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人父母,要听孩子的话。

为人父母,要听孩子的话。

其他

作者|和小畏

编辑|张罐子

责编|天雅 陈沉沉

 


经常遇到一些父母提问: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而自家的孩子总不听话?
 
我有时会抛回去另一个问题:
 
在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会愿意被现在的你教育吗?
 
有的父母听到后会很困惑:这跟我孩子不听话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
 
在《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
 
每个大人都曾是个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跟孩子沟通时,却只站在成年人的视角,而忽略孩子的视角。
 
导致孩子看到的,是父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受不到被理解和尊重,本能地就与大人对着干。
 
这时,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
 
向孩子请教如何当好父母;
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去沟通。
 
 
好的亲子关系必备的3个要素
 
 
在正文开始前,先思考一个问题:孩子最愿意听谁的话?
 
答案很简单:喜欢谁,就听谁的。这个人讲话有没有道理,其实完全不重要。
 
那怎样的大人招孩子喜欢呢?
 
记得小时候,每当新学期开始,新老师自我介绍完后,我和同学都会讨论一下对老师的看法——
 
 场景一:A老师上台 
 
你们这一批孩子呀,真是垮掉的一代,不愁吃不愁穿,有机会好好读书,但就是不珍惜。
 
你们知道我那时候上学有多不容易吗?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们要多向我们这代人看齐。
 
课后同学们议论:
 
“这老东西,管得真多!”
“还瞧不起咱们!他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吗?”
“估计过不了多久,他就会说我们是他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了!”
 
 场景二:B老师上台 
 
我觉得你们这代人特别有想法,经常会从一些我意想不到的角度去看事情。
 
你们年轻人就是有活力呀!和你们呆在一起我也觉得年轻了不少,并且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课后同学讨论:
 

“这老师感觉比之前那个好说话啊!”

“你们说老师的孩子会比我们大吗?”

“我之前见过老师会打羽毛球,咱们下次可以叫上他。”

 

毋庸置疑,我们都更喜欢B老师。
 
因为,A老师的话语强调了:我是和你们不一样的。一下就和同学划清了界限。
 
并且还带有一股说教的意味,充斥着 “我比你们厉害,你们很糟糕,理应被改造” 的声音,很容易就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敌意。
 
相比之下,B老师的话语表达的是:我是来和你们一起成长的。
 
并且,他还给孩子传递了3个信息:
 
1、我们是平等的;
2、我是欣赏你们的;
3、我愿意被你们影响。
 
这也是一段优质关系所必备的3个要素。
 
平等:能让孩子变得不易自卑,也不易自负。
 
欣赏:能让孩子在关系中感到被肯定与被爱。
 
愿意接受孩子的影响:能进一步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
 
可以想象,未来两位老师即使在课堂上讲一样的内容,布置同样的学习任务,同学们也会更乐意接受B老师。
 
而这也说明了一点:
 
相比于教育内容,教育者与孩子的关系,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父母发现,和孩子讲话重复多次都没用,那么大概率不是你没说清楚,而是关系出了问题。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3句话,帮你找到关系的突破口
 
 
要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不妨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向孩子询问以下3个问题,去找到关系的突破口。
 
 1、“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父母?” 
 
问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做一定的心理准备。
 
很多父母听到答案后,会反问:你怎么能这样说自己的爸妈?
 
这容易让孩子解读为 “在爸妈面前,我只能说你们想听的话,而不是真话” ,从而封闭自己的内心。
 
相反,越能沉住气问孩子,越会有意料之外的答案,价值也越大。
 
小Y 就有亲身经历。
 
她的儿子性格特别暴躁,尤其是对父亲,怎么讲道理都不管用。
 
一次,小Y 很认真地问儿子:在你心目中,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没想到儿子脱口而出的词是:懦弱。
 
原来,儿子觉得爸爸一直都对妈妈不好,但妈妈却只会盲目忍让。
 
在他看来,这是妈妈太过于软弱,不懂得保护自己。
 
而这,也正是孩子情绪暴躁的源头。
 
因为妈妈无法保护自己,所以儿子不自觉地就会 “站出来” 主持公道,脾气也就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因为 小Y 没能顾好自己的生活,所以她平常说的话,就变得毫无说服力。
 
正是这次交流,让 小Y 明白了,做妈妈的要学会尊重自己,儿子才能够 “省点心” 平复脾气。
 
 2、“是什么事情,让你这样评价我?” 
 
了解的情况越具体,越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想要改变原有的负面印象,则要弄清楚,是什么事情让孩子对我们有这样的想法。
 
不得不承认,要去面对孩子对我们的负面印象,是需要勇气的。
 
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慢慢消解亲子间的隔阂。
 
曾有一对夫妻,因为女儿 “叛逆” 而找到我。
 
女儿大学期间花钱大手大脚,还总是和弟弟攀比,弟弟有的她全都要有,而且还要比弟弟的多,比弟弟的贵。
 
当我问到女儿对他俩的印象,尤其是有什么不满时,妈妈支支吾吾了半天说:
 
以前从她同学口中得知,她会嫌我们重男轻女。”
 
话一说完,妈妈又马上澄清:
 
“可我们没有啊,我们一直都对她很好,给她买了这么多东西,这还不够吗?”
 
一旁原本寡言的父亲,也带着不耐烦的语气开口了:
 
“现在给她吃给她穿,说买电脑就给她买,手机说换就换,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能够感受到,父母在情感方面并不怎么关心孩子,尤其是父亲。
 
并且,妈妈对 “重男轻女” 这个评价非常敏感,害怕一旦承认了,就不可能再与女儿和好了。
 
我和她澄清,在不了解详情之前,就固守 “没有重男轻女” 的立场,反而会让对话难以进行下去,真正重要的,是女儿怎么理解这件事情。
 
于是,她鼓起勇气问女儿:
 
“之前你说我们重男轻女,能不能和我说一下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有这样的印象?”
 
没想到,女儿听到后,立马就哭了。
 
在她看来,这是自己第一次感受到,妈妈真正坦诚面对这件事。
 
双方没有说太多,但母女间的情感开始流动,妈妈在女儿心中的印象,也变得有温度了些。
 
 3、“你希望我怎么做?” 
 
以上面 “重男轻女” 的故事为例。
 
父母想通过给女儿花钱去证明自己没有重男轻女,但这并不是女儿真正想要的。
 
因此,妈妈可以试着去问女儿:
 
“我们怎么做,会让你觉得好一些?”
 
在女儿心目中,真正渴望的,其实是父母关心她的想法与喜怒哀乐。
 
这时候,妈妈就可以接着问:
 
“发生怎样的改变,会让你觉得我们有在关心你的喜怒哀乐呢?”
 
像这样以孩子的标准去重新塑造关系,往往是效率最快的。
 
哪怕到最后,还是无法得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没有关系。
 
因为询问的过程本身,就足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好好地对待,他们原本对父母的负面印象,自然也会开始发生转变。
 

 
和你的孩子一起探讨成长的方式
 
 
当然,提到向孩子请教教育方法,难免会让一些父母感到不安:
 
孩子小,还不懂事,问他们意见不就是乱来吗?

这样还显得父母不够聪明,以后还怎么管孩子啊?
 
但真相是,只有愿意和孩子探讨,他们才会感受到平等、真诚和尊重,也才会最大程度愿意接受大人的影响。
 
甚至,我们还会发现,到最后即使没能得出一个解决方案,但好像之前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因为真正重要的,并不是答案,而是在寻找答案过程中,彼此间逐渐形成的良性关系。
 
讲到这,我分享一位心理老师的故事。
 
“坏学生” 小明因为上课经常违反记录,班主任把他抓去心理老师的办公室,示意心理老师好好“教育”一下小明。
 
心理老师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要来见我吗?
 
小明直接瘫在沙发上,很不屑地说:知道呀,我们班那个老东西觉得我有病!然后让你来治我呀!
 
心理老师回应道:这么说来,你挺不想见到我的咯。
 
小明:谁会想见你呀!
 
老师:那要不这样,咱们商量一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以后再也不用来见我。
 
小明愣了一下:要不,你直接放我走。
 
老师:可是那样班主任又会把你抓过来吧。
 
小明:那怎么办?
 
老师:要不你说说,是发生什么事情,班主任才会把你带过来。
 
小明:不就是上课偷吃东西被发现了呗。
 
老师: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小明:老师,我想到了一种新的偷吃姿势,用课本挡着,一定不会被发现!
 
老师其实心里知道,班主任站着讲台上,什么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但小明一再强调自己的偷吃技巧很高超。
 
于是她表示支持:你愿意为这件事情想办法是好事,要不就按这个方法试一下。
 
小明:那你不能偷偷给老狐狸告状哦。
 
老师:可以,这是咱俩的约定,你也别说出去。
 
说罢小明欣然离开咨询室。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星期,小明又被发现抓到了办公室。
 
老师:怎么又被抓啦?
 
小明显然有些不好意思,表示这次发挥不好,所以露馅了。
 
心理老师问: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
 
小明表示,他又琢磨出一个新的偷吃方法,这一次,绝对不会被抓到。
 
老师:嗯,我发现你脑子还是不错的,并且失败后还愿意继续尝试,不断调整策略。那再试一下吧!
 
如此反复了3次,小明又被抓到了咨询室。
 
老师表示:哎呀,你这偷吃技术也不行啊,每次都会被抓到,那该怎么办呀。
 
小明挠挠头,在多番挣扎都无果后,他表示放弃了:看来,只能别在课堂上吃东西了。
 
离开咨询室前,小明还补了一句:老师我也很欣赏你的,你是我见过最讲义气的老师!
 
也许,有的人听完这个故事后会觉得:
 
这位心理老师的处理方式太拖沓了吧!直接不准在课堂上吃东西不就行了吗?
 
但要明白的是:
 
很多时候,孩子不遵守纪律,并不是他不知道;

而是因为,他在关系中感受不到爱和尊重,所以选择了破坏纪律。
 
像小明这样明确抗拒的情况下,强硬地讲道理,他只会越来越想要逆反。
 
或许小明会迫于压力,上课不再吃东西,但他极有可能会在别的地方继续违反记录。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陪着孩子去探索,鼓励他参与到自我管理之中。
 
这样做,有两层意义:
 
一方面可以陪着孩子探索事情的处理方法;
 
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优先注重关系,而不是处理问题。
 
就像小明,经历这番周折后,他和老师的关系,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不仅每次见到心理老师都会热情打招呼,后面即使老师指出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也会更愿意接受。
 


写在最后
 
 
我们经常说,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但很多时候,父母们总是把耐心放在 “反复讲大道理” 上。
 
这不仅没有太大的效果,还会让自己越来越焦虑。
 
真正需要花耐心的,是与 “孩子建立关系” 。
 
教育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规律:慢即是快。
 
总是直接强硬地把道理塞给孩子——
 
表面上,这是走了最快的路;
实际上,却破坏了和孩子的关系。
 
一方面,这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尊重,然后选择与大人对着干;
 
另一方面,还会让孩子封闭起来,哪怕大人费劲心思去管教,也收效甚微。
 
相反,聆听孩子的心声和意见,陪伴他们去探索——
 
这个过程虽慢,却能在稳步中培养亲子间相互信赖的关系。
 
当关系巩固后,孩子便能更信服父母的教导和建议。
 
易中天曾在采访中提到:
 
下一辈看上一辈,绝对比上一辈看下一辈更清楚。
 
我的女儿看我一定比我看她清楚。
 
我看我父亲,也一定比我父亲看我清楚,我的父亲根本看不懂我。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具备着某些上一代人不具备的能力和特质。
 
身为父母,虽然生活经验更丰富,但当今时代瞬息万千的变化,无论大人小孩,其实都是 “新手” 。
 
而且,在新时代的教育上,我们难免会遇到无从下手的时刻,与其绞尽脑汁都找不到新头绪,不如试着向孩子请教。
 
当我们真正怀着一颗平等的心和他们探讨,他们会给你惊喜的。 END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从这里开启 

 自我探索的成长之旅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武志红】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看了江苏以死相逼女儿和亲戚结婚的母亲,才顿悟为人父母最大的忌讳…铅笔插入男孩后脑勺7cm,只因父亲这个动作!打过孩子的父母都该看看,不然就晚了!21岁给9个孩子当继母,却孤独终老,她经历了什么?高考作文,要让考生说自己的话近半澳人父母出生海外,澳洲的移民究竟有多重要?一个坚决对歧视说“不”的国家!“为一双15元的破鞋,我骂哭了六岁孩子”:成为父母后,才真正懂得父母的难处高考18天||520,写给父母的话重磅!华人父母被吊销10年美签,还罚款,只因超了2天!机票上被标注4个字母,一入境就被拉进“小黑屋”...“我32岁,爸妈进我房间从不敲门”:没有边界感的父母,有多可怕?童年山村乐园找到亲生父母,她却走到生命尽头这种父母,累死累活也养不出优秀的孩子,90%的家长都中了!国产热播剧里,这样的母亲频现!强势的父母,对孩子的毁灭性有多大?一位优秀的Uber司机海外华人父母的心里话:养儿防老不靠谱? #北美候鸟海外华人社区对谈催眠心理师黄仕明:每个父母,都需要问自己这4个问题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跟孩子谈死亡?窒息!亲妈在孩子房间安摄像头:控制欲强的父母,养不出好孩子!郝景芳:父母的背景,是孩子的天花板吗?这样做父母,大概率会输了孩子的未来!《外太空的莫扎特》:成全父母,还是成全自己?混沌学园课程主任: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听李东生讲这门课?好的父母,各自做好一件事孩子的脑袋里究竟在想什么?这3部关于孩子的纪录片不能错过!嫌疑人父亲:她是乌军退伍兵吴彦祖9岁女儿罕曝光,却暴露几亿中国家庭的隐痛:不肯放手的父母,到底害了多少人女儿女婿回家来(一)我们为啥要听瑞·达利欧说话?想让孩子上牛剑?先资助10个穷娃!伊顿富裕白人父母抢着掏钱靠什么打破原生家庭的诅咒?每个父母,都该看看这个从寒门逆袭到哈佛的女孩邀父母来美养老,现竟负担不起,要把父母送回国内的养老院?养老要提早准备长期护理保险!被男同学袭胸、摸下体,5岁女童确诊阴道炎:父母对“性”的偏见,保不住孩子的纯真!十年文革''停工停产停学''了吗我们对面山脚下的酒庄, 买了一箱老板娘饶我一瓶最好的家风:不怨父母,不怪伴侣,不责子女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