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6月信贷投放明显回升,市场期待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些

6月信贷投放明显回升,市场期待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些

财经

2023.07.11

本文字数:2780,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展望下半年,财政、货币等政策工具箱应开得再大一些,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


作者 | 第一财经 杜川


社会融资和信贷投放在5月触底后,呈现季节性回升态势,6月部分数据好于预期。

7月11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45万亿元,同比增长9%。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

在市场分析看来,在季节性效应和政策加力下,6月新增信贷明显回升,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但近期多项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修复进程放缓,终端需求仍不强,物价延续低位运行,亟需政策进一步加力稳固。展望下半年,财政、货币等政策工具箱应开得再大一些,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

人民币贷款支持社融同比多增

人民币贷款是新增社融同比保持多增的主要支撑因素。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其中,6月份社融增量为4.22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从上半年具体情况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99万亿元。

“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人民币贷款是主要贡献项。”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6月份金融数据触底反弹,表明随着支持经济持续回升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市场信心和预期回暖,融资需求有所修复。

从直接融资看,企业债券净融资1.17万亿元,同比少788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38万亿元,同比少1.27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企业债券少增与2022年11月以来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导致债市融资成本上升以及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债券形成替代有关。政府债券少增与去年专项债券集中于上半年发行有关。

而从表外融资看,委托贷款增加743亿元,同比多增797亿元,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分别多增3980亿元、2619亿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稳步增强。

居民贷款明显改善

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恢复放缓,实体经济资金需求“高歌猛进”的情况有所减弱,但在消费需求转暖带动下,居民与企业贷款均大幅放量。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1万亿元。

董希淼认为,从结构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增量的81.44%,是人民币贷款增长的主要贡献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在半年末效应和政策驱动下,6月信用扩张再度加速,全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高基数基础上仍同比多增2400亿元,环比大幅多增1.69万亿元。

单月来看,6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28万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多增687亿元、1.42万亿元。其中,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增加7449亿元、1.59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543亿、1436亿元。

“总量适度,节奏平稳,4-5月信贷投放节奏有所放缓,市场预期发生转变。但6月以来,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力,央行降息落地刺激投资和生产需求,在季末信贷冲量和政策继续引导支持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作用下,企业贷款仍有支撑,企业中长贷依然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拉动力量。”温彬说。

居民贷款方面,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仅增长0.62万亿元。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同比少增0.1万亿元。这与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疲弱、商品房销售下滑情况基本吻合。

6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为1239.82万平方米、10.84万套,同比下跌33%和33.9%,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需求转暖带动下,居民短贷表现相对较好。6月,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增加4914亿元、463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632亿元、463亿元,均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温彬指出,端午小长假、年中购物节活动对消费起到支撑作用,降息落地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带动居民贷款明显改善。6月地产销售跌幅虽扩大,但在按揭早偿阶段性放缓下,居民中长贷较4-5月明显改善。

M2增速延续回落

同期高基数效应下,6月M2同比增速延续回落,但仍居高位。
具体来看,6月末,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M1余额69.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

温彬认为,M2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6月信贷投放明显回升,信贷派生力度仍强;二是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对M2有所支撑,6月财政存款减少1.05万亿元,同比多减6129亿元。

梁斯则认为,二季度以来M2增速稳步下降,M2同比增速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银行信贷投放放缓,带动存款规模下降;二是居民消费意愿增强。

稳经济政策正在逐步发力

在季节性效应和政策加力下,6月新增信贷明显回升,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不过,仍需注意的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不足和问题。二季度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大,CPI同比增速降至0附近,PPI同比持续负增长,需求下行压力加大。此外,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存在阻滞。

基于此,近期市场对于宏观政策如何发力的问题讨论颇多。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有效性正在减弱,财政政策亟需发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NIFD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刘磊日前撰文指出,当前的经济问题在于需求侧,表现出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运行在潜在产出水平之下,需要逆周期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断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已非常弱,急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6月下旬国常会及近期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均提出要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7月10日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又决定延长“房地产金融16条”有关政策的适用期限,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

在温彬看来,这些措施均体现出稳经济政策正在逐步发力。政策加力将驱动下半年信用稳定扩张,并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投资和消费需求,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宏观政策发力提效应当注重协同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配合,投资政策与消费政策配合,协同配合才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提振市场信心。

明明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均具备发力空间。当前7天逆回购利率维持在1.9%的水平,具备向下的空间;近年来财政赤字率大致守在3%左右,具备向上的空间。

“当务之急是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修复资产负债表,把财政、货币、房地产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2023年第二季度宏观金融分析报告指出。
微信编辑 | 高莉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王毅:头发染得再黄鼻子修得再尖,也变不成西方人,要知道根在哪里【经典重温】“认房不认贷”可以带动多少融资需求?——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月报直播预告 | 任泽平: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股市房市展望专访 | 刘青:适度放开货币政策不等于“大水漫灌”,可以是“小水漫流”以糖控糖,斯特碧雅管窥货币政策的四个变化中国财政形势报告2023: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型A股失守3200点,市场期待后续政策落地市场突现重大利好!货币政策要发力?广东发布重磅文件,"中特估"又狂飙,什么信号?爱美丽学校母亲节的活动【宏观市场】流动性松紧有哪些信号?—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月报前苏联为啥把艺术品埋在地下?莫斯科地铁站赛诺菲公布12项候选疫苗资产最新进展,拥有业内最大的疫苗开发工具箱,计划2年内推进5个项目进入临床3期中国降息vs美国暂停加息,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何时止步?比亚迪方程豹LOGO公布,小米汽车动力电池信息曝光,美国调查ChatGPT,Threads流量明显回落,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连平:货币政策会怎么走?战术上高配中国股票!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发声:货币政策有空间!《魅羽活佛》第324章 背大虾海投全球另类信贷基金再获Hedgeweek“最佳信贷基金奖”提名【宏观市场】降准窗口开启——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月报建立信心的博弈:货币政策跃迁与现代政府治理货币政策骤变,二手车明星企业大厦将倾李迅雷:政策工具箱里究竟还有哪些工具?这些政策工具箱应开得再大一些!社科院金融所宏观形势最新分析来了费城复活节(2017),齐聚一堂【宏观市场】保持量和价的合理适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连平:货币政策或在9月份出现明显变化,人民币汇率可能迎来转机ChatGPT 大更新突然上线!秒变万能工具箱,还要取代数据分析师|Hunt Good 周报ETF工具箱系列之一 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配置港股医药正当时——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投资价值分析易纲发文,详解货币政策调控逻辑!"搞对利率、汇率是关键"市场已计入美联储暂停加息 高盛:货币政策声明可能偏鹰!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声明全文(中英文)关注丨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 稳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宏观市场】“认房不认贷”可以带动多少融资需求?——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月报易纲详解货币政策调控逻辑:搞对利率、汇率是关键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