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岗”,一场妈妈的工作降级
文|读者:静思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的数据统计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79.39%下降到2019年的68.57%。
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除了与经济转型、女性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推迟因素有关之外;也与更多的女性成为家庭主妇、育儿责任增加、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这三个原因有很大关系。
除非你有强大的外援,否则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女性来说,一旦扛起“母亲”这个角色基本意味着中短期内——甚至此生——在职场只能沦为边角料角色,会议室内的隐形大姐、办公室里的“便利贴阿姨”。
《我是真的爱你》剧照
我们的身边总有这类真实事件发生:
生孩子前,她是混迹职场多年的精英,已在单位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生完孩子回到工作岗位后,同龄男生已经成为她的部门领导、她的亮点工作被接替者占有、她手里的资源也被“分担”(瓜分)干净。每当她想挣扎、“向前一步”时,耳旁就会传来“你都有孩子了,还那么拼干嘛”“当妈的人了,要以孩子为重”这样的话。于是,她逐渐在工作中丧失了话语权、沦为单位里的边缘人。
比这样的事件更惨的是:从领导得知她怀孕后,公司就想方设法“踢走她”。孩子有了、工作没了,再也没有职场能让她“返回”。
《亲爱的小孩》剧照
但如果你想在这些岗位里寻找“五险一金”带给你的安全感、“师医公”带给你的稳定性,那是绝无可能的。根据媒体上已经公布的一些文件看:
薪资,有但不固定,几乎都是底薪+提成模式,赚多赚少全看你个人吆喝,社保是“真没有”,劳动协议是“应该有”,补贴也许“可以有”。
更不用说随着业绩达标、专业技能提升随之增加的升职加薪了。“妈妈岗”的“灵活性”决定了它与职场晋升空间这块绝缘。
总之,“妈妈岗”就是做一天和尚化一天缘。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照
其次,“妈妈岗”的门槛不高、但折损不低。
客服、生产线女工、基础销售这类岗位通常对学历和技术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你很容易找到工作。但这也意味着你年少时苦读多年、又在原来的岗位上摸爬滚打许久好不容易拿到的学历、学到的技能、积攒的人脉、以及配得上自己所创造价值的薪资统统化为乌有。
不是说劳动有贵贱,咱们瞧不上蓝领、体力劳动者。只是,如果当时知道会有今日,当初何必还要牺牲自己那么多玩耍的时间、浪费父母的精力和财力、吃一遍“北京女子图鉴”的苦,好不容易修炼成一名职业女性后。没几年就因为孕育了人类的下一代,自己就被“贬下凡间”,多年修为、一朝化为乌有。这折损率着实过高了。
但这么高的折损率,几乎是全世界面临生育选择的女性都要面对的困境。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沙尼·奥加德教授在其著作《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里深入采访了35位居住在伦敦的全职妈妈。
她们(除了其中一位之外)都受过高等教育、经历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和职场磨砺后成为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她们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在这些人原来的人生规划里是没有全职妈妈这一项的,但她们离开职场的时间为3-17年,平均不工作时长为8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中采访的对象是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女性,她们的丈夫一人收入足以支持一家人过上很不错的生活,她们在育儿和家务上也能够雇佣得起钟点工帮忙。可即便如此优渥的条件,也难以确保她们不经历职场断层。
《坡道上的家》剧照
更何况是没有老人帮忙、难以支付起外援的普通女性,即使曾经能够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努力,在大城市落户、扎根。最终轮到生育这道坎儿时,也只能被迫用自己拼来的职业生涯换一个“给孩子完整的童年”。
最后,让人难受的是“妈妈岗”设置的本质。
“为就业困难的妈妈提供就业岗位、能够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这些是“妈妈岗”设置的表象;但入职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请假便捷这些“优势”都是为了给育儿扫清障碍、让女性能够更方便、更迅速的从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去照顾孩子。
“妈妈岗”的本质还是把育儿的重担丢给了女性、把职场的可能性排除在母亲这一角色之外。
《产科医鸿鸟》剧照
排版:语桐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