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向“美联储”学习“预期管理”财经2022-12-14 17:12[本文2434字,阅读约需7分钟]如果说预期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在今年二月,圆方写下了第一篇稍有影响力的文章《经济危机倒计时“20天”》(已经和谐),精准预言了3月14日的金融市场暴跌。当时,圆方的出发点是,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之后,大量之前积聚的风险,大概率会随着美国加息而爆发。没想到,从最高的16000点,纳斯达克一路波段下跌,虽然一度触及10000点关口,但是到今天,还停留在11000点附近。大约只下跌了30%多,和圆方一直心心念念的美股腰斩,差别着实不小。这里面当然有美国引爆俄乌冲突,造成地缘危机,炸毁北溪管道,造成能源危机。引发台海冲突,带来亚太不稳,逼着全球资本跑回美国接盘的原因。除此以外,在每次加息前,鲍威尔以及其代表的美联储,通过不断释放消息,给市场做“马杀鸡”的方式,做好“预期管理”,也一直是美股没有大的崩盘的关键原因。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应该向美联储学习“预期管理”在过去几个月里,鲍威尔的试图在不确定中给市场明确预期:既要控制住通胀,又要美国经济不出现衰退,还要防止金融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出现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完成美国的加息周期,相当于杂技演员,举着几百个盘子在钢丝绳上骑独轮车式的表演,没想到的是,鲍威尔基本完成了这个表演。美联储的波动规律也说明了表演的成功。3月、5月、6月、7月走势基本一致,会议之前下跌,靴子落地之后反弹上涨,先跌后涨;最近9月11月的会议反过来了,变成先涨后跌。刚开始加息的时候,幅度增加,但讲话偏鸽,先打一嘴巴子再给个糖,现在幅度不增加了,但讲话偏鹰,先给个糖再打一嘴巴子。预期管理就是美联储高明的地方。如果鲍威尔的预期管理水平相当于达芬奇的话,那么国内一些部门的预期管理水平,大概就跟高二急匆匆决定学艺术,培训了一段时间,就去参加艺考的考生水平差不多。是的,今年如果说预期管理最差的案例,那应该就是疫情防控的一次一次的“辟谣”了。 很多城市,都出现“静默”“封城”之前,都会有莫名的谣言出来,一些部门先处罚“造谣者”,然后后面大众却发现“谣言”变成“现实”的问题。这样从“谣言”到“辟谣”再到“辟谣被推翻”的过程,极大损失了“公信力”,以及加重了群众的“恐慌感”。今天,静默和隔离已经成了往事,虽然很多城市正处在疫情巨浪的风口浪尖,不过,也是时候复盘一下。为什么很多地区的“预期管理”失败的原因了。一、决策时间少,推演预案不足很多“静默”“封城”的决策,从得到信息,到完成决策,往往只有几天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发现病毒出现了大规模社会面传播,找不到传染源,才匆匆开始。所以往往是匆匆决策,匆匆实施。这个和“金融政策”不完全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包括美国在内,实际上在疫情早期的时候,也存在进退失据,前后不一,反复打脸的情况出现。因为留下来的决策窗口期太短。而美联储的政策,往往通过了半年,甚至一年的模拟预演,推演,最终才拿出来实施方案。不过,当疫情已经三年,对于疫情发展规律有了一定了解后,很多地方还出现对于政策推出,制定缺乏预案,缺乏预期管理的情况,就实属不该了。二、资源储备少,物质保障不足实际上,从20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府就多次强调做好包括方舱,核酸检测,流调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要求。有些地市储备相对较多,很多地市资源就远远不足。而正是因为资源储备少,检测能力不足,保障能力不够。往往就会担心群众性恐慌性抢购,或者恐慌性逃离,而不管是恐慌性抢购,还是恐慌性逃离。大多都会进一步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以及社会面恐慌。所以,往往只能通过“辟谣”,又被“反辟谣”的方式,来保证政策的执行,最终带来“公信力”的损失。而如果提前把相关的物资准备,人员储备,技术储备做到位,很多时候在问题来临之前,就会更有底气,就不至于这么手忙脚乱。就像一个平时不学习的差生,平常可以摸鱼,一有考试来,心慌手乱的情况也就可以想象了。三、沟通交流少、模拟演练不足很长时间,政府和群众交流的方式过于单一。如果说过去是通过官方通告,红头文件的方式,是单向通知的1.0时代。现在好像多了像发布会这样的平台,有提问有回答,像是交互的2.0时代。但是这样的交流方式,显然不能够及时反应大众对于信息的及时反馈的全媒体的3.0时代的要求。这是就需要在政府和民众之间,能够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着个人解读相关政策或沟通民意。比如美联储的政策,在公布之前,也是和大量的媒体,专家,券商,投资机构反复与市场沟通,最后落地的。中间需要声音,来弥合舆论的分歧。理不辩不明嘛(现在能称得上这样角色的貌似只有老胡,还被人骂的很惨)如果,如果有这样的沟通渠道多维度和民众沟通,而政府又能在“常态化”的阶段,公开做好“模拟演习”,就是以模拟演习方式,动员全体居民不管是模拟演习“静默”,做好物资储备保障。还是模拟演习“放开”做好药品储备,应该都会极大限度降低恐慌。所谓的预期管理,就是主体心理有个阈值,并为达到这个阈值制定了行为策略。而我们很多部门,很多机构,很多时候,在做决策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阈值,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阈值,所以就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期管理”。预期可以被提高,同样也可以被降低。提升预期相对容易。提升意味着要不断的满足大家的需求,持续让大众感觉到愉悦与惊喜。大众的预期越高,同时关注度也就越高。而降低预期是痛苦的,降低大众的预期意味着制造挫败和失望。意味着注定要失去新人,因为大众不愿意损失,损失是令人痛苦的,人会躲避痛苦,这是人的天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得不去降低预期,做好预期管理。因为预期的提升是无止尽的。预期无法被满足就会产生失望,当大众的失望积累到一定量级就会形成动荡与不安定。会带来更大的连锁反应。为避免产生根本性的危机事件,机构和个人在适合的时候,需要主动再合适的时候去降低预期,虽然这个痛苦很难,但适当的降低预期是为了化解更大的系统性风险。预期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这个动荡时代,所有机构,所有个人应该掌握的的一种能力。听党话,跟党走。学习时间: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