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立足需求、提升效率、创造价值,自有万钧之力。“如果不是做了转型,可能我们都没有机会能进来。”最近,腾讯产业互联网旗下业务——腾讯教育拿下了一个高校的客户。不同于以往冲在最前面做集成商的方式,这一次,腾讯产业互联网和腾讯云选择后退一步,找到了运营商伙伴合作,他们在前方打单、服务客户,而腾讯产业互联网、腾讯云团队在后方负责产品支持,最终双方成功拿下客户。在这个方案里面,腾讯有大量产品被集成进去,包括基础云计算、腾讯会议、IDaaS账号连接器、电子签、微卡等等。这样的例子,对于2022年的腾讯产业互联网来说,只是众多“被集成”案例中的一个。“最后的结果,几方都很高兴。”在接受包括36氪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不无感慨,“以前大家都抢项目集成,这一年多来,我们反复在强调健康可持续,最大的变化是,我们有意识地减少了大总集、转售这一类和我们能力、成本结构不匹配的业务,聚焦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自研产品,以及自研产品所需要的生态。”To B长跑的方式骤然调整,从集成到被集成,到回归“产品为王”,汤道生的底气来自对腾讯产品力的自信。“腾讯做了20多年的互联网产品,对用户需求理解、交互体验、稳定运营、灵活部署都有不少心得,尤其在通讯、账号安全、服务营销、数据管理等领域,都有深厚的经验与积累。”汤道生透露,腾讯也将积累超过20年的产品、技术重新封装应用到企业需求场景,自主研发了400多款企业级产品。而在联合IDC发布《2022年云上产品趋势报告》中,腾讯也详细呈现了其在安全、协同办公、音视频、应用连接、营销服务、大数据、数据库、人工智能等8大赛道上的多个赛道冠军产品——这是腾讯产业互联网首次详细公布其To B产品布局。
第一个选择来自2018年腾讯的战略刷新,这一年被公认为“互联网下半场”和“产业互联网”的元年。也正是在这一年,腾讯掀起几乎是成立以来最大的调整——“930改革”,腾讯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由此而生,成为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的统一窗口。一直到2022年之前,腾讯产业互联网和腾讯云在To B市场、企业服务领域,更多是集成商的角色,这也是过去数年来,中国To B市场上大多数玩家的选择。所谓集成商,一般是以某一个公司的名义拿下大单,然后层层分包出去。这样的方式,好处是可以让该公司快速扩大市场规模,硬币的另一面是一旦管理不善,亏损也是分分钟的事情,且核心竞争力为项目管理,而非技术、产品力。第二个选择来自于腾讯产业互联网2022年初的急转弯:从集成到被集成。为什么会有转变?“在一个健康的业务生态里,不同的公司应该有不同的角色和定位,”在今年5月的36氪专访中,汤道生给出了答案。如今半年多过去,汤道生的回答更加坚定——在11月29日接受36氪等媒体采访时,他直言,因为早些年行业都在抢市场,甚至亏损也要拿项目,腾讯也因此做了很多大总集的业务,自己牵头拿下订单,然后整合自研产品和第三方产品,给客户提供定制化开发服务。“这类业务虽然收入规模很大,但利润率不高。”汤道生说。实际上,2021年11月,当整个行业还在蒙眼狂奔之时,汤道生在当时的媒体采访中便已经确立腾讯To B要“健康可持续”和“做好产品”:“我更关注的是怎么做好产品的建设、能力的积累,希望更关注长期价值,而不是过于短期KPI导向。”但在当时,汤道生的这段话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2022年初,不仅腾讯,整个To B市场、云市场的内卷式竞争走到尽头,包括阿里云在内,多家企业重提“被集成”。与此同时,腾讯CSIG也正式基于“被集成”战略进行员工考核、组织架构等一系列调整,靴子落地。直到这时,各界才真正意识到,汤道生并非说说而已,而是基于趋势洞察的清醒预判和自我认知。选择“被集成”,意味着放弃“规模为先”的扩张路径。如今,面对具体业务,CSIG更少提营收规模,而更多关注项目利润情况。“每个项目负责人都需要有Owner意识,从项目开始第一天就想明白客户是谁,对产品收入负责。”汤道生表示。对于业务项目,腾讯CSIG也规定了一定的利润水平,一旦低于这个水平,CSIG就会选择放弃这部分项目。改革成效开始显现。2022年第三季度,腾讯营收1401亿元,其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至人民币448亿元,虽然增速略有下降,但收入质量和盈利能力都有了提高。
选择“被集成”的同时,则是腾讯产业互联网新立足点的确立——“产品为王,场景为先”,即在关键产品赛道上,做“赛道冠军”产品。从原来的集成、总包中抽身出来,腾挪出来的资源,更多被投入到前端架构师和产品当中。汤道生透露,腾讯产业互联网已经自主研发了400多款企业级产品,实现了从云基础到行业应用的全覆盖,通过打造一系列平台型产品,为各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最终助力实现业务经营的目标。除了国民级应用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办公三杰”之外,腾讯产业互联网在多个场景赛道,都已经拥有行业数一数二产品。例如,腾讯企点是国内占有率第一的CRM应用;腾讯安全的iOA系统,是国内首个突破百万终端的零信任安全产品;云管系统TCE与数据库TDSQL,也是众多金融机构广泛部署的云产品底座。立足产品为王面临的问题是,通用性的产品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鸿沟如何填补?汤道生已经有解法——做“平台型产品”。“我们希望做‘平台型产品’,就是把产品作为一个承载技术的通用载体,围绕不同行业的共性需求,搭建一个灵活的框架。”汤道生向36氪记者透露,腾讯的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拖拉拽的低代码开发能力,让合作伙伴的交付团队、客户自己的研发团队,能够基于平台提供的标准化能力,按需组合,实现个性化开发。汤道生认为,各行各业有千人千面的需求,腾讯需要提炼需求的共性,打造灵活扩展的平台产品,让生态伙伴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个性化定制,用技术缩小标准化与定制化的鸿沟,打造好用的配套工具,降低交付门槛与成本。比如开发能力输出方面,腾讯在云原生基础上,构建微信云开发平台,把一些基础技术服务,封装成低代码、模块化的工具,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拉拽,快速构建各种小程序应用。数据显示,腾讯云开发产品已经服务超300万开发者,日均调用次数超30亿次,近七成的新增小程序选择使用云开发。再比如音视频开发,视频直播的实时传输与高性能的编解码,都是很专业的复杂技术,把直播做到低于100毫秒、用户无感的延时,实际上涉及大量技术细节,需要长期坚定的研发投入。腾讯把这些能力封装成很容易被开发者调用的API、AI原子能力,开发者在30分钟内,就可以搭建起一个音视频的应用。生态伙伴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汤道生希望培养生态伙伴成为腾讯的产品专家。鼓励伙伴把我们的产品集成到他们的解决方案中,向各行各业去覆盖,满足长尾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一方面,腾讯让合作伙伴“唱主角”,为伙伴提供各种必要的能力支持;与此同时,腾讯自己也会走到前台,去介绍腾讯的自研产品,让合作伙伴和客户对腾讯的产品有更深的理解,后续懂得怎么去使用。汤道生表示,会进一步助力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成长,打造成腾讯云产品的技术专家。包括助力300个以上的ISV伙伴,把20款以上核心产品,集成到各种行业应用场景中;向伙伴开放100多款自研产品的交付服务,提供培训与认证后,在品质保障的基础上,支持伙伴优先接单。此外,腾讯也会提供清晰与稳定的激励政策,助力优质代理伙伴更快发展,帮助100家伙伴成长为综合服务型企业,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代理业务。
36氪拿到的一份腾讯内部材料显示,汤道生在2016年的一场内部沟通中,做了一次题为“选择有所坚守,未来无所畏惧”的分享,提出SNG必须要以技术、产品为根基,解决客户效率问题,创造价值。而当时,腾讯云业务开始以三位数百分比,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这期间,To B市场和云行业发展已起起落落,走过多个周期,腾讯产业互联网“产品为王”的立足点再次明确,可以说事腾讯数年摸索之后,对自身优势能力的回归,也可以说是腾讯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产品是腾讯最自然的选择。过去腾讯开展To B业务的时候,也在探索、尝试到底我们扮演哪个角色会更适合?但经过这几年的时间,慢慢意识到腾讯的基因其实还是在做产品。”汤道生认为,这么多年来腾讯打造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To C产品,包括微信、QQ、视频、音乐等。现在,腾讯把过去打造产品所积累的技术重新封装,针对行业里面企业的不同场景提供服务,这是腾讯做To B业务最适合的定位。汤道生也向36氪记者详述了腾讯To B产品打造的5个关键词:第一是用户价值。我们做任何的事情、任何的产品,必须立足真实的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真实的痛点。提供用户真实的价值,才能够赢得客户的心,建立一个可长期发展的业务模式。第二是聚焦。比如平台类的产品、通讯、用户连接、营销、数据相关的,这是腾讯的优势,我们就聚焦在这些地方,打造最好的产品,然后与行业伙伴进行生态合作,他们提供给客户“最后一公里”服务。第三是场景。我们必须要找到某一个场景里客户的某一个痛点,充分挖掘里面的需求,才能够做出一个真正可用的产品。比如,我们在腾讯会议上搭建了面试的工具。远程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马上可以看到候选人的简历、其他面试官给出的一些意见,甚至在面试过程中可能需要做的一些笔录,都能够针对这些场景做额外的一些辅助功能的封装。做平台型的产品,必须结合实际场景,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需求,真正给客户发挥价值。平台要提供完善的API支持、协助定制的工具,降低交付门槛与成本,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第四是技术。只有领先与扎实的技术,才能够实现质的突破与模式的创新,避开低价值、拼人力、打价格战的同质化竞争。而且对于做产品、技术,我们是抱着长期投入的心态,持续迭代。我们不喊口号,做技术就是要沉下心来,通过一点点的微创新,累积成一个大的技术突破。最后是开放。针对每一个赛道、每一个环节,客户可能需要用到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腾讯做产品的思路是:我们每一个产品都非常开放,能兼容生态上面不同伙伴的工具。腾讯会议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这5个关键词也可以归结为穿越周期的方法论,无论何时,立足需求、提升效率、创造价值,都自有万钧之力。从1998年创立开始,腾讯自身已经历多个经济和行业周期,无论是To B还是To C,经营策略经历诸多变化,不变的对技术和产品的坚持。另外,在本次生态大会上,腾讯与IDC联合发布了《2022年云上产品趋势报告》,研判了to B十大重点赛道(包括音视频、数据库、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趋势。可以点击阅读全文,下载报告,希望助力各行各业,用更好的“产品力”穿越周期!👇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