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刚:高层管理者的心智力 | 深度观点
郝永刚 博士
Dr. House Hao
港大ICB管理心理学课程学术顾问、港大ICB客席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整合心理学专委会学术部主任
当今中国有两个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社会发展正在从工业文明阶段快速进入到信息文明阶段,信息和知识日益代替机器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二是个体和组织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和不确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偶然性突增。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面对这两大趋势,要在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持续有效经营,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心智的能力是当务之急。“心智力”是指一个人在复杂社会中取得成就的心智能力。这里,我提出“心智力12度模型”与诸学员共勉。
“心智力12度模型”的构成要素为:“力度”、“灵活度”、“复杂度”、“厚度”、“跨度”、“稳定度”、“深度”、“简洁度”、“长度”、“广度”、“高度”和“无知度”。
图:心智力12度模型
首先是“力度”,即有效识别问题且解决复杂问题的力度。解决问题的“力度”既体现在面对复杂问题(劣构性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又体现在能够根据变化的情境灵活解决问题。
要获得这样的能力的确并非易事。这需要首先提升头脑的“复杂度”。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提出:“一个人如果要有效适应外部环境,他的头脑复杂度必须与环境的复杂度相匹配”。头脑的复杂度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识别出一件事物多要素的联合作用和影响,告别直线因果观和线性时间观,能够看到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生态性,并且能接纳完全不同乃至相悖的视角并加以创造性整合。
如何提升心智的复杂度?这里有两种绕不开的功夫,一是“厚度”,二是“跨度”。“厚度”指知识的厚度。在信息文明时代,用“信息井喷”、“信息大爆炸”、“信息海洋”等词形容信息量之大丝毫不为过。在海洋般的信息中,各种新闻信息、消费信息、经营信息等即时性信息使我们目不暇接,然而沉溺在无分辨的信息海洋中,并不能真正增加“厚度”。只有善于去粗存精,找到高质量信息才能增加学养或“学识厚度”。当前的互联网已经能够让人类文明积淀的智慧结晶唾手可得。但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探询精神,才能有效识别且充分吸收。
在当今复杂世界中,增加“厚度”不仅需要在专业上不断精进,更需要在“跨度”上下功夫。由于社会专业分工和学科分类的限制,许多人始终无法跳出自己的“深井”去跨视角看问题,往往导致将复杂问题还原化,粗放决策,粗暴处理,看似逻辑清晰,实则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复杂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转换视角,从多渠道中获得灵感,背后需要的是一种超越单一视角的“跨界能力”。这种“跨界能力”我称之为“跨度”。我们已经看到真正具有高超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无不是“跨界”高手。投资金融界的查理·芒格、实业界的马斯克以及管理学术界的马奇是这方面的标杆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其领域中取得巨大的突破性成就,得益于他们长期浸润在看似毫不相干的多种学科之中(如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在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中,他们汲取了多样化的洞见,并不断激发出创造和创新的活力。
当我们启动增加“厚度”和“跨度”的学习之旅时,必然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学科如此众多,信息如此浩瀚,我们如何避免陷入信息的无底深渊不能自拔?这里再提出三个度——“稳定度”、“深度”和“简洁度”。
“稳定度”是指我们在探求新知时,时时想到我想要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寻求这样的知识?进而思考我的职业“定位”是什么?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在定位明晰的状态下,一切在变,核心不变(在企业经营中称为“核心文化理念”-宗旨、目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如此才能在复杂、混乱、模糊、不确定、快速变化的时局中守住方向,获得“定力”。
“深度”是指直入问题的本质和学科的本质,而非仅停留在现象世界。马斯克曾言,因为涉及学科众多,所以他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每一种学科的本质与原理,从而不至于沉溺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无穷知识当中。管理学家马奇在涉猎了十几门学科之后回过头来总结出了管理学的本质即“优雅的解释,有效的适应”这样优美而简洁的话语。此外,“深度”不仅指找到学科的理论精髓,还指一种“元认知”能力,即找到每一门学科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方式,即“元理论”。
最后是“简洁度”,根据费曼学习原理,当我们能够用通俗且简洁的方式让学科外的人一听即觉,那么就说明我们进入了纷繁复杂背后的简洁有力之中。因为“简洁”,我们才能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将不变的法则性和变的灵活性有机地统一在变化的情境之中。
在信息流通无障碍、产业生态无边界的商业世界中,还有三个度至关重要,分别是:长度、广度和高度。“长度”指时间周期长,“长度思维”指能够站在更长的时间周期考虑问题。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能够超越当前工作,从职业发展、人生发展乃至子孙后代的视角考虑问题,站在组织经营的位置能够超越当前经营现状(尽管面临着各种紧迫需要解决的经营管理难题),站在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生命周期乃至国家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视角考虑自身所做的事,这种思考未必一定短期获得明确的答案,但能够拉长焦距,增加远见。
“广度”指考虑问题的空间域,对应“长度”(时间域),“长度”与“广度”结合统称为“大时空思考参照系”。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全球者不足以谋一地,扩大的空间域能够开阔视野,升维心智。企业经营者需要在日常经营之外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动态需要时时保持关注,才能洞察时局,把握全局。实际上,中国现在的许多初创企业开局就能够以全球视野看问题,可谓格局阔大,志向高远。“广度”与“务实”并不矛盾,在务实中前瞻,在前瞻中务实(低头默默拉车,抬头仰望星空)。
“高度”指站位的高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局”。广义而言,“格局”包含了“长度”、“广度”、“高度”,狭义的“格局”主要指以什么样的自我定位来看世界。“站位”决定地位。例如,当企业中的一名普通员工能够站在CEO的视角看企业,我们就会说他职位不高,格局很大。当企业经营者能够站在产业领袖的视角看问题,就说明他的格局超越了他的地位。在NLP(神经语言程式学)理论中,一个人的自我定位决定了他的价值观和信念,进而决定了他的能力和行为,最终决定了他对世界的影响力。
在讨论了“力度”、“灵活度”、“复杂度”、“厚度”、“跨度”、“稳定度”、“深度”、“简洁度”、“长度”、“广度”、“高度”等11个“度”之后,这里提出最后一个度是“无知度”。“无知度”是一种面对变化世界的一种谦卑的态度。有了“自知无知”的态度,我们就永远不会丧失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探询的热望,它是我们面对新世界、新时代的终极驱动力。
受篇幅所限,这里仅简要地提出“心智力12度模型”,日后择机与各位学员细细分享。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