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丨二季度 GDP 公布后,中国为什么两次成为世界头条?
晨读 第794期
怕太长你不听
▸ 中国二季度经济表现如何?
▸ “31条”提到哪些举措?表述有多具体?
▸ 外媒如何看待“31条”?
本周,中国经济又引来了世界的围观。
先是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二季度经济数据,从总增速到多项指标都逊于市场预期,也引发了外媒对中国经济当前面临挑战的广泛讨论。随后在周三,中 Y 和国务院高调下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这份文件所传递的信号也引发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所以今天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我们重点来聊二季度的经济表现,还有各方对这份最新文件的解读。
📢 插一则直播预告
本周五晚 10点 林伯虎对话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助理教授徐轶青,硬核分享如何从统计学和数据来理解政治议题,感兴趣的各位欢迎订阅👇(2023 VIP 学员无需单独购买)
🚩另外提醒大家:
以防晨读内容突然失踪,我们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群,入群即可获得本期晨读讲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添加小虎虎的微信👇,得讲义、防失联。
英 语 词 汇 讲 解
本期37词 | 累计37161词
微词卡见文末
China Vows to Boost Private Economy, Protect Businesses
中国承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保护私营企业
vow /vaʊ/ v. 承诺,发誓
○ solemnly promise to do a specified thing
boost /buːst/ v. 促进,推动
○ to improve or increase something
■ a range of measures to boost tourism 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business /ˈbɪznəs/ n. 公司
○ a commercial house or firm
■ a catering business 酒席承办公司
China's Communist Party and government issued a joint pledge to improve conditions for private businesses in a signal that Beijing wants to bolster corporate confidence as economic growth wanes.
中国的 D 和政府发出了一份联合承诺,称要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这表明在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北京希望增强企业信心。
pledge /pledʒ/ n. 承诺,宣言
○ a solemn promise or undertaking
bolster /ˈbəʊlstə(r)/ v. 提高,改善
○ to improve something or make it stronger
■ Britain is free to adopt policies to bolster its economy. 英国可以自由制定政策以振兴经济。
wane /weɪn/ v. 月亏;衰落,减弱
○ The moon wanes when it gradually appears less and less round, after the full moon.
○ to become gradually weaker or less important
■ Confidence in the dollar waned. 对美元的信心减弱了。
来源 彭博社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7-19/china-vows-to-boost-private-economy-protect-businesses-lk9n3grq#xj4y7vzkg
干 货 讲 解
01
中国二季度经济表现如何?
对于这次中国最高层下发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我想首先可以从一个细节来切入:《意见》的对外发布时间是 7 月 19 号(本周三)。但是在新华社公布的全文里,《意见》标题下有一个括号,里面的时间是 7 月 14 号(上周五)。在这份《意见》形成后三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二季度经济数据。
按照一般惯例,经济数据在对外发布前肯定是先呈送决策层。可以想见,这份积极表态要促进民营经济不仅发展而且壮大的《意见》,是在二季度经济出炉的背景下发出的。所以我们先给各位简要回顾一下二季度中国经济情况。
根据本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6.3%,上半年同比增幅达到 5.5%。这个数据至少从数字本身来看是不错的:一是超过 6%的增幅在最近几年也不多见;再者,上半年 5.5%的增速也超过了今年政府预期的 5%的增长目标。
但是坦率地说,在这个数据发布以后,海外主流媒体几乎清一色地持偏负面评价。当然一说到外媒,有朋友就会觉得,这些媒体不是天然地带着滤镜来报道中国吗?所以逢“中”必反,一味地唱衰中国似乎也不意外。
但是,结合过去我们基本上每个月、每个季度都在收集整理的外媒对中国经济的报道,应该说没有看到这种一味只报忧不报喜的情况。远的不说,就在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披露后,外媒报道的整体观感其实是正向的。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也专门做过梳理:当时虽然一季度同比增速仅为 4.5%,落后于官方 5%的年度目标,但这些媒体普遍注意到,一季度经济比起去年四季度有明显好转,并且在消费、出口这两大块都拿出了不错的数据。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出的那期节目的标题就叫做《一季度增速 4.5%,外媒为什么还要点赞?》。
但是,到了这次的二季度,情况却似乎颠倒了。明明同比增速达到 6.3%,看着是很好的数字,但外媒这一回却普遍持负面观感。他们的主要理由有:
首先,虽然二季度同比增速超过了 6%,但这是跟去年同期相比。而去年二季度,中国正迎来新一波的疫情严控,尤其是有 2,500 万人口的第一大经济城市上海经历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封城。所以去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同比仅为 0.4%。所以相比去年二季度这样一个经济表现失常的时期,今年二季度增速高一点也是理所应当,甚至可以说胜之不武。
那么怎么比较才更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外媒普遍更重视的是环比增长,就是拿这个季度跟上一个季度相比。这样比的话,二季度 GDP 环比增速仅为 0.8%,也就是说比起一季度经济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
当然有人会说,0.8%虽然低了点儿,但至少也是正增长。就这一点,我看外媒普遍注意到,今年一季度经济的环比(跟去年四季度比)增速是 2.2%。到了最新出炉的今年二季度,增速从 2.2%降到了 0.8%,不仅没有超越前一个季度的增长势头,而且还是没有守住、甚至是大幅低于之前的增幅。
像《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都直接在报道这个新闻的标题中就指出:中国经济失去了增长的势能。《纽约时报》更犀利地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经过一季度的昙花一现后,二季度急转直下,这表明中国经济想要从疫情过后快速复苏的努力失败了。去年疫情期间的严控措施对经济造成的打击,到此刻依然没能让中国经济恢复元气,甚至接下来还有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此外,除了关注 GDP 本身,国际媒体的关注焦点还集中在二季度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上,比如出口。上周三,中国海关公布的 6 月份商品出口总值同比下降 12.4%,创下自疫情以来的最大跌幅。而且,中国的进出口数据连续两个月都在下滑,且跌幅在扩大。官方承认,出口量大跌的背后是外需疲软。
对此,本周我们其实在精读课上就借由《金融时报》的文章提到,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再加上各国央行为了平抑通胀而祭出的加息举措,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这些国家的消费需求。像中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圣诞树,原来一棵卖 100 欧,现在卖 150 欧,很多消费者就决定不买了。而这传导到中国制造商这一端,就反映为出口订单的减少。
另外,《纽约时报》采访的一家海外物流公司的专业人士还给到其他两个出口下降的原因:
一是去年疫情管控期间,很多海外向中国厂商下的订单由于封控原因,工厂无法开工,直到今年一季度,这些囤积的订单才消化出去,所以造成一季度在出口数据上看着还挺繁荣的,而目前他们统计的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只有当时数量的一半。等于之前囤积订单的影响消退以后,现在看到的其实才是海外市场对 Made in China 真实的需求情况。
专业人士还提到一个因素,就是有些企业已经将供应链迁出了中国,比如苹果,以前它的高端机全都是中国生产,而现在产线已经多元化了,不止放在中国,所以这其实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了更为持久的影响。
基于这些因素,外媒普遍对中国出口持有比较负面的展望。
此外,受到关注的还有房地产。媒体注意到,中国房价在一些小城市出现了下滑,并且在 6 月波及到了大城市。《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指出,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至少是 1/4,此前该行业已经因数十起海外债券违约而受到冲击。
媒体注意到,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公布的数据显示, 70 个城市的房价指数在 6 月份环比按年率算下降 2.2%,而此前的 5 月份虽然也是下降,但降幅仅为 0.2%。事实上,在一季度的时候,这 70 个城市的房价指数还曾环比首次转正,结束了长达 17 个月的持续下跌。但结果,这也只是短暂回暖,到了二季度,房价又在环比下降,并且降幅还在逐月扩大。
另外跟房地产相关的投资这一块,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不仅房地产投资在下降,其他行业的投资也在下跌。而且不仅是来自国内的投资少,用《纽约时报》的话说,外国企业尤其不愿意将更多的钱投入中国。
还有大家都在关注的失业率情况,特别是 16-24 岁的年轻人群体,失业率一直处在 20%的高位。尤其是刚披露的 6 月份数字,官方青年失业率已经达到了 21.3%,是自 2018 年该数字发布以来的最高纪录。考虑到中国官方对于失业率的统计口径是只要在一周内工作时间达到 1 小时就不会被计入失业,这意味着按照常识观感,靠自己都没法养活自己的那些失业青年,是远远高于 21.3%这个数字的。
《财新》和《法广》等国内外媒体援引北京大学副教授张丹丹的一份研究称,如果将大约 1,600 万躺平、啃老等不工作者都视为失业的话,中国在 3 月份的时候,青年实际失业率最高可能已经达到 46.5%,远高于官方给出的 20%,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可能每两个青年当中就有约一个处于失业状态。
当然,这么多年轻人失业的背后,我看媒体指向的原因包括:长期性的经济结构问题,国家培养了这么多大学生,但中国经济主要还是以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为主,比如在餐厅或宾馆当服务员的、做家政服务的,在这些行业里,中国是需要甚至说是短缺劳动力的。但可惜,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都是往白领岗位上走,而不是这些蓝领岗位。
另外,主要吸纳就业的行业,像房地产、互联网还有教培行业,近年来受监管压制都比较多。而且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就算有些行业、有些岗位吸纳就业,比如送外卖的、跑滴滴的,那也已经见顶了。前阵子有些城市的美团、滴滴就直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饱和,不再招募外卖小哥或者滴滴司机。总之,各种原因反映在失业率上,也是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一大忧患。
除此之外,还有像居民消费价格,也就是物价指数 CPI,在 6 月比起 5 月环比还下降了 0.2%。反映工业品出厂价格的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 也在 6 月走低。
总之,经过海外媒体一通分析,确实坦率来说都是指向比较负面的观感: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严峻挑战不是一时一处,而是全面性的。
02
“31 条”讲了什么?外媒怎么看?
所以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周三官方媒体高调发布了不仅要促进民营经济,而且还把“发展壮大”这样的字眼都写进标题的文件,外媒也很快把这个文件称为“促进民营经济的 31 条”。
在这“31 条”内容中,其实我个人看到还是有些很具体实际的举措,比如降低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意见》原文中就写到,“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原文不是泛泛地要求各部门不得设置准入障碍,而是用了这么一长串,念起来像贯口一般的列举,感觉是想要尽可能穷尽各地各部门给民营企业的进入所设置的障碍。
关于这点,我想很多深谙国情的朋友都有数。因为中国的很多政策,上面怎么说是一回事,下面怎么落实又是一回事。关于很多事情,上面的初衷是好的,但到了下面,各地各部门出于本位考虑,就会执行得打折、走样。所以这虽然是如此“中”字头的文件,但还是如此细致地把一些地区乱象列举出来,其实就是为了防止下面的人钻空子,让企业家可以拿着这个中 Y 文件去对照,去跟自己的执法部门申辩。
实际上,像这样的例子在这份文件里我觉得还不少。有的话讲得很细,比如说到要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时候,文件特别提到,“对不宜查封扣押的经营性涉案财务,在保证侦查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可以允许有关当事人继续合理使用”,而不是把企业的财产直接抄底放一边。
所以从这个文件的出台确实能看出,背后是下了功夫、做了调研,是出自于了解民营企业的决策者之手。
但是也不得不说,这份文件至少从目前来看,海外媒体对其具体内容的关注其实并不多。他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这么几个:
第一,外媒认为这是中国决策层的一种态度宣誓,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出于对民营企业的需要而释放出的一种善意。事实上,过去这一周多,我注意到多家外媒都有撰写相关文章,提到不管是对外企还是国内的民企,中国政府近期都在发动一轮魅力攻势,而背景则是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二,他们注意到市场和一些重要人物的回应。这里说的市场主要就是股市。因为是周三当天发布的文件,在纽约纳斯达克反映中国概念股的金龙指数,当天大涨 2.9%,是四个交易日以来的首次上涨。该指数在今年的回报率是 4%,远远落后于反映美国股市平均水准的标普 500 指数 19%的涨幅。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其实主要都是中国民营企业,他们对于这个文件的第一反应还是不错的。
第三,外媒还注意到,像一些头部民营企业的老板,比如马化腾、雷军、周鸿祎,都第一时间出来对这份文件进行表态。马化腾更是专门撰文《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这听上去都不像在念互联网公司文稿,更像是我们在《新闻联播》里听到的标题。
这篇文章是在周三官方的“31 条”发布当晚就发出来了,而且是刊载在 Y 媒的央视网,可见马化腾写文章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官方文件才一发布,他当晚就能写出这么多文字,简直都不像临时写的,而像是之前准备好似的。
而且不约而同的是,其他一些头部民营企业家也都纷纷在第一时间撰文表态,都表示说 D 中 Y 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加油鼓劲,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当然,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外媒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的正能量就没有这么足,但平心而论还是保持了比较审慎的乐观。像彭博社采访的海外分析人士表示,“这不会在一夜之间扭转民营企业家的情绪,但企业家确实会认真对待这些信号”。并且有分析人士还专门说,“如果能够有最高领 D 人出来发表类似声明,那产生的影响将会更大”。
另外,这些分析人士的谨慎还至少体现在两点。
第一,虽然最新的政策信号是受民营企业欢迎的,但这并不代表着政策会有急剧变化。像此前受到严厉管控,甚至在某些语境下被称为是受严厉“打压”的互联网平台、教培行业、房地产等领域,从这份文件中还看不到对这些行业的政策会有任何改变。
第二,分析人士认为,政府长期以来的态度都是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尽管政府有意改善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但民企与国企的待遇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我注意到,在这份重磅文件的原话中就有提到,“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且表示,“要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所以接下来,这份报告中的文字是否可以落地生辉、乃至落地生根,以实实在在执行下去的政策来树立企业家的信心,回应外界的存疑,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我说一个小小的发现。我从头到尾读完了整个文件,但整个文件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改革开放”这四个字。即便拆开来看,关于“改革”只提到三次,“开放”只提到一次。在事关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字斟句酌的文件中,不再提到或者少提“改革开放”这样的长期国策,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某些深刻的考量。
boost /buːst/ v. 促进,推动
bolster /ˈbəʊlstə(r)/ v. 提高,改善
wane /weɪn/ v. 月亏;衰落,减弱
今日重点词
boost
重点词造句练习
政府正采取行动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例句下期公布)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They live in an affluent neighbourhoods.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和“31条”,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
编辑 | Joanna 校对 | 榴莲那颗芒果 排版 | 倩雲 剪辑 | 阿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