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获得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写在前面: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大概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客观认知的东西来。
就像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表扬那些在规定时间内能背过课文的同学,但考试成绩常常会反转事实:
那些记得慢但反复重复背诵的同学,往往能够后来者居上。因为很多时候,记得快,忘得也快。
长大后,我们踏上社会也会发现:那些在单位因为不如意就频繁跳槽的人,最后可能越跳槽越糟糕;而那些扎根一个单位深耕的人,几年之后,就会慢慢崭露头角,成为中坚力量。
快节奏的时代里,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选择。
周二
思维 🌏
全文共3506字,阅读时间9分钟
🌿🎨🌏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四方讨巧。
他似乎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一拍:大学读了5年才勉强毕业,30岁才立志写小说~
为了安心写作,他关闭了依然营利的酒吧,为了有好的体力写小说,
他又开始跑步,从最初看见邻居都会难为情,
到后来顺利地参加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村上已经跑了三十多年,
保持着清晨5点起床,晚上10点前入睡的朴素生活。
别人看来费时费力的生活方式,却让村上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
每隔一两年就会发行一部作品,一发布就被抢空。
他也被冠以“跑步小说家”的称号。
这本书我反复读了三遍,它犹如浮躁时代的一股清流:
快速成功固然令人渴望,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才获得。
01
慢,才是成长最快的捷径
村上春树在书中说:
忍着酷暑跑完100公里马拉松之后,一度丧失了对跑步的热情,
陷入低迷的“跑者蓝调”,于是暂停跑步,转入铁人三项的训练。
他坦诚地回忆了这次难忘的退赛过程:
"我努力想像平素一样扬起脸来呼吸,却不知何故合不上节奏。一旦无法自然地呼吸,恐惧就会支配全身,肌肉变得僵硬,
胸口无缘无故地砰砰乱跳,手脚不听使唤,脸不敢沉入水里。”
由于泳姿不够专业导致不能自如地呼吸,村上只得放弃自由泳而改用蛙泳,这样一来花费时间就要多很多,游的距离也太长,脚会疲劳,
所以2000年的铁人三项比赛只能中途放弃。
但村上并没有因此放弃游泳,而是在太太的帮助下找到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游泳教练,开始了一对一的泳姿改造。
这位教练教的是同游泳教科书截然相反的东西,她只是传授一定的身体摆动方式,不管学员能否领会练习的意图,只管孜孜不倦的“依葫芦画瓢”就好。
有时整整一天只练习肩膀转动这一个动作,无聊且累人。然而,当村上将各部分的动作组装起来的时候,整体性能的优化,便显了出来。
这让他意识到,“付出时间是最好的捷径”,一年半之后,他便能以远为漂亮、费力较少的泳姿游长距了。
快时代只有慢下来,才会停止比较和内耗,才会向内深省,积蓄力量。
其实,“慢哲学”早在千年之前的《童蒙止观》中,就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童蒙止观》中讲到,“若夫泥洹之法,乃入多途,论奇急要,不出止、观二法。”
泥洹是指涅槃,不是死了,而是指烦恼止息之后的清凉。达到这种心灵的自在有很多种途径,核心方法就是止和观。
要靠专注的自律和精进得来精神的集中和节能,向内的觉察和内省才能带来智慧的提升。
如果没有这种自律性的保护,则 “止乃伏结之出门是断惑之正要。”
意思是说,如果你做不到内观,不从内部找原因解决问题,不停向外攀援的话,那就相当于不停地接球,没有丝毫喘息的空间。
所以,《童蒙之观》告诉我们,停止对外界的攀援和消耗,慢才是快。
02
舍得下“笨”功夫,才能成功
村上春树在书中说:
现在是坚韧地累计奔跑距离的时期,所以眼下还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消默默地花时间累积距离。
这句话也可以译为:堆肥时期不必太在意写作成绩,只要不断地积累和学习即可。
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评委——唯一的中国女作家严歌苓在接受《当代》采访时曾说:
我是一个像所有的去上班的这些律师和会计一样,反正到了点我就坐在我的书桌旁边;
这位被业界媒体公认为“中国最美战地女记者”,用一支笔闯进美利坚之后,不仅成为好莱坞最抢眼、也最著名的中国女编剧,也是奥斯卡编剧奖唯一的中国女作家。
严歌苓曾在访谈中说:
很多作者可能会想,编一编就把故事写出来了,但我却觉得,作为一个认认真真的职业写手,只能像我这样,用很笨的办法,也可能是很危险的办法,才能写出来。
写作几十年以来,她每年都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和极为优质的作品输出,这其中的写作秘诀,正是源于她的“笨功夫。”
比如她的代表作之一《陆犯识焉》(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归来》),描写了知识分子陆犯焉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中,为了保持精神自由尽兴了艰难的抗争,
为了真实再现20世纪知识分子群体性的生存环境,严歌苓花很多钱去青海体验生活,找劳教干部座谈,了解基层最真实的故事;
再比如她2014年出版了一本写赌徒的作品《妈阁是座城》,为了了解赌徒心理,她特意跑到澳门去做赌徒,是真金白银的堵,在赢了万把块钱之后就开始猛输,后来她凭借这次输掉好几万的真实赌徒经历,写出了“亚洲周刊十大华文小说奖”。
我们只看到她头顶上各种耀眼的光环,却忽视了她背后下的笨功夫,如果我们只是醉心于湖面上优雅前行的天鹅,却不曾了解水下两只不停摆动的双腿。
真是应了那句话:普通人喜欢找捷径,而聪明人却都在下笨功夫。
03
生活追求的不在于结果,
而在于坚持热爱的过程
村上春树在书中说: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才获得。即便这是虚妄的行为,也绝不是愚蠢的行为。
我如此认为,作为切实的感受,作为经验法则。
42公里马拉松跑到“想冲刺两腿不知道该如何运动”,“揣着空空如也的汽油箱继续行驶的汽车”的境地,却如获安心感般到达终点,跑完后不久又下定决心“下次要跑得更好!”
100公里马拉松跑到“灵魂出窍”,悟出“并非因为有了结束,过程才具有意义;而是为了便宜地凸显过程的意义,才在某个地点姑且设置一个结束”的跑步哲学。
每次都忍受着不可言说的痛苦,也正因为可以经历着常人体会不到的痛苦,才能深刻地发现活着的感觉,最终体悟到:
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我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有人说,生命本没有意义。那么,是什么给了生命意义呢?
——是我们的爱好,是我们出于热爱而日复一日对某件事的坚持。
现在社会上有一句流行语,“书读了很多,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大抵是说,书读的再多,也仅仅限于理论的不断堆积和叠加,
要想变成自己的观点和收获,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一个载体。
在庄子看来,这个载体是一门技艺。它可以是伯牙手中的那把琴,也可以是嵇昌手中那把箭、庖丁手里那把刀。
通过“日日挥刀五百次”的刻意练习,借由技艺的日益精深达到心智的提升,统合知行,最终上升到道的境界。
选择一件自己的喜欢的事情扎根下去,深耕起来,不问东西。因为,三四月种下的事情,七八月自然会有答案。
04
写在最后
比尔盖茨曾经问好友巴菲特一个很多人都为之迷惑的问题:
你天天讲价值投资,把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学会?
许久,巴菲特才缓缓答道: 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当他说到“慢慢”二字的时候,意味而深长。
效率为王的时代,慢似乎成为了贬义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恨不得只希望“生、长”,我们嫌“收”太慢,“藏”也太耽误时间。而我们忘记了,正是由于积蓄一个冬天的能量,才会在来年开春的时候有力量生发,就像竹子要经过漫长的4年去扎根,才能在第5个年头,仅用6周的时间就长出15米一样。
万物同宗。
那些行业领域的精英翘楚,无不是“慢哲学”的拥蹙者,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只管扎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其他的,交给时间就好。
正如日本纪录片《人生的果实》中那段温暖中充满力量的旁白那样:
“风吹落了枯叶,落叶生得肥土,肥土丰香了果实,孜孜不倦,不紧不慢,人生果实。”
普通人都在找捷径,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当你愿意真正慢下来,去观察,去反思,从工作到生活,从人际关系到自我认知,才能开始发生质的改变。否则,过完这一生,你会发现你始终焦虑,却庸庸碌碌。
在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共学社群,大家会一起慢下来,讨论、交流、反思,减缓压力,减少焦虑。
欢迎1元加入我们!
作者 | 曜晗
教育硕士,80后宝妈,诗人。
人到中年遭遇生命急转弯,由此开始写作。
实用心理学/樊登读书/读书369/人民日报夜读/童行书院/不焦虑来电等多平台原创作者,壹点灵特约作者,文章被有书、洞见转载;现任《青年文学家》辽宁省丹东分会副主席。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互动话题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或者见解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