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 中国之声丨阿利沙坦酯可有效降低血压,且有助于改善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
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科学年会将于2023年3月4-6日在新奥尔良召开,并同步举办线上会议。
在本次ACC 2023年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团队的两项研究聚焦高血压诊疗,分别探索了新型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滞剂(ARB)阿利沙坦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基于阿利沙坦酯的不同降压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阿利沙坦酯(新型ARB)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型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受体)拮抗剂阿利沙坦酯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受试者为18-75岁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均接受了为期4周的阿利沙坦酯治疗;如果血压得到控制,则继续进行8周的阿利沙坦酯治疗;否则进行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A+D)或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A+C)治疗8周。
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12周时的血压控制率。
研究结果
2126例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血压较基线下降19.24 ± 12.02/110.63 ± 8.89 mmHg(p<0.0001),控制率为78.56%。A+D组和A+C组的血压降低率和控制率相当。
研究中,共48例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单药治疗。
48例进行单药治疗便能控制血压的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治疗12周后,患者的平均血压从基线下降了10.04 ± 10.87/5.50 ± 8.07 mmHg,患者的血压在白天(9.94±13.14/5.38±9.18 mmHg)和夜间(10.42±13.18/5.44±9.22 mmHg)也持续下降,p均<0.01,如下图和下表所示。
研究结论
基于阿利沙坦酯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基于新型ARB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和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微量白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ARB、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ARB+利尿剂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应用240 mg/d的阿利沙坦酯进行治疗4周。如果患者的血压<140/90 mmHg(A)则继续进行为期8周的阿利沙坦酯单药治疗,其他患者则随机进行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A+D)或吲达帕胺+氨氯地平(A+C)治疗8周。
研究结果
在486例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的患者中,进行12周的治疗后收缩压(SBP)显著降低(A组:-18.6±11.7 mmHg;A+D组:-18.1±14.1 mmHg;A+C组:-19.5±11.6 mmHg,p<0.0001),组间p=0.7644。此外,A组和A+C组患者的血浆尿酸水平分别显著降低36.2和44.5 umol/L(p<0.001),而A+D组患者的血浆尿酸水平升高27.2 umol/L。
在460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中,除SBP显著降低外,所有组(A组:-14.0 mg/g;A+D组:-24.2 mg/g;A+C组:-10.4 mg/g;p<0.01)患者的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降低,如下图所示。
研究结论
研究中的所有降压疗法均可有效降低血压。A和A+C均可改善微量白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情况。A+D可以改善微量白蛋白尿,但可能存在增加尿酸水平的风险。
信源:ACC官网
研究者简介
孙宁玲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医促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会长)
•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药典第十届全国医学专家委员
•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主任委员
•欧洲心脏病杂志,中文版高血压专刊主编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副主编
•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s(FESC),国际高血压学会Fellows(FISH)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