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女性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还是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

女性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还是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

教育

编者按



近年来,女权主义或者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在当下的社会中,很多人更理解了性别不公的现象:招聘和职业发展中女性被不公平对待、家务和育儿事务在家庭内分配不均、很多女性遭受暴力或性骚扰……


但随着性别意识的觉醒,由此引发的冲突和困惑似乎也越来越多。由此C计划发起豆瓣9.2分书籍《始于极限》共读,兆凡老师通过直播带领大家一起阅读这本书,帮大家看见女性的困境,走向理解与改变。本文是第一期直播的部分文稿,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围绕这本书,我们第一个来探讨的话题就是:女性是不是受害者,该不该正视自己受害者的身份?这个问题大家也可以先问一下自己:你觉得你多大程度遭受到了性别不平等的伤害?


先说社会中是否存在这种性别不平等?


推荐几本书:一是上野千鹤子的《厌女》,讲到很多社会中厌女的现象;第二本是《看不见的女性》,从数据的角度让人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事情,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对女性的歧视;第三本《天空的另一半》,它会让你看到社会中有很多的女性,尤其是一些贫困的女性,她遭受的暴力被包括强暴等,处境真的是非常非常惨的。基本上这 3 本书可以比较基础的让大家更理解性别不平等的一些现象。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首先是职场招聘,很多时候长得漂亮的女性是更容易被招募的,很多时候面试官也可能会问你是否要结婚、是否有生孩子等一些隐私问题,育龄期或将要生育的女性很容易受到歧视。在职场中女性晋升也很困难,高层女性占比很低,另外还有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以及职场性骚扰,受害者大多也是女性。


家庭中,人们常常觉得育儿是女性的责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女性可能会受到男性或者家里长辈的质问:你怎么没把孩子管好?但本质上这是两个人共同的责任,应该是夫妻两人一起去解决的问题。 


如果男性在家庭中的投入稍微比普通男性多,往往就会受到很大的夸赞;但如果女性投入比大多数女性少一些,往往会受到比较多的指责。举个例子,当你周末在公园里看到有一位女性,拿着电脑一边陪孩子、一边工作,你会有什么感受?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她都忙成这个样子,陪娃的时候还要工作。但如果换成男性做同样的事情时,大家可能就会觉得,他工作都这么忙,还愿意出来陪娃。所以人们的逻辑推理经常会基于不同的标准


/ NYT /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暴力,大多数的受害者也是女性。从数据上来说,男性出轨比女性出轨更为常见,很多女性会觉得不得不去隐忍这些事情。 


在生活中女性被物化也是比较常见的,男性大多的审美标准是白幼瘦,有很多女性会被当成生育的工具,如果不能够生孩子或者两个人生不出来孩子,人们普遍可能会先觉得是女性的问题,可能就会离婚找新的妻子,或者指责你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另外还有月经耻辱,好多女孩买卫生巾时都觉得要藏着掖着,无法将这视为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包括避孕,很多时候男性不愿意采取避孕方式,但是当怀孕后,最后承受风险和问题的更多还是女性。以及还有很多女胎被堕胎,中国新生儿的男女比例,5岁以下的孩子男孩跟女孩的比例是115:100,而这个概率本身应该保持在100:100,这中间有非常大的差异。


教育中,很多人会觉得女孩学不好数学或理工科,有很多研究发现这样的观念和刻板印象,其实会导致女孩考试的成绩低于她实际的能力,因为女孩也会把刻板印象内化,觉得自己数学不好,但其实并没有证据证明女孩在数学学习中是不如男性的,更多时候还是因为刻板印象的影响


育儿中,作为家长可能受到过性别歧视,但很多家长在养育男孩子的时候,很少会有意识地主动从性别平等的角度培养自己的儿子。如果在社会中作为母亲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又希望自己的儿子在社会中去沾性别平等的光,从逻辑上其实是不公正的。 


影视作品中,很多所谓大女主的片子,还是让男人来拯救女人,很少有女性互助或女性的自我成长。广告中也有很多刻板印象,之前C计划写过一篇文章,梳理各类广告中对女性的物化。(女神节广告大盘点,背后隐藏的信息你看到了吗?


/ NYT /


生活中,女装的口袋就是很少的,出门如果只想带一个手机,我就会发现没有地方可以放,人们由此就发明出各种包来放这些物品。包括很多时候女装的舒适度比男装的舒适度要低很多,因为相比舒适度,女装的设计会更加考虑美观的问题。此外,很多的设计其实是以男性为标准,比如汽车安全带对女性的保护相对男性是更少的,女性面临了更大的风险。 


还有一些例子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女性》中有提到一个研究,调查了400多个钢琴大师,其中只有两位是女性,发现她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手指平均长度较长,比普通的女性手要长很多。书中讲到后来有一位手比较小的男性,发明了7/8钢琴,钢琴的宽度是现在标准钢琴的7/8,发现这样的钢琴对女性和手小的男性手部损伤小很多,但是这样的钢琴到最后也没有被推广。 


小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手比较小,不适合弹钢琴的时候,我们下意识认为这是常规的观念,说明并不适合我,或者是自己的问题。但换一个角度我们应该去想的是,这真的是我的问题吗?会不会是这个产品设计本身没有去考虑社会中一部分重要群体


社会中有非常多商品的设计是以男性为平均标准来设计的。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产品设计的决策者都是男性为主导的, 另外一方面是跟女性相关的数据资料是非常缺乏的,没有数据的支撑,就很难产出合适的设计。


另外,人们用He或者说用他指代来是非常多见的,但是这几年我在西方的很多英文材料中会看到越来越多由用She来指代。当描述一个现象、某些人的时候,会用She来指代,而不是默认用He,这是我现在看到的一个社会的进步。还有在美国的课堂大学课堂上,会先让你去写自己的代称,你希望别人用He还是She称呼你,这样其实能够尊重到每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也就是说你怎么去看待自己,是由你来决定的。 


以上这些例子,有些你可能观察到过,有些可能没有观察到,而这些现象从不同程度上都是社会中性别不平等的体现。 


从铃木凉美来说,她一直在纠结自己应该讲述做AV女演员受到的伤害,还是要摆脱受害者的身份。她觉得性工作者也有坚强、有趣、主动和享受的过程,所以她很讨厌别人的怜悯。另外她觉得整个社会男性和女性都有责任,并不觉得女性属于受害者的范畴。她认为自己是主动进入色情领域的,而且拍AV获得的报酬比较高,这样一个主动的决定就默许了伤害,所以感觉自己没有资格去谈伤害。同时她觉得自己利用情色资本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利益。


到《始于极限》的第三章,她跟上野已经往返写过两次书信,才开始去坦诚自己在拍AV时曾被烧伤、被吊起来、差点窒息的情况,才开始坦诚自己受到的伤害。并且她说有男性如果在生活中想与她发生关系,会说你AV都拍过了,肯定在吃药,我就不戴避孕套了,或者照着片子里的样子来伺候我,这样的一些说法其实是会让她非常受伤的


后来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成为那种男性觉得很好对付的女性,因为她不承认自己受伤,不觉得自己受伤,所以她的很多书取悦了男性,同时可能也对别的女性造成了二次伤害。因为她的很多作品可能被男性当成武器来攻击一些女性主义者,包括她自己的过往,其实不断地被用自己不太愿意的方式消费,比如她参加活动的时候,主办方就会要求她穿得暴露,很难摘掉AV女演员这个标签。 


她觉得自己是很矛盾的,于是引出这样的问题,我究竟在抵触什么?为什么我会这么强烈去抵触,不承认自己受到了性别歧视的伤害?她开始正视自己厌女和恐弱的倾向。我们也可以去思考一下,面对不平等收到的伤害,你是否有主动表达过呢?没有表达或者拒绝承认受到伤害的顾虑是什么呢?

/ NYT /


如果你是男性,当你听到伴侣表达因为性别不平等受到伤害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不会有一丝厌烦的感受?如果是女性,当你表达你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哭、倾诉等各种方式,对方会厌烦吗?如果作为男性感觉到厌烦,可以去思考,你为什么会感觉到厌烦,你有没有真的去倾听、尽量感同身受?作为女性,有的时候当对方感觉到厌烦,或者在表达很多次自己受伤的感受时,会不会觉得丧失自尊,自己好像被厌弃了,心里非常委屈。就像上野千鹤子说的,承认自己是弱者是需要勇气的。


书中铃木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男性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但是女性却对任何可能的批评都很敏感。女性可能会对批评特别敏感,好像表现出自己的弱,是对自尊心的一个伤害。


结合生活的一些例子,比如丧偶式育儿,我们春季带L1的孩子读了一个绘本叫《朱家故事》(点击了解春季L1课程),讲一个家庭中,妈妈既要工作又要做很多家务,爸爸跟儿子都很舒服,后来有一天妈妈离家出走了,于是爸爸和孩子都变成了猪,房子很乱、吃不上东西。最后妈妈回来,大家就和妈妈就以后共同分担家务,然后他们才变回了人的样子。


我们会带孩子讨论做家务的话题,比如在家庭中应不应该做家务,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发现,规律性承担家务的孩子非常少,所以我们作为女性,在生活中真的不要把家务包揽,而是可以去推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参加家务,我也不建议孩子通过家务赚钱,因为本质上家务应该是家庭中每个人的责任。 


另外还有全职妈妈的现象,C计划曾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知⼥性会选择做全职主妇?》,文中分享了一本书叫做《回归家庭》,核心观点就是调研采访了几十位全职妈妈,其实很多全职妈妈并不完全处在平等的情况下,并不是夫妻间自主的、共同的决定,而是这些女性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不得不选择做了全职妈妈,这背后是有很多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存在的。


在文章发布之前,我心里有点打鼓,身边有些全职妈妈朋友,看到我发这篇文章会不会觉得自己被冒犯?文章发布后,我们在后台确实收到了很多全职妈妈的反驳,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好,并不是文中提到的很可怜的样子,这确实是一个挺常见的心理。


其实这篇文章或者这本书本身是替全职妈妈说话的,让大家看到因为社会的性别不平等、不公平的事情,导致很多女性面临困境,站在全职妈妈的角度去反思和批判背后整个社会的结构问题。也有很多全职妈妈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哭得很伤心,因为说中了她的很多情况。能够真正坦然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分享自己在其中的感受是非常不容易的。 


很多时候全职妈妈也会容易帮对方找理由,比如养孩子也会有快乐的时候、我老公也有做得好的地方、我自己以前也同意做全职妈妈、以前工作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你也可以去思考,如果丈夫承担不足够多的时候,你会不会用一些理由去说服自己,比如说一个人带孩子或许带得更好、老公起码赚了钱总比没钱好、老公也是我当年自己选的等等。职场上可能有一些人面临的伤害是难以晋升,也会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会考虑到其中的好处或者各种不容易等。但是这些东西最终还是回避了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 NYT /


这种不愿意被称为受害者的心态叫做恐弱,这是精英女性经常陷入的一种心态,所以上野千鹤子说:“痛了就要喊痛,正视自己的伤痛,要对自己诚实,不要欺骗自己。” 当铃木凉美跟她说:“我的文字被当成武器去攻击其她女性的时候,我担心的不是我自己,我担心的是会有女性因此受伤。”她说:“受伤的首先是你自己,不是别人。”所以真的去面对自己的感受是一个特别不容易的事情。 


女性会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感受。《看不见的女性》里边讲到终于有女性发明了更好的吸奶器,一个基本目的就是让你能在哺乳期吸奶的过程中,同时可以做其他事情。我记得我当时吸奶一次就要吸20-40分钟,隔几个小时吸一次,一天光吸奶这件事情就要占我很长的时间,但是我当时头脑中的概念是觉得这是正常的事情,理所应当这么痛苦,我不忍受这个痛苦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承受的痛苦并不是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去忍受的东西。我们应该去想,我能不能或者社会能不能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总而言之,我觉得最核心的是你要先面对自己的需要,看见它、承认它,你要先去重视自己的需要跟感受,别人才有可能去重视。




基于女性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兆凡老师在直播中还提到了几点建议:

  • 第一是要警惕依赖性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往往会让女性有更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可能体现在你可能经常会想要别人来帮你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没有别人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你需要靠自己来解决问题
  • 第二个是要真挚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感受,抓住感受跟需求,用更有效的方式,与他人共同去探讨更有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 第三点是要看到社会的结构性的问题,警惕攻击女性或男性,攻击某一个人,而是去看到整个社会的结构当看到人的复杂性后,往往会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从理解出发提出具体的需求,讨论一些有建设性的方案,将这个问题朝着更想要的方式去调整。


篇幅有限,完整版直播回放可扫码报名共读观看:


扫码立即报名

注:共读营不包含实体书


注:微信改版啦,想要文章不错过,

请星标C计划吧!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推荐阅读


▷ “中国的女孩子”属于谁?
▷ 从散装卫生巾谈到月经正义:月经议题“出圈”之后,何去何从?
▷ 女神节广告大盘点,背后隐藏的信息你看到了吗?

点“在看”/留言互动
不错过理性的声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傅国涌:企业家的命运,是一个社会命运的缩影身份信息泄露,器官被捐!华人屡屡成为受害者,只因这个驾照信息...三胞胎出生被分给3个家庭抚养,20年后重逢:决定孩子命运的,从来不是金钱13岁马格之死:极致父权下的悲剧华人坑华人?3000份驾照信息被盗!受害者本周将收到通知!芝加哥人如何帮助土耳其、叙利亚致命地震的受害者向左还是向右?融创与孙宏斌步入命运的决定性时刻不把责任推给社会的人,无法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抒怀解忧 邀你来看自家录制的圣诞秀代日本赔偿韩国劳工受害者,尹锡悦遭痛批;日本首相助理称关切中国人权状况,外交部回应;美国一大学出现麻疹确诊病例 | 每日大新闻蒙市枪案 | 11个受害者,11个在舞厅寻找快乐的老年人每周健走 - 4月10日: Moccasin Trail后续:墨尔本00后华男涉杀害两名女性是为谋财害命?引发CBD居民恐慌(组图)择偶|985毕业、24岁年入60万:男朋友选家境好,还是能力强的?硬扛国自然基金委、抄袭他人还报警说自己是受害者,2022奇葩学术黑洞大盘点每周健走 - 4月9日: 红河谷国家城市公园(2)被领养者和亲生父母都是领养的受害者借女友约会抢劫受害者,哈里斯县男子被反杀心碎!!! 燕妹没了! 第一次感到美国无处讲理美光科技,下行周期的受害者美国知名律师自称是儿童性侵受害者,却被发现收藏大量儿童情色图片!中国江苏同里,岸边小船「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阿德勒Weight & Biases:大模型军备竞赛的受益者,AI领域的Datadog经济学人逝者 || 二战时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扬·鲁夫·奥赫恩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对晚婚者无用,对贫困女性是灾难第一批“天坑专业”受害者,已经改行卖烤肠了第一批“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开始了“自救”日本教授登热搜,每个女性都应读她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颠覆认知!蒙特利舞厅和半月湾枪击案的受害者都是谁?因为电脑上没有“锤子大爆炸”,有人决定自己做一个。当一个实习生决定自杀布兰切特的双重身份:加害者与受害者34岁入风尘,49岁嫁名导,当过老鸨、混过赌场,终逆天改命?社会底层命运的坎坷,却上不了国内院线...扯白||你想做个单科拔尖的人,还是做个综合分高的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