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岸的我,如何面对中年危机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186 篇文章
题图:来自网络。
作者:玲珑,80后诺友,斜杠文艺女,多元自我价值探索者,终生成长实践者,工作生活于北京。
1
工作第二年,我就进入了单位最重要的项目,承担重要任务,表现出色,也被领导关注,收入不低,多劳多得。
第三年,我结婚了,队友单位所属的上级部委可以解决我的户口,领导也有话,户口落下,马上告知单位。
我想,只要拿到北京户口,我就有机会考所在单位的编制。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自己的预期发展。
谁知,因部委领导人事变动,原本从申请到下批文均时 1 年的时间,到我这变成了遥遥无期的等待。终于拿到人社部批文落户时,我已 34 岁。
彼时,单位有人事权并看重我的一把手刚被免职,能帮助到我的领导也跟现任一把手说不上话了,没多久,他也被“退休”了。进编的事就这样从板上钉钉,变成了绝无可能。
此外,因某些政策原因,收入锐减,一时间,优越的处境变成了夹缝中求生存。
这期间我还经历了一次大月份流产,职业目标和个人生活几乎同时垮塌,痛彻心扉的同时,情绪也跌落谷底……
▲ Photo by Debby Hudson on Unsplash
2
尽管如此,为了证明自己,我也强支棱起来,抓住还未超过 35 岁的尾巴,转战其他单位的招考,因专业所限,那一年仅有两次机会,在我受伤的心还无处安放时,马不停蹄地准备了考试。
坦率地讲,主观上,我的状态并不好,这个年龄面临生育的计划与用人单位的期待相悖,我不希望新单位对我的印象是找个有保障的地方生娃来了。
客观上,34 岁已婚未育,也是我明摆着的个人条件,此外,谁知道那个坑是不是已经有萝卜了呢?
在这种拧巴下,两家单位我虽关关过,但都止步于最后一轮。虽有思想准备,但得知结果的那些日子,尚存的一点希望和自信也随之消弭,在北京酷暑的晌午,我的心冷若冰霜。
35 岁,在上岸无望后,我终于不再担心怀孕、产假会影响招考,又克服了心理阴影,在胆战心惊中安全生下了孩子。初为人母的手忙脚乱和各种应对暂时打断了内耗,但在产后严重缺觉的情况下,我时常一边看着身边熟睡的宝宝,深深感到满足,一边在给孩子喂完奶的深夜,看着天花板毫无睡意,焦虑蔓延……
▲ Photo by Madhur Chadha on Unsplash
3
1. 新角色,起点与动力
中年的我们,基本角色已经固定,而赋予自己新的角色也许是工作、生活出现起色的切入点。比如在熟悉的岗位上主动开拓出另一个角色,成为企业内训师、心理辅导员、活动组织者,或是在职业外寻找更多的尝试,做志愿者、活动策划者、分享者、写作者等等,无论哪种角色,都是我们主动改变的起点,都需要重新出发。
于我而言,是成为母亲。在我丧丧的那两年,选择成为母亲是我中年人生中浓重的一笔,在很大程度上,孩子也引领我走出困境。
自决定成为母亲那一刻起,从备孕、怀孕、产检、生产、母乳喂养、婴儿护理、制作辅食、阅读绘本,到自己产后调理、角色适应、回归职场、时间管理、精力分配所面临的一箩筐问题需要做的功课,不亚于又读了一个研究生,没日没夜地困乏和劳累,北京凌晨 1、2、3、4、5、6 点的天空都仰望过,累但从未烦过,是孩子让我知道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反思、输出,没那么焦虑,还能为他人提供一些咨询,成为母亲后的统筹规划、沟通协调等能力应用于工作,也变得游刃有余,是孩子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大千世界。
▲ 小暖男给我捡的各式发圈
2. 直面问题,放下自我评判
通勤车上,将眼泪咽下之后的时间里,我关注了“奴隶社会”,知道了诺言社区,从那些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真诚文字和诺友活动的分享中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陡然增加,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不小的冲击,考编又成为当代青年努力追寻的目标。以国考为例,2023 年计划招录 3.71 万,而报名人数达到了 250 万,创下十年之最,再次掀起“上岸潮”,相比于凤毛麟角,没有追上的我们,怎么办呢?
▲ 来自网络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用“流动性”来描述西方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性,不可预测、不确定、不安全、偶然性充斥着社会生活,人们要想生存,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应对变化、要有较强的心理灵活性、要有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我想今天的中国社会已越来越符合这个特征,那么追求安稳而不得、深陷痛苦的深层次原因,是否是这种追求本身就与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呢,普通人的资源匮乏和对确定感的遥不可及,或许也是躺平的主要原因。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一位学者认为,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遭到了环境的阻碍而无法得到发展时,我们可以减少或消除不恰当的自责与愧疚心情。若是那些我们无法成就的事情,其受阻的因素不是来自我们自身,我们就不应为此责怪自己,陷入懊悔与沮丧的泥潭。我们不为我们无法决定的事情负责。
这段话深深地治愈了我,回看我毕业找工作阶段与老师和应聘单位的那些邮件往来,我只想给那时的自己一个深深的拥抱,我确定以当时的境况,我已做了最优选择。
在那个当下,是什么让我宁可放弃获得户口的机会也要做这个无法预知未来的选择?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内心深处对工作内容的要求、对所热爱的专业的坚守,面对所谓的利益,我听从内心、没有妥协。
回顾我入职以来的这些年,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尽了全力、单位内外认可,无论对谁都没什么好抱歉的,没有获得考编机会,与工作能力无关。
再看眼下的工作,如果全面考虑一份工作的满意度满分 10 分的话,我会打出 6 分,价值感不高、收入偏低是事实,同时它提供给我的稳定的薪资、宽松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可充分兼顾家庭和较好的福利,特别是得益于单位的支持,母乳孩子到 33 个月,建立了良好的免疫屏障,疫情期间工作屡次停滞,但工资照发,这些都是一位中年老母亲可遇而不可求的,没有既要也要。
而价值感和增加收入,只能依赖于这份工作吗?什么是值得精进的终生事业?如何才能职业自立?是我值得探究的问题。
当我的人生目标不再是“上岸”时,当我认清不是每个人在 35 岁都能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生活美满、后顾无忧时,我也不再是个失败者。真正的安心不是外界的所谓“保障”,而是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有能力过好生活的笃定。
回顾以往,考研时我曾以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公费录取,我学习能力强,并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很强的行动力;
▲ Photo by Bruno Kelzer on Unsplash
10 年前因兴趣,我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多年后仍对这个专业饱有热情,于是在孩子 1 岁时,我从工作和带娃的忙乱中抽身,上了咨询心理学研修班,进行了为期 2 年的系统化受训,后来又学习了相关疗法、技能,对生涯规划、职场教练也有所涉猎。
写在最后:
这就是没有上岸的我,所走过的中年危机。
如果你也正经历迷茫,欢迎你加入诺言社区。和全球 2万+ 终身学习者一同前行,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超越自己。我们终将成为自己的太阳。
- END -
一诺:放弃平衡吧,你已经很好了
在线教育大裁员,突然失业的年轻人还好吗?
投行,麦肯锡,自由职业…7次转型后,我发现关于职业选择的真相…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