一词共出现了两次。似乎“客气”就是邻里交往中的 x 轴,任何交流都是以此为基准,呈正弦函数态分布。这个词是他在中式社交中学到的。在英语环境中,ale和朋友们会在相聚结束后互相说“thanks for tonight”,延续这个习惯,聚会结束,他也跟中国的朋友说“谢谢”。但中国朋友们总是会说,“你怎么这么客气”。被说的次数多了,ale 就不再对他认为关系好的朋友说“谢谢”了。

后来,当 ale 把这篇文章翻译成英文时,由于没有直接对应的翻译,“客气”一词被根据语境改为了不同的表达,一次是“a distance between”,一次是“without making the conscious effort to come off as the polite upstairs neighbor”。我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不过标题倒是以另一个词还原(甚至拔高)了“客气”之意。他起的标题叫《Almost Familiy》 。我将其翻译为,“几乎为家”。




在很多时候,我难免不用一种打量西方人的眼光去看待 ale,想象他在中国轻轻松松地教一门语言就可以活得滋润。实际上他也经常收到留学机构的微信,询问他是否愿意去教意大利语。这些机构开出的月薪有两万左右,远超上海市研究生月起薪的平均值。但他并不喜欢那样的生活方式,因此没有去做。

他最喜欢的意大利餐厅人均 327 元,不算便宜,但又不能不吃。全球化如何将每一个个体卷入其中,他深有体会,“你演一个给中东人看的国产手机广告,下次去亮马桥的意大利餐厅就不用那么纠结要不要点酒。”

这种对自己身份的观察让我觉得 ale 所记录的素材是私人的,情感与视角却是公共的。除去“用中文写作”的人以外,“写中国的人”也是 ale 最易被与之对比的对象。在这一类人中,欧逸文和何伟是绕不过去的两个名字。

欧逸文的写作是宏观的,以具有影响力的大人物为线索。他以《纽约客》驻华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以英文面向英文读者写作,中文更多是作为他理解飞速变化时期的意识形态的工具。比如,在一段关于“讲‘个人’的主题渗透入电影、时尚及音乐”的记录中,他提到,“中国移动针对 25 岁以下客群,销售移动电话服务,使用的口号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何伟的观察更像是网状的。由于有早年间在涪陵教英文的经验,他日后的写作内容常常是沿着他个人的社会关系,去发现普通人生活中的线索。并且,从《甲骨文》这一书名就能看出,他想要探究的是“文字如何影响一个文明”,而并不仅限于在特定时期人们对中文的使用。然而,何伟本人的写作也同样是以英文为主,面向英文的受众。

相比较之下,ale 所写作的内容并非是有意寻找到的故事线索,而是一种当下的氛围。中文也不仅仅是他的观察对象,而是他表达自我的工具。他对文字来源的考究不像何伟那么深入,很多词语即使他能明白意思,也不知道是属于日常用语还是网络用语,不知道是一直就有还是近几年才出现。也正是因此,他对不同风格语言的使用,常常是杂糅在一起的。

ale的写作对象和发布平台也和欧逸文、何伟完全不同,他与中文读者的关系是更近、更直接的。ale 每写一篇文章时,都会在心里想象一个具体的、真实存在的读者。他的文章目前主要通过自己的豆瓣、newsletter 发布。豆瓣是他在电影学院读书时接触到的社交媒体,也是他现在除微信以外用得最多的中文社交媒体。他会回复文章发表后大部分的留言,互动得多了,也会与一些豆瓣友邻成为现实中的朋友。

ale 的意大利语和英语写作能力也都足以用于表达自己,但一般来说,他在哪一种语言环境中经历的事情,就倾向于用哪种语言来写,因为另一种语言意味着完全不同的语境和写作对象,会打破原有的叙事节奏。在《11 号楼的家事》中,ale 引用了一位室友的一句朋友圈,“当初为了不吃泡面来的上海,现在泡面都要没的吃了。”翻译为英文后,他就需要在引用之前,多用三句话来描述当时的物资困难。那句朋友圈本身,被翻译为“The reason I came to Shanghai, was to not eat instant noodles. Now, I’m running out of even those.”后,也失去了一部分在中文中的张力。

当我问起 ale,中文和英文的黑话哪个更难学时,他告诉我,英文作为全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听懂,会有一种“低级化”的趋势。就像有个笑话讲的那样,欧洲的共同语言是“bad English”,更别提什么“黑话”了。而中文由于没有那么多对外使用的场景,反而会变得更高级。

在我的理解中,ale 所说的“更高级”,应该不一定只是指“更好的”,而是指“更多维的”、“更多意的”、“更复杂的”。他给我举的一个例子是,最近的网络语言中,他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润”。首先,这个词来自于英文的谐音,让他觉得十分可爱。后来他还听过一种说法,选用“润”这个字,是因为“润”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舒适感。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跟他说中国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品牌就叫“华润万家”,他听完后觉得自己是真的理解了这个词了。

原来 ale 不像我这样,会为“简中”的退化而哀叹。我们在北京认识后的那两周,为了让他能体验到更多的“鼓楼特色”,我和朋友们特意带他在深夜一点去六院(北京市第六医院)排四十分钟的长队做核酸,去只靠口口相传才能知道、墙上挂了不少伟人画像的小餐馆吃饭。他对这些旅游线路也都欣然接受。

有一天我们去了一家咖啡厅,我只用三秒钟就决定好,我要一杯拿铁。而 ale 看着饮品单,思考了至少一分钟才说,“我要一杯核酸。”

其实他的发音不标准,那杯饮品叫“核儿酸”,是冰激凌、咖啡和水果的混合调制物。在特殊时代下,连消费主义陷阱都逃不过被异化的命运,见我做惊讶状,ale 和店员姐姐都问我要不要也来杯“核儿酸”,我反复拒绝了不下五次。最终,他们都以微笑来回应我的连连摆手。我当然知道,是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

我尽量掩盖住自己的吃惊,假装我只是被这一名字的“趣味”所吸引。而 ale 显得比我要自在得多,甚至是大度得多。他主动告诉我,他还买过一件印着行程码、写着“14 天里哪儿都没去过”的 T 恤。

我此刻的疑问非常简单,正如我作为写作者,也常常故意布下一些“陷阱”一样,我想知道他是不是也是为了写作才做的这些事?后来我忘了问ale“核儿酸”的口感怎么样,他也没有再主动提起。临走前,他说,几年前的北京很好,有一些可以只点美式的咖啡厅。我问,什么叫可以只点美式的咖啡厅?他说,在现在的上海,你进了一家店,人家的饮品单上写了一大长串这个产地、那个产地,你却只点了个美式,你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我问,那在意大利呢?他说,在意大利,如果你喝个咖啡还要问产地,人家只会觉得你有病。我顺着他的思路想了一下,如果是在意大利的咖啡厅,店员问我要不要来一杯“核儿酸”,那我大概……怎么讲呢?我大概也会微笑着接受吧,根本不好意思拒绝的那种。



ale离开北京后去往海南,却刚好又遇上了海南的疫情爆发。等好不容易能回上海后,他曾在其中隔离了两个多月的房子,突然被告知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他需要去酒店集中隔离。

他开始在隔离酒店的 818 房间里写日记。这次他想象的写作对象,是他在回上海的航班中遇到的一位主动与他聊天的女士,也是《MU5226》这篇文章中的主角。他们并没有加微信,但隔离期间,ale 发现,那位女士正巧成了他的对门。ale 觉得,既然没有办法直接建立连接,就不如用写作的方式来和她说话。

他写的是隔离期间的生活。不知是否和意大利的宗教氛围有关,ale 总能把眼前的的场景上升到神性的高度,似乎只要在形而上的层面设定一个足够清晰的框架,就能为形而下的痛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归路——“每走一步,酒店的割绒地毯似乎在推动着我往前走,再往前走。我的 818 房间明明很近,但是这个走廊是走不完的。像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狱,所承受的惩罚是永恒的。反复性的特征比惩罚的内容本身要更可怕。”

棉签和防护服,也在神的旨意下有了新的意味。ale 所使用的交错着的长短句,像是教堂里唱起的圣歌——“白色的防护服和棉签将我们虚无主义的人生一扫而尽。我们在这里赎回自己的罪恶。怪不得不需要付房费!那是曾经的世界。现在,不用交钱。要交上被成功净化的灵魂。这比地狱要好。净化说明有出路。我们不会永远在这里。”

ale 说,在努力融入中文语境的过程中,他偶尔会允许自己回到那一套最底层、最基础、最熟悉的思维,也就是那些宗教性的背景中。“就像一个披萨饼,你不管在上面放了什么蔬菜,饼都还是那个饼。”

我喜欢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觉得我好像是同时活在多个平行世界中。而由另一个人创造的平行世界就更可信了,这让我省去了自己是不是过于多虑的自我怀疑,放心地把想象的责任交付给他人。

写一个写作者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拉锯战,你既想要深入他的视角,又想要将他拖入你的语境。怪不得 ale 说他并不了解欧逸文和何伟,也不是很想了解。

但我已经晚了。我最近深受 ale 影响,经常想起他所提到的,他的写作灵感常常是来自一些他自己都解释不清的吸引力。比如,“我妈妈的前男友”这个句子,自身就带有一种力量。有一天,不知应归功于他的启发还是我的努力,我脑海里也出现了一个“自带力量”的句子:

“2022 年,一个意大利人用简体中文写作。”



🕙✉️🕙

 来聊 

 你有什么印象深刻的“黑话”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标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尚学明德美高线上免费公开课---预备微积分、历史写作、英文写作从马可波罗时期流传至2022年,意大利创新奖见证中意交流历久弥新10/11 波士顿新闻汇总|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麻省理工毕业生 意大利美国人联盟庆祝意大利遗产月 Roxbury枪击案致一死一伤极大提高效率:深度学习论文写作工具杂谈​中国结婚证公证用于意大利?意大利双认证最新公证流程!2022年F1意大利大奖赛:造访速度殿堂蒙扎赛道意大利一医疗保健机构遭Ragnar Locker勒索软件攻击【信息安全三分钟】2023.01.02《西罗普郡一少年》: 37: 穿过怀尔荒野的青山一个意大利人用中文记录疫情英文写作中究竟应该如何引用名人名言?加薪,女,意大利弗罗西诺内美院硕士,大学教师,月入8000左右,92年,高160,佛山三水"英大利"?意大利人暴怒英文写作丨通过阅读范文和续写,帮助孩子开启科幻写作!话媒活动(75)|“切问多思与循环建构:一次质化论文写作的尝试”分享会我把读书写作当副业,一年全款买了房:2022年这个风口赚钱,90%的人不知道!!乐高2022年万圣节限定小人仔在中国大陆上市了!2022年圣诞节限定人仔和2023年机械组新款套装曝光!日本胜西班牙再演大逆转!意大利人狂喜祝贺:感谢日本把德国送回家!意大利禁欲系"性感牧师"日历爆火20年,网友:看完想犯罪!《山居续忆》:第四章:榆园忆旧: (三) 榆园的考证【中秋味道】暖场 《春花秋月》(粤曲)雅思大作文写作没想法?这个宝藏级网站推荐给你​京东:从实体中来 到实体中去英文写作是否可以用firstly, secondly, thirdly【感恩节新课】全美前30私立高中在职英文老师带你学会3种学术论文写作!盼相逢|这是2022年,澳大利亚和你的故事“2022意大利电影展”北京站11.18开幕豆瓣9.0分,保姆级的英文写作手册,看完下笔如有神京东徐雷:“以实助实” 从实体中来 到实体中去被骂“篡夺家长权力”的背后:性少数究竟是不是臆想?真善美,不该分贫穷和富贵、不该分貌丑貌俊(多图)一个论文写作套路,仅适合小白快速入门周五(10.7)家长讨论分享会:如何提高ABC的中文写作?[照片] 这些年飘在欧洲的日子(十四)最不像意大利的意大利西北意大利人造辆自行车,简直就是两个轮的SUV!这一篇,就是英文写作的「核心科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