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最恐惧的“失业下岗”“娃养废了”,终于被拍出来了
本剧F3的照片大家都看过了。
外貌能管理成这个样子,一看就知道非富非贵,脸上就写着:我是劳动人民,而且最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正是这样的,这部电视剧里没有一个“得志”的“混整了的”角色,男人没有,女人好像也没有。
在一个靠钢厂吃了几十年饭的小地方,钢厂垮了,所有的人就都必须跟着垮掉:除了街头上晃荡的氓流子,第一波下海开歌厅舞厅游戏厅的半流氓子,还有各种真真假假的,勾搭着末代厂长,准备倒卖国有资产,把最后一波工人坑死的商人……
那是大变革将要到来的时代,中国像一头昂首的巨龙,正用洪荒之力要从泥沼中拔出巨爪,随时准备腾空而去。
但这巨爪掀起的狂风巨浪与万丈泥沼,又掀翻了不知多少如一叶扁舟一样渺小脆弱的普通人的家庭……
我们是观众,我们有上帝一样的全知视角,我们知道这个工厂要倒了,我们知道这一切无可挽回,那么,谁更可怜呢 ?
是下岗前一刻,还爱厂如家,90年代的劳模,坚决捍卫自己工人阶级光荣身份的范伟?
还是刚分配到厂办的90年代大学生,以为自己还将在这个工厂里开创一番新事业,到处摆架子吹嘘自己是厂里二把手的秦昊?
又或者最最最可怜的,是明明远近闻名的漂亮,却被末代厂长睡大了肚子,打胎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的黄丽茹?
又再或者真正可怜的是,我们随着剧情再往下面钻一步,看见的那些其实早就破破烂烂一触即溃的家庭中的孩子们:他们早就感觉到,工厂不行了,却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生活能力的青年、少年、儿童和婴儿们……
这些才是真正的普通人,每一个都是,面对命运的予取予夺,他们毫无反抗之力,越是拼命招架越显得可怜——这种真真正正全民普通,全民“谁都干不过”的电视剧,好久没见到了。
这样的电视剧看了不是应该觉得很压抑么?为啥我反而说有种释然呢?
其实是我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尝试代入了一下每个人物:
假如我是范伟,我能有什么聪明的招数,在厂子必然倒闭的大潮中,保全我的工作和收入么?
我没有。
假如我是秦昊,我能有什么职业规划,让我自己这个90年代明明还很吃香的大学生,不至于刚分配没多久就失业么?
我没有。
那得了,我要是黄丽茹,我总能洁身自好,不跟厂长胡搞乱搞吧,我总不会那么惨了吧——这是的,但是放眼那个小地方,把所有的臭流氓都排除之后,我又真能找到一个值得托付终身,能让小家庭幸福生活的老公么?
我反正是没有把握的。
实际上黄丽茹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嫁给秦昊发现他养不了家,就在自己原来护士的技术上,又学习了纹眉一类的美容技术——这放现在也算很有赚头的手艺了吧。但后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把我放那里,我可能还不如他们,我就是个普通人,真要是天大的事压过来,我可能谁也干不过。
有了这个觉悟,我反而觉得前所未有的大放松——人为啥焦虑呢,不就是总在担心现在拥有的一切无法维持,以后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而且困难来了我们根本干不过啊!
对的,真的困难来了,我们都一样,根本拗不过命运,但是你接着往下看剧情——再大的事,最后家家户户其实都淌过去了,真的倒下的,再也起不来的人,都是自己的心废了。
守住这颗心,再大的事,其实都不叫事——这是普通人的天下无敌。
不,信念这个东西,其实就是普通人专属的,是因为我们弱小,我们在命运面前根本毫无反抗之力,所以我们才需要信念。(不信我们好好读读英雄和先烈们的故事,他们其实本都是普通人)
范伟的信念,是工人阶级光荣,劳动光荣,我要留在工厂干下去,所以他看上去好像是“盲目无知”根本不知道工厂必然倒闭,竟然还为了争取一份免于下岗的“光荣奖励”积极去帮警察查碎尸案。
其实就算他知道工厂要倒闭,或者说,他其实心里早就知道了,他仍然会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明知必然失败地去奋斗。
他并不知道如何奋斗才能成功,别人顺口说了一句“获得光荣奖励”他就一头栽进碎尸案里要去争取这份光荣。
而后呢,而后他的信念中又出现了两个儿子——他认定要给亲生儿子一个交代,认定要给捡来的弃婴一份幸福——当这份信念出现在这个普通下岗工人的心中后,范伟就成了无敌状态。
我是普通人,但你敢动我的信念,那么,谁来我干谁。
这部剧里有真正的坏人,恨不得他赶紧死那种坏;
这部剧里也有真死了,但说不清是坏还是蠢,是我们该无限同情,还是怒其不争的人;
这部剧里,更多的是活得一点也不漂亮,满身毛病,说是好人也不对,说是坏人也不合适的普通人。
有信念的人,就能过下去,就能守住自己的一颗心——范伟要给儿子一个交代,秦昊顶着绿帽子直接上台质问厂长,刑警痛打渣滓,甚至黄丽茹要出轨、按摩店老板屡屡向范伟示爱,都是在奔向心中的幸福……
我的信念是什么?
刷完剧我问自己,我心里有没有一个要守护的东西,是哪怕此刻天塌地陷、地球毁灭,我也要守护的?
有啊,我回答自己。
当然,我的孩子,我的家人,这些都是,但好像也不止是这些——我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有什么。
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心里是有信念的,这一瞬间,我什么都不害怕了。
如果提出这些批评的是90后,95后,乃至00后,我一点都不惊讶,这批年轻人们可能已经离底层生活太远,从小家里也早不是父母的一言堂,加上自己真的就是年轻,对于这部一眼看上去,就是底层+中老年+爹味元素的剧横竖看不惯,完全可以理解。
看不惯就对了,那就说明,时代进步了,生活变好了。
其实,每一份爹味的对面,都是孩子气。
每一份衰老里面,都藏着下一代蠢蠢欲动力量。
当下一代的力量冲破了衰老,开创出新时代,旧时代自然而然就只剩点爹味妈味了。
大概因为我是育儿博主吧,在我眼里,驱动这部剧的核心力量,其实是孩子们。
剧情核心线索,是中老年人范伟非要查案,但他查出来的都是谁呢?(这句算剧透么?我真尽力了)
剧里出现的这些孩子,有的确实不被父母所爱,但也有“亲人”爱着他们,他们还互相爱着。当然也有被父母深爱着的孩子,但是仔细一看,我们就发现了,这些孩子虽然被爱,但又都纷纷缺爱——缺得非常非常厉害。
为啥呢?怪那些爹味妈味的父母?
怎么忍心怪他们啊,他们如何真挚炽烈地爱自己的孩子,那么辛苦拼命地养他们,为他们好。
爱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爱却不知道如何去倾听,爱却不知道如何去放手,这就是那个旧时代共同的印记,就是我们所说的爹味和妈味——我为你好,你听就行的那种味道。
就连那个时代互相爱着的孩子们,其实也是这种表达,要不我完全顺着你,你说啥我干啥,要不我完全自行其是地为你好,我觉得好,我就干,并不问你是不是真的需要。
孩子们不想要那样的时代,他们奋力反抗,于是有了今天。
很高兴在如今的时代里,我能做一个育儿博主,从容地书写着关于爱的新故事——今天我们爱孩子、父母和朋友们,我们试着去理解他们,倾听他们,懂得他们。
《漫长的季节》讲的是老头子范伟查案的故事,案子查完的时候,他已经家破人亡,跑到开了30年火车的铁轨边,思考要不要卧轨自杀。
然后他听见了一个弃婴的哭声——这其实是很老掉牙的桥段,真的一点都不稀奇。
但当镜头拍摄到孩子的脸时,纵使小演员十分白白胖胖一点也不像弃婴,我还是猛然间被感动了。
真的被感动了,被一个幼小生命带给一无所有的范伟的希望所感染,即使明知这是编剧导演故意要让我感动。
这是一部很成功的剧,范伟作为父亲,为了儿子拼尽全力,虽然满身的爹味,但是足够感动我了。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妈妈,我品尝过为人父母的提心吊胆,疲于奔命;正因如此,我才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范伟再次得到一个孩子,再次为人父母那一瞬间的幸福。
为人父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这是刷完《漫长的季节》之后,我最想跟你们分享的事。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带着团队小伙伴和出版社开会,她竟然和编辑说,Jessica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可爱臭美了,没事就自拍,还让我们给她拍照
还见到了协和医院的王丹华教授,她一直在支持掌欣早产儿公益项目。这次见我第一句话仍然是:早产儿家庭有什么事,你随时叫我!
19年成立早产儿公益项目,我并不知道怎么做,但我知道发心对了,四面八方的力量都会来帮助我。特别感恩这么多年来,所有的公益同行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