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养老”、“以房养老”、“养老银行”、“投资返利”,这样的骗术在最近十几年换着花样在世界各地“开花”。最近几个月,一场针对打击养老诈骗的“百日行动”席卷中国,如今也开始积极收网。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则再次卫冕荣登今年全球诈骗重灾区。根据反欺诈活动人士警告说,诈骗会在老年受害者群体中“悄无声息地蔓延”,因为他们过于害怕而不敢报案。很多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骗了。邮件欺诈导致英国的老年人一年损失58亿镑,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尤其容易上当。据报导,一名老年妇女被骗了超过10万镑。而且这种诈骗案通常不易被发现,因为受害者非常害怕报案,或者过于羞愧、不愿报案。《每日邮报》的暗访中,一名德国的骗子吹嘘说,诈骗信的目的就是骗钱,“尤其是60岁以上的妇女”。骗子甚至利用英国皇家邮政提供的大批量投递邮件的折扣服务来专门向老人投递诈骗信。一名法国骗子声称,皇家邮政的标志帮助他欺骗了40万英国人,因为这些人认为“政府同意了”这些邮件。专家数据显示,很多诈骗团伙一旦研发新型的诈骗形式,都会不约而同把英国当作向全世界输出诈骗技术前的实验基地。骗子会主要针对低防护群体老年人和留学生开展骗术,而攻击区域一般以发展中城镇,或者是偏远的乡村。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英国就已经被评为“全球诈骗之都”。并且,诈骗者早就将目标逐步转移到了普通群众。
租用小型公寓的年轻人,在2011年就已经成为英国最有可能被欺诈的对象之一,其身份欺诈风险分数比此前增加了47%,是英国普通居民的身份欺诈风险分数的两倍有余。
而留学生、从事常规职业的年轻人同样如此,其身份欺诈风险分数同样增加了75%。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则是富人群体的受诈概率降低了近一半。
2021年9月,“英国金融”发布报告指出,电信网络诈骗已上升到“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水平,疫情后居家办公环境给伪造虚假购物网站、支付链接、物流快递信息等诈骗带来“新商机”。
近日到处罢工的英国,骗子却没有闲着,英国警方在赫特福德郡发现多起ATM盗窃诈骗,用户在使用ATM机后被吞卡,几分钟时间骗子就完成复制卡密码和账户,在其他地方的ATM将现金取走。这一波操纵下让很多没有防范意识的当事人,会第一时间以为是机器坏了联系银行,而不是先向银行报告冻结卡,这也为诈骗分子“赢取”时间。而这样的诈骗只能算是初级的,高端的诈骗团伙会“因地制宜”。瞄准英国酒水市场,离不开酒水的英国人同样对名酒投资有浓厚兴趣。据每日邮报报道,近日被逮捕的英国男子Casey Alexander就瞅准了名酒投资的市场,利用Windsor Jones、Charles Winn和Vintage Whiskey Casks三家公司,在美洲和欧洲,通过承诺投资稀有葡萄酒和威士忌的高回报来欺骗投资者,而该骗局持续了五年,受骗人数达150人。而最容易让人一步步上当的肯定是“没有时差”的完美剧本。今年3月一名英国留学生在收到post office的包裹配送失败的短信后,马上收到HSBC银行职员打来的电话,看到手机显示是卡号后面的来电,受害者放松警惕,在一系列专业的问询操作后,受害者被要求把钱转移到一个safe account,这时候为了防止受害者突然“清醒”,骗子会用“系统随机转账金额”多次转账的形式来加强自己的专业性,从而蒙骗过银行的大额异常转账拦截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银行前几年签订了赔偿条例,诈骗受害者可以获得损失赔偿,但是赔偿多少以及是否赔偿取决于受害人在案件中的疏忽程度。也就是说在联系银行后,调查的结果被判定为“authorised push payment 授权付款”时,受害者一般很难追回。当然在得到不满意的答复之后可以进一步向银行和“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金融监管部门”发起投诉,阐述银行的预警疏忽也是不能忽略的责任。而对于留学生来说“大使馆来电”骗局是成功率较高的,近几年很多骗子都通过这样的手法和洗钱等犯罪结合,诈骗经济宽裕、涉世未深的中国留学生。2020年就有一名留学生在英国被骗子用大使馆来电的方式,以“洗钱”的理由诈骗280万,后来疫情回国在西安隔离期间又被骗子以上海警察身份骗走200多万的惨痛经历,让很多网友直呼“还是贫穷救了我”。大家估计很难想象,在发达国家也会遇到这样猖獗的诈骗。其实不然,在发达国家,大家的自我防范意识并不高,因为文明程度提升之后,大家的公众道德意识里自然是坦诚和诚信,而不是欺骗和不劳而获。但这也成为很多诈骗分子喜爱的温床。也因为社会的共识,针对性的执法协助部门自然不是社会公共部门的重点,英国《泰晤士报》调查显示,因人手短缺,执法部门无力应对激增的诈骗犯罪。受害人拨打警方举报专线时,平均需要28分钟才能接通,有记录在案的诈骗案件,每1000起只有2.1名警员侦办。而很多还没有记录在案的诈骗,要么是证据不足,要么是“花钱消灾”荒唐逻辑。为了应对诈骗集团,2021年10月,英国内政部重启“反诈骗联合小组”,通过联合执法机关、银行和电信等行业企业,包括对签订手机套餐合约在内的电信产品进行银行授权、防止个人金融信息泄露、拦截伪装成机构信息的诈骗短信等,联合多行业和消费者团体共同推出“三思而行”运动,帮助民众识别诈骗信息。对于受害者而言,诈骗分子好像是电话那头的一个人,但其实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专业的诈骗帝国,而且上下游链条十分完善。黑客攻击打头阵,获得基础信息。职业黑客们通过攻击互联网上安全措施较低的服务器弱口令、数据库注入、获取 webshell 等手段,取得大量服务器控制权限,俗称“肉鸡”。有了“鸡肉”后,市场上黑帽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买家就可以获得基础数据伪造网页、网站搜索引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钓鱼网站”。外在硬件储备好之后,软件“剧本”就可以开始研发了,来自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等专业背景的研发团队开始研发不同的“剧本”。有了“剧本”,那么一线工作的话务员的招聘、培训就可以积极开展。为了万无一失,利用电信网关或者虚拟电话设备进行多层的话务跳转,隐蔽对接受害者。在获得诈骗款项的第一时间钱会进入到洗钱组,“天女散花”的形式通过不同的二维码、消费等在几秒钟之内完成转移,而最后一关“车手”,只需要拿着不同的银行卡在不同的银行柜员机上取现,然后扣除跑腿费就好了。而这些可以是多个上下游团队,也可以是一个团队内部分工合作。产业化,让诈骗行业从技术供给到“产品”研发都在不断的更新,而一些比较稳定的诈骗“产品”,例如“留学生换汇”“法院传票、遣送”等仍然保留且活跃在全球市场。英国皇家邮政局Royal Mail发出警告,呼吁英国民众提高警惕,谨防企图窃取个人信息和金钱的骗局最完美的骗局不是你很傻,是你的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和骗子手中的故事剧本一模一样,而此时的你也正好习惯性的相信,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容易上当受骗。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电话的诈骗都是有一个共同破解的点,不能让你离开电话。放下电话,找一个身边人说说,切勿独立“扛下所有”,三思而行。国内的反诈APP虽然没有海外版本,但是也建议出国留学和旅游的朋友们可以在自己手机里下载,以防万一。遇到官方来电的时候,请先挂掉电话,直接拨打官方电话进一步确认,因为骗子可以虚拟模仿官方电话的样子,但是无法控制你手中直接拨出的电话。别贪心,别害怕,对于一些遣送、入狱的恐吓,身正不怕影子斜。
欢迎关注更懂英国的微信号
“英国大家谈”(ukdajiatan)
— The End —
文/Jully, 编辑/Yugi,
文章参考 知乎、英国每日邮报
推特、泰晤士报、人民网等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任意输入关键词
搜索你想要看的各种英国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