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居家,补上孩子疯玩这一课
“一有人来叫就出去玩,哪次都玩到天黑再回来!作业一点都不做,我可愁死了。”
不只一个妈妈这样抱怨。
“等到疫情过了,得给孩子收收心。”
也不只一位妈妈这么想。
我现在住的小区,是有30栋高楼的超级大社区,这院子里孩子的喧闹声就别提了,直冲云霄,十几层上听起来好像下面是一池塘春天的青蛙。
最是春色和孩子关不住,迎春花牡丹花现在开到了月季,孩子们也从以前谨慎玩耍,交上了朋友,进展到拉帮结派成群结队呼啸而过了。据我观察,篮球组找到了一棵树有环抱树杈在那儿当篮筐用,奔跑组喜欢跑到停车场尽头再爬上花坛,长绳组里五六岁的小娃娃都敢往里蹦了,招猫逗狗组很积极地在路口等待别人家出来遛狗的好跟着玩还能叫出不少宠物名字了……
喜欢看孩子开心,跟着体会欣欣向荣的气息。
但是有一些消息传来,却令人心痛担忧。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孩子疯玩爬上了停车场入口车道的遮阳篷架,架上的玻璃碎了,孩子掉下来,正好有车驶入,造成悲剧。又有身边朋友家小区,有孩子在地下室点火烧到了车,来了好几辆消防车,才没酿成大祸。
疯跑的孩子,也让一部分想要清静的居民不得安宁,成灾了。这不是有个很火的段子,说看着满小区的孩子,要想想以后养老金都靠他们交,才能心理平衡。
疯跑的孩子,成了妈妈的烦恼,安全的隐患,怎么会这样的,只能如此吗?
多年前我引进过一个法国的物件儿童剧《杜噜嘟嘟》,只有一个演员,黑舞台的小剧,每一场结束,我们都会在舞台上洒满碎纸屑。
舞台能不能让孩子上?这个问题,在专业领域也是争议很大的,剧场管理的总是坚持舞台上有电路,不能让观众上台,可家长们永远希望让孩子上台看看。在我自己投资的现场,总是希望能找到其中的平衡,演出结束后让孩子到舞台上来小范围“探险”一下,把后台和不能碰的东西保护一下就好。
所以《杜噜嘟嘟》的现场,演出结束后可以让孩子上台来看看那个神秘的小箱子,甚至为了消弭舞台不可触碰的庄严感,最后一场结束,我们还把台上的桌子椅子都当场拍卖了,几个家庭高高兴兴抬着我们的家具回去了。
于是,每一场结束,都有孩子执着地去捡地上的碎纸片,有的孩子蹲那儿,仔仔细细,能捡上二十分钟,爹妈不拉都不走的,把碎纸片小心揣好,带回去。
法国演员也是位儿童心理学者,她告诉我,在法国演出的时候,几乎没有孩子有这个行为,孩子们来好奇地伸头看一眼箱子,就高高兴兴地走了。她问我,是不是中国孩子特别缺messy play?
Messy play,就是瞎折腾。
为什么法国孩子不折腾舞台上那点碎片呢?因为出了剧场广阔天地还有好多可以折腾的。玩泥玩脏,无目的无意义偶然发生的折腾,是孩子探索自我空间的机会。
10年前给闺女找小学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大多数北京的小学课间是不许孩子去操场玩的。我们小时候那种一下课就着铃声就冲出去玩的兴奋,这一代孩子没有。当时我问遍全北京,得到结果说一年级能每节课间出门玩的,只有丁香小学和北大附小,教育系统的朋友顺便神秘兮兮告诉我,北大附小附中每年都有孩子受伤你知道吗?!
哪有不受伤的童年呢?我弟弟初中时候自己瞎琢磨背越式跳高胳膊骨折过。他们说现在的孩子金贵,家长权利意识重,学校为了避免冲撞,不仅课间不能出楼,或者分批出楼,连走廊里都要划单向线分流,严禁追跑打闹。
我女儿小时候爱打架,初中时候,她的小同学把另一个同学的耳朵打坏了,我感慨哎呀呀这个孩子力气那么大呢。女儿说:“不是的,是她打架少,我们这些经常打架的其实知道怎么打不会闯祸。”
凡事都要练啊!身体接触也是要磨合的。
剔除掉所有自由活动的严苛管理,能保证眼前不出事故,但是这样长大的孩子,如果没有相应的足够多体育活动,要么就是一旦身体行动放开,把握不住边界分寸,更容易闯祸,要么就是熄灭掉所有折腾的愿望,变成表面安静的过分乖——但内心会不会有拧巴的活力呢?这种人会不会对别人的自由活动感到恐惧,感到不可忍受呢?
普遍管理严格的城市学校,将给中国下一代培养出什么样的一代人?
——简直不能深想。
所以疫情带来的这场以小区为界的疯玩,可能对这批孩子是个福利呢,就像野草覆盖了废弃的切尔诺贝利,生命力本身总是会生长的。很多年后回忆这一刻,大人也许想到的是经济走低,危机现形,孩子的感受也许只是在小区里新认识了一堆朋友。
以前写过一本游戏书,叫《玩是最好的教养》,经常给我干活的一个兄弟说:“玩还用管啊?孩子他自己会玩啊!”后来他儿子用钥匙划拉了邻居的奥迪车。
我能理解妈妈们看娃丢下作业疯的焦虑,但是这也许是观念的问题。教育就只是上课和作业吗?
必须上满网课,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但不是教育的全部。
教育是每一天的带领、守护和激励。居家疯玩,不是教育的暂停键,孩子每一天其实都在家庭的影响下。
我们常有“以后等疫情停下,我们要如何如何……”的错误期待,不如想想每个当下。
如果孩子的疯玩也是学习,你会不会去了解一下他们的玩伴,游戏种类和范围,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给予安全指导,带领他们树立疯玩的礼仪:不在人家窗口大喊大叫,不去攀爬危险的地方,水电火的安全,找合适的伙伴,不欺负弱小,如何对待宠物动物,分清楚公物和私物……
在进阶一点,在游戏中寻找目标,完成任务,帮助他人,建立身心健康的规则感,直到学习节制。
躲在门背后让孩子自己去邻居家啪啪拍门,电梯里哇哇大叫,爬到不可上人的高处,都不是所谓的孩子调皮,而是大人的失职。也是长期两点一线的死板童年让大人忘记了还有街坊相处这种礼仪。
孩子在长大,如春花夏果,不会因为我们的懈怠,制度的捆绑而停歇,每一个日子都是他们未来人生的一块积木。
缺疯玩课的,好好补课。
最后,放上高中生女儿这几天的画,内容是初中时候想打排球,学校却没有女排,她们五个丫头只能自己找空档打球的故事。
孩子的创作很幼稚,孩子的日常更是单纯,能成功打一次球,都是记忆里的“胜利”。
衷心希望每个童年都曾有过一身泥的自豪。
1
今日好货
女生团的小卖部也跟中国经济的数据一样,看起来热闹,每天上新货,但是呢,每天因为快递到不了退货的也不少。挑一个目前发货看起来还算顺利的品吧,超市里少见的优质卫生巾。
嘁嘁喳喳女生班
是文化策划人
郝燕女士的号
女人需要声音
我们一起生活
思考 表达 陪伴
敢于期待
更优质的人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